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书笔记

2021-02-21 读书笔记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生读书笔记1

  最近总是看超级演说家,里面每个人都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切的体验来演绎自己的人生。与其说是演讲不如说是在换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其中一位叫马丁的资深媒体人演讲的题目的是父与子的战争,其中他与他父亲那种看似仇敌但内心却是彼此最亲的亲人那种心与心的交织与连接,同时也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个没有读过多少书,说好是思想比较顽固保守说的不好就是没什么太多内涵,就是个粗人。他不会像其他的父母那样任由子女自由自在的成长,他总是会在子女的过程中像个粘皮糖似在每个环节乃至每个细节都要参与,甚至是连子女穿什么衣服怎样走路都要管的很周到。这样的他总是会让我感到很反感,从小我就很抗拒他的管束,还时常喜欢跟他较真,喜欢跟他背道而行的行为,那时候的我常常把这种所谓的叛逆行为认为的理所当然,表现的十分自然。所以说那时候的我这样的厌恶父亲,要说一句我爱你这种话不仅难以启齿简直是坚决不可能。那时候的我对我的父亲一点也不容易说我爱你。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长大,步入自己的人生的四季。由小学的春天也飞快到了高中的冬天。父亲的唠叨和掺和并没有停止,而是越来越多了。每当我闲来的时候,父亲总是会说:还不快去写作业?又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努力呀!这时的我总是会习惯性的回应一句:作业写完了!父亲也总是会强行的回我一句:这世界上难道有做的完的作业呀!这时候的我也总是只能偷偷跑到书房去拿本书装装样子但多多少少也比闲下来什么时什么事情没干要收获的多。每次考试出来的时候,成绩出来时,无论考的好还是考的不好,在父亲眼里永远都会是总有人比你好,也总是会跑到学校光荣榜上像检索专家一样检索每一个同学的成绩仔细分析然后最后着重看到我的成绩然后反复对照,回家又免不了是一场训斥。那时候的我越发厌恶父亲,有时候甚至认为他脾气暴躁,总对他恶语相向,这样也一直持续到高中的结束。

  ?可是当我到了大学,我发现当自己还在无所事实毫无目标时,而别人在努力时,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看到自己身在另一个城市,而心里无时无刻不想念家庭的温暖时,这时的我发现原来我和父亲之间并没有距离,而是没那么容易说爱他。我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只有最爱你的人只有真正为你着想的人才会一直不断的批评你教育你,大概这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吧!我记得他的暴躁,我记得他的固执,但是我们更记得他的温暖、他的仁厚。他的眼睛毫不迟疑地告诉你:父亲的爱,没有条件,没有尽头。直到至今我才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父爱既如山般伟岸,又如流水般细腻。我们就像两块磁铁,既惺惺相惜,又相互排斥。最深的爱就是无言的父爱。

  我想在此说一句我从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爸爸,我爱你!

人生读书笔记2

  看完路遥的《人生》,有些小感慨。也许人生真如戏剧一般,五凑六合的,有时眼看要成功的事,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有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反而出现了奇迹。时代背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但选择也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高加林可以说是一个人才,他有理想,有抱负。然而,在时代背景下,由于家庭出身他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好不容易再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又被人挤下台,从半个知识分子又回到了农民的生活。他的人生一波三折,也导致了他个人情感纠葛多变。虽喜欢巧珍但在最后他们的爱情还是被现实的一系列不协调、不适合、不般配所扼杀。巧珍很爱他,但这种爱在现实文化差距、思想差距等的冲击下不堪一击。现实啊,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从现实出发,尽管有再大的理想、再高的志向,一旦脱离了现实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在命运的捉弄下,高加林再次失去了工作回到农村时,面对全村人的舆论,一种失落与绝望从心底油然而生。而此时,村里顺德爷爷的一番话点醒了他,"你啊,刚刚二十四岁,怎么能有这么混账的想法。如多按你这么说我早该死了!而我百岁的孤老头子,无儿无女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还是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他几年!别说你这懒娃娃喽!我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还是有意义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双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铺过路,修过桥难道不是活着的意义吗?拿你们年轻人的说法这叫幸福。"看到这里,我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们每次抱怨自己所面临的压力时,这一切和真正的痛苦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一切的压力和不幸仅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然而有时我们却会为小小的一件事情、一次挫折、一次失恋而绝望,想一想生活其实挺好的,不要因为某一次而否定终生。

  人生,本来就是弯弯曲曲的,但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在这不平坦的路上发现生活的美并找到人生的意义。虽说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你的一个时期,也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生活有时能把现实变成梦想,有时也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有时会把社会中的各个角色调换,有时会把好事弄巧成拙,关键看我们怎么去走这条人生之路,路上会有很多岔道口,我们选择之前也会迷茫失措,也许也会和主人公犯同样的错误,说白了这就是人生!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在选择之前看到了人生这本书,它让我们学会了在选择之时三思而后行。

人生读书笔记3

  拜大语课所赐,有幸读到了《一个偏见》这篇杂文,深深为钱钟书先生丰富渊博的学识与幽默含蓄的谈吐所折服,于是去网上下载了《写在人生边上》的txt文档。刚一读,立刻“眼不释卷”,花了三个多小时,总算是粗读了一遍,有些小的看法不吐不快,就算是后辈对钱老先生的一种致敬吧。

