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

2022-06-23 读书笔记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 篇1

  面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助他的人给他提供可以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起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己……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幼儿教育》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起。

  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 篇2

  曾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无比感慨地说,我在幼儿园的时候收获最大,我的成功离不开幼儿教育,有关幼儿教育的随想。在幼儿园里我学到了诚实,一样东西要和别人分享等等,这些都使我受益一生。

  获得诺贝尔奖可谓功成名就,而他的成却功缘自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初闻诧异,细想想不由得点头称是。在幼儿时期形成良好的个性,将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幼儿教育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如此重要,作为新时代的幼敦工作者,笔者对此有了新的思考。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父母的掌中宝,家中的小皇帝。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富裕的生活给了他们物质上的享受,却形成了他们自私的个性,“乐于助人”对他们而言已经很陌生了。我们的教育应该让他们明白帮助别人是件非常快乐的事,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要帮助他们建立这种正确的思想,幼敦工作者必须深入地了解他们,引导他们懂得应该怎么做。在他们表现良好时,应给予足够的表扬,让他们渐渐地明白,帮助别人是件非常快乐的事。

  我是个好孩子,我不能……

  “谨慎”对于一个人来讲非常重要。幼儿时期是自控力较差的时期,作为幼教工作者更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在幼儿做错事时,告诉他(她)“你是个好孩子,你不能做”,帮助他(她)形成正确的意识,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幼教之友《有关幼儿教育的随想》。在独处时,自己“我是个好孩子,我不能……”

  惰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在幼儿时期则表现为依赖性。明明自己能够做的事就是不想做,由父母、老师代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自理能力。不是有很多上了大学因无法自理而被迫退学或跳楼的种种让人无法相信的例子吗?自理能力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应该培养,让幼儿学会说“我会”,时常对他们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自己完成。对完成好的幼儿给予表扬,形成一种争先的氛围,提高他们做事的兴趣;对做得不好的幼儿要鼓励,让他(她)迎头赶上,不要打消他的积极性。当“我会”这句话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时,相信不会再出现那些意想不到的事了。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一向成绩优异或表现良好的人突然做出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或是杀人,或是精神变态,或是什么恐怖事件,而且情节特别严重。这些人大多数为性格孤僻者,他们独来独往,没有朋友,很少和人交流。这种性格并非天生,一开始只是有些偏内向。在幼儿时期若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他(她)拥有一个开朗的性格,那么其一生都非常受益的。幼儿时期,其性格还未定势,幼儿工作者应了解每一位幼儿的个性脾气,对于较内向的幼儿要更加关心,要让他们积极参与一些集体活动,鼓励他们经常和别人交往,克服他们内心的胆怯和惧怕。当他(她)也大胆地向别人发起邀请“我们一起做游戏”时,得到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欣慰,也是他(她)一生的幸福。

  曾有这样一个画面我十分欣赏:一位满怀爱心的叔叔在小朋友们画的房子上面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小朋友问他为什么要有太阳,他说:“因为世界需要阳光和希望。”是呀,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可爱的幼儿不就是祖国的希望吗!幼儿教育是一项神圣的职业,今天我们放飞的是希望,明天我们将收获累累硕果。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 篇3

  在1月2月的幼教核心期刊中,有一篇名为《帮助孩子长成为“地球公民”——美国斯坦福幼儿园规则教育》。这片文章主要写了美国加州洛杉矶第六区斯坦福幼儿的规则教育,让我知道了所谓的规则教育是什么样的,并可以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引导幼儿学会遵守现有的规则,是帮助他们成长为地球公民的第一步”这就是规则教育的的大目标。这是一个人性化的教育目标,教育幼儿成为一个社会人。规则教育包含两个部分,园级规则和班级规则,具有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大规则的统一下,班级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班级的规则,看上去很普通的规则都具有广泛的迁移性。

  在这篇文章中还写到了规则教育的方法,我觉很适合我们教师去看一看,每月的“斯坦福幼儿园好公民”和一日的“小老师”被认为是该园规则教育中行之最有效的方法。在对待幼儿的纪律问题的上,这篇文章也提到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方法的步骤是非常的科学合理的,幼儿园配有相应的心理教育老师。

  我们教师日常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幼儿心理学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重视到如何尊重孩子,如何教育他们真正教育他们成为一个身心发展健康的人。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 篇4

