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改写

2022-08-13 改写

《舟过安仁》改写1

  诗人杨万里在船中,正准备去故友家游玩,岸上花香扑鼻而来,让杨万里不禁走到了船头。小草、荷叶、芦苇在周围生长着,好像一块块小绿毯铺在河面上,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他扇动这手中红的扇子,炎热似乎也消散了几许。

  一对双胞胎,高高兴兴的从花海里钻出来,跳到一只渔船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

  “哥哥,这里太好玩了,下次我们还来好吗?”

  “好的,下次再坐船来。”

  “哥哥,这船是我们偷划出来的,现在太阳快落山了,咱爹娘发现我们和渔船不见了,一定会很着急的。”

  弟弟话音一落,他们立刻动身了。哥哥用力地划着船桨,弟弟手握着竹竿撑船,不时用手在水里划,希望船能加速前进。船行了一段距离,两兄弟觉得有些累,躺在船里休息,望着天空中软绵绵的白云。忽然,弟弟看见空中飞着什么东西,“哥哥,你看那是什么?”,哥哥定睛一看:是纸鸢!风、纸鸢……突然,他脑洞大开,从船舱里拿出一把伞撑开在船尾,果然小船加快了行驶速度。诗人杨万里看到这一幕,便让船夫加快速度,靠近小渔船。问那对兄弟:“天上没有下雨,何必张着伞?”“我们用伞当帆,这样小船就能行得快”,哥哥回答道。

  杨万里问船夫这是谁家的孩子。船夫笑了笑说:“他们是我们安仁县最聪明的孩子”。

《舟过安仁》改写2

  一日清晨,诗人杨万里正为没有写诗灵感,深思着来到河边。

  ”我划桨,你撑篙,双人合力也不快!“

  忽然,河上迎来一只舟,舟上前后有2个小童,看样儿大一点的小孩嘻嘻哈哈地说。”你轻松点儿嘛!干嘛要那么费劲?“小一点儿的孩子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用篙拨动了一下河底的泥沙,”你用全身的劲儿划上三天三夜也到不了奶奶家。“大孩儿反驳道:”说谁呢?最多划上一天一夜!“大孩儿扭过头。小孩儿一声嗤笑。

  2个小孩儿的趣论引起了杨万里的注意,一丝不明显的灵感缓缓流入杨万里大脑。杨万里饶有兴趣地继续观察着2个小童。

  这时,一阵十分十分轻的风微微掠过河面,水面上起了一重重”皱纹“。

  清风小童未觉出来,但一会儿风大了,小童就哆嗦了一下。小童灵机一动,从水中抽出篙,在水面上抽打了一下,水溅到了大童的脸上。大童把扑面而来的”水针“擦掉,大声指责小童。而小童视而不见,把手中的长篙放在一边,并叫大童放下船桨到他这儿来。大童一脸狐疑地照做,坐在小童边上,问:”干什么?“

  小童答曰:”现在你可以休息了!“大童觉得小童是故意的,转身要走。

  小童急呼:”别!我没开玩笑,我刚才观测了天象,从现在开始一个时辰一直会有东风,我们正好顺风而行,再用帆,我们的行驶速度至少提升一倍!“”你还会看天象?我咋没听说你有这本事?再说哪儿有帆?“大孩儿又想走。

  小童是真急了,拿出一把纸伞,说:”可以用它呀!“

  ”要下雨?“大童惊慌地看了看天,”难道……哦!“大童茅塞顿开。

  两人齐齐坐下,小童举起伞,船果然行驶起来。

  见着愈来愈快,愈来愈远,愈来愈模糊的船影,杨万里的灵感顿时爆发,立马提笔写下此事,起诗名为《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改写3

  在安仁县一个湖旁,湖面清澈见底,小鱼和小虾在水里游来游去。偶尔有一只红蜻蜓点过水面,使水面泛起一丝丝涟漪。这时诗人杨万里正走在湖旁的小路上。

  忽然,一阵欢笑声打破了应有的宁静,杨万里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叶渔船从远处驶来。船上两个可爱的孩子划着船:一个大概十五六岁,撑着乘船的竹竿;另一个好像是十岁的样子,用船桨划着船。

  渐渐的起风了,“三儿,把伞打起来,起风了”“知道了。”三儿放下船桨,到里面搬出了两把椅子,一面坐下,一面打起了伞。杨万里想:这两个孩子一定是划累了,想休息一会吧!?可他渐渐注意到这两个孩子并没有划船,船却自己动起来了。

  杨万里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并不是挡雨,而是借助风力使船动起来啊!

