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1
写一次游览的经历”有些同学从早晨起床,刷牙漱口洗脸开始,到游览结束,晚上睡觉为止,不分大小巨细,主次轻重,点滴不漏,照写不误,结果写出的文章像一笔流水帐。有的甚至把记叙重点放在游览过程中的一些吃了玩了等的小事上,严重偏离了本次训练目标。那么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观察能力很强的人,他的眼睛就好比一架照相机,能把景物的颜色、形态拍下来,印在脑子里,画起画来就会逼真,写起文章来就会活灵活现了。鲁迅先生就是因为儿时细致地观察了生活,注意了身边的景物,他才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出了“紫红的桑椹,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大黄蜂,轻捷的叫天子”那样的名段。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首先要选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描写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观察还要有顺序、从局部到整体,或从静态到动态,也可以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抓住景物最明显的特点,要指导学生努力发现和描绘景物的色彩特征。我们平时常说,要观察和描绘出多彩多姿的景物,所谓“彩”就是指颜色,“姿”即姿态。任何景物都有它自身独特的形状色彩,比如,同是山,桂林的山又“奇”,又“秀”,又“险”,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大兴安岭却是“群岭起伏,连绵千里”,“每条岭都是那么轻柔”,两处山景截然不同,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捕捉各自的特点,再写出来,这是最基本的一点。
二、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文章写得细致传神还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修辞。
展开丰富的想象是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的关键。想象是形象思维的再现,是把不在眼前的事物在脑子里再现出来,(再现性想象)。如郑板桥的“胸有成竹”和我们写文章的道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画家绘画用的是线条、颜色,我们作文用的是语言文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会联想(创造性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或由某概念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会使文章的感情、立意更深刻。如《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丰富的想象。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在写景时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在描写时,要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手法。如:联想、比喻、夸张等。只有这样枯燥的景物描写才会变得充满生机,富有情趣,才会吸引读者。如在课文《三峡之秋》中,文章恰当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跳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表现出长江的气势、生机和灵性。本文语句优美、简洁,比拟生动形象,仿佛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又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中的“走进去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写得很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就会把景物写得具体、形象、真实感人。
第三、注重积累,言之有序。
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在细致观察,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修辞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积累,精心排序,才能生动而有条不紊地表达。
积累素材首先要多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要想写好写景作文,积累一定量的写景状物的词汇势在必行。要想描绘出引人入胜的景色,首先对写景的文章要多读。读,有两个好处:一是读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二是可以通过读来从范文中得到写作方法的借鉴。有人认为:观察也观察了,生活也体验了,可就是写不好文章,其原因就因为你平时没有语言和写作挂技窍的积累。多读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其次,我们要像一块永不知足的海绵,从生活中的各个渠道,去吸收语言精华。吸收了还要积存下来,做好笔记,注意运用。经常运用,死知识就会变成活知识,才能“左右逢源”,“活水”不断。
在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我家的小园》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路线是: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思路清晰,叙述非常有条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时要多观察、多练习,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写出来,巧笔绘胜景,定会让读者感到鲜明生动,在你描绘的画卷前流连忘返!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2
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进入三年级学习习作,最近一连串两篇习作安排的都是写景文。习作3配以一幅黑白图片,请学生涂色,再写一写图中景物和添加的动物,这应该是看图作文;习作4是写一处秋景。
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中经常有写景物的训练,三年级的写景文应该与一二年级要求不同。差别在于:低年级写片段,三年级写全文;低年级把话写通顺,三年级遣词造句的水平要提高;低年级写作顺序可以不明显,三年级谋篇布局要设计。
实际教学中,不同学生作文能力差别很大,有的二年级孩子能写出三四年级孩子才写出来的作文,有的中高年级孩子下笔还是大白话,书面语言能力极差,积累的词汇量小,思想情感贫乏。以最近执教的两篇写景文为例,有的孩子文思泉涌,一点即通,课堂上即能完成一篇质量上乘的习作;有的孩子手把手也教不会,花几倍时间也挤不出几个一段话来。
反思两节习作指导课,采用的都是以说助写的方法,观察景物,你一言我一语,集思广益,会表达的学生在交流中提升,不会表达的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以习作4为例,写一处秋景,课堂上,我们师生一起合作进行口头作文,内容就是校园的天井秋色。这是学生最熟悉的一处景色,天井中有十二棵银杏树,也是秋天极富特色的标志之一。怎么写这一处景色呢?先给了学生一个观察顺序——由远及近。有的孩子马上说:远看,银杏树像一朵朵黄色的云。这是模仿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中的语句,无论贴切与否,都应及时肯定,习作就是从模仿开始。类似的说法很多,问题是大家都只能说一两句,这时就需要指导孩子们怎么说长,说长的前提是观察具体,我提示学生思考大树生长的环境和周围的景物等,相互补充,就能口头作文一段话了。近看,能写的东西更多了,树叶的颜色、形状,起风、雨天的树,树下的小草、盆栽,再想象可能飞来的小鸟,各类昆虫等。校园的天井院子景物很单一,经过指导,不少孩子居然能写出颇美丽的句段,可见交流是一种好方法。
