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2021-11-16 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自己人生的后半期完成的著作,是她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文中主要是对童年自己的家乡呼兰河的人、事、景的描述,“因为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茅盾对这部小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小说是对当时萧红心境的真实体现,萧红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她的人生有许多不解之谜,感情的曲折历程、自己的流离生涯,和当时的时代与历史环境息息相关。等到后来,她越感到人生的荒凉、内心的寂寞,所以在小说中总是强调“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童年是我们一生中最无忧、最无虑的美好时光,对这一段的记忆是我们最值得回忆的,是难以忘却的。萧红用此给我们展现了中国东北小县城的独特风俗。

  《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中国东北一座小县城的风俗往事。它如一幅画,色彩单纯,用最朴素的笔墨描绘了一个县城独一无二的美丽。读后发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平静、如此简单;人生可以如此平凡而又满足,少了许多人世间的纷争,满眼都是纯粹的风情,单调中不失,简单中充满了人生常态。“

  萧红把生老病死写的非常简单,”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就算了。老,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还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死,是悲哀的事情,哭完之后把人埋了,活着的依旧还得回家过日子。“一切顺其自然。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2

  之前没有读过萧红的文章。在图书馆踌蹰时,看到很多她的书。便选了一本呼兰河传来看。

  看起来,才发现她的文风干净利落,且轻快幽默,当然其中也少不了苍凉。既然是一个城的传记,文章中大街小巷都写的透彻,大到十字街,小到卖豆腐的串的小巷。细细的描写却不觉着琐碎,比如五个小孩子买麻花,在筐子里挑来拣去,形象憨态可爱。

  本来以为作者会主要些十字街道,文中也提到东二街道和西二街道店铺很少,且“灰秃秃的”,然而她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一个普普通通的泥坑也变得趣味横生。比如 雨后在泥坑沿上走过时情景,如临大敌,却又幽默风趣。

  对于民生的描写,写实的笔触不带半分煽情。想想人生不就是如此吗?“天黑了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的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的默默的办理着”。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天亮了去上班,天黑了下班回家,虽说日子每天有些不同,昨天和前天具体有何不同又说不清楚。生老病死,正常人还是正常的生活,就算为此拖累,世界好像也没什么变化,照样太阳升起天亮,太阳落下天黑。照样是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们,别人过的怎么样,又有谁在乎,自己过的也是麻麻木木,一天一天。不知我们这一天天都奔着去做什么,但时间却不停息,我们是跑不到它的前面的,只能被拉扯着向前。似乎某天会有个停歇,然而没有。

  看到唱大戏这段,不禁想起小时候,纵使是小村落的大戏也感觉比过年还热闹。我们幸运一些,不用远远的看。我们可以幸运的坐在小板凳上,仔仔细细的听,虽然小村子的戏台简陋,道具简到不能再简,小孩子的兴致一点不减。唱到好时,也有不少人喝彩。小孩子就觉着戏里的故事也是惟妙惟肖,记得看了还魂的戏,我回家还会做噩梦。那片段也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久久没有离散。

  后园的生活大概是萧红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了。五岁的时光描写的的那么清楚,五岁的光辉事迹记录的如此细致。这都是五岁的小朋友真真正正会做出的事情,比如”拿起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上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比如“把玫瑰花插到祖父的草帽上; 还有在储藏室里探寻。那么多时光,那么多欢乐都是和她的祖父一起。童年的时光在作者的描写下跃然纸上,这里的文字不带一点悲伤,全是嘻嘻哈哈,整天乐呵着。这样的快乐怎么能不记一辈子,往后的人生苦短,若是没有这些快乐怎么坚持。正是因为有了那么多快乐无忧无虑的时光,就算作者在那么苦的日子里,写出文章虽然底子是悲凉,文字确是轻快的。作者没有把笔墨分给父亲,母亲,似乎是忽略了,似乎是不存在。童年虽然欢快,但是也写到自己玩累了在屋檐下睡觉,在蒿草里睡觉,若是父母手里的宝贝,怎么会让孩子这么做。

  团圆媳妇的章节,实在不忍看,从这里开始作者的笔触开始悲凉了。虽文字里不易察觉。

  有二伯也是可爱,可怜,可悲,可叹。不尽想起孔乙己,虽然完全是相反的人物性格,孔乙己带着鲁迅刻意刻画的迂腐作态,有二伯却更贴近生活,更加立体有血有肉,可爱,可怜,可悲,可叹。

