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作文

2021-03-01 读书笔记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笔记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书笔记作文 篇1

  在写了一文后,我陆续收到一些朋友的来信,希望多写一些读书方面的感受,以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另外,暑假到了,很多家长也希望辅导孩子读书,但不知道如何让孩子的读书效率更高。我在这篇文章中,分别谈一点感受,如果能有一点点用处,也就非常欣慰了。

  (一)高效率的读书方式

  读书是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提高自我的捷径。

  我从小读书深受表哥的影响,以古今文学名著为主。那个时候差不多能够读到的书,也基本上都是文学类的(文学是那个时候的主流,作家最吃香,连人找对象都强调自己“爱好文学”)。由于借的书往往催得紧,书读得也快,我读书快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倒逼机制”所致。如果不能按时还书,失去信誉,以后借书就会面临很大困难。所以,必须高效率地吸收书中的知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时间显得很宝贵,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读书,尤为重要。

  现在,我基本上保持每周两本书的阅读量。乘坐飞机的之前,我喜欢就近买本书,上机后阅读,等飞机降落基本也就看完了。

  怎么读书呢?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方式可能也有所区别,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能还是比较接近的。

  我读书是这样的:

  拿到书的时候,根据题目,先想想:这本书如果我写,大概会是怎样的观点,会以怎样的思路展开。然后,看一下简单的介绍及序言等,如果介绍的主要观点与自己的想法相同,章节的布局也没有新鲜之处,那么,这本书就可以不读或者只是粗略地看翻一下。反之,就买下来阅读。如果作者观点新颖,或者观点与自己接近但章节中体现出来的思路,有比自己深入、系统和完善之处,也买下来,重点读那些体现出作者深入思考的章节。

  所以,我读书的时候,一般都会先看目录。目录是提纲挈领,是作者思路的高度概括。通过目录,知道作者的一个大概思路,沿着作者的思路一路走下去,会让你的思路和逻辑越来越系统、严谨和清晰。因为,读书不仅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开打思路,学会更深入地、更多角度的思考。

  带着一个清晰的框架去读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仅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洞悉事物的本质,甚至,你是在和作者一起写作。这会让你更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独到之处,也帮你发现作者的不足或欠缺之处。这样,你读一本书,远远超过以普通方式读十本书获取的收益。

  由于此前已经知道哪些部分是自己最关注的,也就知道了哪些应该粗读、哪些应该细读(当然,我现在基本上不分那么清楚了,因为读书效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选择已经不需要了,在阅读中就可以自动做这种筛选),就可以更好地分配时间。

  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一支笔,把精彩的观点或阐述划上线,或把自己的感受随时写下来。因为,看别人观点的同时,实际上是在与作者对话,注意,读书是与作者对话!你不自然地会有一些感悟,把它记录下来非常非常重要。当你养成这种习惯,你会发现你的获取知识的速度会更快,效率会更高,思维会更加活跃。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拒绝你非常厌恶的观点,只要对方能够自圆其说,你不妨也了解一下。中国人的局限性是:会认为与自己观点差异大的观点是荒谬的!往往从道德层面加以谴责,而完全不理会对方的逻辑关系。其实,荒谬的观点不一定没有道理。我们应该学会通过交流和辩论,让道理越来越清晰,而不是通过情绪化的宣泄让本来可以讨论的话题变得越来越模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个问题。我也在努力修正自己的这个缺点。

  我在证券报社工作,证券行业是一个大熔炉,本职工作中不仅涉及证券、投资、理财、财务、兼并重组等方面的`知识,还牵涉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金融、财政、税收、福利、房地产、建筑、土地、工业、农业、人口学、新能源、贸易、交通、资源、环境、社会、人文、历史等等方面的知识,这逼着我广泛阅读,并且以高效率的方式阅读。

  我现在多采用组合阅读的方式。即把几本甚至十几本关于同一问题的书,摆放在一起阅读。这样,如同召开一次座谈会,每个作者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权威人士的观点互相碰撞或者补充,让你更深入地更全面地洞悉这一问题的实质。这种阅读方式是我的最爱!但出行的时候不方便,毕竟,一摞书是很沉重的。

