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反思作文

2022-02-18 反思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反思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反思作文 篇1

  行为规范

  谈到行为规范,我大多数做的还不错,可是总有一些小细节做的不好。比如我有时会很小气,同学问我借东西,我会找理由说:“我也要用,不能借你。”其实我并不用,只是小气不愿意借给他,怕他弄坏了我的东西。而有时,我问别人借东西时却好像别人非要借给我一样。我不应该这么小气,要乐于助人。还有一次,我在午会课上问了同桌一道题目,结果被小干部记了学号。我不应该上课讲话,如果要问问题,应该举手,或者问老师。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改掉这些小毛病。

  学习

  在学习中我最不拿手的就数数学了。小学时,我的数学基础就很差,刚进中学的第一次考试我就没考好。从此,我每天放学都留在老师那里做作业。妈妈还帮我请了老师,再外面补习。再加上我自己的认真、努力,我的成绩在不断提高,从以前的五十几变成了六十几,又提高到了七十……这次期中考试我考了81分,可是我仍然不满意,因为我还是错了两道计算题,太不应该了!下一次考试我一定要考出更好的分数。

小学反思作文 篇2

  要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写读后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一、“读”和“感”分离。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的随意而发的感慨。

  第二、“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这也是不对的。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

  第三、不会结合实际,。感想很空泛。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如下的指导:

  1、精心细读课文。

  首先要指导学生用心地“读”,理解地“读”,有情感地“读”。没有这样的“读”,不可能有“感”。

  2、要选好“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一篇文章,给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或者说学生从中得到的体会不止一个。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不可面面俱到。

  3、联系实际谈感受。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首先,是联系个人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迹观点,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言行,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读后感,这样的读后感才是真实感想。

  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差异

  教学中出现了几处与预设不同的情况:首先是学生对所选文章读的不够透彻,对文章整体把握有所欠缺,导致了叙述过程中的不尽如人意。其次是在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习作过程中,没有安排好,使得在讲评过程中没有出现某篇文章的完整读后感。

  总之,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就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小学反思作文 篇3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写作时总是困难重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成为普遍现象。久而久之形成的写作恐惧心理更是教学中的障碍。为了学生作文起步顺利,我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愿望,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在学习《我爱家乡的红橘》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观看关于红橘的资料图片,还让学生访问种植红橘的农民伯伯,使学生对红橘生长过程和红橘树的外观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红橘的色彩、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把红橘果实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对红橘的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二、“不积跬步,无以到千里”。

  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本期我布置学生每周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文体活动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让学生每周写两个日记,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做手工,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老师要根据本班实际,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老师可以根据儿童的特点,带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老鹰抓小鸡”,“丢沙包”,“桌子上拔河”等游戏。学生亲身感受,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文的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以前我忽略了这一环节,学生每次习作时,我只是要求学生修改,但未引导他们如何修改。每次作文效果

小学反思作文 篇4

  这一大周就要结束了,我有很多的收获,也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

  收获:这一大周我也没收获了什么,就是在这一周里我在体育课上学会了放风筝,风筝比赛的时候,放的比以前要高了。

  反思:我这一大周,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反思。语文方面,我学的一点都不踏实,没有以前认真了,老师听写生字,一错错好一个,没有上一大周认真了,这一大周背笠翁对韵,也是被不过,我不用心,下课了只知道玩,不知道刻苦学习。数学方面,我一点都不好,老师让做题,一错错好几个,不是不会,而是不认真才写错的,这一大周数学月考了,我考得不好,不是不好,而是很差,上面的题有的是不会,但是有很多题是不认真而写错的,有的会写,后面还忘写了,落写了,我很失望,老师也是多我失望到了极点。英语方面,我还可以。