  “文如其人”,这句话用在钱先生身上实在适宜但是了,看过钱先生的生平,其父为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锐气,避其锋芒。但是钱先生的文采就如同宝剑的锋芒一般,一旦出鞘,便是明晃晃让人胆寒。

  读钱先生的作品很费脑神经,不下苦功夫不行,奇怪的是,有时候你很认真去阅读,却发现作者不知所云,不是人家的功夫不到家,而是自我的天资太差,正如他的夫人杨绛先生所说的,钱先生的作品有些很晦涩,读者很少,有些通俗一些,但是仍然不是畅销作品。乍一听,觉得似乎有些在故弄玄虚,实际上就是自我的水平不到家,看书如同牛听琴一般无用。本文由一齐去留学修改整理

  私以为,钱先生更多是为了抒发才气而进行创作,至于读者是否能够全盘理解,就要看自我的脑子是不是能够跟上他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以及他取之即用而又不留画工的学识了。

  知识是死的,是僵化的,但是到了钱先生笔下,就成了活灵活现的桥段,每一个引用都让人觉得身临其境,然后赞叹巧妙。但是这种对于细节的过度关注和描述,往往成为后人诟病钱先生的一个理由,认为他“掉书袋”,而且小题大做。但是这正是钱氏风格,即“于细微处见真章”,而这种风格,不是将知识变成积木般熟练的把玩,而是将它们化成了血与灵魂,融在了人生里;若不是大家,怎有如此的智慧呢?

  这集子里每一篇短文,都蕴含了钱先生独特的观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让读者透过思考来理解他的思想。《写在人生边上》,这个名字,确实也取得巧妙。作者将人生比喻为一本书,将一部分人比喻作书评家或批评家,而另一些人则为消遣者。这样的比喻,已然是出人意料,而十分贴切。

  将快乐与黑暗应对立起来的《论快乐》与《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实际上描述了他的一种思想,即快乐是相对而短暂的,而那些失望苦闷虚伪才是贯穿人生的真正主题,而这种颓废美,正是钱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但作者却认为,寓言将孩子教得更简单,灌输完美社会的假象,可事实上成人的世界中,却并非如此黑白分明,进而批评社会中的虚伪行为。

  《谈教训》中写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这许多人,自告奋勇来做人类的义务导师,天天发表文章,教训人类。”反映了先生对于假道学的一贯鄙视,也证明了他性格中确实看不起为人师者,就如同当年在清华之狂语“清华园中,无人配做我钱某人的老师。”

  私以为钱先生是个敏感而仔细观察的人,他的生活中充斥着智慧的火花,他却很少从大处着手,反而愿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出人生百态。有谁能说人生不是一本大书呢?

人生读书笔记4

  早上竟然自然醒了,一看表6:27,嗯,还可以再睡一会儿!

  再次闭上眼睛的时候,一边想贪睡,一边想趁着半梦半醒的时候听听什么吧,不要浪费了时间……

  这段时间狂k书,看来有作用呀→_→

  眯着眼睛,打开公众号,找了一个可以听的文章,就继续睡回笼觉了。

  这是个很好的放松方法,还迷糊着醒不过来正好缓缓神,再睡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起床的时候会很痛苦。听听书,伴着好听的声音和学习的欲望,满足的醒来。

  然后破费了一笔!

  是的,早晨醒来,床都还没下,就开始花钱了。这个时代还真是方便……

  刚才听的那篇文章结尾的时候,突然加了段广告,365本书,每天拆一本,把书中的精华拆出来,由不同的名播来朗读。

  听到这,毫不犹豫的报了名,花了几百大洋。然后,就清醒了。(心疼钱,没出息)

  我在文章下面留了言:大早晨的就让我破费一笔!

  作者回复:为自己投资,不叫破费~

  颇有道理,以后每天好好听吧,钱不能白花-_-||

  上班路上,连了蓝牙,听了第一本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嘿,这钱还真没白花!

  20多分钟的音频,把整本书梳理后的精华讲解了一遍,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整理房间也是心灵疗愈的过程,将所有的物品按衣物、书籍、文件、小物品、纪念品的顺序整理。

  触摸每件物品,感受自己心里的感觉,只留下会让自己心动的,其余的丢掉,不要将它们送人,不适合你的东西也不会适合你的家人,只是徒增他人的储备。

  留下的东西放到固定的地方,每次用完都放回原处。最让我惊讶的是,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包里的物品也要放到它该去的地方,来确定没有多余的物品,方便取舍哪些是下一次要放进包里的。

  房间的整洁程度也是风水的一部分,整齐的房间会让人有好的心情。

  这是一个对物品、对自己内心的一个断舍离的过程,放弃已经可有可无的东西,去寻找让自己内心充满希望和欢喜的方法。

  结婚之前,我做过一次类似的清扫,希望婚后到处都带着新生活的气息。将一直放着可能永远都用不到的,已经不喜欢了总也舍不得扔的统统都装进袋子,没有扔掉,怕挨打,只是放到仓库里……

  家里一下简单温馨起来,面上的东西都收起来,收起来的东西都放整齐。心里豁然开朗,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仿佛放下重重的壳,轻装上阵了。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是新的,说不出的畅快。减少了对物质的欲望,有了发自内心的快乐。