  萧红说,她最大的悲哀是她是一个女人。然而是女人本没有错,只是她生错了时代。她的离家出走走出了文坛的洛神,不知她那与她矛盾重重的父亲又作何感想。虽听到她的死讯没有任何表情,但是否背后也有流过几滴眼泪。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3

  回过头看我的童年,都像是上辈子的事,如今那片美丽的地方已经被一片高楼大厦压碎,童年回忆都是回忆是快乐的,不懂成年世界里的冷暖和嘲讽,总和一群小朋友做游戏,在外公家的时候,和大家去田埂上奔跑,在花丛里打滚,伴着傍晚快要天黑的夜,欢快地回家,看七点半的动画片,然后准时睡觉,从来不失眠,六点起床也从来不赖床。这个记忆里有外公,他很慈祥,一想起他我还是很想哭,他还没看到我读高中就去世了,很想念。

  文中的那些故事在我看来是很残忍的,迷信,愚昧,无知,封闭祸害了多少的人,小的来说是一个人的幸福,大的来说是人命。文中团圆媳妇,有儿伯,歪嘴子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为了充盈那枯燥的生活没了同情心,残忍的就像刽子手,而不自知,看一个人死就像看一场戏一样,还想要戏尽量曲折,想人家受到挫折从此一蹶不振,好满足众人的推理,这样我猜有很多人看到歪嘴子老婆死了还有人打赌他会不会自杀了。人心冷淡。是人性如此,还是因为某些局限性造成了这种现象。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4

  雨后,清晨,我倚窗而坐。读完了《呼兰河传》,心中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儿时的童年时光好像一幅幅画面,连续地浮现在眼前,内心感慨良多。

  《呼兰河传》是民国四大才女的萧红的作品。主要描绘了故乡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作者的童年生活和生动鲜活的城中居民形象。读来仿佛置身其中,甚至忍俊不禁或不由得凄凉伤感。书的封面上是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姑娘,穿着民国的斜襟布衫和长裙,两条辫子搭在肩前,双眼流露出不谙世事的童真和好奇,但似乎又有着一丝孤独的神情,这使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

  “卷起袖子来,咬紧了牙根,全身的精力集中起来,手抓着人家的板墙,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头不要晕,眼睛不要花,要沉着迎战。”这是呼兰河传中描写人过大溜着边过大泥坑子的动作和神态,我读到这里时,仿佛看到了那样的场景和画面,不禁笑了起来。“卷、咬、抓、跳”等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过大泥坑时的小心翼翼、紧张、甚至心惊胆战的心情。让我感到有趣的作者用了是迎战一词,作者竟然将过大泥坑这件事情比作打仗,真是点睛之笔,让人回味无穷。

  然而,这样一个让路人如此害怕紧张的大泥坑子,呼兰河小城的居民对如何处理这大泥坑的看法是:“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若说用土把泥坑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读到这里,我便想为什么居民们不愿用土填平呢,是他们没有想到吗?不,一定不是,连一个五岁的孩童都可以想到的办法,那些大人们一定都想到了。可是他们又为何如此忌讳这样做?细读文章,我明白了,这里的人们非常的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他们相信这是所谓的“命”,是上天安排大泥坑子在这里惩罚自己的。这种落后的封建思想不仅仅导致了大泥坑淹死众多鸡、鸭、狗甚至马,也导致了冯歪嘴子老婆和童养媳团圆媳妇的死。我开始感到非常愤怒,因为他们的封建思想害死了这么多的生命,但后来我又同情甚至怜悯他们,在当时那个无知而又封建的时代,因为顽固的思想,害得他们遭了多少罪。我不禁感慨如今生活在这个开放而又自由的时代是多么幸福,我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年代而感到庆幸。

  不要忘了,作者只是一件小事,却写的如此不同我们在叹服的同时,是不是该想到:如果作者不是生活里的有心人,她怎么能“发现”这些奇妙的故事?如果她的笔触只留在事情的表面,没有和呼兰城里的人们联系起来,又怎么能挖掘出人们思想的本质?在《呼兰河传》中,如果作者不是无比热爱这片土地,又怎能将这些寻常的事情和事物写的如此精彩,饱含深情?

