高考话题作文能力提升技巧

2022-01-26 高考作文

  技巧一:材料丰富

  材料丰富,是指内容丰富,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价标准。高考作文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内容单薄,内容单薄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缺少甚至没有积累。这个积累应当包括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审美积累等多个方面。平时积累多,考场上自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高考作文内容往往会呈现一种“丰富”的状态。

  【策略解读】

  1、要确立正确的写作观。中学阶段的写作往往是被动的过程,同学们必须按照一定的指令,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思考问题、感受生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学们思想感情的自由发挥。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高考题不可能等你来了真情实感才给你出,并且出的题目正好符合你此时此地的真情实感。所以,同学们应该学会在特定的情境下,调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这样:我们平时忙于学习,很少有时间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回忆亲情,感受友谊,借作文之机,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认真地想一想那些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觉醒的生活片断,这本身就是提高我们生命质量的一个过程,我们要珍惜这一次一次的写作机会。

  2、要重视平时的积累。高考作文尽管范围很广,但从大处来说,无非是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等几方面话题,如果在乎时阅读时就这些方面多思考,积累一些有用的材料,考场上就不愁没有东西写了。平时可以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归纳知识材料,构筑自己的知识仓库。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加以积累,即“我与自我”、“我与他人”、“我与教育”、“我与哲学”、“我与历史”、“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宇宙”等。

  3、要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最简单的,可以先从正面,再从反面;或先说必要性,再说可行性,最后说效果;还可以从结构、功能、过程的角度分层思考;还可以从个人、集体、社会这样的分层角度思考。平时要练习自己多进行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的练习,扩展自己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比如关于“快乐”的话题,如果从多个角度思考,“快乐”的原因是很多的。战胜自己是不是快乐?拥有平静安宁的心境是不是快乐?坦然地面对苦难是不是快乐?坦然地面对荣誉是不是快乐?……如果能多想几个角度,再从这些思考中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这个文章的内容就非常丰富。

  4、要学会恰当的使用材料。①采用不同分类标准选择论据。通常说的论据有两类,一是事实,一是道理。如果为了达到丰富就堆砌材料,会导致行文拖沓,臃肿不堪。要避免这个毛病,要注意分类标准。时间上从古到今,或由今到古;地域上从中到外,或从外到中;伟人如何说,科学家如何论,平凡人怎么看;正面论据有哪些,反面论据是什么。这样一排列,行文有序,论据分别从不同角度证明论点,材料不是非常丰富吗?②采用点面组合方式交代材料。论据材料要丰富,涵盖面要宽,又不能罗列怎么办?点面组合方式是通常采用的最佳方案。点上详细交代主要材料,面上概述次要材料,一般来说是由“点”到“面”。作“点”的论据避免了材料的空泛,具有典型可感性;作“面”的材料扩充了论据的容量,浓缩了文章的篇幅。如果将面上的一系列材料用一个排比句表达,那效果会更好。③采用假设方法补充所需材料。有时会碰上这种情况,在阐述事理过程中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论据,这时借助假设方式可以信手拈来。有了正面事例,借助假设可以找到反面事实;只有现在的事例,借助假设方式可以推知未来可能产生的事实。假设的空间不受任何限制,这样补充所需的材料,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吗?④尽量选择一些新鲜、生动的论据,这些新鲜的论据也不一定非得从电视新闻里找,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只要没有被别人大量地重复过,给人的感觉都是新鲜的。

  技巧二: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内因和外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不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大致有这么几种:一因多果、一因一果、同因异果、多因一果、异因同果。

  【策略解读】

  “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要求行文中能运用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从而由此及彼,追根溯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①追因问果,追本溯源。要善于“以问引论”,将思路不断拓深。追因问果,追本溯源的因果推论,是引导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导说理不断深入的主要方法。作者在论述中,要善于提出“为什么”,以此引入深层次分析。因果论证是就论证而言,它表现在外部方法上;“以问引论”是就思路而言,它表现在内部逻辑关系上。

  例:幸福不是金钱买来的。马克思是幸福者,但他的—生大多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苏州青年杜芸芸得到养母的十万元遗产,她把钱全部捐献给国家,却将幸福留在自己身边。所以,幸福不装在钱袋里,幸福属于那些创造新生活,为人民为祖国奋发努力的人。

  例后推因的基本公式是“所以”“因此”“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等等。

  ②运用反推,假设论证。反面假设是假定在不利条件下会产生负面结果,从而论述正面条件和结果的必要和正确。

  例一:科学事业上的伟大成就,无不是经过艰苦努力,目标专一而取得的。居里夫人在研究镭的过程中,要在上百吨的废铀沥青矿石中提炼一点点镭。这是—项极其艰苦的劳动。中途,居里曾动摇过,然而,居里夫人却坚定地鼓励他干下去,终于取得了成功。试想,如果他们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没有目标专一的毅力,镭的发现不知要推迟到什么时候。

  例二:人要有自知之明。三国时蜀汉的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战策,天下无敌,不听别人劝告,死搬书本知识,将军队驻扎在山上。结果被敌军切断水源,蜀军大败,街亭失守,马谡本人也因此而犯罪被杀。假如他能有一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听听别人的正确意见,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呢?