  书中有一句话“无法丢东西的原因其实只有两个,那就是“对过去的执著”与“对未来的不安”,这本书不光是一种超级整理方法,也是一种从复杂繁琐的生活中,思索人生真谛的方法。

  去繁从简,听从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尊重自己。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活在当下,时刻意识到自己,不要浑浑噩噩。有想法就付诸行动,做个行动派。

人生读书笔记5

  当高加林的民办教师工作被村里一把手明楼的儿子三星给无理的顶了,他对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说是挨了一巴掌的话,那下岗无疑是一闷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码还当上个民办教师,也算是生活补偿自己一个甜枣,心里不至于太绝望。况且这两年自己一边认真教学,一边刻苦学习,既赢得了学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爱戴,又给自己继续上进打下了坚实的铺垫。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时候,偏出了这么一挡子事儿,心里能不难受么!可是生活好像永远会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于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终于给了这受伤的心灵一块灵异的膏药,况且这膏药的愈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让高加林放弃曾经的理想,甘愿作一个农民。在此时,生活似乎又归到了平静,却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高加林的叔叔回乡当了领导,村里干部为了巴结他,走后门给加林谋了个城里记者的职位。高加林曾经的已经变灰色的梦想,又鲜活的闪在眼前了!这先抑后扬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对生活感恩戴德了,并且拼尽全力,很快闯出了一番事业,成了小镇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让他们在缥缈的梦境中忘了自我,开始追求空中的楼阁。加林不就是这样吗?经历一番挣扎,他最终辜负了对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里姑娘黄亚萍在一起了。一切似乎都异常的圆满,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它也决不让幸运的人太圆满。一纸状子,剥夺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转了一个圈子后,又回到了农村。好像黄粱一梦,虚幻一场,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经失去了巧珍,那最可爱的姑娘,拥有金子般心灵的姑娘。

  生活好会开玩笑,好像猫捉到老鼠,便玩弄它,玩够了再吃掉。究竟是多么强大的对手,在生活那头操纵这一切变局?难道人,永远只能作被动的承受者?抑或物极必反,中庸之美本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的规律。聪明的人,知道适可而止,不过分贪图,不过分软弱,终于赢得美好而长久的幸福生活。无奈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拥有了一些,便觊觎着更多。贪婪的心,就算倾尽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满。总是盯着自己的空缺,却不注意自己的丰满,这样,即使很富足了都不会快乐,而且往往到头来,追求的东西到不了手,连已经拥有的都保不住!

  你见过在在记忆里保持永恒美丽的昙花吗?她拥有一瞬间的精彩,而无法获得平凡的安宁。你见过路旁默默无闻的野花吗?她失去了娇媚的身影,却赢得了可贵的自由。你见过山间奔腾的小溪吗?她时刻繁忙不停息,却怀着奔入大海的理想和勃勃不息的活力啊!人,不是神,没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驾的力量,就不该有过分奢侈的理想和贪得无厌的心灵。拥有一些,注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舍。当数量无法改变时,质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东西。

人生读书笔记6

  人生的乐趣在于什么?大概不同的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答案,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记得大学临近毕业的时候,独自一人徘徊在校园的小径上,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乐趣是什么?孩提的时候,孩子的乐趣很简单,一件玩具,一块糖果,一次儿童乐园,一本小人书,都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烦恼和失眠。上学了,优异的成绩是自己最大的幸福,考上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是自己为之奋斗了12年的目标。上了大学后,学习成绩、学生工作能力、与同学老师相处的能力的提高是自己目标所在。临近毕业,我茫然了,对工作的茫然,对离开校园生活的依依不舍等等。思考多天以后,我顿悟了,罗素的话深深的启迪了我,也深深打动了我,我其实想到了爱,想到了我为爱我的人活着,为我的亲人活着,为牵挂我的人活着,为一个或者无数个希望而活着,为一个没有实现的目标而活着,为了不断完善自己做有利于他人、社会的事。作为一名教师,人生的最大乐趣在于奉献,寻找自己认为的幸福人生。

  大多数教师觉得自己并不快乐。每天起早摸黑工作十多个小时,工资微薄;学校里有忙不完的“常规”工作,各种各样的检查达标活动层出不穷,自然觉得很累;遇上几个“刺头”学生和老师较劲,碰上个把家长强词夺理,同事之间难免产生点误会,自然觉得很烦;夕日里邋遢无比的同学现在成了大款,学不如己的同学在官场平步青云,社会上教师依然显得很“弱小”,这一切自然让人觉得很悲哀。做个教师又苦又累,工作中又平添了不少烦恼,社会地位还是很卑微,看来要快乐起来,是件“难于上青天”的事情。

  难道教师注定要做个春蚕,吐丝方尽才能解脱?难道教师注定是个红烛,只有燃烧了自己才能照亮别人?难道教师注定是个苦行僧,一辈子辛苦劳碌才算是不辱使命?难道教师注定是个痛苦的职业,一生都无法享受职业的乐趣?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惨了,直面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生活的意义可以追寻。我们都希望换一种方式生活,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也就是说,在教育生涯上,我们还要一路走下去。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寻找教师的快乐之道,发现教师工作的好处和意义,从而享受教师人生的乐趣。美国著名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人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活。”“境由心生”,态度决定一切,换个角度看教育,你会发现教育同样充满魅力,快乐随处可寻。

