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角度为话题的作文

2021-08-14 高二作文

  换个角度,柳暗花明。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以角度为话题的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换个角度看敬老

  曾经在童年的故事里,我找到老人的神秘;曾经在外婆的关怀下,我找到老人的慈祥;曾经在无数财产纠纷中,我找到老人的辛酸;曾经在寂静的敬老院内,我找到老人的孤单。

  新的时代,新的名词,新新人类。如今的社会,涌现出一批“新颖时尚”的“啃老一族”。这些游荡在街头巷尾的无业青年甚至中年人,正一点点吞噬着父母的养老钱,以满足自己永远填不饱的胃口和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

  敬老,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真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义无反顾地敬老吗?  我曾经认为,世界发展了,科技进步了,观念当然也跟着进步了。终于,我发现我错了。在我们极力推崇敬老的时候,同一时间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

  小A告诉我她的故事,我听后为之一震,我从没想过在如此进步的现代社会还有这样的思想。

  小A的爷爷奶奶有6个子女,除了一个先天夭折的男孩和一个收养的儿子,总共有4个孩子。这造成了这个家庭复杂的关系和祖辈重男轻女的思想。小A的父亲就是其中一员。从小A平时的态度来看,她似乎十分怨恨爷爷。原来,小A有着一段不堪入耳的回忆。小A一年级的一天,和自己的亲弟弟还有一个表哥在爷爷家里玩。当时年幼的弟弟还不懂事,只是在一旁看着。表哥因为处在爷爷的溺爱中,十分胆大,竟然在房间里玩起火来,一个不小心,烧着了爷爷的东西。爷爷在怒火之中相信了小A表哥说小A玩火的谎话,决定惩罚小A。我万万没有想到,原来在当时,还有这种残酷的,类似于古代家规的惩罚方式——用沾过水的竹条鞭打。小A的父母迫于长辈的压力不敢出来为小A辩解。本就生活在爷爷重男轻女阴影下的小A从此对爷爷更加憎恨。

  小A的叔叔是一个典型的败家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啃老族”,因为下岗,每月只有一点可怜的低保,而这根本无法满足嗜烟成性的他。于是借着自己父亲的宠信,常常从父亲那里要钱,还与小A的父亲同居同住。本来应该是各付生活费用的,可小A的叔叔却可以依照小A爷爷的“通行令”分文不付,成天在小A父亲的家里大吃大喝……  小A的爷爷奶奶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家里的男孩都十分宠爱。特别是小A的弟弟,爷爷经常带着小A的弟弟出去玩,而不曾带着小A;逢年过节,幸运的时候小A还能收到来自爷爷的2000元压岁钱,而弟弟每次都能收到8000元的压岁钱。我安慰小A说,算了,至少你爷爷心里还是有你的,不然连2000元都收不到。小A苦笑者说,那只是因为旧思想的牵制,不然,他才不会给我钱呢。大概在小A的眼里,爷爷就是圣旨,只要爷爷有稍微的偏袒,家里就会出现许多的不公平。

  小A希望有人替她分担痛苦,又不希望太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过去,于是只对几个要好的朋友倾诉她的不平。

  因为对爷爷的不满,长大的小A常常对爷爷冷眼相待。而已经年迈的爷爷,似乎有些神志不清,常常在小A一家吃饭的时候闯进来,在客厅里神神叨叨地念叨些什么,搅得一家人不得安宁。本来成绩就不怎样的`小A更加无法静下心来读书……  听罢小A的故事,再看看小A故作轻松的神态,我怎么也轻松不起来。我无法相信在我眼前的竟是这样一个童年曾经饱受痛苦的同龄人。虽然曾经听说过许许多多敬老的故事,甚至还有照顾已经年迈的仇人的故事,但是我想,无论一个人多么的宽宏大量、气度非凡,对于年幼时别人造成的心理创伤也都无法轻易抹去,更何况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伤害。在我看来,小A能够在这个家庭里平静地生活,并每天微笑着面对同学和老师,实属不易,要让这样一个初中的学生,摆脱痛苦的回忆,无怨无悔地尊敬曾经给她造成创伤的老人,谈何容易!

  当然,这并不代表小A从此就可以理由充足地继续以不冷不热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爷爷,毕竟也是你的长辈,我相信,如果小A真心地去孝敬老人,她的爷爷不久也会改变心态,不敢说从此小A的爷爷就能改变重男轻女的思想,至少他能够看清楚,女孩也有女孩的好处。

  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人们开始追求素质的最高境界,却没有料到,这却与中华传统发生了小小的碰撞。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想起了《常回家看看》里的歌词:……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虽然这说的不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但他们又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呢?不管如何,家里的和谐安定永远是最重要的……

  篇二:一次性筷子的坏处-从健康与环保的角度看起

  筷子是中国人的主要餐具,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但近年来,当古老的传统遇到现代社会“快速、便捷、卫生”的价值观时,国人对这项餐具的耗费让人触目惊心。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忙着上班,忙着上学,忙着赚钱,忙着休闲……在忙碌中,“一次性”用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在中国大多数的餐馆,无论档次高低,一次性筷子早已成了必不可少的餐具。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筷子比,即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于避免的污染,而其作用,显然是不清洁和浪费。一次性筷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后患:1, 一次性筷子给人们的生活的确带来方便,然而,从环保的角度看,在这方便、快捷的背后是大量资源的浪费与垃圾的堆积。据统计,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800亿双,首尾相接,可以从地球往返月球21次, 可以铺满363个天安门广场。每回收3双一次性筷子,就可以生产一张A4纸。按50人的公司的用纸量计算,做出的纸大概可以使用55万年。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立方米。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4000双筷子。山西首府太原市有近万家大大小小的饭店,以半数使用一次木筷且平均每天每个饭店接待100位客人的保守估算,全市一天也要用掉50万双一次性木筷!