  例一属正例反设,例二属反例正设。例后假设的基本公式是“假设”“如果”之类。

  要“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必须抓准主要原因,包括区分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的不同。比如学生语文科目的语言表达题被扣分了,就他而言这只有一个可能。而总结某次考试的教训时,内容就会很丰富,这是因为造成考试失误的原因有很多。有考试心态问题,还有知识积累问题,有平时训练问题,还有临场发挥问题,甚至还有生理问题,等等。而以上这些原因又不是简单地并列在一起的,是有他们自己的特定的规律的。我们就谈“平时训练不好”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吧,首先是目标不明确,因为目标不明确导致训练没有规律,因为训练没有规律导致训练效率低下,因为效率低下所以训练落实率更低,环环相扣,最终在考试成绩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根据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发生转变。也就是说,某种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原因,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又会是结果。因为事物的发展是环环相扣的,一个引起另一个,另一个再引起另外一个。某一个都有可能是原因也有可能是结果。

  技巧三: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事物的本质往往通过表象反映出来。每一个客观事物,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些复杂的规定通过丰富多彩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接触一个事物,总是先认识到它丰富多彩的现象,由感觉、知觉而到表象,取得关于这个事物的整体的感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策略解读】

  事物的本质是蕴含在事物的现象之中的,往往很难一眼看出;同时,其本质也有层次深浅或主次的区别,不易一下抓准。因此,动笔写作前须仔细审度,深入探究,不可贸然做出判断。

  1、要独具慧眼,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对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观察时不放过生活中那些“不起眼儿”的凡人小事,如果能开动脑筋,透过那些“芝麻绿豆”的小问题去发现蕴含的深刻含意,同样可以得到“寻常中显本质,微尘中见大千”的卓尔不群的立意。

  2、掌握把握本质的一些方法。要用理性的睿智之光,对观察到的表象下一番“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的功夫。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上升”“飞跃”,形成对事物理性化的认识。同时,注意对事物发展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探求事物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

  3、把握一些“理论武器”。事物的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往往真假交织,鱼龙混杂,不易分辨,同时事物的本质往往也有个逐步暴露、逐渐展开的过程,因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政治课本里的一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要注意吸收消化,其他一些理论书籍和文章里的精彩论析,也得时时留意。这样,带一点“理论武器”走进考场,根据需要,适当地、妥帖地加以运用,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文体不同,把握本质的方法不同。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的,在文章中一般是通过议论与抒情来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虽然篇幅一般都比较短,但在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上有其独特的作用。比如通过它可以深化叙事的内容,可以在篇末出现,也可以在文章中或是开头出现。通过它还可以让情感得以升华,无论是饱含哲理的抒情还是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还是赋予议论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色彩,这些都能透过所叙内容揭示这些内容的本质意义。议论文中议论本身就必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才能“深刻透彻”。因此具体要求为:议论文要有深刻的哲理性,它是诉诸理性的,议论文不仅要有正确、科学的理,而且这个理还要尽量讲得深入、切实,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要有周密的论辩性,理应是正确的、科学的,但理不能自明,不能自现,要明理、阐理和扬理,就要论辩、阐发和证明,读者通过作者周密地论辩,道理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才能被发掘出来,才能够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还要有强烈的说服力,这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本质目标,以理取胜,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让读者真正能够接受作者所揭示的“本质”。

  说到底,事物“本质”的核心是“人心”,即人们的思想根源。任何不良的社会现象,追来追去,最后—定能追到“私心”上;任何好的社会现象,追来追去,一定能追赶到“公心”上。比如环境问题,似乎是与“私心”没什么联系,是人类的共性的问题,如果刨根问底地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草原为什么会衰退?是因为过度放牧?人们为什么要过度放牧?是为为了满足人们对牛奶、牛皮、羊毛越来越大的需求,是为了多赚钱。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越来越大的贪欲。由此推想,所有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贪婪的欲望。所以,每个人对环境的破坏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类把本属于这个地球所有生命的环境当成了只供自己消费的资源。如果能分析到这一点,就是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文章就很深刻了。

