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2021-04-02 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

  《追风筝的人》是利用零碎时间读完的。它讲述的是一个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少爷阿米尔成长的故事,也让我领略了不一样的阿富汗,那里从前也是一片祥和,有着古老的传统——追风筝。

  虽然生活优渥,然而阿米尔成长的并不快乐,他渴望得到父爱,但和父亲似乎总有一道不能逾越的鸿沟。因为一次风筝比赛的胜利,赢得了父亲的心,但也失去了自己的最好的兄弟哈桑,让他对自己的自卑和软弱低了头。随后阿富汗战争的爆发,阿米尔和父亲辗转来到了美国。阿米尔以为从此可以忘却一切,但却仍然夜夜备受煎熬。他在等一个赎罪的机会,终于收到了来自父亲好友的来信,告诉他了一条重新做回好人的路,路上他一直努力的想去抓住过去,但一切都似乎被战争所摧毁。想紧紧握住过去却又从指尖流走。似乎一切都太迟了!他想重新做回好人,他想抚养哈桑的儿子来为自己赎罪,让他像风筝一样自由,也是想解放自己心灵。却一次次被生活所打破,最终也只能得到一丝安慰而非自己内心的宽恕。

  主人公的一生都在为自己当初犯下的错误而赎罪。他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从来都没有把哈桑作为自己的兄弟看待,只是仆人和玩物。当他问哈桑能不能为他吃泥巴,哈桑的内心是崩溃的;当他用石榴扔哈桑祈求哈桑可以还手以求安慰自己卑鄙的内心时,哈桑是崩溃的;当他诬陷哈桑偷窃时,哈桑更是心如刀绞。

  当哈桑需要阿米尔时,他只会逃避,害怕自己受到伤害。他虽不识字,但却懂得一切,玩牌也会故意让着阿米尔。他不奢求能得到更多的爱,他只想让身边的人都好。哈桑默默的付出着自己的一切,终其一生甚至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可能早都知道那个秘密,他是想替父亲赎罪。当他识字以后阅读那些曾经戏谑的文字,该是多么的刺痛。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甚至是自己的孩子,他还是在期盼着阿米尔可以找回做好人的路,在他心里他永远是最好的兄弟。他的离开只是不想再伤害更多的人,等需要他的时候又会挺身而出。

  风筝割断的不仅是手指,也是割断他和哈桑友谊的玻璃线,血肉模糊。赶走哈桑的那一刻,他在挣扎,但最终还是没有抵过心中那个卑鄙的小人。本来想重归做好人的道路,却也因为戏剧性的剧情最终使之成为终身的遗憾,如果说最后的那次放风筝让阿米尔看到了赎罪的路,那还不如说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安慰。

  真正的伤痛是无法磨平的,失去信任是无法被弥补的。只有从开始那一刻起都真诚相待才会听从内心的声音,不会被心中的小人所打倒。

  《追风筝的人》里,哈桑是追风筝的人。但我感觉,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哈桑的风筝是阿米尔,用他的忠诚和正直追逐一生;阿米尔的风筝是他父亲,用勉强和谎言追逐了一生……

  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件或几件我们永远无法说出口的秘密,因为那隐藏着我们最无耻的愧疚,最卑鄙的懦弱,或者最悔恨的伤害。在洞察主人公那种变态心理的同时也是在拷问着自己的内心,是否我自己可以对自己为心无愧?信仰不是一种迷信,是一种对于自己的反省,一次可以看清楚自己的真正面目。

  与性格复杂的阿米尔相比,哈桑简单得像个符号。他忠诚、勇敢、善良,他说的第一个单词“阿米尔”决定了他的命运,决定了他只为阿米尔而活。阿米尔视他为仆人,看着别人打他见死不救,嘲笑他不识字,甚至用收到的礼物诬陷他偷窃:但只要与阿米尔相关,他什么都能原谅——虽然我不确定他是否真的无怨无悔。但是,从他最后为了保护阿米尔的房子而死,我想,他真的从来不曾后悔过。

  他用生命实现了他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他那种不含任何杂质的纯粹信任、忠诚和爱,让兔唇的他成为了我心中一个天使般的存在。