  读书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对于当今在校生而言。

  说实在话,中国的大学毁人不倦,很多优秀的孩子到了这样的环境也就慢慢被抹杀了。目前的教育方式和腐败、堕落的环境,在加剧优秀人才的毁灭。因此,我所知道的几位国内有影响的人,都没有把孩子送到这样的环境中遭受摧残,而是自己教育孩子,或者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这种悲凉而无奈的选择,是当今现实的一个缩影。如何克服这一点?读书!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坚持读书,在书海中畅游,那么,他就会变得更优秀而不 是被毁灭掉。

  知识是硬件。再好看的学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作为基础,也只是一张纸而已。

  相对而言,在国外受过教育的孩子,更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我最近的几次演讲中,每次都遇到从国外赶来的研究生,他们通过这种交流的方式,获取经过提炼和高度概括的知识。这也是一种捷径。

读书笔记作文 篇2

  虽然汪二嫌丢人,认为这总不算什么好事。但为了幸福,他还是勇敢地娶了自己的嫂子。而汪大嫂这个人物,则是我欣赏的人。她有自己的主意,会为自己打算,明白不管是出门还是被卖都不会比和汪二成亲强。

  她敢作敢为,有了身孕后就选择成亲,即便她会为此遭到很大的非议。她的做法比一些坐以待毙的人强多了。

读书笔记作文 篇3

  在前几天,我看完曹文轩叔叔写的一本书—《青铜葵花》。《青铜葵花》这本书,是一个有喜有悲、感人的故事。我细细地品味这本书,从中受益多多。

  《青铜葵花》记叙一个贫穷家庭的生活故事。青铜葵花他们虽然生活艰苦,却十分幸福、快乐。最后,葵花回到城市,离开青铜。葵花是一个十分善良天真的女孩,让人怜悯。而青铜是一个坚强的男孩,保护着娇小的葵花。在青铜粗壮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细腻的心,他心灵手巧,做冰项链给葵花。他保护葵花,有人欺负葵花,他宁愿自己挨打也不让葵花被连累。青铜很坚强。

  这一家人历尽坎坷,但是,他们很快乐。他们的这种坚强,使那些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万分懊悔。坚强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品质,失去坚强,就是失去奋斗的意志,自然会失败。看完这本书后,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坚强到底应该是怎样呢?

  在学习中,不会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我想这就是坚强;在生活中,不会因为一点小打击而气馁,我想这就是坚强。坚强到底是什么?就是不管面对多差的处境,也要一直走下去!我想,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读书笔记作文 篇4

  这本书是用小中华写的,内容和他的经验。我记得很久以前我看到了,好像在预备班上,但不幸的是没有想到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模糊地记得一个小故事。所以我要再次看到它。谁会陷入深深的震撼。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我当时的感觉,那是心痛,而这种感觉越来越深刻。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觉得玛格丽特下沉痛苦和纯洁的心。她默默地牺牲了,以换取不感激,但是误解的英雄,甚至更糟糕的是他的报复和羞辱。她有一个好的身体,希望能高兴地度过余生,没想到和熟悉的英雄加速了她的死亡。他心里很重,希望玛格丽特只属于他。他根本无法承担她的医疗费用,但玛格丽特愿意放弃一切与他。但最后他强迫她死了,她几乎死了,当一个人关心她,只有一群人在收债以外。他们等待她死,以便你可以拍卖她的东西来偿还债务。

读书笔记作文 篇5

  利用了数不清的午休时间终于读完了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著的《世界是平的》(TheWorldIsFlat——ABriefHistoryoftheTwenty-firstCentury)第二版(何帆肖莹莹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第1次)。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观点如:

  “……给年轻人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他们可以使自己美好的想象变成现实;给他们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如果你对别人不满,双方可以由法院根据法律判决,并且不需要用山羊贿赂法官;给他们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他们可以追逐自己的创新思想,成为自己国家里最富有的人、最有创意的人或最受尊重的人,不管他们是什么背景;给他们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任何牢骚和主张都可以见诸报端;给他们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任何人可以竞选公职。……结果会怎样?他们不会去想着炸掉整个世界,他们会希望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员。……”

  “……国家权力来自社会底层,人们能够感觉到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中,人们会花时间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而不是下一个该指责的对象是谁……”