  技巧四:重视文面

  “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属于文章的文面问题,是文章的直观显现,是文章内容的视觉化。文面即文章的“门面”,指一篇文章在人们视觉印象上所显现出来的总体面貌。书写是小问题,影响却很大。表面看来书写的最高分值也就是那么3—5分,但其影响的心理分、印象分是三五分远远不能打住的。

  【策略解读】

  文面包括文字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修改符号、字数控制等内容。

  1、文字书写。字写得漂亮固然是好,但字的漂亮与否因人而异。你的字不漂亮但规规矩矩地写是能做到的,端正、清楚、规范是基本要求。

  2、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考生熟练使用标点符号,是和使用文字一样十分重要的能力之一。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熟悉各种标点的用法,注意标点的位置规范,比如不要在一行之首出现句号、逗号、问号、顿号、分号,可以将这些标点挤在上—行的末尾,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要简化成占一格,不能断开等。第二,不可随便点标点,如一个逗号到底,或者句号只是一个点;第三,注意表示停顿的层级,如由短到长的停顿,依次是:顿号、逗号、分号、句号,不要随意点。使用标点符号还有表义表情方面的要求,写作时须注意。切忌随手一点,句逗不分或一逗到底,更不能都点成圆点。

  3、行款格式。题目位置要醒目居中,每段开头空两格写起,文中小标题要与正文有所区别,要符合特殊文体的格式要求。段落划分要匀称合理,既要避免整页的大段,也不要三句两句频繁地独立成段。

  技巧五:结构完整

  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所以,轻视结构的作用,忽视结构训练,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势必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影响考试作文的成绩。结构完整,主要是指作文思路展开有序。形式上有头有中有尾,前后照应,上下连贯,没有主次不分、残缺不全的毛病;逻辑上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顺序恰当,段落合理,没有颠倒重复、混乱不清的毛病。

  【策略解读】

  1、结构要完整

  结构问题表面上看是形式的问题,但它与文章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形式与内容是应该统一的。在高考作文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考生仍然存在着这样的写作缺陷,仍旧存在着“低幼化”的儿童式的文章,或有头无尾,或主次不分,或详略不当,或“三段式”等等。如何克服这样的缺点,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注意弄清楚内容的主次、详略,主要内容又如何处理,开头与结尾又如何照应,如何过渡,如何分段等等。下面主要就作文结构中的开头、过渡与照应、结尾等方面做一些说明。

  ①开头。好的开头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如何把文章的开头写好呢,这就要求在写作时,文章的开头要干净利索,不罗嗦,切入正题迅速。即使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在略加修饰后,也必须迅速入题,切忌修饰过长。

  文章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开头方法:开门见山法(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方法。开头不加任何修饰,直接进入正题。此种方法干净利落,简洁明快,易被读者接受,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比喻法(在文章开头,用一个或多个恰当的比喻句,可以给人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引用法(开篇引用一二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题,一方面也能为文章增加文采,也就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设置悬念法(文章一开始就设置疑问,能吸引读者往下看,让读者找出答案或在文章后点出问题的答案。如运用得当,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②过渡照应。“过渡”,就是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照应”,就是指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后文内部的照应,各部分与题目之间的照应。一篇文章在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强,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一下,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没有断裂不衔接的缺陷。同时也要注意过渡的内容不能太多,多了反而显得繁琐累赘。如果文章缺少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在写作时,必须注意到照应的问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结构完整的。

  ③结尾。结尾也是文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结尾是全文主题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题的深化,同样不可忽视。文章开头难,结尾也难。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也就是说,文章很多,但结尾不会相同。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文随意尽自然收束全文(全文自然收束,使之有一个朴素无华的结尾,显得干脆利落,既省笔墨又很简洁);含蓄式结尾(可以留下“空白”,给读者回味的余地。也可在结尾处用设问或反问句提出一个新问题,引发人去思考,从而使文章更深刻);结尾与题首有所照应;号召、总结式结尾。

  2、层次要清楚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就是层次关系。层次关系是否合理、清晰,直接反映着思路是否合理和清晰。

  有些考生作文的层次欠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划分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太碎,这两种表现形式都让人摸不清文脉;二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清。这些表现虽然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作者写作前欠缺整体构思,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心中没谱,自然就模糊不清、杂乱无章了。

  • 相关推荐

【高考话题作文能力提升技巧】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创新能力的技巧01-30

高考话题作文拟题技巧08-10

高考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方法介绍07-20

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技巧08-10

冲刺高考:语文写作能力提升方法揭秘08-27

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技巧汇总08-21

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指导:拟题技巧01-27

高考话题作文基本写作技巧08-13

207年高考作文指导:如何提升写作能力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