  总是有那么一支风筝,一个人放着,另一个去追,而这两个人的命运是想摆也摆脱不了地紧紧相连。

  风筝,就是每一个人心中的至宝,而那最爱你的人,会穷其一生追逐你,从而你成了他手中的风筝,如果哪天命运的微笑让你碰巧了属于你的风筝,你会幸福一生。而如果没有,或许你会毫无所知,又或许你就像阿米尔那样追悔一生。

  先分享这么多咯。那么,小伙伴们,是否曾有人对你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2

  我们每天在追逐着什么,我们在坚守着什么。人行道上一起等绿灯的匆匆过客,地铁上熙熙攘攘擦肩而过的背影,是人群淹没了我们,还是一直奔跑的我们淹没了自己的灵魂,在这个颜值为上,利益为上的年代,这些问题也许已经难以唤醒我们疲惫的神经了。

  曾在高中时期大概了解过这本书,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是在今年寒假结束返校时。闺蜜知道我没有买到卧铺票,近八百公里的行程,硬座实属难捱,临走前,她前来送别,将这本书用一个袋子封好,放在我的背包里。我知道,这一别,再见之时,她已然成为一个步入工作岗位的人,心里多少有些说不出的滋味。有祝福,有期待,有彷徨,有从此我们不再站在一条战线上的不舍,个中体味,难以言语形容。她还是像往常一样,没有过多的话儿,一个拥抱,一句“对自己好点,别委屈了自己,有事及时打电话”。我们便这样作了别。上了火车,放好自己的行李,便安定下来。晚上的车厢,有了不同于白天的宁静,有些奔于旅途的人已经开始仰在座上休息,有些没有买到车票的行人,一个麻袋,一张报纸,便是一路的安定之所。我喜欢这样的简单,喜欢这样置身于人群中的片刻宁静,一张够放得下一本书的小桌子,对我来说,便已足够。于是,我打开书,去寻找闺蜜想要跟我讲的故事,还有她想跟我说的话……

  故事讲述的是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的一件悲惨不堪的事。哈桑为了让阿米尔少爷赢得追风筝比赛冠军,忍受了别人的欺辱,而由于阿米尔懦弱胆小和他对于父亲一直比较疼爱哈桑的介怀,即使他看到了哈桑受欺辱的一幕却选择了旁观。这件事之后,阿米尔深感自责痛苦,他无法面对哈桑,他采取了冷漠,甚至封闭,甚至暴力,却始终无法救赎自己,于是他逼走了哈桑。不久,由于战争,阿米尔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多年之后,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少爷的故居死于掠夺者的枪下,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返回故乡的路,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原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面对人性的复杂与救赎的渴望,阿米尔克服种种困难,在美国收养了哈桑的儿子,不断自我救赎,走出心墙,重拾快乐的历程。

  面对父亲对自己的仆人胜过自己的事实,阿米尔是矛盾的。他把哈桑当兄弟,一起在阿富汗父亲房子北边的山丘上刻下彼此的名字,一起为追风筝比赛而奔跑,一起用父亲给的零花钱买零食,阿米尔教哈桑识字,哈桑为阿米尔挡架,这些美好的记忆遇到父亲欣赏哈桑胜过自己,不管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父亲满意的时候,都会在阿米尔心中掀起惊涛巨浪。阿米尔的童年是快乐的,因为有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的陪伴;阿米尔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因为哈桑的存在,父亲的爱始终要分成两份,甚至不平等的两份。人性的矛盾与挣扎与阿米尔同在。他错过,在看到哈桑为了他的荣誉容忍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时,他逃避了;在自己陷于痛苦之中看到哈桑依然愿为自己付出一切,以及听到他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时,阿米尔彻底崩溃了,他逼走了哈桑,从此,便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这一次,重新踏上故乡的路,他开始了自我救赎,他选择了接受,选择了勇敢,选择了面对,甚至救赎哈桑的儿子。这不仅是回家的路,也是一条通往灵魂的路。这场归途不仅是为了救赎哈桑的儿子,更是阿米尔的自我救赎。