  这一大周我的状态是相当的不正常,我要奋起直追,不能就这样来下了队。

小学反思作文 篇5

  在这大周我要反思的地方有很多,当然收获的也不少。

  在这大周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月考,在这月考当中我考砸了,这张卷子不难,饶宇鹏能考98·5分,虽然我考不了这么多,那也不能差吧,结果一发下来卷子,却发现有好多好多的分都是因为我粗心大意而造成的,这说明这什么?实在考试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抱着一个沉着冷静的心态去答题,还有卷子上有一两道题是我不会的,我后要是老师在讲这道题的时候,我要是不会就要举手问个明白,不能不懂装懂,在背笠翁对韵的时候,我都没有背的很快,我要努力了,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背。

  我这大周的收获就是,在风筝比赛的时候,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以前在风筝比赛的时候,当的全部是助飞手,但是这次我当了一次放飞手,虽然在最后的时候风筝落下来了,但是我也是挺高兴的,因为我这次比以前敢于去尝试了。

  我要把我反思的地方去改正改正,把收获的继续保持。

小学反思作文 篇6

  当清脆的读书声响彻校园时,一天的学校生活开始了,少儿天真活泼的气氛充满了整个校园。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摆在贫困山区小学教师面前的是作文这道难题。由于山区学生所见有限,经济基础薄弱,他们在学习中只有学期初发的那几本教科书,只有在上课时才利用上它,放学后收在干瘪的书包里。回家后,小朋友成了父母的小帮手,没有机会读课外书,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

  素质教育发展到现在,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动脑去思考,动手去操作。到了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作文,这时期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师引导得好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学生则易产生厌倦作文的心理,鉴于以上情况,根据自己在十多年教学中的一点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抓学生字词的积累。从现在的教材看,一年级起就开始了大量的识字教学,教师应特别注意拼音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读拼音,区别出声母、韵母,然后掌握好拼读方法,从而把每天学习的字加以记忆,日积月累,储存了丰富的字词之后,接下来便进行说话训练。能够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为作文打下基础。

  自己看的图画或生活中遇见的事情记下来从小学二年级起,可让学生加强说话训练,把说话内容用一段通顺的语言写下来。同时,根据图画内容,练习看图写话,能谈多少谈多少,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与动手能力。再把每天所学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加以记忆,灵活掌握,在写话的过程中会用恰当的词语和好的句子,这样,看图写话就有血有肉了。

  在分析课文的时候加强日记练习。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找出文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的形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等环节。利用日记把当天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一件事记下来。如果能用日记把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自己的情感在日记中得到展现,天天积累,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写作的兴趣也会与日俱增,学生难道还怕作文吗?

  综上所说,如果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起步作文就顺理成章了。反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将无从着手。故此,正确引导学生,抓好起步作文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学反思作文 篇7

  隐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尺度。课改的不断深入,已使传统的阅读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作文教学依然未见有像阅读教学一样的大举突破,原因较多。作为一线教师,我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一,从教师功利的思想来说,作文的地位在应试中的逐渐颓弱已是现实。特别是统一阅卷流水作业时,大面积的作文只是被看了个大概就打了分,且作文分数参差较小,要想通过作文占据优势不如通过强化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来得轻松直接。其二,从教师非功利的立场来说,作文的训练涉及师生多种能力的整合,其繁琐程度不亚于其它方面的教学,且作文指导见效慢,周期长,好多老师不愿意花过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的作文指导。这就造就了为了省事的“先进经验”——一味地、频繁地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既无老师有效指导,又无自己灵活借鉴,但抄得多了,总有几个类型、几个事件可以“信手拈来”,考试的作文还居然都是高分,(很多时候,阅卷老师明知批阅的是抄袭的作文,但因为种种原因,还不好下手扣分,总不能在阅卷场上被人索要证据吧)。殊不知,学生不愿自己思考,同一题材的事可以从四年级写到六年级甚至初中;学生抄的习惯成了自然,考试时,作文可以不假思索,篇篇字数达标,文句通畅,表达优美,看似有真情实感,夹叙夹议甚至颇有哲理,实则是无病呻吟,莫名空叹!写人必定是“高、大、全、空”;写事必定会“真、善、美、假”,看到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被弄得这样无趣,让人担忧;想到我们是一个还没有培养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国家,无尽悲哀!