  果果,是个害羞腼腆但又非常爱笑的小姑娘。像她这般个性的孩子,很容易被淹没在孩子们中间。但我确实非常喜欢她的笑容,任何时候都是笑脸相迎的。

  六一排节目了,大班不少孩子对《大王叫我来巡山》这首歌曲甚是喜爱,所以,我们便选了这个歌曲来排舞蹈。歌曲是浅显易懂的,可是动作学起来真是不太容易,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非常琐碎,手脚一起动的频率颇高,不少孩子掌握起来都太困难。实在无奈下,只好想着选几个跳的熟练些的孩子参加这个节目,其他孩子另有节目。想凑个六个人,左挑右选还是少了一个。这时候,我发现了果果,每次练习时虽然动作没有很到位哦、,但她都会尽自己努力做出来,而且脸上总是带着甜甜的笑。我想,就她了!于是,热火朝天地练习起来。

  练习的过程虽然经常出错,但是,每次跟果果说,哪里应该如何如何,她总是笑眯眯的接受,练习时努力做到。后来,通知果果妈妈说果果被选上跳《大王叫我来巡山》时,果果妈妈很意外的问我是不是选错了,果妈知道自己女儿内向腼腆,而且跳舞也不算好,所以很意外。我解释了果果其实很不错,有很努力在做,而且看得出来很珍惜这个机会。于是,果妈也很高兴的准备起来。

  终于到了上台的一天,我看着台上卖力的果果,虽然不是跳的的,但是进步是的。六一的节目就这样结束了,慢慢地这件事我也遗忘在脑后了。直到有一天,我们大班举办了“今夜不回家”的活动,活动中请小朋友自己表演节目,在高举的小手中我意外的看到了果果的小手,于是我请了果果,并用相机记录下了果果的表演。事后发给果妈看时,果妈说自从六一的节目以后,果果明显自信积极了,以前总是羞羞答答低着头,现在愿意表现了。在果妈不住的谢谢里,我慢慢回忆,好像是这样,讲故事、背儿歌、工作示范,都能看到果果自告奋勇的举手了。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按排,便会改变一切。其实,果果这样的孩子有很多,被淹没的有很多,但是,其实只要我们偶尔的机会,就会激发他们的无穷力量。真的是要尽量关注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会给你惊喜!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 篇5

  吃过午饭,我组织孩子们进行饭后散步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楼上走廊上,孩子们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着走廊上哥哥姐姐的画,就在这时果果小朋友跑过来大声告诉我:“于老师,于老师,笑笑她跑了……”可没等他说完,笑笑便大声哭了起来,我当时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关爱的目光看着她,然后轻轻走过去,单腿跪下,伸开双臂,作出要拥抱她的动作,正哭的伤心的她,见我伸开双臂,马上扑到我怀里,双手紧紧抱住我的脖子,头依靠在我的肩上,像是在外面受了欺负,回到母亲身边似的,而我也像是真的成了她的妈妈,轻轻的拍着她的背,不一会,她不哭了,轻轻地、委屈的告诉我:“老师,我没有跑,我真的没有跑……”哦!原来是孩子们冤枉了她啊!

  事情过后,细细回味整个过程,让我更深的体会到,很多时候,老师在与孩子的交流不要只相信语言的力量,同样也不需要对一些小事追根究底,只需要立马处理眼前的事情就可以了,当孩子因某些事情受到了委屈时,一个爱的拥抱更是甚过千言万语,对于孩子来说,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得到老师和大家的理解,同情和抚慰。

  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让我深刻感受到爱的美丽和伟大,一个深情的拥抱,更是对孩子爱的体现,只有用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理解孩子,孩子才能敞开心扉的去接受你、接受你的教育。

  在我们的工作中,爱更应是无处不在的,记得上学期刚开学那会,孩子们刚刚离开亲人的怀抱,来到这么个陌生的环境,他们缺乏安全感,缺乏亲切感,更是缺少爱的港湾,有的哭闹着寻找爸爸妈妈,有的躲在墙角,默默的独自等待,盼着爸爸妈妈的到来,有的拉着我的小手,一遍又一遍的恳求着让我打电话给他妈妈,面对孩子们的这种种情绪,我只能一次又一次轻轻的将他们拥抱在怀中,刚开始他们在我的怀里是挣扎的、不安的,可我并没有因此而让他们离开我的怀抱,渐渐的他们会靠在我的肩上轻轻的哭泣,此时,我轻轻的拍着他们的背,亲切的告诉他们:“宝贝乖,妈妈会来接的,老师会陪你的。”孩子们在我的怀抱中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渐渐的他们敞开了自己的心扉,接受了老师,接受了幼儿园,在我们的怀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着。