  我们也许都犯过错吧,我们是否已经淡忘了那些曾经伤害过的脸庞,我们是否丢掉了那段在灵魂与欲望间挣扎的日子,我们今天的坚守是否依然是昨天的坚守,我们今天牵起的这双手是否明天还会坚定的牵起,我们今天的追逐是否还会是明天的征途。

  希望我们都能有一个健全的灵魂,即使它受过伤,没关系,顺着风筝飞的方向,祝愿你能找到救赎的路…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3

  《追风筝的人》是作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它比起《摆渡人》来,更具有真实感,情节比较符合人性特点,也是对人性多面性的一种真实写照。

  这个故事大概发生在1973—1979年在阿富汗的喀布尔,这个城市既给阿密尔带来过快乐也给他带来痛苦。阿密尔的父亲是这个喀布尔里最有钱又有声望且受人敬重的普什图人。当时阿密尔是这个家里的唯一的儿子,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大出血去世了,从小没有母爱的他,小时候期盼能得到完整的父爱。而父亲希望阿密尔能成为像自己一样勇敢的男子汉。但是他不能从阿米尔身上找到半点自己的影子,父亲和好友拉辛汗在一次交谈时对阿密尔行为还用太懦弱来形容。这让阿密尔心理产生了某些阴影。

  阿密尔和他的仆人(哈扎拉人)的儿子哈桑从小一起玩耍一起长大,他们的关系就像他父亲和哈桑的父亲阿里一样情如手足。但是由于当时阿富汗的种族关系和阶层存在,阿密尔和他爸爸从来都没有在公众面前承认过这种朋友关系,这种友情有多深厚和宝贵只有他们自己心理清楚。

  斗风筝是当时阿富汗的传统风俗,12岁那年阿密尔想通过放风筝比赛得到父亲的认可。哈桑是那个时候最会追风筝的人,他总是能知道风筝的方向。这次比赛阿密尔在哈桑的帮助下赢得了比赛,但是哈桑确却为了帮阿密尔拿到风筝被阿塞夫强玩。自己却站在旁边什么都没做,他没有勇气和胆量去营救自己的朋友。他为此感到无能和懦弱。虽然他赢得了父亲的肯定和关爱,却失去了哈桑。后面几次搞小动作要赶哈桑和阿里出门,父亲都不同意,最后阿里父子自动选择了离开。那年正好发生了战争,阿密尔带着内疚和罪恶感和父亲逃往美国去了。后面自己在美国读书,恋爱,结婚,自己还成了作家过上了相对比较平静安稳的日子。父亲去世几年后,突然有一日他接到父亲的老友—拉辛汗打来的电话。叫他回一趟喀布尔,一定要去,那是一个可以让他做回好人的机会!他冒着生命危险去了那个还在战争中的阿富汗,到了那里他才得知阿里和哈桑在广场已斩首了,才得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那种犹如晴天劈雷一样的真相让他窒息,他心理那种愧疚罪恶感无法平息。从此他的人生踏上了赎罪的路途。后面他吃的苦受的罪好像都是再替哈桑还的。经过各种困境终于胜利地把哈桑唯一的儿子带回了美国。

  这是一部很感人的小说,哈桑是一个很善良,淳朴的孩子,最能打动读者的是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的一生为阿密尔千千万万遍。而阿密尔却在关键时刻逃脱,背板他。这也让他自己心灵有了残缺,觉得自己是个罪人,38岁的阿密尔回到阿富汗知道真相后,他才开始为了哈桑的儿子千千万万遍。也算是一种赎罪吧!就像阿幸汗说的那样,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

  成为好人是一种选择。当一个人经历了内疚和罪恶感后,到一个全新的地方,重新生活,恋爱,结婚,拥有和睦的家庭生活和稳定事业过后还能选择回去赎罪,就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看起来似乎符合情理,但是真正要去做还是需要很大勇气也是非常艰难的,他也完全可以自私地选择不成为好人,不去阿富汗而继续美国的安逸生活,但是他最终勇敢地选择成为一个好人,这样也给他自己一次填补心灵残缺的机会。

  看完这本小说后,我在思考一个人问题,当人觉得自己有罪恶感和有愧疚感后,是不是才会待人更加宽容呢?才会对别人的一些错误或者不完美去包容和谅解呢?本故事中阿密尔能娶将军的失贞女儿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发现索拉雅的错误再怎么大,再怎么不完美也没有自己所犯的错误大也没有自己的罪孽重,所以他可以在众人的嘲讽中娶带有不贞形象的将军女儿。如果他自己没有这些内疚和罪恶感,他的心灵没有残缺,他还会这么谦卑地向将军失贞女儿求婚吗?这也许会成为我们对人性的一个考验和质疑?