  就是说,仅太原一个城市,人们每天就餐的同时也吞噬下相等于125至170棵大树!

  以中国宽广的森林定义和世界首位的人工林面积,其森林覆盖率也仅为18。21%,居世界第130位。当中还存在森林质量不高,如林种单一、树龄低等问题。中国长期以来的农业、经济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已对中国的森林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因为十三亿人每日就餐的需要也要吃进去那么多的树木,这种不必要的浪费既让人痛心又无比荒唐。在中国,一次性筷子在使用后是不进行回收的。这与一次性筷子在日本被回收造纸的情况差别很大。中国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相关的木材浪费问题。2004年取消一次性木筷出口退税(13%)并征收17%的增值税;2006年4月1日对一次性筷子增收5%消费税;2006年11月1日又征收10%出口关税。一次性筷子大概已成为我国流转税负最重的农林产品之一。一次性筷子还有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因为恶性循环的关系,树少了,二氧化碳会增多,大气层会加厚,热量难以散开,就产生了“温室效应”。2,从健康角度来看,选择一次性筷子就等于放弃健康。正规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质地比较好的木材,不需要特殊加工。但是现在很多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质木材,看上去“肤色”较黑,这不太美的颜色当然无法受到食用者的青睐。因此,小作坊生产者经加工处理后的一次性筷子,马上就会“改头换面”,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人们的餐桌。一次性筷子有两种制作方法,固态的制作方式是通过硫磺的熏蒸漂白。经过硫磺气体漂白的筷子,其二氧化硫会严重超标,而二氧化硫的特性之一就是遇冷会凝固。因此,人们用这种筷子进餐时,二氧化硫随着空气的流动很容易凝固至呼吸道,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便随之而来。除此以外,硫磺中含有重金属,例如:铅、汞等……重金属在人体内部是可以堆积的,长时间的累积会造成铅中毒或汞中毒。 液态加工的筷子的方法是通过氯气或者双氧水漂白,特别是氯气,它不仅容易造成人体内的胆结石,而且含有曾经让人们谈之色变的二恶英。至于竹筷子,为了去除筷子的毛刺,令其看起来光滑。白皙,制作者将其放入滑石粉中,通过摩擦对筷子进行加工。但滑石粉容易增加人体患胆结石的机率。尽管不正规厂家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危害性很大,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一次性筷子仍没有出台具体的卫生检验的标准。因此,一次性筷子隐藏三大危害: 损害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SO2,侵蚀呼吸黏膜;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肠胃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消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则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等。 3,从人类心理的角度来看,长期使用一次性的用品不利于青少年好心态的养成。现在不仅有一次性碗筷,还有一次性饮料杯、一次性内衣、一次性相机等等,一次性的用品队列越来越长,使用这些一次性用品的另一个危害就是让我们养成了用了就扔的坏习惯,这绝对是不利用青少年心态健康成长的,这也是与倡导永续地球相违背的。这几年自备环保筷的观念也渐渐在国内传播开来。国内许多城市就有由许多志愿者发动的“筷行动“,除了宣导民众自行携带环保筷,也开始倡议餐饮业者提供环保消毒筷,以达到环保、健康的目的。让我们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吧!

  篇三:换个角度

  换个角度,柳暗花明。

  “但是”这个连词,好似把皮坎肩缀在一起的丝线,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表示转折。比方说:你这次考试的成绩不错,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再比方说:这女孩身材不错,但是——皮肤黑了些。不知“但是”这个词刚发明的时候,对它前后意思的分量,是否大致公允,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单纯的纽带,并不偏谁向谁。后来在长期的使用磨损中,悄悄变了。无论在它之前,堆积了多少褒词,“但是”一出,便像洒了盐酸,优点就像冒着泡沫没了踪影,记住的总是贬义;好似爬上高坡,没来得及喘口匀气,“但是”就不由分说把你推下了谷底。

  “但是”成了把人心捆成炸药包的细麻绳,成了马上有冷水泼面的前奏曲,让你把前面的温暖和光明淡忘,只能振作精神,迎击扑面而来的.顿挫。

  其实,所有的光明都伴随暗影,“但是”的本意,不过是强调事物的两面。可惜日积月累的负面暗示,“但是”这个预报一出,就抹去了喜色,忽略了成绩,轻慢了进步,贬斥了攀升。

  一位心理学家主张废弃“但是”,改用“同时”。比如形容天气的时候,早先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今后说: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

  最初看这两句话的时候,好像没有多大差别。不要急,轻声地多念几遍,那不同的分量和语气,就体会出来了。

  但是风很大——会把人的注意力转向不利的因素上,觉得太阳好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风大才是关键。借助了“但是”的威力,风把阳光打败了。

  同时风很大——更中性和客观,前言余音袅袅,后语也言之凿凿。不偏不倚,公道而平整。它使我们的心神安定,目光精准,两方面都观察到,头脑中自有判断。

  一词背后,潜藏着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

  花和虫子,一并存在。 我们的视线落在哪里?“但是”,是偏光镜,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虫子上,把它的影子放得浓黑硕大。“同时”,是透明的水晶球,均衡地透视整体,让我们既能看见虫子,也能看见摇曳的鲜花。

  尝试用“同时”代替“但是”吧。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勇气,因为情绪得到了保养和呵护;你会发现自己拥有了宽容和慈悲,因为更多地发现了他人的优点;你能较为敏捷地从地上爬起,因为你在看到沟坎的同时也看到了远方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