  作者把平坦化的世界描述的是如此美好,以至于我以为世界真的变平坦了。但掩卷后我却产生了世界变得更加崎岖不平的感觉:这个世界上有的地方的人为减肥而节食,有的地方的人却尚未满足温饱;有的地方已经把人送上了月球,有的地方的人却还在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有的地方的人从平坦化中获益,有的地方的人还不知网络为何物;……

  作者以印度和中国的少数地方通过网络拉近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为证据得出了世界变平坦的结论,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即使是在印度和中国也只是少数人接近了与“平坦”世界的距离,享受着平坦化带来的益处;而更多的人则越来越被边缘化,与“平坦”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远。

  作者站在美国人的立场上;以美国人的利益为起点;用美国人的思维逻辑来思考;然后来套用到印度、中国乃至其它发展中国家身上,是其错误的根源。在美国人口构成是两头小中间大,占人口主要成份的中产阶级决定了国家的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平坦”化会使大多数人获益。而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形的,能与发达国家搭上关系,能享受到世界“平坦”化的利益的只是金字塔塔尖上的少数人,虽然会有一些处在金字塔中间或中下层的人也能利用“平坦”化得益,并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把自己提升到金字塔的顶端,但其结果是使金字塔从塔尖到塔底的距离拉得更大,世界变得更加不“平坦”。

读书笔记作文 篇6

  这个城市压抑了很久,阴霾统治着这片天空,厚重的爆米花机玻璃后传过一声鸟鸣,却映不出飞鸟的影子。水泥森林作为这个城市的基调,用吱唔的呻吟敷衍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疑问。

  爆米花机里,我看见他用一种很疑惑的眼神看着我,与其它等待的人有所不同,从里面掠过一丝惊恐。他盯着“没有压力我才懒得开花呢!”这句广告语看了良久,付了钱,拿着这个装有我的袋子,匆匆跑了。穿梭在水泥森林间,他跑得很快,影子被拖得很长。“咚咚”的脚步声听的出他在追赶些什么,同时也有什么在追赶着他。

  这座城市真的很压抑。

  他冲进了他的房间,里面闷热异常,就像一个爆米花机,而其中的他,就是一颗原生的玉米。他一定会炸开成为一种形状。但这个形状是人家替他设计好的。他追寻良久,钻入人家替他设计好的套子里。他是一粒原生的玉米,一粒可怜的玉米。

  他埋头处理那些作业。昏暗的灯光下,看得到他额头渗出的汗水。停笔,拿起我们中的一颗,享受舌尖滑过的一丝甜味。随即又低头写起东西,然后再拿。重复着这个动作,流水线一般,机器人一般。他的眉头是紧锁的。一粒可怜的玉米。

  厚重的玻璃后传过一阵鸟鸣,却映不出飞鸟的影子。

  他用他那双空洞的眼睛,像两个深深的黄鳝洞,但里面好像确实有一点点的光。他一直盯着我,后来才发现他睡着了。

  又是急匆匆的脚步声,开门声,翻书声。当他的笔划到“快乐”时,停住了。

  “什么牌子的破进口水笔!?”

  他索性不做了,盯着我看。他伸手,抓住一颗放入嘴巴,再伸手,抓住。动作快了很多,但仍是如此机械。他拿住了我,盯着我看。我看见他用一种很疑惑的眼神看着我,与昨天所看见的不同,里面掠过一丝无奈。他举起手,将我扔出窗外。

  飞翔中,看清这个水泥的世界,蜘蛛网状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

  又一个背着大书包的他,用同样疑惑的眼神看着我,从里面掠过一丝慌张。他便匆匆过马路了。

  厚重的云朵后传过一阵鸟鸣,却映不出飞鸟的影子。

  确实,这个城市压抑了很久。

  ……

读书笔记作文 篇7

  西晋时期,有个叫左思的人写了一篇文章【三都赋】,它以丰富的内容、华美的辞藻让读者爱不释手。一有时间,富豪人家争相传抄,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一下子涨了起来。

  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难道左思是一个天文人才?其实不是这样的。左思小时候语言能力很差,读书成绩不太好,他学过乐器、书法,也都没有成功。他对自己简直丧失了全部的信心。