  作者自己没想到这本书会有很多人喜欢它阅读它,也许是人的一生痛苦体验大多是他故事里的阿密尔的亲身体验出来了吧:羞耻,内疚,后悔,宽恕,和赎罪。

  小说里的风筝,其实代表着很多意思,它代表了爱情,友情,亲情,也代表了正直,善良和诚实等等,本小说中的风筝是代表阿密尔的人格中不能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人格才能健全,心灵才能得到回归。

  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自己的风筝,勇敢地去追逐吧!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4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不知打湿过多少曾看过这篇小说的人的眼眶。

  追风筝的人,在第一眼看到这个奇怪的标题的时候,我有些茫然,风筝需要追吗?为什么要追风筝,原来这是阿富汗的习俗,每年初春,会有盛大的风筝节,许多的孩子会把使出自己积蓄了一年的力量来使自己的风筝成为佼佼者。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每一只风筝线的尽头都有一个勇敢的斗士。当然,所有的风筝要在天空中进行决斗,就像一场盛大的搏斗,你必须要把你周围所有的敌人消灭光,你才能胜利。这在我看来,是一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或者游戏,但在阿米尔那个时候,这对他来说具备着无尚的重要性,因为爸爸,因为父爱,他只有通过这样才能获得父亲的赞美和笑容,不再是鄙弃的眼光,他迫切需要着!而追风筝,也相当重要,你抢到了最后一个被击落的风筝,那也预示着莫大的荣耀和完全的胜利。于是哈桑,便担当起了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那只被阿米尔击落的风筝追到手,故事的高潮也就由此而引发,一切一切的悲伤的来源都在此处慢慢浮现。

  哈桑知道阿米尔的愿望,为了捍卫这个蓝风筝,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也想得到这个蓝风筝的坏小子阿塞夫和他的党羽侮辱,这是阿富汗男人最大的羞辱。这时,阿米尔就躲在旁边观看,孱弱的他没胆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愿跳出来让哈桑把那个蓝风筝让给阿塞夫。于是,哈桑就沦为了阿米尔的炮灰,他付出了鲜血、创伤和荣誉,而换取的只是阿米尔与爸爸亲近的愿望得以实现。当躲着看哈桑被阿塞夫辱时,阿米尔一时成了"种族主义者",他先是觉得为了用蓝风筝赢取父亲的爱,牺牲哈桑是必须的,接下来,当心中出现一刹那的犹豫时,他对自己说"他只是个哈扎拉人"想着哈桑对自己忠诚,自己却背叛了他,阿米尔充满了负罪感。事后,阿米尔多么希望哈桑能责骂他,甚至能够打他一顿,而哈桑并没有这样做,还是像以前那样忠诚。越是这样阿米尔越觉得负罪感深重,为了减轻良心的折磨,他便疏远哈桑,最终设计陷害了哈桑,导致阿里不得不带着哈桑离开了阿米尔的家,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阿米尔的父亲亲在知道哈桑离开后嚎啕大哭,阿米尔一直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

  后来,俄国侵占了阿富汗,战争使这个国家满目疮痍,不得已父亲带着阿米尔四处避难,最终到了美国,在那里阿米尔开始了新的生活,成了家,父亲因为癌症的折磨永远的离开了他们。

  但,正如一句话所说:生命在于折腾。一场命运的救赎再次开始。父亲去世后的某一天,阿米尔居然意外得知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回到阿富汗,哈桑已经死去,阿米尔找到他留下的孩子,往事一幕幕,他带着这个小侄儿,决定替哈桑承担做父亲的责任。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为索拉博追着风筝。