  《人生的乐趣》告诉广大阅读者:也许我们并不能消除工作中的烦恼,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我们寻找工作的快乐,从阅读开始,不断提升自己,关注教育现象,关注学生发展,这时你就会发现,在烦恼的背后往往充满了人生的乐趣,那是只有教师人生才能享受得到的乐趣。

人生读书笔记7

  “我们今天的发展与创新,是从巨人的肩膀上开始的。”随着这句我十分欣赏的话,我翻看了《为人生奠基》这本书。

  这不光是只写给五一人的书,在我的浅薄理解中,这是一位热爱教育理解教育和从事教育多年的老前辈为我们、为教育的未来添的砖加的瓦!也是为教育这条路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能量和全部。她也许就是一块默默无闻的石子,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扑在了这条教育之路的一段上,但正是因为有这些善于总结、勤于总结的前辈们的付出,我们的教育才少走了无数次的弯路,才使我们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在阳光下茁壮的成长,成为四化的建设者、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书中的部分思想我很受启发,就比如解放思想,坚定信念吧,解放我们固守的和我们接受的思想,那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教育模式,任何的形式都会被时代的进步改变。只有完善现在的教育,与现在的社会接轨,从中找到最好的切入点,把当下的社会现象融进我们的教育教学,该是老师吸收消化的老师吸收,该是让学生理解明白的等老师消化理解后,用更科学的教育形式传达和输入到学生的脑袋里,让学生理解和明白他们该明白理解的很多当下存在的社会问题,虽然教育的形式会有所改变,但教育者对教育坚定的信念是永远无法改变和动摇的,解放思想不等同于改变观点,坚定改变的思路,也是延续在坚定的教育信念下进行。

  书中的部分策略我很受鼓舞,“业精于勤,勇于创新”培养人才为动力,吸引人才为活力,不拘一格用人才为凝聚力!从书中我感觉这是给我们年轻人多好的机会与时机呀!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发挥自由式的教学课堂,使我们的特点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和运用,我知道学校是在做一种改变或是一种创新,特色课的出台和实施调动了一部分有特长的老师的积极性,也在提高身体素质,完善教学大纲的同时,增添了学生更广泛的体育知识,和充分施展了部分老师的多才多艺。学生学而不腻,老师教而不烦,共同的兴趣点,点燃了一堂堂红火的特色课。

  书中的部分观点我很是认同,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我校资源就是我们的硬件设施,和所谓的软件人才。明亮的教学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宽阔的操场,安静的图书馆和一间间整齐亮堂的专业课教室。这些我想确实是我校的宝贵资源。

  我们有着55年的教育根基,这里不仅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生,也孕育出了一批有一批的优秀教师,我们现在这支艺术教育事业,责任感强、团队意识强、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就是我们的闪光点,我们还有一只为我们支招、解决困难、同舟共济的家委会。

人生读书笔记8

  如果要给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种有意义有深度而又容易把握的视角来解读文学,该如何切入?如果要对正处在人生观建构重要时段的当代大学生进行非说教式的、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又该从何处着手?《文学与人生》将二者统一起来,进行了积极而成功的尝试。

  《文学与人生》(河南大学出版社)是胡山林教授在为大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通识课程“文学与人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本著作。作者曾这样归纳这门课程的基本宗旨——“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这也正是这部著作的基点与特色。

  解读文学,“人生”实在是一个最切近、最“本己”的立足点。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也都无时无刻不在经历、书写自己的人生。从这种意义上看,“人生视角”似乎应该是最基本、最自然而然的一种用来透视文学的角度。过去我们熟悉的传统视角多是从阶级的、政治的、社会的视角去进行解读,近若干年来一些特别专业、特别“前沿”的文学研究方法如结构主义、语言分析、文本细读等,则又过于艰深、过于专门化了,而“人生”视角的选取则在这两种倾向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然而,正如离我们眼睛太近的东西反而看不见、看不清一般,“人生视角”却成了长期以来在文学解读中很容易忽视的一个角度。

  如果说“人生视角”是本书的切入点的话,那么“透视人生”则是该书的着眼点。作者虽为文学教授,但开设通识课程的主要目的却在于启发学生对于人生的哲理性感悟与思考,而不是让人将思绪只停留在文学本身。诚如庄子言:“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在这本著作里,“文学”只是藉由透视人生的材料或路径;对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的生存状态、心灵状态的透视以及对所谓“人生真相”、“人生哲理”的窥破与领会才是作者的用心所在。我们单看这本书中一些章节的名目便可以体会到这一点:“认识你自己”、“人为什么而活着”、“人的活法”、“命运的秘密”、“人生中的悖论”、“人生的基本困境”……所有这些话题,无不触及到人生的一些根本的、终极的层面。作者对于这些命题的衍绎与阐释,都是以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为例证,从许多人们所熟知的文学作品、文学形象来分析。比如,用巴尔扎克、契诃夫作品中的不同人物来说明不同类别的人的活法,用史铁生的有关作品来透析“命运的秘密”,用迪伦马特的名作《老妇还乡》来揭示“人生的两难选择”等等。正是从具体的、感性的文学作品入手,作者的有关观点、结论便获得了生动的说明,并进而引发了读者更富有哲理性的思索;而这些领悟与思考,反过来又加深了读者对相关文学作品的理解。因而,虽然该书实质上研究的是人生哲学的问题,却全然没有一般哲学类书籍高头讲章式的枯燥与涩滞。可以说该书是以文学为材料,借助文学评论实现了对人生哲学的本原与终极问题的探讨。