  思考与对策

  如何才能让老师们重视作文教学并重新审视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病,除了改革评价方式,(专家已多有论断,这里不再赘述。)我想还是要从老师的观念入手,摒弃过多的功利思想,真正回归到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来,从教学策略上下功夫,一切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指导学生学积累素材,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修改,乐于展示;坚持批判地借鉴,坚持原创,坚持我手写我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发掘作文训练的效益等等。下面就小学高段作文指导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和浅薄见解,望批评指正。

  策略一,生活是习作最广的源泉,培养兴趣是首要条件。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去年接的班,别看已是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还经常为写什么愁眉苦脸,提起笔找不到素材或是切入点,急得抓耳挠腮,一说到写500字就仰天长叹,对老师提到的例子、片断、技巧、思路,好多学生感到只可欣赏,不可模仿……第一次作文课我就先败下阵来。我认识到这些孩子没有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没有用作文这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动的爱好,没有用文字展示自己风采的信心和乐趣。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让他们练就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创造机会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不管以何种方式,首先要他们开口!于是我设立了悄悄话信箱,愿意写就写,时间自由,形式无限,写一些只想告诉老师的事,未经作者同意绝不分享。刚开始几天里仅收到了几张纸条,后来逐渐多了起来,甚至还有孩子深夜难寐,写家庭离散、亲人逝去、悲恨相续,写爱恨哀愁、郁结于心、不吐不快……教学之余,我读着孩子们的“悄悄话”,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悲伤着他们的悲伤,郑重对待他们写的每一件事。在后来的几次练笔中,曾经被我批改的“悄悄话”竟然成了学生作文的素材,以至于有个孩子边写边叹,泪眼潸然。如果事先没有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留意、积累,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是泛泛而谈,没有真情实感。

  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我们就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兴趣;确定好主题,适当增加练笔次数是好事,但学生必定不是高产作家,有些老师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完成一篇日记,我相当不赞成。理由很简单:第一,老师没有那么多时间批改,如果只是批个“阅”或是“很好”,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学生还是不知好在哪里,得不到有效指导;第二,学生没有那么多素材可写,勉强写一点不痛不痒的事,即使写了也难以深入,每天的日记极易变成每天的痛苦与敷衍。我只让学生写写周记,且上交作业时间可以“谈判”。每周一就将周记要求解释布置到位,余下几天学生可以尝试着思考,并与我交流,我常说:“有空有心情的时候你就写写吧!”结果敷衍的少,精彩的多。加之我在批改、评讲时不吝惜对学生的赞扬鼓励之辞,学生写作的兴趣就日渐高涨。

  策略二,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培养学生写作技巧,学会修改,乐于展示

  首先,借助生活经验,积累素材,让孩子“言之有物”。

  直接的经验需要立足生活“亲历”。去年,我既上语文课,又上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要求写热爱祖国的演讲稿,作文前,我就先让孩子们在办手抄报,在《品德与社会》书上找材料,开展辩论会等积淀材料和语言。我上品德课,每两周要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例如:给父母洗脚让父母写下感言贴到班上张贴栏;用30元给家里操办一顿周末午餐,从采购到煮饭、饭后洗碗都是自己干。在后来的作文中这些都成了素材,在孩子言行中能见到这些活动的影响深远。

  间接的经验可以立足书本“经历”。我校开展的书香校园工程,广泛、深入开展的课外阅读、亲子共读活动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涵养。参加兴趣小组活动、读书、看电影成了我班学生的最爱。素材多了,就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