  当他为索拉博放出久违的风筝时,他是否释然了呢?当他恍惚间看到那个拉着风筝线的兔唇少年时,他是否涌起阵阵思念了呢?当风筝掉落,他为索拉博去追时,“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否勾起了他最美好的回忆呢?他是真的成长了,或许就在踏上营救索拉博——那条重新通向好人的路上时。

  “为你,千千万万遍!”无论何时,这都是最动人的句子,任时光流转,任沧海横流。这是哈桑对哈米尔未曾改变的承诺,也是阿米尔对索拉博对哈桑发自内心最坚定的救赎。时过境迁,那风筝依然高高地飞起,那么远,那么美……所有的遗憾,忏悔,恩恩怨怨,都随风飞走,只是这样的一个声音在空中久久回响:“为你,千千万万遍……”

  风筝是一个象征。它是珍贵的友情、温暖的亲情、美好的爱情,也是忠诚、友善、勇敢……而对阿米尔而言,童年时的那次追风筝,他的自私、怯懦伤害了哈桑,他在对友情的背叛中也丧失了自己的最美好的心;而他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其实是获得救赎的途径,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也是一种对希望的寄予。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5

  已开始读这本书时是被书名所吸引住的,"追风筝的人",念起来挺欢愉的,而且心里也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人要去追风筝?一般不是人带着风筝跑的么?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追风筝的人》的阅读。

  这个故事发生在阿富汗,故事主人公之一是当初年仅12岁的一位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他性情温和,懦弱,少为自己的事情抗争;而还有一位主人公小男孩哈桑是阿米尔家中的仆人,他也是阿米尔最忠诚最信任的朋友。

  故事的开头部分描述的是阿米尔和哈桑和其他一群小孩子争先追赶风筝的情景,哈桑成功为阿米尔追到风筝。

  后来我才知道,追风筝是阿富汗的习俗,每年春天,他们都会举办风筝节,许多孩子都会带着自己的风筝聚集在空地上,让各自的风筝在空中决斗。

  你必须要把你周围所有的敌人消灭光,你才能成为胜利者。

  同时,你必须把你走位的风筝都打败,你才会成为万种瞩目和赞叹的焦点,那样会有无限的荣誉和光亮集聚你一身。

  追风筝,也相当重要,你抢到了最后一个被击落的风筝,那才算是完全的胜利。

  作为阿米尔的忠实朋友,哈桑义无反顾未其追到风筝,最动人心弦的一句话是:为你,千千万万遍。

  想想,这句几乎是世界上最令人温暖的话是出自一个12岁的孩童之口。

  他是何其在乎两人的友谊,那种近乎要为对方吃土的决心和忠诚,阿米尔应该为此感到万幸甚至当是上帝无意之中多送的一份意外之礼而紧紧揣在怀里。

  但是…

  当镜头转向一个昏暗的角落,一群男孩围着恐惧的哈桑,对着他施以暴力,而阿米尔努力地蜷缩在一旁角落不敢出声,只是默默地看着为阿米尔忠诚守护的哈桑被制服地无法动弹,他亲眼目睹了哈桑被施暴整个过程。

  阿米尔强忍着泪水,身体和脚却无法往前挪一步,挺身而出去救救他那无助的朋友。

  我不知道哈桑看到阿米尔这样子无动于衷是什么感受,那个是他曾经要拼命去保护和追随的朋友啊!尽管如此,哈桑也没怪阿米尔。

  但是出于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羞愧,阿米尔无法再面对哈桑和那段曾给他好多保护的友情,终于,他做出了更为极端的事情——他栽赃哈桑,污蔑他透了自己的东西,让他永远离开这个家,永远不用见到他,不用想起自己曾经的无用。

  人性一再扭曲,扭曲到极端就会导致酝酿更多的悲剧。

  小说整体的都在一个比较低沉压抑的基调,每个场景都深深揪住每个在读人的心,让我好像心透不过气儿一样,简单的故事却透露出关于人性的思考,发人深省。

  阿米尔的懦弱可气,哈桑的善良单纯可怜,人物塑造特性鲜明。

  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

  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

  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

  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

  一场救赎再次开始。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

  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

  阿米尔的结局,相比较而言,是幸福的。

  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这是一个关于人性救赎的故事,或许上帝创造人来就让我们来犯错的,他给了每个人能够犯错的额度,只要能意识到犯错本身,克服犯错的各种因素,完成对自己错误的补救和救赎,挂了科,重修能过就行,上帝照样会接受你这个天之骄子的。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6