  美丽的夕阳是短暂的,但它却把最美的一刻献给的人们,幼儿教师的事业是平凡而不起眼的,但我们却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每天我们总是会用爱的拥抱来迎接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在我们爱的教育中快乐成长。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 篇6

  这是一本记载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的书籍,书中以案例的形式记载了若干个师幼互动行为,同时,他用35张图表将研究的成果以数据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了孩子在对人、对事所持的各种内在的尺度,寄予的各种期望、企盼、要求等,呈现孩子的心灵世界。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的一生都好比一条有起点和终点的线段,注定了要和其他的线段相遇、相交接成一个又一个网点,直到生命结束,每个人都有了一张标志他曾经作为人生存过的网。想了解一个人、了解他人对他的影响,我们不能只是停留于查看他所编织的静态的网,而是要去亲历一下他与他人相交接的动态的过程。因此,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发生在幼儿园的真实的师幼互动案例描述性的记录了孩子的几多欢乐、几多愁!走进教师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场域,走进了他们进行行为往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微小空间。在这些案例中孩子们具有独特的内在尺度、动机、意愿、需要与冲动。以及老师时如何去了解孩子、知道他们的思想,并花很大的精力去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等等。作者以主管的关注者的身份对师幼互动行为发表种种先见,力图以白描的手法展现师幼互动行为的现实所在。

  以上是我在粗浅的翻阅这本书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将细读书中的许多案例,感知它深刻的涵义,体会身临现场与孩子发生的一切……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 篇7

  作为一个年轻的新手妈妈,我对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一直是更为关注的。最先,当我还是准妈妈的时候,老公为我订阅了《孕味》系列杂志,这大概是我系统的接触婴幼儿孕育、喂养和早期智力开发等专业书刊的始元,在漫长的怀胎十月里伴随着我与BB一起成长。在此之后,我一直在断断续续的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贯穿的育儿智慧所打动,每篇短文都值得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了许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坏掉的教育理念。所以,这本书一直成为我的枕边书,亦是我所看过的众多幼儿教育书籍里面印象最为深刻、最喜欢的一本书。

  近来有幸获得《幼儿园“完整”课程》系列书籍,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有关培养完整儿童的专业课程,带着对深圳实验幼儿园的诸多认可、浓厚的兴趣和诸多好奇与疑问,我粗略的翻阅了有关片段,由于时间紧促未能全书阅读深感遗憾。幼儿园完整课程系统总结了深圳实验幼儿园十多年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其先进的教育成果、一流的管理水平、努力进取的师资队伍,使我们的孩子在优化的环境中健康、愉快的成长!

  早在2010年,我的孩子就在实验幼儿园上了一年的亲子班,其间我基本上是全程陪伴孩子上课。因此,对于典雅洁净的校园环境和亲切耐心的老师都倍感熟悉。学校和班里经常组织多种多样的户外活动和教学互动,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比如:我们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科技节,老师和家长纷纷上台为孩子演示各种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演讲科技小故事,和妈妈一起做手工,大人和小孩一起其乐融融。我们还和孩子一起参加了社会实践,亲手种植种子,全程观察种子从发芽到长出一串串小绿叶的成长过程,并且全程拍照留念。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创作思维,还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课堂直观而生动,比起我们小时候那会的照本宣科趣味极了。家园互动一直是实验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实践当中,纷纷拿出自己的社会资源,组织和策划一些有意义的户外活动,让家长、学校和孩子一起紧密的融入到学习、成长的大家庭中来。

  我十分感谢深圳实验幼儿园给予我的孩子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将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我更衷心的祝愿实验幼儿园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 篇8

  近来开始捧读《爱的艺术》一书,这是当代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的一部名作。对于爱情这个亘古永恒的字眼,作者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人的阐释,令人眼前一亮。