  大泥坑子也使我想起童年时生活在姥姥家,附近有一条地下道,夏天每逢暴雨或大雨降临,地下道的积水常常可淹至成年人的腰部,因为它阻断了我妈妈上下班时的路,我便常常涉水接她。但这涉水和过大泥坑子可完全不同了,这是很安全的。而我又从不紧张害怕,反而当成一种玩水的乐趣,欣喜在心中涨的满满的。

  呼兰河传这本书中同时还有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作者和外祖父在后园的快乐童年时光,这使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小的时候,每到放暑假,我便马上去姥姥家住,跟着姥姥一起种瓜种豆,跟着姥爷一起上树摘无花果,独自一人骑着车去看火车轰隆隆的在铁轨上跑过,但是谁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业的繁重,这些记忆早已埋在了心底。呼兰河传这本书唤起了我尘封已久的回忆,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呼兰河传》是一本好书,它使那些浅薄无知的小说黯然失色。它告诉我一个潜在的道理:永远热爱自己家乡,即使它封建、愚昧,使人孤独、凄凉,但它记录了自己童年的故事,是自己精神的寄托。并且那里流淌着自己童年的回忆。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5

  主要内容:呼兰河虽然并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也夹杂着一丝丝悲凉。在那儿有东二道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有胡同卖麻花粉坊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学下地,还有因为呼兰河居住的人太相信迷信,如团圆媳妇就是被糟蹋而死的。

  团圆媳妇才十二岁,就被人招来做媳妇,因为她很高,就告诉别人自己十四岁。她的婆婆认为媳妇越打越听话,于是她便经常打团圆媳妇。后来,她因为梦到婆婆打她而惊醒,于是,她被她的婆婆请来的胡仙在水里煮了三次而死了。

  这一件件,萧红都用童真的语言描绘的无比生动,尤其是萧红和祖父的事情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不知不觉,便拿自己的童年和萧红比。童年在萧红的笔下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在萧红看来,这些故事并不美。可在我们看来,读了《呼兰河传》更让我们感到童年的幸运和快乐,从而更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6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寒假里,一本《呼兰河传》给我的感受颇多!

  作品中描写了单纯的"我"经过几次大变故后,回想起了童年时代的一桩桩往事:伴"我"成长的大泥坑子,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后园,留下了快乐的童年印记;迷信鬼神的人们,给生了重病的小团圆媳妇举办各种驱鬼活动,最终白忙一场;性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实勤恳,对主子从不怀二心?

  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个性分明!在众多鲜活的人物当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她后来的婆婆花了好多钱买回来的。可是,婆婆待她很不好:骂她、打她??之后,她就生了一场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怜的。可是,做婆婆的毕竟不能袖手旁观,请来镇上的人们帮忙。呼兰河镇的人们太纯朴善良,这个出了个偏方,那个请了个神医;但镇里的人们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药、热水汤驱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个人,被她们折磨来,折磨去,最后无人问津直到死去。

  多么令人痛心,多么令人悲愤呀!那时的人们真的是太愚昧!生活的平凡并不可怕,但知识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仅仅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呀!我庆幸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远离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个摆脱落后愚昧的知识时代!

  故事的结局是凄惨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老厨子也去世了,父亲母亲也不知去哪里了。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7

  《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书中记载了萧红的童年时光,有悲伤、有欢乐。呼兰河是萧红小时候所住的地方,她的祖父死在了那里,她的二伯也死在了那里,这本书里说了那里的冬天很冷,天空是灰色的,大地被冻裂了,整天飞着清雪。还说了这里卖麻花的人很多,虽然是冬天,但他们(卖麻花、卖豆腐的人们)还是坚持着卖。

  一到黄昏,人们就络绎不绝地去看河灯。这边的人还喜欢跳大神(一种迷信)。萧红小时候很顽皮,每次祖父去除草,她也跟着去。然后把旁边的花一朵一朵摘下来,然后一朵一朵地插到祖父的草帽上。祖父浑然不知,还以为是那年春天雨水大呀,这棵玫瑰开得特别香,二里路也闻得到。回家后,那插满玫瑰花的草帽惹得全家哈哈大笑,可开心啦。

