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读书笔记

2022-08-08 读书笔记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朗读者》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朗读者》读书笔记1

  在看《朗读者》这本书的时候,我遇到这样一篇文章,文章是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知大家感恩。

  《朗读者》这本书是由央视一档同名节目编缉成册的,书中内容格式大致为,先采访、对话,后为嘉宾所带来朗读的文段所构成。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好似多看了几本一样。

  而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著名的表艺术家濮存昕老师在节日中的表现,在前部分与主持人董卿的交谈稿中了解了这位老艺术家的生平,而他所带来的文段是来自《老舍散文》的《宗月大师》。

  在宗月大师这篇文章中,讲述老舍幼年时家境贫寒,没钱读书受到宗大师的帮助才上了学,老舍写此篇文章的用意,就是为了感恩宗月大师为他所做的一切。文章中的宗月大师未出家前大家都称其为“刘大叔”。刘大叔是个阔人家,但他从不吝啬,别人吃他的`、骗他的,他也就付之一笑。后来家道中落,夫人、小姐入庵为尼,刘大叔也就就削发为僧,成了和尚的刘大叔依然不忘帮贫救困,这也就是后来的宗月大师了。

  老舍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心地善良的宗大师。而濮存昕老师选读这篇文章也是为了感恩,他在年幼时患有腿疾,一直被同龄人嘲笑、孤立,直到后来遇到了荣国威大夫,帮助治好他的腿疾,走出童年的阴影。在采访中,我得知濮存昕老师一生有几个转折点都是因为有人热心帮助,成就了今天的他,而他此次选读此篇文章正是为了感思这些人的帮助。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别人的帮助,而我们要学会感思这些人的帮助,心存感恩之心,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朗读者》读书笔记2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20xx年推出的一个节目,对于不太看电视节目的我,没有看过宣传,但无意中扫到的时候,被深深的吸引了。还记得最初看的时候是濮存昕读的老舍的一段文字《宗月大师》,濮存昕的低沉有磁性的声音加上老舍优美的文字深深的吸引着我。每周五晚上,只要有时间,就会守在电视机旁边去看朗读者。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未能全部看完,直到看到了朗读者的书,于是急迫的想将其拿回家看。

  《朗读者》节目的同名图书,共分为三辑,每一辑有四个主题,在节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学含量,以此提高阅读品质。

  《朗读者》的播出,引起了诵读文学经典的热潮,已经渗入到广大人群中,成为生活的场景。《朗读者》已经成为一道醒目的文化风景,一种引人深思的文化现象。它向我们证明:诚挚、深层、优美、健康的内容,在今天依然能够获得普遍的关注,好的文学永远拥有直指人心的伟大力量。曾几何时,我的阅读只停留在了网络小说和鸡汤文的基础上,直到中国诗词大赛和朗读者节目的`播出,我开始反思自己,有多久没有做深度的阅读了。慢慢的我重新爱上了阅读,开始读一些经典,从朗读者推荐的一些读本开始,读一些名家佳作,通过阅读,使一些波动的心绪慢慢平静下来。在朗读者印象最深的是对许渊冲访谈,许老先生是大翻译家,他翻译过很多中外的经典,翻译并非简单的译文,加入了译者对作品的理解,并且也取决于译者本人的文化素养。

  曾经大学期间,在图书馆喜欢抱着外国经典的译本来读,而对现在的我来讲,一直不太喜欢看外国作品,还是觉得看中文经典更能体会其文字的优美,可能觉得译本已经失去了原来的部分光彩。对国外的经典如果有一天能够读懂原著时再去读好了。

《朗读者》读书笔记3

  他人评价是指由其它有关方面的人员对评价对象所实施的评价。在他人评价中,能否在评价主体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是决定他人评价成效的关键

  以前我总觉得我在与学生个别谈话的时候,好象并没有起很好的效果,尤其是那些本来就很有个性和思想的学生。但是,万老师在预篇中提到,“找学生谈话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每次谈话前,都要仔细设计谈话的策略,寻找切入点,预想学生可能的反应以及应对的方法。这样想几次,心里有底了之后,再把学生找来。”我这才发现我的问题是每次找学生谈话前,都没有进行适当的“预”,也许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在这样迷糊的情况下教育学生怎能有好的效果呢?所以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当做好“预”,事先想好一切,甚至像备课一样,把自己要对学生讲的内容和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记录下来,切不可打无准备的“仗”。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

  伴随贪婪和吝啬而来的是老葛朗台的狡猾和工于心计。对于每一笔买卖,他都精心算计,这使他在商业和投机中总是获利。另外,时常故意装做口吃和耳聋是他蒙蔽对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台的贪婪和吝啬虽然使他实现了大量聚敛财物的目的,但是他却丧失了人的情感,异化成一个只知道吞噬金币的"巨蟒",并给自己的家庭和女儿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冰心奶奶主要围绕了三个项目来写,分别是:报效祖国、了解友谊、报答父母亲这三个项目。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又是我的故乡,我从小到大都在祖国的怀抱里。不报效祖国怎么能行呢?所以,我长大一定要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我还要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朗读者》读书笔记4