  终于读完了《追风筝的人》,晚上可以睡个好觉了。不必再担心哈桑的命运,不必再猜测阿米尔到底犯下了怎样的罪行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他年幼时一起长大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他们一起长大,形影不离,一起度过懒洋洋的悠长夏日,他们在院子里那些交错的树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与强盗,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虫……还有一起放风筝和追风筝,过着快乐的生活。但在一场风筝比赛后,一切都随之改变了。哈桑为了保住风筝大赛中赢得的那只蓝风筝,在小巷中被侮辱。但阿米尔最终因为胆怯而没有出面救哈桑。但哈桑并不责怪他,还任劳任怨地干活。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板,竟以哈桑偷东西为由赶走了他。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了睽违二十多年的故乡,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份力,却发现了一个惊天谎言——哈桑竟是爸爸的私生子。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决定保护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

  我读后觉得这本书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主要以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哈桑的亲密友谊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写出了三代人的情感纠葛。其中哈桑对少爷的忠心耿耿,阿米尔对哈桑的弃之与背叛,以及阿米尔心中的救赎,小说情节巧妙交错,使小说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尽管读的是译本,但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非同一搬的文字功底。惊奇它对于人物的塑造,正直而有丑闻的父亲,向往正义却又摇摆不定的阿米尔,你不可以对其中的人物妄加评价,因为随着之后的阅读,他的形象会越来越丰满地站在你面前,他或许就像你身边的某个人。

  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架更是出人意料的精彩。友谊,爱情,战争,背叛,救赎,这一切杂糅于一体,又好像任何一点都是不可或缺的。

  至于语言,更不必多说,是我之所爱。最喜欢的就是语言简练的文章,它太符合我的胃口,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每一句自有它存在的理由。有些段落和句子,我甚至要一口气读上三四遍,细细品味之后方肯罢休。

  闲下来有时也会想象兔唇哈桑是什么样子,阿米尔的妻子是怎样的贤惠美丽,还有哈桑儿子那细眯着的眼睛……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对阿米尔说的,读到这一句时,有一种酸酸的东西一下子涌了上来,为哈桑,也为阿米尔。我不知道原著用阿富汗语这句话是怎么表达的,是不是也有这迷人的韵味。阿米尔也确实被感动了,可他感动的是一个仆人对主人的忠诚,而我看到的是哈桑对朋友的忠诚。

  蓝风筝被追到了,阿米尔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可这一切是哈桑用莫大的耻辱换来的,阿米尔用自己的眼睛目睹了一切,他就看着它发生。这注定阿米尔的后半生将永不停歇的做着一个噩梦——一条滴血的灯芯绒棉裤躺在一堆破砖瓦上,也注定了他将用自己的生命去救赎自己曾犯下的罪行。

  哈桑到底是死了,死的原因竟是为了维护主人的房子。但他的儿子还在,儿子和他一样能够娴熟的打弹弓,但不同的是他的儿子比他勇敢,当年他只敢拿弹弓吓唬阿塞夫,他儿子竟真的把玻璃球射到了阿塞夫的左眼里。

  当拉辛汗要求阿米尔去救哈桑的儿子时,阿米尔竟拒绝了。我真想给阿米尔一个耳光,想想哈桑怎样对他的,可转念一想,又有谁真的不怕死呢。最后,无法摆脱内心罪恶感的他还是勇敢的去了。

  “为你,千千万万遍。”当这句话从阿里的口中再次说出时,我知道这又怎样深深地刺痛了阿米尔,这一刻或许他会想起很多。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这是小说的最后两段。

  阿米尔微笑着追着人生的风筝,追着他心中的善良,正直,诚实……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都让我们义无返顾的去追……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通用6篇)】相关文章:

1.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3篇)

2.《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5篇)

3.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8篇)

4.《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8篇)

5.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7篇)

6.《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

7.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

8.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

9.关于《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上一篇:《目送》的读书笔记 下一篇:《西游记》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