《舟过安仁》改写4

  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波光粼粼,水草随着流水微微摆动,小鱼和小虾自由地在水中游来游去。金色的阳光柔和地照射着水,鱼鳞闪闪的亮光显得格外美丽。河岸上,绿茵茵的野草密密麻麻,远处的山峦高低起伏,就像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突然,一阵嬉笑声打破了寂静的风景。远处漂来一只小船,小船上坐着两个谈笑的小孩。他们一个穿着红肚兜,一个穿着白衬衫,两个人都赤着脚。一个大一点的小孩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突然,一个小孩撑起了一顶伞,可并没有下雨呀?原来他们用伞作船帆,让风带船前进呀。船在缓缓地前进,两个小孩“嘻嘻哈哈”地打闹,他们真聪明呀!

《舟过安仁》改写5

  我乘着一叶小舟,静静地行驶在平静如水的湖面上。万里无云的天空,放射出一缕缕阳光。荷花在湖中,是多么的吸引人的眼球。荷花长得多么的可爱,颜色由白到粉,在湖中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平静如水的湖面上,反映出我的面孔,湖里的鱼儿一个个游来游去,在下面向我招手,兴奋地说对我说:“你愿意下来陪我玩儿吗?”多么快活呀!这时,湖面上出现了一圈圈微小的涟漪,湖面上顿时波光粼粼。

  原来,是在渔船上的两个小童子,他们身穿碧绿的衣裳,头上扎了两个小团子,还有一头秀发,还穿着一双草鞋,多么俏皮呀!他们轻轻地将撑船的长竹竿收了起来,将船桨停了下来。小绿兴奋地摇了摇小白,激动地说:“小白,小白你看那儿有条小鱼!”小白拍了拍小绿说:“小绿,风来了,咱们快撑伞,不然我们的船行驶不了了!”“好!”怪不得在这儿没有雨时,万里无云的日子里还要撑伞。不是用来挡雨用的,而是把伞当成帆,借用风的力量,催使小小的渔船前进,这时,湖面上又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湖中的荷花,被开辟出了一条河道。

  多么聪明的小顽童啊!令我回忆起了那段童年的时光,我与朋友在一起读书写字,弹琴唱歌……人生中,最难忘掉的唯恐是童年的记忆了!

《舟过安仁》改写6

  一天,宋朝大诗人杨万里在安仁县旁的小河旁,欣赏着安然美景,高大的老树头下一片片绿荫,让人感觉神清气爽,茂密的树叶里不时传来小鸟的叫声,阳光洒在湖面上,鳞光闪闪,湖水依然是那样的清澈,可以清楚的看见湖底的沙石,杨万里陶醉在其中。

  突然,远处的河面上出现了一叶渔船,上面坐着两个小孩子,一个穿着红色的背心,另一个穿着白衬衫,船桨和竹篙在他们手中摇来摇去,任凭汗水从他们脸颊流过,尽管他们是那样辛苦,渔船仍然行得很慢。忽然,一个孩子眼睛一亮,想出一个好办法,小孩把竹篙、船桨放回船舱,拿出了一把伞,张开高高举过头顶,杨万里看见这一幕,心想:现在既没有下雨,又没有太强烈的阳光,他们为什么要打伞呢?这使杨万里追上渔船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打伞呢?现在没有雨,也没有太强烈的阳光。”儿童天真无邪的回答:“我们的船没有船帆,用伞当船帆,既轻松又快。”杨万里恍然大悟,他不由得佩服起儿童来,于是写下了一首《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首诗令人们十分喜爱,一直流传到今天。

《舟过安仁》改写7

  在安仁界内的一条小河上,漂浮着一条渔船,上面坐着的不是高大威猛的男人,而是两个瘦弱的小孩子。由于船桨和船篙太重了,两个小孩使不动,只好随风飘走。

  其中一个小孩子说:“咱们这样被风吹着走,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啊!”“你问我,我问谁啊!”另外一个小孩子暴躁的说。船上沉寂下来,“对了”一个小孩子看见了旁边的伞,一拍脑袋站起来说,“我们可以把伞撑开,这样风吹着伞,咱们拿着伞不就行了吗?”另外一个小孩喜笑颜开,说道:“你咋怎么聪明啊,脑袋比我灵光多了。哈哈哈!”“那是必须必得,哈哈哈!咱们别说话了,立即做吧。”