人生读书笔记9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我上师范时读过,当时被小说里痴情的刘巧珍深深地感染了。时隔二十年,再次读《人生》,同样被大马川这一群人物深深地感染了。

  刘巧珍,是大马川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心爱的人儿,她付出了许多,差点连心都掏出来。她不是那种病态的痴情,懂得以己度人,因此她的可贵就显得更为高大,用小说里高德顺的话说:“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样……金子一样啊……”可惜的是,在一个时代的浪潮中,她的这种爱情被高加林抛弃了。刘巧珍心灰意冷,痛苦地接受了马栓的“爱情”时,自己心爱的高加林又一次回到了大马川,成了和自己一样的农民,刘巧珍面对高加林,是恨是得意是爱是不甘心?路遥让刘巧珍选择了一种宽容的爱。也正是如此,刘巧珍这个形象才显得更加完美,近似“女神”。一句话,刘巧珍追求的爱情是个悲剧。

  高加林,高中落榜生,一腔热血想走出大马川,走出黄土地,去外面的世界闯荡,想到更大的洪流中冲浪,这本没有错。那个时代给予年轻人的舞台还不大,机会还不多。人生的命运是靠实力、关系、机遇和变数来运作的。高加林在这几个因素中缺的太多,所以正当他“冲浪”正兴时,生活一次次把他甩回到原点。他高考落榜回到大马川,当了教师成了“公家人”。当记者名满县城,每一次都是高加林崭露头角时,生活就给他开一个天大的玩笑。第一次甩回原点,他有可爱的刘巧珍陪伴;这一次甩回原点,他失去了金子一般的刘巧珍。高加林也是路遥笔下一个悲剧人物。

  路遥满怀热情的塑造了刘巧珍、高加林这两个人物,掩卷思考,作者写作时是痛苦的,一方面他极力塑造人物的美好、爱情的美好、时代的美好,另一方面又让这美好的人物、美好的爱情在美好的时代以悲剧结束,这种矛盾深深掩藏在这群大马川人物的背后。路遥人生坎坷,爱情坎坷(当然也有一段美好的时光),所以他把自己的坎坷融入了这些人物身上,让读者被人物的可爱感染的同时又泪催了,这种艺术效果是深刻的,是刻骨铭心的。二十年了,自己读过不少小说,唯独《人生》印象特深。

  路遥何止在《人生》中描写了这种泪奔的爱情,《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山西大眼睛媳妇”,和丈夫经历了苦难,终于日子红火了却得了癌症;孙少平和田晓霞不可思议的爱情在洪水卷走田晓霞那一刻结束了。路遥就是这样,倾心塑造爱情,又极力让爱情在自己面前倒塌,塌得一塌糊涂。但路遥是伟大的,伟大在于他把自己写入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他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通过他,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艺术作品的魅力就此彰显。

人生读书笔记10

  何为攻略?攻略的其一释义为:人在予取予求的境况下如何自处的一种策略。

  生活中,我们有旅游攻略,每个人在旅游前多多少少会搜集旅游地点的一些衣食住行信息进行攻略,来达到顺利并尽兴游玩的目的;打游戏我们也会收集一些高手的视频解说或者文字技巧教程攻略学习,来达到更多通关的目的等很多需要攻略的例子。这些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交流学习得到的攻略。如果你不愿意攻略,就跟你学习不需要交流一样,做事的效率严重滞后。所以读书攻略也是你交流后得出的一种高效读书的策略。

  读书攻略会让你如何读书才能更加高效。我之前写过一篇《浅谈看书与读书的区别》就是呼吁大家读书要高效,读完一本书我们要的是有所收获而不是泛读。

  我很认同作者一只西城说的“阅读始于兴趣,忠于热爱。”但我并不认同他说的读书何必攻略。读书本意为学习,是你思想精神上提升的一种方式。学习需要交流才能进步,思想需要交流碰撞才能得到完善。读书何必攻略,就跟你敝帚自珍又有何区别呢。什么叫交流学习?有了交流,才有你之后的学习进步。攻略无非就是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经验交流,我们从中吸取对自身有用的信息来补己之短。所以读书也需要攻略,只有通过交流之后跟别人思想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于完善,你才能调整策略后得到更好的进步。

  正如作者所说“读书如吃饭,各有各的口味,选择符合自己的“菜系”才是正途。”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口味,有人喜欢阅读情感类的书,有人喜欢看鸡汤类的书等等,不尽相同。书单和书评的作用可以让你快速了解一些书的大概内容,你可以从中选择你喜欢的口味进行品读,避免了你花大量的时间从茫茫书海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书。这是一种效率,就好比一个起点和终点,明明你可以直线走,但你偏要走曲线。