  萧红虽然有时很顽皮,但有时也很懂事。她的祖母死的时候,来了很多人。虽然萧红不关心祖母的事,但是她招待客人招待得很好。她把她的小哥哥带到花园里一一把东西介绍给他,自己也不打扰其他人。随着故事中萧红的一天天长大,慢慢的,那里的小城特色我也了解了不少。他们跳大神,看河灯,看小团圆媳妇,《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片有欢乐、也有悲伤的画面中!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8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看了矛盾的评价,使我很好奇作者萧红笔下的故乡的故事和人们?她的故乡是什么样子使他怀念?很想知道关于作者故乡呼兰河城的人、事、景、也就是所说得风土人情,人情世故。在那个时代,没有通讯设备,信息工具人呼兰河城人们的生活娱乐又是怎么打发的?带着这些问题,怀揣着好奇心我走进了她的故乡。

  作者总共用七章篇幅描述呼兰河城里的故事:

  1、讲述了故乡呼兰河城的大环境。

  2、故乡呼兰河城的精神面貌,娱乐。

  3、故乡呼兰河城的自己家里的故事,和祖母祖父亲戚间的故事。

  4、故乡呼兰河城作者的邻居街坊的故事。

  5、因为跳大神团圆媳妇的死。

  6、在城里四处游荡好吃懒做的有二伯。

  7、工人冯歪嘴子的生活。

  通过,第一章介绍的故乡的整体环境,轻轻松松把读者引进故乡呼兰河城,让读者感受到呼兰河城是一个自然,美丽,可爱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着自然的结果。”在当时没有出现信息工具,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式,晚饭后大家(邻居们)围坐在一起,看天上的火烧云,唠唠家常。

  每一章读后感受如同矛盾评价的“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读完第五章,因为跳大神团将一个如花的少女活活整死。我的眼角湿润了。因为人们的愚昧和无知,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始终不可以和男人平起平坐,他们的行为举止一定要附和当时人们所认为的规矩,说话小声小气,走路

  慢油油,一旦不符合标准一传十,十传百,都认为你是外星人来的怪物,没有自我可言,更无法谈论女性自己的想法,要么使用酷刑(暴打)让你顺服。 团圆媳妇因为平时大大咧咧,为了把活做完,走路如风,平实说话口无遮栏,只 有12岁的她,受不住婆婆的暴打,而喊回家,暴打的程度更变本加厉,团圆媳妇受不住,倒下了,本是一场小小的感冒,在左邻右舍的胡乱猜疑下,团圆家给团圆媳妇请来了大神,没病都被整出病来,跳大神里的各种奇怪、病态的动作,吓坏了团圆媳妇,半夜常常被噩梦惊醒,又哭又叫,吓坏了团圆家,不断的请大神,就这样来来去去,跳大神中各种病态的举动,将一个活生生的少女折腾死了。

  一个如花的少女,就因为她的言行举止,对于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团圆媳妇的一举一动,她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样只是真实的表现自我,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女,但在那个封建,迷信,愚昧,无知,偏僻的呼兰河城里 一个如花的少女就在这种无知,不科学的行为活生生的折腾致死,

  而左邻右舍,面对团圆媳妇的死表现得麻木不仁,当初跳大神活动各种病态的举动,对于他们是再好不过的大戏,他们以看热闹的角色,在边上添油加醋,事后当成家常便饭后的娱乐新闻,家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团圆媳妇的进展。

  我深深感受到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在一个平平淡淡的小城里,因为那地方充满愚昧无知,在深处藏着一只吃人的野兽!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9

  当我打开这本书,我便深深地被它所迷住了,乡下的淳朴风情、农村人质朴的风俗,都让我觉得这一切是那么美好。《呼兰河传》主要描述了呼兰河城浓郁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

  当呼兰河城里那大泥坑把人陷住时,旁观的人都哈哈大笑,但到最后,还是会帮助他。当呼兰河城里某一户人家跳大神时,差不多每户人家都要跑过来观看,大家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看到这儿,我深感乡下人那种淳朴。《呼兰河传》,反映了当时旧社会人民艰难的生活和辛苦的劳动,但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而不是颓丧的心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不免有些挫折,在你的心情降到低谷时,不要颓丧,应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用笑容去迎接一切,再大的困难也会土崩瓦解。《呼兰河传》中的萧红,小时候的童年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全然不知外面世界多么残酷,依旧自己玩自己的,为什么她对待每一天的生活都那么热情?因为她说“小孩子健忘,每天都会快快乐乐。”,是这样吗?不是的。因为她每天都用自己那颗充满热情、激情的心与正确对待每天的态度,才让她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健健康康。