  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只要让自己变得足够有吸引力(或者至少看上去是那样),我们距离收获爱情就更近了一步。于是男人们追求更高的权力和更多的财富;女人们则通过精心装扮和各种人工“打磨”,努力构筑一副更美的躯体。依作者所言,我们都在试图让自己变得“可爱”,“而大多数人所指的‘可爱’基本上是时髦和性吸引力的混合物”。的确,我们认为一个男人或女人“可爱”,的确很难抛开他(她)的社会属性来评价。譬如高富帅和白富美们卖个萌可称之为可爱,矮穷矬们丝卖个萌倒显得面目可憎了。

  另一方面,我们告别了仅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就决定婚姻的时代。自由恋爱带来的福祉之一,就是我们对潜在的伴侣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如同一首歌唱到的“放手去爱不要逃”一样,情感专家们也鼓励年轻人勇敢去追求爱、体验爱,打怪升级,愈挫愈勇,直到足够牛掰去干翻一个大Boss,觅得金龟婿,抱得美人归。弗洛姆敏锐地指出,时下的婚配,更多关注“爱的对象”,而非“爱的作用”。用更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我们更多考虑如何搞定他(她),而忽视了如何去爱他(她)。

  在市场经济思潮席卷的今天,互惠互利的契约成为了维系社会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看上去一切都可以成为被交易的对象。我们用现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商品,自己的脖颈上也被套上一个无形的价码签,走入婚恋市场待价而沽。“绩优股”、“潜力股”、“经济适用男”、“招商银行”等辞令常被用来比喻男性和女性在婚配上的显性或隐性价值——原谅我竟使用了这么多经济学术语,只因婚配的过程实在是一场双方价值精确匹配的过程。

  弗洛姆认为,成熟的爱应该是一种不损失个人“完满性”和“个性”前提下的结合,是人类的一种积极力量。我们的日常活动,绝大多数都是目标指向的,其动机通常不会引起我们的关注。以工作为例,我们可能是为了养家糊口,可能是为了填充时间,可能是为了积聚财富……大部分人是被动地从事工作。至于我们无需鞭策和驱使,也自发地在每天完成每一道工序、每一篇文稿、每一个行程之类,很大程度上是长期地被动接受变成了习惯而已。如果有人对此提出异议,那么去问问身边的人,有几个人从事的职业是其真正喜爱的,或许就会理解一二。

  爱则不同,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它的主要特征是“给予”,而非“接纳”。弗洛姆认为“给予是潜能的最高表现”。在给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财富。譬如两性关系,只有双方都进行给予,才能是一场酣畅漓淋的鱼水之欢——如果男性没有献出雨露恩泽,如果女性没有充分开放门户和尽心配合,这场交融一定是欠缺快感的。而且,女性更多的付出还在后面,孕育胎儿和哺喂婴儿的阶段,不正是展现世上最伟大的母性之爱的美好时光。

  于是作者提出这样一种观点,或者说建议:发挥爱的艺术,除了坚强信念的支撑,还需要让自己保持能动性。既然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必须积极调动起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勤于用眼、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勤于感知。这往往和我们的生活态度有所关联——不会有这样的人,在爱的方面长袖善舞,而在其他方面毫无建树。如果一个人在其他的方面不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那么在爱的方面,我们很难指望他(她)会付出积极而有建设性的行动。

  爱是两个人情感之纽带。无论是恋人,还是亲人、同事乃至陌生人,人们结成的一切社会关系,都在伦理观的框架下运行。我们所公认的最理想的社会关系之一,就是完全遵循公平原则——不仅在市场里如此,社会生活中亦如是。我们都赞赏“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做法;但对那些舍己为人,做出牺牲而不求回报的做法,通常是敬而远之的。这说明,像《感动中国》里宣扬的那些无差别、不设置任何前提的爱,虽然被我们所敬仰,但尚未成为社会大多数人所持有的思想和觉悟——虽然那是更接近爱的本质的状态。

  弗洛姆在书的末尾,略带悲观地指出,“在现有的制度下,能爱人的人,是例外;在当今西方社会中,爱是一种边缘现象”。他所希冀的,是在那种纯粹的爱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伊甸园,人们战胜了人性中的自私,停止对自身利益的追逐,更加公正无私地对待身边的每个人——这注定是一段遥远的征程。