  但是我也不喜欢那些浮夸的书单。为什么说它们浮夸呢?相信大家经常看到“大学你想成为XX,必须看这些本”、“学会沟通,你必须看XX书”等等就是浮夸的书单标题。这种攻略我们接受时就要谨慎为好,因为读书是一种很神圣严肃的事情,它是由你自行产生的思想所做的行动,而不是别人把他认为对的思想强加给你,并且你也接受了。我们都要有自己的思想,对书单那种浮夸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不是一味的接受,不去区分其中哪些适合你的口味。

  人生需要效率,效率高你才有更多的时间去领略旅途的风景。不过有人就是喜欢在书海中挑选出适合自己书的那种愉悦感和成就感,我们也无法妄语评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像我尊重你的观点,但我并不苟同,反之亦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不需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有益则听之,无益则置之,活出自己就好。

人生读书笔记11

  路遥(1949年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这个从陕北大山里走出的农民的儿子,用他短暂而平凡的人生为我们在文学的道路上构筑了辉煌的世界。其代表作品有:《惊人动魄的一幕》、《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平凡的世界》等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更让我看到了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与坚定信念。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和高中毕业生高加林的生活故事为时空背景和整体框架。高加林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矛盾,同时体现了那种艰难选择的无奈。

  高加林,生于农村,却不甘心做农民,他向往城里的繁华与文明。当他从教师岗位回到农村时,刘巧珍走进了他的生活,他们恋爱了。但后来高加林又通过努力再次进了城,并凭着自己的才华和上进精神,在县城如鱼得水,但他却发现自己和刘巧珍之间已没有共同语言了。于是他离开了刘巧珍与高中同学黄亚萍走在了一起。可是,黄亚萍在他被揭发后再次回到农村时与他分手,她也爱高加林,但不愿意他做农民。所以当高加林要回农村时,他们的爱情也就随之而终了。

  而此时的巧珍已嫁作他人妻了……

  书看到最后,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为高加林,也为刘巧珍。其实,高加林内心深处一直深爱着刘巧珍,但他为了自己的前途,还是痛苦地放弃了刘巧珍,当他听说巧珍已经结婚时他更痛苦。或许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事或人出现在你面前时不懂得珍惜,可是当你失去时才会后悔,但是任何措施都无法挽回那失去的东西。刘巧珍,用德顺爷爷的一句话来形容:“她是颗金子。”当高加林失意时,她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爱并安慰他,赢得了高加林的心。他们分手时,她只有无尽的泪水。出嫁他人时,她望着高加林所在的山旮旯泪眼婆娑。当高加林再回到农村时,她跪在地上求姐姐不要羞辱高加林。她就是这样一个自始至终、多情善良的姑娘,即使这种爱是痛苦的,她也在默默承受着,永远只有爱。

  在人生的道路上,高加林失去了她最最宝贵的金子。我想这也许是对他的一种惩罚;如果真是这样,那也可以说老天是公平的,因为刘巧珍将永远爱着他心爱的加林哥,即使爱得那么苦……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高加林。小说中所反映的是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是一种先进文明和一种落后文明的对抗,而且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而高加林,则处在这个对抗夹缝当中。他生于农村,却不甘心呆在农村,城市的文明触动着他的神经。其实,每个人都有从落后迈向先进的欲望,而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人生的岔道口,每个处在这个岔道口上的人,都必须做出选择,但是没有人能够提前预知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只有当他们回首自己走完人生路之后时,才能对自己当时抉择做出评判。

  正如《阿甘正传》里所描述的那样:“人生犹如装在盒子里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所要选择的是什么。”

人生读书笔记12

  购买《经营人生》这本书,是因为因为封面上的一段话吸引了我,“也许你一文不名,但你一样可以追求卓越;也许你出身不凡,但你同样需要经营人生。”这本书苏建城先生写他工作和生活经历的点点滴滴小故事,却折射出人生奋斗的价值,折射出人生生活和工作上的处理之道;读后我由此感悟:

  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讲过这样一句话:“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不论是做事情还是生活,只要我们用心经营,不但工作事情会做好,而且,生活也会同样精彩。

  一个人做事情的态度也很重要,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待事情,不要以小事而不惟,首现需要将每一件小事做好;凡是成功的人,并不是一步达到目标,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讲过:“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叫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为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只要我们把人生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就会描写出灿烂的人生。

  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就需要掌握一项生存所必须的技能,不论做什么,技能是基础;同样我们从事工商银行专业工作,必须掌握本专业的工作技能,才能提高工作的执行力,没有掌握从事专业必须的工作技能,只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也不能胜任专业岗位工作。

  学习是需要我们一生做的事情,“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一个好的团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加快学习的步伐,才能走在行列的前排;能力的培养与努力学习密不可分,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需要不断的努力。

  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沟通交流,需要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聪明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所以,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你只有先帮助别人,等你需要帮助时,别人才愿意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责任我想说的很多,想通过这个小题目,将道德、制度、约束等等罗列,道德包括思想道德、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等等,制度是用来约束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一个人失去约束力,变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放纵自己,约束力来自自己的软实力修养,同时也离不开制度约束,也离不开监督。我们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需要承担起工作、社会、生活赋予的责任。

  快乐是每一个人的愿望。我们都希望能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每天;其实,快乐是自己创造的,快乐的要素其实不多:保持健康的体魄;切合实际的目标;保持乐观,为人豁达;结交益友,融入集体……