写景的口头表达指导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教孩子说有水平的话。写景状物,词语的使用,句式的选择,能看出学生的书面语能力。以写银杏树叶为例,有的描述就是口语式的大白话,或低年级孩子水平,如:金黄的树叶像一把小扇子落下来。我不断要求学生说有水平的话,用上腹中积累的优美词语,有的孩子会把“金黄”换成“金灿灿”、“满目金黄”,有的孩子会把句子变成“秋风一吹,金黄的叶子宛如一把把金灿灿的小扇子,飘呀飘呀,飘落到院子里的各个角落”。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3
语文课上,重在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引导他们将课文内容与生活经验联系,大胆地展开联想,把学会的课内外知识活学活用,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语言积累化为语言能力。目前学生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方面都很积极,并积累了很多经验。在表达方面普遍存在口头表达能力比书面表达能力好很多。
在写作教学中,我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一开始只是要求她们能把事情或者事物给叙述完整了,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那么他的文章自然而然地就能写好了。让学生喜欢写作。爱上写作。自发的写。开心的写,这才是最重要的。写作没有兴趣是肯定不行的,老师要先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教他写作的技巧。
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例文的景色之美。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感悟,体会文章所描写的景物的.美丽,让着美景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最后就是抓住每篇文章的不同特点,必须抓住每一篇文章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让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认识。在今后的写景习作练习中也会起到很积极地引导作用。
总而言之,习作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和阅读教学连接到一起。学生在用欣赏的角度评价文章的时候,就再不断地学习,如何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能力,用在自我文章修改上,这将是我今后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4
在这次培训之前,我上写景散文,基本都是设计问题来切入文本,再找出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并仔细品味,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寄托在景物当中的情感。”这次培训改变了我的想法,我认为这样引导学生去品散文中的景与情,还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入景入情。我认为可以从画面和音乐方面来引领学生去品味稳重的景和情。
以“画”为突破口,带领学生欣赏文中的美景。
通过多媒体展现文中的景,让学生欣赏,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展开想像试着画出文中的美景,全班一起赏析。学生为了要画好文中景物,就必须深入阅读课文,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构思画面。一幅美妙的画面就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很形象,很深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主动品味课文的积极性,既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中,又能提高学生主动品味课文的积极性。而在“评画”的教学环节,学生一定要引用课文的原句,来评析每一幅画的优点与不足。这样,在评画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句子的理解。我认为以“画”作为突破口,力图给学生营造读出个人体验和感情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以达到景在画中现的目的。因此,只有善于找到突破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才能让散文教学更活,更美,更精采。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5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的第一单元的课文基本为“写景文章”。第一篇《观潮》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雅鲁藏布大峡谷》描绘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的景观;《鸟的天堂》描写了“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火烧云》描绘了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而与之相应的习作板块要求就是描写奇特的自然景观。
写景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有难度的,特别是针对于农村的学生。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而农村学生对于写作文更是“惧怕“。在农村,受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村里大多没有可供人们娱乐的公共场所,生活相对单一,学生相对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的时间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度过,这样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写作文时,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无从下笔,总想翻阅范文,希望以范文来开阔视野,模仿写作。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没了,写作文的兴趣也没了。
我发现我班的学生在写景作文上存在着较大问题。如学生不能理解什么是写景作文,写景的过程中往往写了大量的人和事,轻重不分。文章缺少文采,干巴巴的`。文章太短内容不具体,不会具体写一处景物(一种景物), 段落的衔接不好,段落中间的逻辑顺序也有些乱,如写了花,又写其它,再接着写花。
我决定采取以下策略:
1、因学生的所见所闻实在贫乏,在布置作文时给学生明确的标题,如“我美丽的校园“。
2、必须给学生作文实例,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如何写作。
3、让学生多读多看一些写景文章并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想象。
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是说一个单元就可以完成一类作文的训练。一类作文,训练的点也有好多,一个训练不到,学生的习作就可能不能完成得让我们老师满意,所以,不能期望一个好教案就能做到完美无缺,把所有的训练都完成,要求的作文写完整,写完美,这是不可能的。平时的训练,点点滴滴的训练,有系统的训练必不可少。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6
同学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对周围的自然景色,如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风云雨雪、春夏秋冬……都是非常熟悉的。那么,应该怎样描写这些景物呢?