  其次,借助文本的研习,在阅读课中渗透作文技巧的传授,让孩子“言之有序”。

  对于作文技巧讲授的有关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人认为“文无定法”,学生作文的提高,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对于这种看法,我不能完全苟同,我觉得,作文虽无定法,却有规律可循,这规律就需要讲授出来,否则,一味多练,免不了走弯路,浪费时间。那么,作文如何讲授?每周的作文指导课只有两节,要想通过这两节课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那显然是不可能的。鉴于此,我认为,作文讲授的触角,不仅要伸向作文课,而且也要伸向阅读课。在阅读课中,重点词语的分析、几组词的比较、仿写句子等都是交给学生如何字斟句酌,如何遣词用句;在阅读课中,因文而异,设计一些课堂即兴练习。如:扩写——补足细节,补足对话;改写——变换人称、变更顺序、将古诗改成记叙文;续写——顺着文路写下去,编一个意料之中的结局,以此训练学生求同思维,逆着文路写下去,编一个意料之外的结局,以此训练学生求异思维。今年在教了童话故事《去年的树》以后,我让孩子们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将鸟儿为了一句话的承诺追寻树的故事改写成“树等鸟”的版本。通过这些联想和想象的小练笔,教给了学生思维的方法。在训练中我还注意强化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训练,每一篇作文经老师批改后,再进行小组内交流,评讲后还要进行班内交流,学生每次读别人的习作不少于三篇,现在作文交流传阅已蔚然成风。

  策略三,教师要拓展作文教学的视野,纵向继承,横向借鉴,坚持原创,坚持“我手写我心”。

  我们很多老师常常感叹不知该怎样上作文课,所以我们先要继承传统作文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习作训练措施的多样性,传统作文教学中训练的基本途径: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仿到创;从部分到整体;从课内到课外。然后看一看不同作文教学流派的独门绝招,比如李吉林“情境教学法”;余同生“童话引路作文起步训练” ;丁有宽“读写结合法”;吴立岗中段作文“课内素描”;刘中和“片段训练与快乐作文”等等。都特别强调让学生的作文能够保持新鲜,流露真情实感,透出那份与他们实际相符合的童真童趣。有道是:“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可如今孩子们在考试中为了追求作文高分,普遍存在着说假话、写空话、讲套话,而且写作材料也如此雷同:深夜突然生病,妈妈背我去医院;系着鲜艳的红领巾扶盲人过马路,得到了盲人的夸奖……怎么办?我们教师必须要做到收放自如,还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当学生的思路慢慢地被生活的大门打开以后,才适时向他们提出习作的具体要求,规范学生在习作时应当写什么,这是“收”;再放手让学生去写自己想到的、认识到的、要表达的事物,想怎样表达就怎样写,可谓“放”,只有教师做到了“收”、“放”自如,才能点燃学生思维好火花,作文才能流露“真情实感”。

  策略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发掘作文训练的效益。

  用聊天的时间打自己的优秀作文并发到老师的邮箱,是大多孩子引以自豪的事;期末全班来合编一本精美的作文集并请我来写序,是我们开心的事;推荐优秀作文评奖更是让我们无比兴奋的事……有了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和拉动,作文教学的效益就挖掘得更深了。

  总之,作文教学无难事,只怕遇到有心人;认定目标,努力去做,终有回报!

小学反思作文 篇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教师为了上好作文课煞费苦心,但是收效甚微。在教学中还时常遭遇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尴尬境地。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受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作文教学开展起来就更加艰难了。我在农村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已六年之久,其间也遇到不少问题,对这点的体会更加深刻。下面我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体会和大家分享以下:

  一、生活是习作的基本素材。

  很多学生都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只要教师布置作文,便哀声叹气,表情异常痛苦,好似赶赴“刑场”一般。他们不知该如何下笔,不知该写什么。挖空心思写好的作文,语言空泛或是千篇一律。有了对生活直观、形象的体会,再把它记录下来,习作就再也不是那么困难了。

  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习作训练。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课本中的部分习作训练并不适合农村学校。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修改新的习作要求。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作文,要求学生写一则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旅游景点的导游词。然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那些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只在他们的课本和电视中看见过。大部分孩子连县城都还未曾踏入过,让他们如何下笔。于是,我当即将《世界遗产名录》的导游词改为了本校的导游词。让学生组建小组,分别模仿导游和游客,在校园内进行“讲解”和“旅游”。然后小组内互相讨论,如何讲解才能让“游客”更清楚地认识我们的学校。这样,学生不再像才看到作文题目时那样叫苦不迭了。最后通过自己对这一职业的理解,顺利地将导游词写了下来。