  人类能自洪荒岁月到达繁荣的今天,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的历史其实是一部爱的史书,个人、族群、城邦、国家、民族,因爱而团结或分离;因爱而争斗或和平;因爱而生长或消亡。回顾历史,我们能在很多故事中,找到爱在各个社会层面上的、以各种形式表现的事例,我们能看到,那些偏激的爱、狭隘的爱、自私的爱甚至变态的爱,都在上至英雄伟人、下至贩夫走卒的身上上演着——但是,如果爱不是一种理性的.坚定信念,那么我们的祖先也许早就灭亡在某一此战争中了。我们还在这颗蔚蓝星球上繁衍生息,那就是爱存在的最好证据,她还在维系和供养着我们。

  在这个日新月异而又精彩纷呈的时代里,我们每一天过得忙碌而充实,似乎无暇停下来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到底什么是我们最根本而真实的需要?如果爱是人类生存问题的唯一理性答案,那么我们就要相信爱、思考爱、探究爱、发掘爱,去还原和呈现爱的本来面貌,无限接近于爱之真谛。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 篇9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美国心理学博士、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写给家长的书,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的图片感染了我,孩子和妈妈觉得很温馨,是我所向往的场景,带着幸福和期待迫不及待看了这本书。

  看完后,我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心里五味杂陈,真是让我狠狠的反思和学习了一把!为人母十年了,我一直认为我在很认真负责的养育着我的孩子,对待孩子的教育可谓是呕心沥血。从女儿一出生,就想着怎么养育她,让她变成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我一直在解着这道题,我能得高分吗?这是个困扰了我很多年的问题。

  直到读了这一本书,一本让我遗憾自己看迟了的书、一本庆幸自己没有错过的书,正如书中所说: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但这种“帮助”,光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教育经验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教育经验就可以把孩子教育好,其实并不然,甚至不足以与孩子切实地交流。爱是需要技巧的。整本书都贯穿着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生活中家长和孩子该怎么有效相处这条主线进行展开。

  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真真实实的讲述着平时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是一边看着、一边回忆着、一边纠结着,十年来的发生的种种……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涌上心头。我对女儿一直高要求、严标准,刚上小学时我就要求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却常常事与愿违,当时我就很气愤,经常批评她,怎么老是不听妈妈的话呢?按照我讲的去做,有那么难吗?当时根本就没想过用一个能让孩子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方法,与她交流的时候没有顾及她的感受和情绪,也没有及时接受她所传递给我的信息,其实和孩子对话是一门艺术,孩子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我没有用心去了解她的所想、所感。对她的问题或表述,我没有敏锐的洞察力。 读了这本书让我找到了问题所在。

  还有一方面,也是让我特别后悔的,就是对待孩子犯错误不太宽容,我始终觉得孩子的任何不良行为,就是存在的问题,必须要第一时间解决掉,还会强制让她按我的方案执行,看过这本书,我觉得对女儿幼小的心灵那是多么大的伤害。书中讲到,有些规则只能从她的内心慢慢领悟,也可以从家庭和社会吸取的价值观中慢慢培养和指导,那些整天被告诉该干什么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去实践自己的判断能力,很少有机会自己作出选择、培养自己内心的标准,有时候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那些有机会自己作决定的孩子,在成长中,精神上会变得自立,他们能合理的安排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究竟能学到多少我们交给他们的东西,取决于他们内心对我们教导的情感的反应。价值观不可以直接传授。孩子只会被那些他们尊敬的人同化,通过模仿他们,孩子们吸收了他们的价值观,并且成为孩子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如果时间能倒回的话,我一定不那么着急,我会给她时间、给她机会,不去惩罚她,让她那么恐惧。有些事情是需要时间、有些结果是需要积累、有的时候只要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就行了。

  读过很多书,唯独这本书读的让我很不轻松,整个的阅读过程,感觉就像开批评大会,我在不停的批判自己,书中的一个个章节都跟我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一个个事例撞击着:平时很认真,为啥考试的时候分数不高呢?数学考好了,怎么语文分数又下去了呢?考了99分,怎么没得100呢?今天的课外书看了吗?预习复习有没有认真做?都九点了,你还不去练钢琴?……我希望现在还为时不晚,孩子刚刚步入人生第一步——小学阶段,我会不停的去重温这本书,补做我拉下的功课,给孩子一个理解尊重的空间;我要承认孩子的努力和付出;我要学会不去评价孩子,不给她定性;不武断的判定孩子的一生……