  我们正处在竞争的时代,同时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职场生涯的发展也如人生一样会发生许多变化,个人意识和感知不能加以预料。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掌握职场生涯中必备的“五个要素”来给予自己一份光明的前景。

人生读书笔记13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很是值得推荐一看的书,里面很多一个个小故事,以事说情、以事明理,文笔简洁不奢华,道理显浅有认同感。有的故事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但仍然有味道,感动了一次又一次。

  “淡”的诠释: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空中云卷云舒。”“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遥远的守望” ,因为爱所以放手。“情人之间最美的距离”,一张餐桌的距离:“生命中有些人注定用一辈子的时间也难以忘记,人脑无法像电脑那样按一下“删除”键就霎时一片空白,刻意地遗忘反而会加深记忆的印记。既然彼此都还视对方为生命中不能错失的人,那么随遇而安,缘散缘聚,便是最佳的选择。”“情人之间最美的距离,不是耳鬓厮磨的零距离接触,也不是灵与肉紧密结合的负距离,而恰恰是一张餐桌的距离。这是一种可以嘘寒问暖又能避免意乱情迷的距离,这是一种可以交流心事又能避免缠绵之举的距离,这样的距离亲密而有间。”

  “有些事,如果只能隐藏的话,那就请选择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吧!有些路,如果只属于你,那就请勇敢地走吧!但不要回头,人生犹如下棋,落子无悔!”

  “现代人的爱情已经充满了浮躁和刻意,或许已经不再只是两颗心之间淡淡的吸引和深深的眷恋,而参杂了太多物质和功利的东西,这样的爱情似乎已不再纯粹,如昙花一现便迅即枯萎。”

  “世界上只有两种称之为浪漫的情感,一种叫相濡以沫,另一种叫相望于江湖。我们要做的是争取和最爱的人相濡以沫,和次爱的人相望于江湖。不是不曾心动,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有缘无份,情深缘浅,我们爱在不对的时间。”

  “对父母而言,子女在身边是一种幸福。对子女而言,能够陪着父母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何尝不是幸福呢?”“没人会在原地等你。”“我们完全可以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每种逆境都含有等量的成功地种子。”

  “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宁静的心态让人淡薄名利,知足的心态让人时时快乐,平和的心态让人处变不惊。”

  “人的一生都难以完美,那就像接受美一样接受缺陷,不也是很好吗?”

  “风吹雨过,烟消雾散,天地间原本是如此澄明,为何让自己背着沉重的包袱呢?”

  “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人的情绪对健康影响极大。躯体本身就是良医,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制。”

  不必做过多的评论,有空没空,也值得经常再翻翻看。

人生读书笔记14

  《人生》是由路遥执笔,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描写的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在农村和城市反复折返的故事,以及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的感情纠葛,从而体现一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人生》是路遥创作的第一部经典长篇小说,发表于《收获》1982年第三期,《人生》的发表标志着路遥的开始步入文学之路的巅峰,也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著名导演贾樟柯曾这样评价:“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在上中学的时候,后来也读过很多作品都对我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惟独《人生》对我的影响最大,让我开始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我的人生。”

  1980年代,中国户籍制度将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户口,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地理景观: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和城乡差别。同时,国家还通过种种政策强化这种差异。比如在劳动分配的制度上,在城市工作的职员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收入,还有完善的医疗的制度、退休的制度。但在乡村,农民不仅要按时按量向国家缴纳粮食,还必须有限度地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这些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了农民在整个社会发展中长时间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中。《人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展开,“乡下人天生就应该在城里人面前低人一等”这种强烈的等级观念、城乡差异在小说中被大大强化。

  “相比于一般悲剧作品,《人生》具有更加厚重的悲剧色彩,其所呈现的爱情心理的冲突、乡邦文化的冲突、作家的精神冲突,都是具有深长的历史意味的冲突,不可能在短期内消解,矛盾与矛盾冲突的所在,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人们前行的不息动力,督促人们去解决矛盾,实现追求的目标。”

  一、爱情心理的冲突。

  在高加林的爱情选择的背后,埋藏着门第观念的冲突。高加林和刘巧珍恋爱,高加林没有门第差别的担忧,但和黄亚萍恋爱,高加林首先发问的就是:“你父亲肯定不会接受我!他们要门当户对的!我一个老百姓的儿子,会辱没他们的尊严!”高加林的发问确实很有道理,因为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等级观念的社会里,婚姻同样打上了等级的烙印,而高加林不惜以道德背叛的代价与巧珍分手,目的只有一个,告别那块土地,做一个真正的城市人。

  二、乡邦文化冲突。

  在中国的乡村文化中,有三种力量最具影响,掌有行政权权的阔人、掌有经济权的富人和掌有话语权经验的老人。首先是高加林和高明楼之间的冲突,表面上看,他们之间的冲突是因为高明楼玩弄权力、占夺了高加林民办教师的位置而引起的。但其实不是,高加林和高明楼属于两个不同的阶层,高明楼是村里的权力阶层,而高加林是村里的草根阶层。其次是高加林和顺德老汉的冲突,这是新一辈和老一代之间的冲突,高加林向往城市文明,守地意识薄弱,而顺德老汉守地意识强烈。他们之间的冲突,从根本上说是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的农民乡土观念的冲突。最后是高加林和刘立本的冲突。刘立本的商人身份决定了他在高家村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他通过投机取巧实现了发家致富的目标。高加林鄙视刘立本,缘于知识分子的清高,这也是历史惯性作用的体现,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耻言商业金钱,看重官宦仕途。