  最近迷上了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这一栏目一次次使我落泪。今天给大家分享其中一位朗读者的故事。

  在香格里拉最深处有一个村庄叫巴拉格宗,这是一个非常闭塞的地方,可以说是与世隔绝,甚至在地图上都没有的一个地方。朗读者斯纳定珠就生活在这个地方。他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打铁匠的工作,一次意外烧的通红的小铁块蹦到眼睛里,用他自己的话说疼的像是针扎。无奈父亲只能带着他去县城求医。我没想到的是他们父子二人走了五天才到达县城的医院。就在小斯纳定珠因为第一次看到汽车见到另外一个世界而兴奋的时候,噩耗也来临了。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他的右眼不可能复明。年仅十岁的孩子还没有见过我国的大好河山右眼已经受了重伤,但是他没有绝望,而是立下誓言要修路,要把汽车开到自己的家乡。

  他十三岁离开家乡去外闯荡到四十岁的时候已是三、四千亿的'身家,他有了自己的火锅城,有了自己的五金市场等等。他终于可以开始实现小时候的梦想了,是的,他要修路,要在他的家乡修路。

  本以为一切可以顺顺利利的,没想到的是家乡的父老并不支持他,甚至有人在他脸上吐口水。于是他就挨家挨户去解释……取得了乡亲们的认可。接着又是一个难题,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在悬崖峭壁上修路是不可能的,他骂走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员。最终有人愿意帮他修这条天路。然而在修路过程中,出现了一次次的资金短缺,他就变卖家产,低价卖了火锅城,卖了五金市场。

  可以想象他这一路走过来经历了多少心酸和困苦,最终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在悬崖峭壁上修出来一条天路。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时候他做到了,是的,他做到了。是他在地图上补上了自己的家乡巴拉格宗。

  我想是当初的志愿,是信念支撑他走到最后的。这也是我们大家和他最大的不同之处吧!最后愿斯纳定珠以后的生活一切顺利!

《朗读者》读书笔记5

  看完《 朗读者》这部电影,才去阅读的文字。喜欢曹文轩为这本书写的序言。

  当下中国大概是这个世界上一个超级的享乐主义大国,同时又是一个怀疑主义大国。流气在我们周遭的每一寸空气中飘散着。一次朋友的聚会,一个会议的召开,我们已经很难再有进入庄重氛围的机遇。甚至是一个本就在应当庄重的场合,也已无法庄重。嬉笑声荡彻在无边的空气中。到处是低级趣味的消化,到处是赤裸裸的段子,人与人的见面无非就是玩笑与没完没了的调侃,说话没正经已经成为了风尚。我们在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经很少再有庄重的体验。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一切都是可以加以戏弄的。一个本就没有宗教感的国家,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更加缺乏神圣感。

  小说短小而精悍,读起来没有负担。喜欢一切与阅读有关的电影和书籍。在电影中,特别喜欢汉娜在监狱中听朗读的镜头。也喜欢他们有关系之前的朗读环节,电影镜头拍得非常唯美。

  有几方面想不通,一是为啥米夏为啥能比大她20几岁的女性之间有情欲。二是汉娜难道因为文盲一事而特别难堪吗,这有什么好尴尬的呢?三是米夏实在太爱太爱汉娜了,到底是什么导致他这般爱她?四是汉娜为何要自杀?

  关于汉娜自杀的想法如下:

  一是入狱之前的`她是骄傲自尊的,不爱米夏,后来在狱中可能爱上他的;后来入狱,坐牢到60多岁,出去怎么办,她自己没多大的把握,盼头也就是个米夏,唯有他能带给她希望,结果他来监狱探视后无意中的一举一动完全暴露了他的内心,汉娜意识到二人的关系已经不是之前那样。她的自尊心显然是受到了伤害(因为她比别人的自尊心强N多倍),二是她在狱中多年的阅读和阅历中,看清了一些事,变得非常淡然。对人世没有多大眷恋。性格决定命运吧,总之,汉娜是个为自尊而活的人。

  也许人不应该为自尊而活,要为自己而活,不要把快乐和幸福寄托于他人身上,独善其身就好。

《朗读者》读书笔记6

  《朗读者》这本书,大概两年以前就我听说过同名的电影,也知道了原著。因为当时的电影的确太有名了,貌似那一段时间的话题就是这个,所以前两个礼拜去城区买办事的时候,顺便把它买了下来。一般来说,相对于电影,我更加喜欢阅读。毕竟,让我在电脑面前坐上两个小时双手不碰键盘和鼠标的确比较困难。这就导致了,虽然我下载好了电影,但是我还是选择买书。不过貌似买这本书的经历的确比较难忘:背着十多斤的电脑跑了大半个杭州,回来以后肩膀几乎都要断了,现在一想起来肩膀貌似就有点发酸的说。接下来,就言归正传吧。