  左思的父亲见儿子为学业苦恼,就对他说:“你的天分并不比别人差,只是工夫还没有用到。”父亲的话激励了左思,从此他发愤苦读,后来果然在写作方面表现出了不凡的才华。左思用一年时间完成了【齐都赋】,之后他又打算为三国时期蜀国都城益州,吴国都城建业,魏国都城邺做一篇【三都赋】。为了使这篇文章写得更好,他构思了整整10年。

  在这10年里,他亲自对三地的地势、风俗和特产做了调查,并向到过蜀国的张载虚心请教蜀国的风土人情,他还向朝廷自荐做秘书郎,以便有机会阅读国家典藏的地方志和史籍。

  当时的文学家陆机也准备写【三都赋】,他曾对弟弟说:“有个叫左思的正在写【三都赋】,让他写好了,等他写完了我们用他该酒坛子。”可当陆机读了左思的【三都赋】后,彻底打消了写作此赋的念头。

读书笔记作文 篇8

  “……斜坡的右边坐落着一幢结实的平房,它是整条街的第一家。平房的墙上涂着肮脏的粉红色油漆。这所房子的占地面积虽然很大,但是实际上里面被分隔成许多拥挤的小房间,到处都是人,而且每个人看上去都怒气冲冲。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陌生味道。”

  年幼的高尔基来到外祖父家,“这个家里充满仇恨,人与人之间总是彼此戒备、地方、攻击,连孩子也不例外”。外祖父常常毒打高尔基和外祖母,正如格里高利所说,这个家庭容不下好人。高尔基的童年乌烟瘴气,充满令人窒息的肮脏和绝望。

  高尔基的自传,反映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政治生活,那个时代与其说是堕落的,还不如说是无聊的。那是一个无聊的时代,而高尔基本人则代表俄罗斯旧社会中新一代的年轻人,为光明的未来而在黑暗中煎熬、奋斗。

  但这本书的魅力并不在于它所描写的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而在于主人公身于这样一个黑暗背景中所为我们展现的心路感受和成长历程。他非但没有在这样的泥潭中堕落,反而因这逆境而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像垃圾堆中绽放的一朵百合,垃圾的肮脏不会使百合蒙羞,只会让百合变得更加洁白更加令人惊叹。从垃圾堆中走出的高尔基是一个纯洁的人。

  逆境可以毁灭一个人,但也可以塑造一个全新的形象。逆境不是我们堕落的借口。本质正直的人不会因为逆境而遭到毁灭,反而会像一颗打磨过后的钻石,变得更加流光溢彩。反之,本质本来就很差劲的人,即使身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庭当中也会堕落。物质上的富有无法使人变坏,它只会使人暴露出他们本身就存在的问题和瑕疵。

  在其他人无聊、抱怨、堕落、互相争斗挑衅的时候,高尔基在观察,在学习,然后从观察和学习中总结经验。就这样,他比所有人进步得都要快,快得令他周围的大多数人感到恐慌,因为他比他们都来得美好。外祖父说他长得跟他父亲一个样。但是,相似的又岂止是容貌?从书中的总总迹象可看出,高尔基的父亲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好人,虽然他死了,但是他灵魂中美好的一部分遗传给了高尔基,使高尔基在逆境中受着父亲的影响。

  除了逆境,还有什么条件塑造了高尔基呢?是外祖母,以及许许多多和外祖母一样的人。他们是老一代的少数憧憬着未来的人,他们渴望学习,渴望改变,却因为种种障碍而前行不得。于是他们把希望投在了年青一代的身上,投在了高尔基的身上。在许多人痛骂读书的所谓“坏处”时,是他们鼓励高尔基读书,是他们向高尔基传授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高尔基从他们的手中接过了即将熄灭的希望的火炬,代表着年轻人渴望挣脱束缚的希望奔向光明的未来。

【【实用】读书笔记作文汇总8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读书笔记作文汇总五篇

2.【实用】读书笔记作文汇总六篇

3.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汇总六篇

4.【实用】读书笔记作文300字汇总7篇

5.童年读书笔记汇总

6.学生读书笔记汇总

7.【实用】读书笔记作文4篇

8.【实用】读书笔记作文3篇

上一篇:呼啸山庄读书笔记 下一篇:读书笔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