  这本书解决了我之前的困惑和不当之处,并且给了我答案。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和女儿能像书中封面图片的母女一样温馨和谐!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以后的路还很长,妈妈永远陪伴在你身边,牵着你的手,等着你慢慢长大!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 篇10

  前几天很荣幸的在西西博上申请到一本《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的试读机会,一直以来涵宝都是我一手带的的,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我想着以我的方式让给涵宝健康快来的成长环境。让涵宝的长成开朗,活泼的孩子,事实确实也是如此,但看了这本是后我感觉还是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的,对孩子的心还是不够了解。很多时候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一件事情。

  比如涵宝2岁多的时候,我包饺子的话都是自己和面,涵宝最喜欢的就是想帮我一起弄,觉得很好玩,我又怕她弄的一身面粉,到处都是,不好收拾,嫌涵宝给我添麻烦,就拒绝她帮我和面,殊不知我这样一拒绝多伤孩子的心。硬生生的把孩子学习的机会给阻止了。好在后来我听了涵宝的解释,说:“妈妈,等我会包饺子了,等你老了,我就可以包饺子给你和爸爸吃了”,当时我就感动的不行,说“那你和妈妈一起和面吧,不过要注意不要弄在身上哦”,整个过程涵宝很小心的弄着。最后还是一身面粉。

  所以这点,正如书上说的,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的,很多家长都会嫌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结果孩子把父母当成外人,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危而去阻止孩子,结果孩子以为周围处处有危险,胆小怕事,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害怕孩子生病而阻止孩子,结果孩子如温室里的花朵,脆弱不堪,经不得一点风吹雨打,父母还会因为所谓的成人间的客套和规矩阻止孩子,造成孩子与小伙伴们的交往障碍。

  涵爸的教育观念基本和我差不多,不刻板,所以孩子的性教育没有刻意的去看待,就像平时看到花草一样解释是给涵宝听,涵宝看爸爸洗澡,看妈妈洗澡。现在都是这样的,没什么,最开始问过,我们都给涵宝说的很清楚,没有遮遮掩掩的。现在涵宝对大人的身体为什么不和她一样,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大人在对待孩子是要把自己心里的杂念抛掉,不要以为孩子的问题带着什么色彩。

  其实有时大人总觉得孩子不理解大人,不懂的父母的辛苦就是为他们的将来过的更好但大人们又有多少能理解孩子心里所想呢。

  这本书的作者说的很多,物质在孩子面前却是不是很重要,他们的需要是父母的“懂”。大人不懂孩子,就会错怪孩子,就会不切实际的要求孩子,会把孩子推的很远,爆发亲子战争。蹲下来,跟着孩子的视线看世界。大人会发现,孩子和大人对着干,是因为大人的教育简单而粗暴。

  看了这本书,确实非常不错,作者把自己和孩子相处的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都能从理解孩子的心里出发。我们平时也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却没能做到这样,懂孩子的心,不容易,所以要学习,要蹲下来跟着孩子的视线看问题,倾听孩子的真正想法,才会懂得孩子的心里。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 篇11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感到这本书挺枯燥的,甚至有点夸大儿童的作用,讲到儿童的精神,潜意识及儿童的心理,似乎把人类人生的成败都归结到了儿童期,未免将儿童期成长的作用有点太夸大化了,可是经过后面内容的阅读才明白,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

  经历着青春期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呢?而我们的家长或许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不太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大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系绳子的工具。

  我也曾比较身边几个同学。因为是邻居从小一起长大,所以对彼此的家庭状况非常了解。从小被父母管得很多的孩子,从小学习不错,长大后非常循规蹈矩,按照父母既定路线长大、工作,但遇到挫折便会茫然不知所措,产生心理上的问题;而从小因父母忙于生计不太管教的孩子,小时候学习一般甚至偏下,但是却有极强的生存能力,遇事有主见,敢于创业,现在生活也非常幸福。

  在后面的讲述中,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的。

  所以,成人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其自然地展现和成长。于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这也许让那些拥有“满腹经纶”的父母们大吃一惊,但,事实确实如此。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

  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我想在今后的时间我将进行第二遍的阅读,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惊喜。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07-15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4篇12-05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精选5篇)03-02

幼儿教育书籍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06-24

幼儿教育书籍初中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06-23

幼儿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10-27

科学书籍读书笔记01-01

体育书籍读书笔记01-08

书籍《匆匆》的读书笔记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