  由于,风太大了,风吹着伞一个小孩子拿不稳,眼看伞就要被吹走,突然,一双小手,出现在他的眼前,原来是另外一个小孩也用手抓住伞把。

  船的速度变成了之前的好几倍,很快便到达了目的地。

《舟过安仁》改写8

  一天,风和日丽,我伏案读书感觉有些疲累,于是便出门走走。

  出门不久,便在路边的花丛间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那只蝴蝶在我身边停一停飞一飞好像在有意为我带路,于是我便跟他走了。

  走了好长一段路,我看到了一片原野。那里的草郁郁葱葱,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更清新。蝴蝶停下来了,一条波光粼粼的河出现在我的眼前。真是一个拥有美丽景色的地方,看来我跟它走对了。一阵风吹过,河上驶来了一条小船。船上有两个小孩儿,其中一个扎着一对儿羊角小辫儿,中间还留了圆形的一小块儿头发,穿了一身白褂子。另一个穿着一身蓝色的衣服,肚兜上绣了一个大红花。我再仔细瞧瞧,发现两个孩子并没有划桨,而是撑着一把伞,还坐在那里有说有笑。我心生疑问“既然没有下雨,为何要打伞呢?船不划桨怎么会向前行进呢?难道我是遇见了神仙?”于是便想上前问个究竟。

  “两位小童,本人有一事不明,你们的船既没有浆也没有篙,怎么会向前行进呢?”两位小童停止了说笑,上下仔细的打量我,然后其中的那个穿红花肚兜儿的对我说“看你也是个读书人,连这点事情都不懂,你瞧今天这风势我们还用得着划桨撑篙吗?只有这一把伞的力量就足够了。”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阳,也不是为了挡雨,而是把伞当成了帆,顺着风势便可以使船前行。这两个孩子真是聪明呀!

  当我醒悟过来再想与他们交谈时,船已经顺风驶远了。

《舟过安仁》改写9

  湛蓝如洗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微微地遮住了才刚刚爬上山的太阳。微波粼粼的湖面上,云雾迷蒙。湖岸边,绿树成荫,花香吸引着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远处,一座座连绵起伏的群山,就好似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让人心旷神怡。

  浓雾中,湖面上的景物若隐若现,太阳照在上面反而显得闪闪发亮,平静的湖面上出现了一艘小船。船上有三个人,第一个人站在最前面,他长着一条长长的胡须,穿着一身官服,一看就像是个大才子。后面划船的两个人,都穿着家丁的衣服,看来是他的书童了,这个排头站在这里的人,不就是大诗人杨万里吗!只见杨万里抬着头,手摸着胡须,欣赏着远处的美景!

  “啊!划船真是累死了,要是有什么不用这么累划船,船又可以自己前进的方法就好了!”一声清脆的童声打断了杨万里思绪。杨万里回头一看,只见一艘渔船上坐着两个小渔童,一个较小的渔童穿着红肚兜,绑着丸子头,另一个较大的渔童穿着一件蓝色衣服,扎着两个小辫子,两个人在船上有说有笑。

  “有了!”好像想到什么好办法似的,穿着蓝色衣服,扎着两个小辫子的渔童一拍脑袋,“弟弟,我想到了一个两全之策!”说完便把用来撑船的竹竿收了起来,再把船桨给停了下来。

  杨万里见了,十分不解,转身对身后的书童说:“你们说这两个孩子为什么不划船了呢?”话音刚落,只见他们俩从船中拿出用来遮雨用的大伞,将它打开,高高的放在头上,“呼呼!”几阵大风声过后,船慢慢地向前驶去,渐渐逼近杨万里的船,不一会儿就把它甩在后面了。