(1)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大自然中的景物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抓住它们的特点。如一位同学写天空狂风大作时的情景:“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尘土飞扬,一会儿,天地间一片浑黄。可怜的'小树被折断了,墙角里的垃圾,纸屑、草叶都被卷到空中,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摇摇,上下翻飞……”由于这位同学观察得仔细,所以狂风大作的景象写得真实,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按照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一般地说,景物描写可按以下两种顺序:①按方位顺序写。如写《公园一角》,可以鹤莲池为中心,分别从鹤莲池的前、后、左、右来写。②按时间顺序写。如写《观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
(3)展开想象,具体生动地描写景物
同学们描写景物时,还要根据景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一位同学写冬天的雪:
“雪跳着轻盈的舞蹈向下飘落。给青松撒下了洁白的花朵,为杨柳裹上了素雅的银条。风吹来,玉屑似的雪末儿纷纷扬扬。眺望这北国风光,真有‘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啊!雪神给大地铺上了银毯,给屋顶戴上了白帽……哈哈!这里简直成了童话世界。”
在这段话里,小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运用了拟人、比喻、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把冬天的雪花、雪景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冬雪的喜爱、赞美之情。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7
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江山湖海、花草树木等的写景作文,就是运用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天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详细、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以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详细的习作中,假如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就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入渗出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一、选好角度,定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长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相宜于典型环境里的天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光鲜,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移步换景。在进行观察时,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触感染也就大不一样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就是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统一景物的表现方法。动点观察有两层含义:一是观察点要连续不中断地移动;二是移动观察点要有顺序。这种观察法适合观察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景物。因为作者对景物连续不中断深入细致的观察,清清晰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态和色彩,描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有话可说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外形,又可显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光鲜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当你来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最好先看看全景,对整体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迈开你轻快的脚步,向前走去,这样跟着你脚步的.移动,眼中的景物在不中断变换,这就是“移步换景”法。作者不能一眼就能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需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景物。
三、捉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观察。虽然每处景物都离不开山和水,离不开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但是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就是统一处景物,因季节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样。观察时假如抓不住特点,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无法感染读者。只要当真观察,掌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景物的全貌,围绕一个中央来写。例如:学校的小花园里,花香与读书声相伴,特点是清幽锦绣;操场上有单杠、双杆和篮球场,同学们在锻炼身体,它的特点是热闹。另外有些景物还要一边对比一边观察,才会发现这一事物的不同凡响之处。好比,观察树叶,假如不合错误比,只盯着一种树叶看,你会认为绿就是它的最大特点了,可是一比你就会发现,松叶如针,柳叶如眉,枫叶似鸭掌,这才是它们真正的特点。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结合事物展开公道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的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而且,跟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观察事物、熟悉事物的方法和能力会得到持续的进步,立异思维也会得到培养,作文水平才会不中断进步。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8
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作文为描写家乡风景。
我面对这个作文题就楞住了,平湖的孩子所居之处却无特别能激起孩子们美感并产生去描写它的欲望的地方,而且刚刚过了春节,春还没来得及回大地,到处仍然还是一片冬景,虽然深圳地处亚热带,四季绿色满眼,但是没有春天到来的美丽吸引学生。那写什么呢?