  三、作家精神冲突。

  “农村与城市、乡土情结与现代意识、道德与历史、奋斗精神与自虐倾向,正是作家意识到这种两两相对的二律背反,一步步把自己推向内心裂变的极致。”阅读《人生》,我的能感受到作家强烈的乡土情结,而在这种情结的背后,毋庸置疑的是因袭的守旧观念、封闭的小农思想和被动的保守惰性,以“只有扎根乡土才能活人”作为人生经验和生活哲学的前提,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其僵化的思维。其次,《人生》也显示了路遥在心理层面的复杂矛盾。一方面,作家站在维护者的立场上,对作品主人公进行了鲜明批评。另一方面,就作品的情节来看,作者借助高加林的行动却又是在消解这种意识形态话语的。作家精神的坐标陷入了自我迷失的状态,路遥到底不能回答为什么社会主义体制的利剑砍下了高家明,而没有砍下屡屡以权谋私、阻挠农村改革的高明楼?为什么城市人比农村人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福利?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代青年的发展问题?

  “有研究者曾经指出:浓郁的悲剧审美意识,是路遥作为艺术家的一大优势。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路遥自觉地把这种意识贯穿在了小说的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结构安排等各个环节,以达到强烈悲剧感的艺术效果。”[2]正如陈思广所说“路遥的艺术关切点不在于表现心灵的选择和灵魂的搏战上,而在于揭示外在环境的压迫对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制约,物质条件的匮乏对人格精神的追求和发展的限制。”并通过这些悲剧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对人的关注。《人生》不仅为那些在困境中奋斗的年轻人指明了方向,对于科学的审视乡土观念、正确的处理城乡关系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生读书笔记15

  前些天,女儿放学回家,一脸悲戚地说,老师让读《水浒传》,看梁山108条英雄好汉最后死的死、伤的伤,让人看了倍感凄凉。女儿接着说,四大名著,三部看着都不太舒服:《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出身未捷身先死;《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那样的有情人也未能成眷属,这些主人公的悲剧让人不忍卒读。既然这些经典都是创作出来的,为什么不能把结局处理得圆满一些,看后让人舒服一些呢?

  女儿的疑问,我小时听街头流浪“艺人”说书和看连环画册的时候,好像也产生过。现在想来,也许小说家无意于要把他笔下的故事写成喜剧或是悲剧。他们的创作受制于所处时代的发展大势,受制于那个时代他们所能耳闻目睹搜集的创作素材,受制于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更受制于他们的创作思想和价值取向。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三国演义》无法改变作为素材的历史事实;《水浒传》无法为梁山英雄设计一个超越历史阶段的出路;《红楼梦》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豪门贵族没落与衰亡的悲凉,也是腐朽的封建王朝走向土崩瓦解的生动写照。

  十几岁的女儿,成长于密不透风的浓浓关爱中,生活在尽是赞誉的圈子里,她眼里的世界满是正义、善良、纯洁、温情、美好的,对所阅读作品的结局,自然有着圆满完美的期待。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期待似乎也不只是年幼单纯的女儿所独有的情结。近期阅读朱光潜的作品《谈美书简》,这样的印象便得到了印证。他在《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中说:“我感到我们中国民族的喜剧感向来很强,而悲剧感却比较薄弱。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诗的正义感’很强,爱好大团圆的结局,很怕看到亚理士多德所说的‘像我们自己一样的好人因小过错而遭受大的灾祸’。不过这类不符合‘诗的正义’的遭遇在现实世界中却是经常发生的。‘诗的正义感’本来是个善良的愿望,悲剧感薄弱毕竟是个弱点。”

  文学作品中,悲喜剧的界限已经模糊,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作为文学作品创作源泉的现实生活,悲喜又有着怎样的呈现状态呢?有着“文化昆仑”美誉的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说过:“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目光放近,则自应乐观,以求振作。”的确,尽管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但对于自然规律也终是无法逃避,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无论是声名显赫还是默默无闻,大家都殊途同归,每个人都难逃宿命。但反过来说,尽管人生短暂,我们可以读书、学习,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人生因此才会多姿多彩有滋有味,这样人才不白活一回。

  对于大多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们来说,除了升学考试的紧张与劳累对于他们还有些“悲情”的意味,我们尽心竭力绞尽脑汁提供给他们的都是“欢喜”的成长环境,他们几乎没有经受过艰苦环境的锻炼,也没有经历过挫折与失败的磨砺。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阅读或许会是一个很好的补救措施,可以让孩子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世界、认识社会,让他们单向度的精神世界变得更立体更丰富更强大。

【人生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2.关于《人生》读书笔记1000字

3.关于《清单人生》读书笔记

4.淡定的人生不寂寞读书笔记范文

5.感悟人生,感恩人生

6.《城南旧事》读书笔记600字_读书笔记

7.《蝉》读书笔记

8.颐和园读书笔记

9.玫瑰读书笔记

上一篇:小学生《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 下一篇:《秘密花园》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