  杨万里顿时明白了,他们为什么收撑船用的竹竿和船桨,反而打开了伞。原来两个小孩不是用大伞来遮雨,而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真是两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浓雾中,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耳边传来他们嘻嘻哈哈的笑声,杨万里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一首诗: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改写10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湖边,我静静的站在湖边,身边一丛丛的芦苇里有几只野鸭在嬉戏,呵,茂盛的芦苇成了他们的游戏场所,挺聪明的嘛!平静的湖面上偶然溅起几道彩色的涟漪,原来是调皮的小鱼在游玩。

  这时,湖面上划来了一条渔船,仔细一瞧弯弯的小船里坐着两个可爱的小孩子,他们在船里悠闲地交谈着话语,是如此的天真可爱啊。

  可是,使我奇怪的.是,他们没有没有拿着乘船用的木杆与船桨,而是一边举着一把伞,一边说笑着。有没有下雨,天气又不热,干嘛举着伞呢?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大声问了一句:喂,你们怎么都举着一把伞呢,两个孩子笑着毫不害羞的答道:不是顶雨,而是把伞当做船帆,和着风滑行,说完小船就慢悠悠的走了。

  我边往回走边想,多么天真、调皮,富有奇思妙想的孩子啊!

  这时,就听见妈妈喊:宝贝,快起床啦。嗨,原来是场梦。紧张的一天又要开始了,如果我真是那个小牧童就好了,那样悠闲的生活,在那美如画卷的景色里生活着,是如此的惬意,快点,总是发呆。妈妈又开始唠叨了,我得快点了。

《舟过安仁》改写11

  “我”吃完晚饭时,一个人悠然自在地在河边散步。

  忽然,“我”看见了两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重在一艘渔船上,用樟使渔船慢慢移动。

  忽然,他们好像想到什么似的,收起撑船用的竹竿和木杆,停止摇动船桨,坐在船里聊天。这是为什么呢?好奇心使我停下前进的脚步,站在原地,看个究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这令“我”百般不解。

  只见,一个小童从身后拿了一把伞,“我”这才发现他背后有一把伞。这有是干什么呢?“我”好奇地想着。只见,他们又撑开雨伞对准天上,“我”抬起头来看看天上是不是下雨了,不然,“我”的衣服全部都要湿透了。等“我”知道没下雨时,才放心。“我”继续好奇地看着他们,这是为什么呢?

  看了一会儿,“我”终于知道他们用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用伞使风让他们的渔船前进得更快一点。

  这真是两个聪明、趣智的小童啊!

《舟过安仁》改写12

  安仁县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长江的南岸。那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那里不仅山美水美景色美,还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那天,我乘船经过安仁。我一边在江面行进,一边尽情地观赏着江南两岸柳绿花红的美景。此时已是夕阳西下,天色近晚,渔民们捕完鱼已经陆续收网回家了,江面上非常平静。这时,我看到迎面而来的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儿童独自撑船向前行进。只见他们兄弟俩将船划到了水中间,熟练地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撑起了大雨伞。然后,哥俩满面笑容,静静地坐在了渔船上。我开始沉思起来,为什么在船行进时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为什么天没下雨他们撑起了大雨伞?天色已晚为什么他们不撑船回家,反而双双坐在船上?一个又一个问题反复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正在我沉思的时候,发现了他们的船在不用竹篙和船桨的划动下,竟然能快速地向前行驶。哈哈!原来如此啊!他们撑起的大伞不是用来遮雨,而是用伞借助风的力量,推动着小船向前行进啊!“多么聪明伶俐的孩子,多么智慧的小渔翁啊!”我对眼前这对小渔翁的赞美之情,在我的心里油然而生。

  我静静地目送着那只小船向远方驶去,小船儿在茫茫的江水中越走越远,最终在我的视线中消失。

《舟过安仁》改写13

  今天,我去安仁拜访好友,在去安仁的途中,我为了打发时间,就在船上欣赏美景。

  今天风很大,把河水都吹起了波纹,慢慢地,一叶渔船映入眼帘,而驾驶船的却不是渔民而是两个小孩子,大约四五岁光景,正在急论到底由谁来划船。

  “该轮到你划船了。”

  “你才划了一会儿呢,我可比你划的时间长多了。”

  “明明是我划的时间比你长”。

  “哼,反正我不干。”

  “我也不干了,”说罢,他便收起了竹篙,停了船桨。

  这时,另一个小孩眼珠一转,似乎想到了什么。只见他拿出一把伞,将伞撑了开来,又没下雨,这个小孩拿伞干什么呢?我正纳闷着,只见那小孩将伞摆弄来摆弄云,另一个似乎也明白了什么,急忙来帮,他们一会儿把伞柄朝东,不对,又将伞柄指向了南,忙活了一阵,终于找到合适的位置,现在正刮西南风,他们便将伞头指向西南,伞柄指向东北,这时,船缓缓地移动了起来,哦,原来他们在将伞当风帆呢,让伞使风,真聪明!