课本是拿来运用的,拿来选择的。兵法云“兵无常形,水无常势”。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课程,才是课程论的精髓。
我选择了“看图作文”。
首先从网上找到富于层次,内容丰富的图片制成幻灯。再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描写具有特色的段落。如《荷花》第二段描写各种荷花样子的句子,第四段描写想象中的荷花的动态和静态的句子,《咏柳》中对柳树的.比喻,《燕子》中第二段对春天的描写的句子等等,感悟写作方法:描写形状、颜色、姿态、静态、动态等;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想象等。然后以菊花为例进行观察和口语表达,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口头作文,从范例引路到小组合作再到汇报,步步走来很顺利,我心中暗喜。接着出示风景图,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如何选择景物,如何安排描写顺序等。最后让学生自由创作。
我坐在讲台上瞑想着孩子们会有怎样精彩的句子花儿一样绽放在我的眼前,但我还是失望了。学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富于创造,更没有我想像中的能不急不躁地铺陈一篇优美的写景作文。虽然,不少作文已充分显示了三年级学生高超的作文水平,但是,与我的希望相去甚远。从客观上讲,写作时间有限,不少学生在课后没能用心去做,从主观上讲,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还是没有得到落实。
面对不够成功的作文,怎么办?当然只能重来!
我决定将校园里的景物用照片拍下来,制成课件,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再作文。又将如何呢?等着吧!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9
不少学生初学写景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勉强写来,也写不具体,究其原因,虽然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打不开写作思路。从这种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写作文的厌烦与恐惧心理。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怕写景类的作文,虽然说观察了景物,但美景难以在笔下展现。所以,教会学生描写景物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自然。”大自然以其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的景物,显示了其独有的魅力。因此,我选取了《多角度描写景物》这一课题。希望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能成为学生写景作文入门的一把金钥匙。在备课时,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教学有针对性、实效性。通过上课,我发现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下面我就这两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亮点
在导入新课和练笔环节,我通过播放生动优美的视频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在播放视频时,学生都被视频中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吸引,学习和写作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授课过程中,我能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并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我结合学过的经典文章中的语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赏析,因为是学过的`文章,所以学生对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起来就简单了很多。方法掌握了就要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练笔的环节,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写一个描写落叶的语段,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法。
“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在作文评价环节,我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互评,学生真正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我用这种方式来唤醒学生写作的热情,评价时引导学生围绕本次作文课的训练重点展开,致使教学目标鲜明。
二、需要改进之处
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理解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时,自己讲得较多,有些急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没有让学生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有创意地表达。
在指导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够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还不够充分,“评”还没有落到实处。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无话可说,课堂气氛不够热烈,个别学生还游离于课堂之外,不知道怎样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这些都是我该思考的问题。
一节课的教学,就是我的心路走过的一段历程,学生需要有交流的平台,需要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那就让学生在作文的学习中去释放自己,去提高自己。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10
带着一个稍微有些沉重的使命,我设计了这次作文训练。
我想要我的学生从抄袭的习惯中走出来,学会写自己的生活。我想,要训练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作文,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还要教会学生能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亲自带着他们去观察生活中那些实实在在的具体事物,并在观察的同时适当加以指导,引导孩子们启用各种感官来感知身边的景物,再引导他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感觉变成语言——就可以完成好这一次真实可信的习作。他们也会明白自己的作文就如此简单。