  呼兰河城,你美丽的景色和人们乐观向上、永不屈服的精神,孩子们充满热情与激情的心使我深深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情不自禁。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0

  年青的女子,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命,于是往往演出悲剧来,跳井的跳井,上吊的上吊。古语说,“女子上不了战场。”其实不对的,这井多么深,平白的你问一个男子,问他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敢的。而一个年青的女子竟敢了,上战场不一定死,也许回来闹个一官半职的。可是跳井就很难不死,一跳就多半跳死了。

  那么节妇坊上为什么没写着赞美女子跳井跳得勇敢的赞词?那是修节妇坊的人故意给删去的。因为修节妇坊的,多半是男人。他家里也有一个女人。他怕是写上了,将来他打他女人的时候,他的女人也去跳井。女人也跳下井,留下来一大群孩子可怎么办?于是一律不写。只写,温文尔雅,孝顺公婆……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1

  这几天天我读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书,书里讲了好多萧红和祖父有趣的故事,想知道就往下看吧。

  我记得这本书里有一段特别有趣的故事,讲了萧红与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如:萧红在后园里摘了一束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却浑然不知,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闻见。”从这能看出祖父非常疼爱萧红。

  其中,这个小城的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在那个大坑里淹死过许多人、猪、狗、猫、马......那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就是没有说把这个坑填平。

  在那个年代,人们不管多么善良,心里也有那些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文章的开头觉得还是非常轻松的、非常好的。但是,读到后面,会觉得越来越沉重。在结尾的时候,萧红写了她的祖父已经死了,而后花园正正的主人也不见了,让我读了,觉得更加难过、悲伤……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2

  读罢《我和祖父的园子》,不禁被那个天真、可爱、顽皮、淘气的小姑娘逗乐了,那自由、率性的园中“劳动”与满园“活”了的黄瓜、玉米、花、鸟都是那么自由。

  惊讶于一个成人居然能写出这样灵动的文字,于是买来《呼兰河传》,看萧红其他的文字是否也如此灵气十足。

  看了相关的原文,发现修改后的课文更加凝练,主题更加突出,看来编写教材的专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对作文的修改也有启示:要舍得砍去无关的枝节。

  看到了我们曾学过的一片课文《火烧云》,也出自于《呼兰河传》。萧红的景色描写也是很美的。

  书中交代了童年的萧红为什么老跟着祖父:父亲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对她十分冷淡,母亲因为她的调皮对她恶言恶语,祖母不喜欢她戳自己的窗户纸用针戳她,只有祖父疼爱她,宽容而耐心地对待她。

  书中另一个重点是小团圆媳妇的经历,她被残忍、狠毒的婆婆折磨致死,暴露了封建思想毒害下人们的愚昧、迷信、自私。与鲁迅笔下的国民性一脉相承。

  整个呼兰河城里只有祖父是小萧红可依靠的,所以其中表达出了对祖父的怀念与童年自由生活的眷恋。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3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在我的生活里的确如此,每一次读这本《呼兰河传》,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假期我去新华书店买书时,碰到一位幼儿园的朋友,向我推荐了肖红写的《呼兰河传》。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文中优美的语句深深地吸引了我,“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些语句犹如吸铁石,引得我一页一页往下读,也让我从中增长了不少知识,学习到了许多写作用法,使我在之后的写作之路上受益匪浅。

  读了书后,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道理。在读到书中第七章有关“冯歪嘴子”时,他的老婆在生第二个孩子时死去,留下了他和两个很小的孩子相依为命,苦苦生活。我替他感到伤心难过,可冯歪嘴子在肖红笔下,却十分坚强,一点不痛苦,依旧乐观地面对生活。不像有些人面对一点挫折,就动不动“上吊”、“自刎”的,他总是说“日子会好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令我敬佩啊。有一次,我考试考得很差,非常沮丧,觉得自己很没用。回家看到书架上的《呼兰河传》,想起“冯歪嘴子”的故事,他的那句“日子会好的”,心想我只是这次考砸了,不表示我永远不行啊。只要我努力,成绩会上来的。这点挫折,打不倒我,要乐观,要自信。

  “阅读使我们变得富有和强大,阅读使人修身养性。”我们只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就一定会从中受益的!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4