  三、积累是习作的重要途径。

  在习作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做好日常的积累。积累的范围包括语言和写作的方法。在课本和课外书籍中,发现好的语词,让学生抄写到专门的小册子或笔记本中,并让学生慢慢地将这一行为变成一种习惯。再引导他们多看多读,或是把自己的积累背下来。在习作中,再把这些好词佳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日常教学中,将学到的拟人等修辞方法、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开门见山等表达方法……贯穿于日常句子、段落练习中。通过不断地积累、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自然慢慢提高。另外,要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如:名著、童话故事、科学美文等,以此积累词汇量,拓宽知识面。

  以上几点,仅为个人一些浅薄的体会。要想让学生会写作文、喜欢写作文,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推陈出新。这需要大家共同不懈地努力。

小学反思作文 篇9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更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县邀请的特级教师、平湖实验小学王永初校长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认为这个作文训练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注重写好“两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下一采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读书札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小学反思作文 篇10

  《三个儿子》是一篇令人思索的文章,文字虽浅显,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三个儿子》教学反思。孝与亲,所当执。”面对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他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的课就从这里开始。

  (一)品读三个妈妈的话

  我在学生的发现下出示了三位妈妈的话: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句一)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句二)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句三)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我问:你听了这位妈妈的话,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读了(句二)说:“我听出来他的儿子唱起歌来非常好听,她妈妈说他的歌好听极了。”又有学生补充说:“我还听出了这个妈妈很骄傲,因为谁都没有他的儿子那样的好嗓子,他儿子的嗓子是最好听的。”“是啊,这位妈妈觉得拥有这样的儿子很令人骄傲,谁也来读一读?”学生们都拿腔拿调地读了起来,一个个都显得那么投入,都想把妈妈的那份骄傲表现出来。

  接下来在(句一)的解读中,学生能从“既聪明又有力气”想到了这个妈妈也是很自豪的,因为没有人能比得过她的儿子。

  而对(句三)的解读中,学生想到了“谦虚”,说这位妈妈非常谦虚,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么,第三个儿子真的没有什么可说的地方吗?我把疑问抛给学生。学生马上说:“不是的,可能这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虽然也会唱歌,但嗓子也就一般,不是特别特别的好听,所以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又有学生说:“可能她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儿子也不是特别的聪明,和别的孩子也差不多,所以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还有学生说:“因为她妈妈觉得他儿子的力气也不是很大,所以觉得不必要说什么。”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已经明白“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并不是真的没有,而是他的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可能很普通,他有的东西别人也有,所以觉得不值得一说而已。

  最后请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位妈妈的话,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前两位妈妈的骄傲和自豪,第三位妈妈的谦虚。

  (二)体会一桶水的重

  妈妈们拎着水桶回家的路上,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呢?哦,原来是水太重啦!

  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读句子,我问学生: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水很重呢?学生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我从‘一桶水可重啦’看出水真的很重。”有的说:“我从直晃荡知道水很重。”有的说:“我从妈妈走走停停也知道水很重,她们拎得很累。”还有的说:“我从妈妈的胳膊也痛了,腰也酸了,知道这桶水很重。”于是,我把“晃荡、走走停停、痛、酸”用红色标出,让学生读读句子,把如此的不堪重负读出来,而在齐读的时候,学生们读着读着,一个个趴向桌子,似乎真的没有力气似的,我笑着说:“你们让我知道这桶水真的好重啊,我们读着都快没力气了,真累啊。那这三个儿子看见这么重的水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感悟三个儿子的做法