我在这一次作文训练的备课中创设了一个写作情境:那就是用我的相机拍下校园中一处景物——同学们都熟悉的校园石刻,让孩子们能有话可写,因为他们每天上学放学都会经过这里,有的孩子可能对它兴趣还很浓。另外,学生看见校园里的景物被搬进了幻灯片,自然也更有表达的欲望。课后我问了一些学生,他们都说,这种形式还是第一次,感觉很新奇,他们还说,以前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篇作文是不可能的',现在觉得有话说了。可见,我的预期目标实现了。
写景作文要训练的东西很多很多,但这一节课我只想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且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将看到的、想到的写具体。我们认为不追求面面俱到,才能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一课一得。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的确很受启发,在教师点拨之后,就能顺着思路将景物说得比较具体。当然,也还有几位同学参与得比较少,相信他们在同学的启发下,也会有收获。事后我特意检查了这几位同学的作文,也顺着同学的思路,写得很有条理,只是他们不是自己走,而是大家拉着走罢了。这样也不无好处,但给我的教训是,还需要花些气力帮帮他们。
有同事给我指出来,这节课有点遗憾的是,大家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我想,像我这样的作文指导课,是刚迈开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为了避免以后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以后我在指导学生选材、安排顺序等方面一定要力求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挥他们的思维主动性,进一步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风格。既要让中下等学生有话说,写得出,又要督促优等生写得好,有特色,我想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定是百花齐放。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11
高一必修2第一单元共教授三篇优美而又脍炙人口的散文,一堂课下来感觉美不胜收,学生表现也较亢奋。现对教学做一反思。
首先,要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重点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以及景物的特点。写景抒情散文最主要靠写景来抒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这一特点,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景物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辨别梳理作者的联想,这一点很重要对学生的写作思路扩展有非常大的启发性。例如,《故都的秋》作者在写景中为何要提及南国之秋,很明显这是联想是为了对比突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向往和眷恋之情。那么就此就可以开导学生在作文时在描写主体时不妨要进行联想。
第三,要注重文章的诵读,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要读出文章的情感和韵味,要学生仿佛置身其中。
第四,没有必要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做深究,写景抒情文章重点是写景和抒情。但我们在教学时要梳理作者的联想片段,对联想片段进行分析和阐述,这对高考是非常有益的。如,《囚绿记》中,作者为什么会联想到床底的杂草,是为了反衬对绿的喜爱之情。
第五,关于课时的安排。我觉得一般分两课时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了,一课时要对重点词语的学习和梳理,对文本的主体部分进行分析。第二课时,查漏补缺,分析其余的联想部分,归纳总结作者运用的艺术手法。
最后,写景抒情散文教学需要师生互动,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设计好有启发的问题进行开导,亮点可以在重点部分出现,注意教学要开合有度,高潮部分要高涨让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12
这次的习作要求是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一篇习作。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时候,我强调一定要抓住写景作文的主要特征来写,为了使文章能够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多用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多想像。
由于我是第一次上作文课,在备课时,我准备一节课就把课讲完,听说读写的练习都有,但是一上课我就觉得时间不够用,还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以至于到最后作文的写这一部分没有落实到位。
一上课,我出示了几张很美的图片让他们用一句话练习,孩子们一脸的茫然与无奈,后面通过我的不断引导孩子们才想说,才有的话可说,现在在想我要是说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景色,孩子们可能更有话可说。
在选择阅读篇目时,我想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选择了一篇写校园生活的文章,但是这里写景的地方太少了,和我的知识有点脱节,所以孩子们的兴趣也不高。
最后,我出示了孔雀河一年四季的图片让孩子们说,他们说了,可以由于时间关系,说的.不是很到位,我指导的也不是很到位,听课的老师可能觉得那个图片的作用不是很大,没有把图片上的景物说完整。课下我也反思了,其实让学生说完图片上的景物,还有图片以外的东西可以让学生想象着去说,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看到的景物都说不出来。
在今后指导学生写景时,一定要再细一些,真正让学生学会习作的方法。在讲解作文时多从他们的身上找一些闪光点,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再让他们用上一些修辞书法把句子说的形象、生动,并且发挥出他们的想象能力,把我们身边的景色写的比现实中更美。让他们把写作文当成一种期待,让快乐的情感体验伴随他们的写作。
-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10-19
写景作文的教学反思12-03
自然写景作文教学反思01-29
教学作文的教学反思12-08
作文的教学反思01-28
教学反思作文06-25
作文的教学反思11-21
作文教学的教学反思12-06
高中作文的教学反思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