  《呼兰河传》是萧红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读完之后,大致给我以下几点的印象和感悟,在此,向各位作以下简要分享:

  一、呼兰河城里的风俗画

  在小说的第六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呼兰河城举行的一些活动,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等。风俗是一个地方自然、社会的产物,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独特性,反映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对于世界的认识。

  阅读这些文字,首先,我们可以领略到这里丰富的民俗活动,给当地枯燥无味的生活增添乐趣,在娱神娱鬼的过程中,其实更是娱人。在跳大神的时候,请跳大神的这家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四周的村邻街坊们都来看热闹,凑红火,并且以此作为自己开眼界的谈资,认为谁要是没有看到哪家的跳大神,那可以说的巨大的遗憾。

  再比如唱秧歌和看戏的时候,那更是人山人海的,大家聚集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谈个没完,甚至有时候还会吵闹起来,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幅极富有乡村生活气的场景。

  其次,仔细阅读这些文字,观看这些民情风俗,我们不难发现,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单调,也就仅仅凭借这些活动给琐碎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欢乐。人们在物质、精神生活贫乏的环境中,就只能凭借一些代表性的精神活动来聊以慰藉。在长期因袭重负,与外在现代文明隔绝的状态下,形成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鬼神观。假如有人生病,宁愿寄托于神灵,通过跳大神的方式来给患者治病也不是在第一时间去寄希望于大夫。

  他们重视生,也重视死,例如在盂兰盆节要在河里放河灯,希望那些无主孤魂可以托着河灯去早日投胎,当然这也流露出人们的善良之处。对于死后,人们都寄托祝福于逝者,希望他们在阴间可以过上在阳世难以享有的富裕生活,于是不惜财力地大肆为死者购置纸折用品。(对于这些,笔者在上一篇文章谈谈生活中的丧葬风俗中具体谈到,这里不做过多分析。)对于生活,他们寄托于神灵,不相信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于是要在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上祈祥纳福,将自己的命运寄予神灵,殊不知,假如自己不努力,那么神灵也将束手无策。

  这些描写都很具有典型性,不仅仅是这里的一个呼兰河城,更是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呼兰河城”的真实写照。

  二、呼兰河城里的愚民们

  在《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刻画出这么一帮人,他愚昧、无知,可笑又可气。最为突出的就是写小团圆媳妇的一节,我认为把这些特征写得最为集中和具体,当我看到这一节的时候,可以说是不忍卒读,最后满怀着气愤与同情读到了最后。

  团圆媳妇即是童养媳,童养媳在过去的习俗中很是流行,这也算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团圆媳妇们大多数都是落得个悲惨的命运,而真正获得幸福的毕竟是极少数。本来还是孩子的年龄就要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吃的少干的多,时不时地还会被打被骂。在作品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对她的残害则更是令人咬牙切齿,为此,笔者向大家展示原文中的一小段:

  大孙子媳妇还没有说完,大娘婆婆就接着说:

  “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得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狠着点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也没有肿得怎样高,也就是十天半月地就好了。这孩子,嘴也是特别硬,我一打她,她就说她要回家。

  “我就问她:‘哪儿是你的家?这儿不就是你的家吗?’她可就偏不这样说。她说回她的家。我一听就更生气。人在气头上还管得了这个那个,因此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

  这一小段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位令人可恨的旧社会婆婆,将对小媳妇的暴力残害认为是为她好,否则是不中用的。阅读文本,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被打,竟然是仅仅因为小团圆媳妇笑呵呵不害羞,头一天到家吃饭吃三碗这种本应该合乎人性本能的小事。于是在周围那些假仁假义的、充满人心肠的村人的“帮助”下,小团圆媳妇饱受摧残,吃尽各种偏方苦头,最后竟然被开水活活烫死。而那些麻木不仁的看客们除了在那里唏嘘哀叹之外,并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地回应。

  就像鲁迅先生《故乡》中的闰土,真正令人叹息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精神上的贫乏、不觉醒则更令人感到恐惧。呼兰河城里麻木不仁的看客们,他们也仅仅把小团圆媳妇的经历看做是一场表演,表演过去了也就过去了,相当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他们懒得去想,也不会去想,只会等着下一次循环回来的这种表演。