  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之后的德国。15岁的少年米夏患上了猩红热,一次在他回家的路上不幸发病。住在附近的一位30多岁的女子:汉娜将他送回了家。然后米夏为了感谢汉娜为前往她的住所,在汉娜的屋里,两人相互吸引,发生了关系。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米夏和汉娜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汉娜常常让米夏为她带来不同的书籍,然后让米夏朗读给她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逐渐出现裂痕。终于有一天,汉娜不告而别。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米夏成为了一名研读法律的大学生。在一次听审中,米夏惊讶的发现,站在被告席上的战犯居然是汉娜。在审判期间,米夏醒悟过来汉娜其实是一名文盲。但是她自己却不愿意承认,宁可被诬告而入狱。而米夏也选择了逃避,即便是在汉娜被判决时,也没有站出来。

  在汉娜被判处无期监禁之后,米夏生活也陷入了一团乱麻。多年以后,米夏在离婚后的一次读书中萌生了再次为汉娜朗读的想法。于是他开始为汉娜录制磁带,并将它们寄给汉娜。在米夏的帮助下,汉娜学会了阅读和书写。最后,汉娜被决定提前释放。但是米夏却一直逃避,这最后导致了汉娜在出狱的前一个晚上选择自杀。得知消息的米夏无比后悔也无比自责,他最后选择倾诉来宣泄内心的痛楚。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本书是德国的作家所写,所以读上去给人以一种十分严肃的感觉。这在之前我阅读的一些书籍都无法带给我的一些感受。作者在这本书中,想要给我们展现的,按照我的理解,或许是对经历过的那场战争的反思。而且他选择的视角也十分独特,选择了两代人中普普通通的一男一女来展现。而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选择,带给了我们对人性,对战争的反思。

  首先,我感觉,汉娜在整个故事中,象征着被无辜卷入那场残酷战争中的普通人民。而汉娜是一个文盲的设定,其实也是作者为了更加凸显出汉娜的悲哀之处而添加的一个设定。在整个故事中也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汉娜不会阅读与书写,迫使她稀里糊涂地卷入了战争中,同时也让她蒙受了不白之冤。但是,有一个细节在书中反复出现:每次汉娜与米夏ML之前,都会用清水反复清洗自己的身体。这个细节,其实展现的,是汉娜想要洗掉自己心中的罪恶和愧疚。其实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犯,她只是一个无辜地被卷入那场战争的普通女子,却因为自己的过失而犯下了错误,而她也意识到了这个错误,想要尽自己所能去弥补。她的悲哀之处,就在于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宽容她。甚至米夏也没有。在学会书写以后,汉娜也给米夏写过好多信,但是米夏却一封都没有回过。这无疑导致了汉娜的绝望。因为这里还有另外一个细节:汉娜在进入监狱以后也很频繁地清洗自己的身体,但是最后的几年,她却放弃了,自暴自弃。而她最后的自杀,其实也是米夏一手造成的。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她的悔悟,她才会选择离开。这也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不论别人犯下如何的错误,都要学会宽容,接受。更何况那些本无意犯错的人。

  而米夏,则是代表着德国战后重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也想要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去,但是却一味地谴责自己的父辈们。他们并不是尝试着去真正理解自己的父辈在战争中所作出的,而是选择了逃避,用一味的谴责来面对自己的父辈们犯下的`过失。而不是去尝试着与他们对话,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这也是故事想要给我们展现的另外一种悲哀。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过来,为什么作者要安排米夏爱上汉娜,这不仅仅是因为是一个15岁少年对于Sex的渴望,这种跨越了辈分的爱情,更是两代人尝试理解沟通的桥梁。之前我也一直怀疑米夏和汉娜之间是否真的存在爱情,就好像我认为爱丽斯从来没有爱上克劳德一样,汉娜一直没把米夏当做自己的爱人。但是写到刚才,我突然明白过来,汉娜其实是真的爱着米夏的,而米夏,对于汉娜的爱情也一直没有动摇。在汉娜入狱后,米夏为她朗读的那些书,带给了汉娜心灵的救赎。但是是米夏对于汉娜所谓的“谴责”让他逃避着这份感情,让他最后失去了汉娜。而汉娜,或许也是带着被救赎但不被理解的心离开。作者是大概是想用这种结局,带给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

  为爱朗读,我突然觉得,《朗读者》的确是一本伟大的书,她能够教会你什么是宽容。而我也突然觉得,如果有人愿意静静地聆听着我朗读,我用心抒写的文字,这也是一种幸福。

  • 相关推荐

【《朗读者》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读者》的读书笔记02-02

《读者》读书笔记03-22

《朗读者》读书笔记10-18

《朗读者》的读书笔记06-06

《寄小读者》读书笔记01-27

《寄小读者》读书笔记03-20

读者读书笔记(通用35篇)02-23

《读者》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2篇)08-09

读者读书笔记【精彩8篇】04-13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书笔记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