  学生很容易地从课文中找到三个儿子的做法,他们分别是:(出示句子)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逐句出示下,我让学生感悟儿子的做法。学生说到了第一个儿子翻跟头时像车轮在转,说明速度很快,也看出了他的力气也很大。第二个儿子的歌声很优美,非常的好听,就像前面他妈妈说的那样,好听极了,教学反思《《三个儿子》教学反思》。对第三个儿子大家都认为他非常有孝心,因为他帮妈妈提水桶。这时娅娅说:“我觉得第三个儿子就是前面第一个妈妈说的那个儿子,因为他的力气很大,他妈妈才会说他既聪明又有力气。”学生们马上发出“啊”声,表示着异议。我笑着说:“你们认为是这样的吗?这个儿子是第一个妈妈所说的吗?”“不是的!”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那么谁来说说这个帮妈妈提水桶的儿子到底是妈妈们嘴里的哪个儿子呢?”

  “我觉得应该是第三个妈妈说的那个儿子。因为第一个妈妈说的儿子是翻着跟头来的,第二个妈妈说的儿子是唱着歌来的,第三个妈妈说的儿子就是这个帮妈妈提水桶的儿子。这是对应起来的。”小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中马上有人附和着说:“是的,是的,我也觉得是这样的。”于是,我又说:“那么,你现在还觉得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可说的吗?他的妈妈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也许是他妈妈觉得帮助妈妈是他应该做的事,所以觉得没有必要说。”“也许是他妈妈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那么,是不是也有可能像这样的事,他经常在做呢?所以他妈妈已经习以为常了?”

  那现在假如这三个儿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对其中的谁说些什么呢?

  学生大都肯定了前两个儿子的优点,但有对他们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们能帮妈妈做点事。

  通过品读三个妈妈的话到感悟三个儿子不同的做法,学生们都已经领会到第三个儿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其他两个儿子虽然表演地非常出色,但却没有帮妈妈做事,令人有点遗憾。

  (四)回归并升华主题

  在感悟了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后,学生已经被第三个儿子所感动,这时再拿出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让学生说说老爷爷眼里看到是哪个儿子呢?当然了,学生毫不迟疑地说,老爷爷看到的是那个帮妈妈拎水桶的儿子,因为只有他才是最孝顺的儿子。

  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么辛苦啊!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孩子们,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事来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呢?

  生1:我以后要听妈妈的话,不要一味地想着自己的想法而让妈妈不开心。

  生2:妈妈每天给我们洗碗很辛苦,我以后要多帮妈妈洗洗碗,可以让妈妈多一点休息的时间。

  生3:我以后妈妈让我买东西的话,会马上去,这样也可以帮妈妈做事了。

  生4:我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拖地、洗碗、倒垃圾、整理房间……

  师:学到这儿,让我想到了《三字经》里的一句话:“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读读这句话,理解其中的意思。学生的猜测虽然让人发笑,但也看出了孩子纯真的心灵,当我把意思说与学生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意思大致是这样的:作为爸爸妈妈的孩子,虽然现在还小,还是少年,但要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最后,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吧,让我们在充分享受爱的同时也付出自己的爱,好吗?

  课就在歌曲《感恩的心》中结束,我想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学生们知道了我们从小就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就像那第三个儿子一样,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父母的真正的好孩子。也正是在解读中,孩子们一个个学得津津有味,读得神采飞扬,读出了人物的心情,读出了人物的感受。

  当然,由于时间的限制,我觉得在课堂是我还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没有让他们把对文本的解读读得淋漓尽致,比如前两个妈妈在夸赞时的自豪表现得还不是很充分,假如再让学生加上动作的话,我想这份骄傲和自豪会凸显得更好。

【有关小学反思作文十篇】相关文章:

【实用】小学反思作文十篇01-11

有关反思作文十篇01-06

有关写反思作文十篇02-12

有关月考反思作文十篇01-25

有关小学反思作文八篇02-12

有关小学反思作文6篇01-31

有关小学反思作文合集9篇02-12

有关小学反思作文七篇02-08

有关小学语文反思作文三篇02-05

有关小学语文反思作文9篇02-04

考试的反思作文 期中反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