  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是个典型的“精细”的愚人。生活本来清苦,省吃俭用,秋天里捡那旁人遗漏的豆子换点小钱,舍不得多养鸡鸭,平日里端块豆腐都舍不得。但是在为媳妇治病方面,却花了自己的大把积蓄,然而到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花费一堆冤枉钱。

  但是这只能怪她自己,更主要的怪那个荒唐的社会,荒唐社会下风行的荒唐做法。一个活生生的鲜活生命非得治出毛病,以致最后迫害致死。虽然是出于“善意”,但是在蒙着善意羊皮下的其实是一只凶残无比的狼,它吃人不吐骨头,并且似乎永远没有吃饱的一天,而那些愚昧的看客们正是这匹恶狼的锋利爪牙,他们帮助着这匹恶狼来猎取食物。

  作者在最后写道“呼兰河城里凡是一有跳井投河的,或是上吊的,那看热闹的人就特别多,我不知道中国别的地方是否这样,但在我的家乡确实是这样的。”其实,这些麻木不仁的愚昧看客们不仅是呼兰河的特产,而更是整个中国的共产。

  三、呼兰河城里的强劲生命力

  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底层人们生活的一股强劲生命力。其实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凭借和依靠的也就是这股强劲的生命力,指引人们不屈服困难,不放弃生活的信心。

  呼兰河里生活的人们,多数还是处在艰难的生活里,但是他们凭借着对于生活的热情仍在负重前行,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并不放弃生的希望。对于那些买不起的东西,但是似乎看一看,摸一摸也就满意了。冯歪嘴子的生活艰苦,住在简陋的草房,给刚出生的孩子盖着面袋子,老婆死后仍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两个儿子,看着逐渐长大但是也逐渐瘦弱的孩子,也还是会露出对生活满意的笑容。这是一种生活强劲力量的展示,代表着一股坚韧向上的生命的态度。

  四、《呼兰河传》中的写作

  抛开文本内容,谈谈这部小说的写作。萧红不愧是一位优秀、出众的女作家,在她笔下,我们感受到文字之美、文章之妙,对于一些场景的描写真是细致、细腻,立体感、视觉感十足。对于过去的书写,勾起读者对于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让人在脑海里回想起一幕幕生动、有趣的画面。

  她的这种描写,不像小说而就像评论家们所称的呈现出诗化的效果,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而一切舒卷自如,极富有生活气息,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让人觉得读起来像是散文一样。

  这种描写尤以写“我”和祖父在后花园一节最为突出,最后,就请大家在几个精彩片段的欣赏中收束文章。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

  “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

  暑假里,我读了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小说表达作者对祖父的情结,用充满童真的文笔描绘了人物和事件,有讽刺有赞赏,有热闹也有寂寞。

  打开书的第一页,我仿佛置身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小城镇——呼兰河。呼兰河并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夹杂着悲凉。这里有东二道街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有被当地愚昧和无知的人折磨而死的小团圆媳妇,有胡同里卖麻花、粉房里挂粉条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洁癖的祖母,更有“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学下地。

  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童真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作者和祖父的故事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童年在作者的笔下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在作者萧红看来,这些故事并不美。可在我们看来,读了《呼兰河传》,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从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呼兰河传》,我们又看到了萧红的幼年是何等的寂寞!读一下这部书的寥寥数语的尾声,就想得见萧红在回忆她那寂寞的幼年时,她的心境是怎样寂寞。

  《呼兰河传》给我看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一位解事很早的小女孩子每天的生活多么单调啊!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蚂蚱、蜻蜓的后花园,堆满了破旧的东西,黑暗而尘封的后房,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而又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清早在床上学舌似的念老祖你口授的唐诗,白天缠着老祖父进那些实在已经听厌了的故事,或者看看那左邻右舍的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如果这样死水似的生活中有什么突然冒出来的浪花,那也无非是老胡家的团圆小媳妇病了,老胡家又在跳神了,小团圆媳妇终于死了;那也无非是磨倌冯歪嘴子忽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而后来,老婆又忽然死了,剩下刚出世的第二个孩子。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着,“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的人物悲剧埋下了伏笔。读完了《呼兰河传》,我觉得作者的童年太悲哀了。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相关文章:

1.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2.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3.《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4.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5.读书笔记:《呼兰河传》

6.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最新】

7.《呼兰河传》读书笔记范文

8.呼兰河传读书笔记范例

9.关于《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上一篇: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 下一篇:小城三月的优秀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