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0周年高二作文

2022-01-30 高二作文

  【篇一】

  9月3日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恰逢值班,在办公室和同事们一起看完了整个阅兵式。

  1999年,那是我第一次看阅兵,那年我10岁,2009年的第二次看阅兵,那年我20岁。那时我就感慨,等到我下次再看阅兵的时候,大概已经30岁了吧,或许会陪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一起在看阅兵仪式。但幸福来的就是这么突然,几个月前听到的消息,今年9月3号会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从那时我就开始期待。今天我5点多就醒了,起床第一件事,打开电视机,看央视的阅兵前直播,8点多出门,打车去单位,一直催促司机师傅开快点,不想错过9点正式开始的画面……

  在阅兵开始前,千人合唱团唱响一首首抗战歌曲的时候,我的内心异常激动,所有歌曲我以前都唱过或听过,但从未带给我这样的震撼,我想在现场的人们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看到抗战老兵坐在汽车里,用颤微微的手行军礼的时候,他们依然坚定无畏的眼神让我内心涌出一股莫名的感动,老兵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贡献,为我们创建的美好家园,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仪式感,是人类独特的情感诉求,观看阅兵仪式,感受国威军威!

  【篇二】

  抗日战场上的枪声已消匿了近七十年,但那场战争的硝烟仍未散去。几十年过去,留在人们心中的应早已从愤怒与仇恨转化为对历史的深思,对国耻的反省,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然而中国的文艺市场上却产生了一批“抗日神剧”,仅映出一种将屈辱的历史娱乐化的倾向。但我想说,历史从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请还历史以严肃,还战争以残酷。

  抗日剧其实由来已久。《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经典影片、文学作品伴随着父辈的成长,给了他们最初的爱国主义教育。抛去技术水平所限,早期的抗剧制作可谓精心,脱胎于小说的剧本也历经打磨。英雄形象虽有平面化之嫌,却也是一种正面积极的引导,总体看来是用心之作。

  如今的抗日剧竟依托高科技的特效制作出“手撕鬼子”等场面,这在我们这些已有独立思想的观众看来自然是一笑而过,但这对于还处于启蒙阶段的小朋友而言,是否是一种严重的误导?给他们造成“战争很有趣”的印象?如此想来,这实在是令人后怕。

  其实中国的战争剧对于战场残酷的刻画一直是轻描淡写,有意弱化的。《拯救大兵瑞恩》中开场便是惨烈的诺班底登陆的场景。坐着小艇的新兵,上一秒钟还在勤问胸前的十字架祈求上帝保佑,下一秒便被流弹击中了眉心;士兵们纷纷跳入海中企图逃生,却没想被摄入水中的子弹打死……奥马哈海滩几分钟内便被染成血红,残肢断臂零落着。真实的战争势必比电影中的还令人胆寒,而这样呈现出来的作品会让人被震慑于眼前的残酷与惨烈,从而激发起对和平生活的珍惜,这才是战争片的目的——描写战争是为了反对战争;还战争以残酷才能还和平以宝贵。

  出于对人们心灵的保护,或出于更重要的宣扬爱国主义的目的而弱化战争并无不妥,但将战争娱乐化便是根本性的错误。孩子们认为“手撕鬼子”很酷;认为“骑摩托梳背头”的才是英雄;认为躲在暗处打两发弹弓就是战争。他们会以为“战争原来这么轻松”,这不是赤裸裸的教唆又是什么?

  文化一旦进入市场化便必然会被利益、金钱而左右,日趋娱乐化。在批评无良的导演、编剧不尊重历史,不还原战争,唯利是图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公众对于“神剧”的口诛笔伐,这出于一种对历史的郑重与对战争的反思。

  抗战作品,不论是影视、歌曲或是小说、文学,都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与消遣,它们应更多从“娱乐公器”转变为“文化益器”。

  是的,战争已过去了70年,但硝烟并未散去,警钟依旧长鸣。如何在人们心中种下和平的种子?请还历史以严肃,还战争以残酷。

【抗战胜利70周年高二作文】相关文章:

纪念抗战胜利作文07-07

2015有关抗战胜利的作文:难忘抗战胜利纪念日09-02

抗战胜利作文1200字07-07

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高二作文12-16

纪念抗战胜利征文08-15

2015抗战胜利纪念日作文:纪念抗战09-02

2015欢庆抗战胜利纪念日作文:纪念抗战08-21

2015关于抗战的作文:抗战胜利纪念日随想07-25

抗战胜利70周年作文:纪念抗战心得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