  他们一个双手举着伞,将伞用力握住,怕大风把伞吹走,另一个也用一只小手紧紧握住伞柄,两个小脸蛋都涨得通红,头上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却连擦也不擦,只顾着陶醉在自己的“发明”之中。

  我看着这两个小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样子,想起自己的童年,于是诗性大发,写下了: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改写14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天高云淡。一对小孩,坐在一叶小舟上。他们俩在互相说着今天要去干什么。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很激烈。他们七嘴八舌地争论着,指手画脚的比画着。船行了好久,他们累了,就停了下来,可船并不能一直停在河上呀,他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可怎么能不用竹篙和船浆,让船前进呢?他们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可怎么也想不出来好办法。突然,其中一个小机灵鬼尖叫起来:“啊,我想到了!”

  “你瞎嚷嚷什么呀!”其中一个不满地说。

  “我想到办法啦!”

  “快快快,快告诉我呀!”

  那个小机灵鬼指了指船舱中的伞,另一个脑袋瓜也好使,马上就明白了。他们打开伞,对着船前进的方向撑去。

  这时,一旁满心愉快闲游的杨万里,看到了他们的行为十分不解。他非常喜爱儿童,便招呼那两个小孩童,问清了原因。他不禁为这小哥俩的行为笑了起来,他招呼身边为他拿书袋的书童,大笔一挥,提笔就写,写好后,把诗赠给那两个天真烂漫的小孩,他们连忙道谢,扬万里注视着那两个撑船远行的小背影,嘴角扬起了微笑……

  “多可爱的孩子啊,他们多么富有童趣啊!多么自由啊,多么聪明啊!”注视那两个孩童许久才回过神来的杨万里不禁感叹到。

  说罢,他又满心愉快地闲游去了。而这首表达了杨万里喜爱儿童的诗则流传了千古。

《舟过安仁》改写15

  春天,正是游山玩水的好季节。一天诗人杨万里来到一条小河边游玩。河水清澈见底,许多小鱼在嬉戏玩耍。周围群山环绕,小鸟欢快的歌唱,河两岸长满了芦苇,风一吹,随风摇曳,美极了!杨万里正陶醉其中。突然,他看到的这一件事打破了他的遐想:

  河面荡起了涟漪,原来一艘小舟正缓慢的前进着。舟上有两小孩儿,是兄妹俩。他们在干啥?他们正费力地撑着船呢!虽然现在还不是夏天,可他们已经满头大汗了,汗珠滴滴答答地留下来了。

  这时,妹妹开口了:“哥哥,我好累,能休息吗?”哥哥回答说:“不行,我们还得赶回家呢!”这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兄妹俩高兴极了,纷纷扔下船桨、竹篙。杨万里纳闷起来:“这对兄妹到底在干什么?”兄妹俩张开了一把伞。哥哥举着伞左右移动着。妹妹则一边看一边说:“不行不行,这里没有风,左一点……”

  杨万里看到这些情景,感到非常奇怪,百思不得其解。想了好一会,才得出结论。他恍然大悟,高兴地哼着歌,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连连说着一句话:“怪不得,怪不得没下雨就打伞……”

  结论是什么呢?杨万里想出来了:“原来他们打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想把伞当做帆,使风让小舟前进得更快一些。两个满脑子鬼主意的家伙!”

  这么有趣的情景,杨万里为此作了一首诗——《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改写】相关文章:

改写舟过安仁03-02

改写:舟过安仁07-23

《舟过安仁》改写08-03

改写《舟过安仁》02-06

舟过安仁改写04-30

《舟过安仁》改写08-13

舟过安仁的诗意:舟过安仁改写成短文02-03

舟过安仁改写范文03-02

改写古诗舟过安仁03-02

改写舟过安仁作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