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
这是四川省青神县南城中学一名初二男生的作文。他的校长前天在北京告诉记者,这个名叫杨洋的孩子,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杨洋学习习惯很
不好,生活也极为懒散,行为习惯很差。老师为他十分伤脑筋。而像杨洋这样的'留守儿童,在不足两万人的青神县南城镇,就有900多名。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陌生人!
在北京打工多年的高月琴是一位留守儿童的母亲,她说,农村的孩子和城里人的孩子一样,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为了能让孩子读得起书,她只好抛家舍子到城里打工,可离开家她又不能很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打工的单位和收入不稳定,她无法把孩子带到城里读书,因此和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究竟应该是留在家乡,还是应该进城打工,我十分困惑。”
杨洋的校长说,杨洋的作文只有110个字,但它就像一个“110”报警电话,提醒全社会:留守孩子长年被委托管教,临时监护人能称职地担负起监护的责任吗?留守孩子长期处于亲情缺失的状态,他们的心理健康能不出现偏差吗?他们的行为习惯在一天天滑坡,将来是否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我们必须付出努力,想办法,让“110”报警不与留守儿童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