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2024-10-02 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1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部书,就仿佛跟着作者进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说服力且充满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这样说: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很多教师非常热爱教学,但他们却时常遇到很多困难,并因此感到无助和恐惧。是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初上讲台时如履薄冰的紧张,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时的烦恼,满腔的热忱得不到理解时的苦闷,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的无奈。有时,那热爱教育的心会怀疑、会动摇、会退缩。

  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在热爱教学的同时又不失勇气呢?这种勇气又来自哪里呢?帕克以他的实践经验给出了我们答案:他提出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之外一个特殊的、不被人重视的领域——教师的内心。他指出了好老师与不好老师的区别:他认为,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而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学科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也就是说,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

  好老师形成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这样生动地描述这种联合能力的:“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他进一步阐述,对热爱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所谓的“联合力”,每一个教师,不论他优秀与否,肯定都过几节自己满意的课,这些成功的课是他把自身、学科和学生结合得最完美的。帕克认为: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问题比技巧更重要。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2

  如今每年暑假总有一本教师必读书,今年也不例外,学校推荐了一本美国教师帕克帕尔默写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初始一看这书题目,高!大!上!教学勇气,我们做老师的每一次进讲台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哪怕现在我站在这三尺讲台已过十年,每当看到那一张张陌生的熟悉的脸,总有那么种新鲜感,更不用说次次教室人相同,节节课堂知识却不同,不同人需要用不同的教法,不同的知识也总要想出不同的学法。

  可是很遗憾,不知道是我这个理科生阅读能力太差,还是美国教师的课堂观念与我跨度太大,《教学勇气》这本书,我读到越是后来越是迷糊,字倒是认得清清楚楚,但是如何把书本内容与现在自己的教学生活相联系,我是怎么都理解不了。唯一让我有点印象的也就是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完整及第二章一种恐惧的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帕尔默在这两章中以艾伦和埃里克的不同经历及自身如何面对一个“地狱学生”的教学实例来论证,在课堂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具备的强大自信及无所畏惧地面向全体学生,不拘受于个别学困生或个别事件中,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教师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自我,我归之于师生间的相互诚信。

  教师,一门受人尊敬的崇高的职业,是园丁、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享有最高评价的`美誉、最温馨的爱称,在学生时代,老师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个个“师”的印迹,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限的向往,有感于此,自己在中学生涯最后一次班级聚会上,在全班同学面前宣称,将来要做一名好老师。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也有很多的无奈、恐惧。

  一、信心源自于一个很多“第一”的班级

  我教书生涯中第一次班主任是接一个初二班级,当时刚接班就有不少初二老师提醒我了:这个(6)班“家底很薄”,要好好干了。我知道我所带班级成绩不好,可绝没想到差到如此。这个班给我带来了很多“第一”——倒数的第一!一次月考,四门主课,三门倒数第一,数学倒数第二。每每想到这些我起初只能沉默,我为我自己找理由、找借口,逼到最后我对自己说压力就是动力,有挑战才能体现自己的能力,如此安慰自己。调整心态,总结、反思、批评、谈话、教育,我在疲惫之中充满了期待,可是在后面的考试中,五门课,三门倒数第一,现实总是那么惨酷,可是让自己心安的是,自己所教的科学这次总算没垫底,虽然也是那么惨淡。做为一个老师,必须要对学生有信心,哪怕再糟糕的情况,如果连我都丧失了信心,那我的学生们更加找不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学海的“彼岸”。

  二、耐心磨练自“懒”人遍布的班级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一届的学生,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字就是懒。卫生懒,开学初每每进教室随处可见纸屑乱丢,后面的废纸篓里总是空荡荡的,而在它旁边却倒处是零食袋等垃圾,屡教不改,往往还查不到丢垃圾的学生。体育懒,开学体育课没上几节,体育老师来抱怨了,我们班学生太懒了,做操手脚伸展不开,跑步跑不动,连排队都是东倒西歪的。于是我很“光荣”地成了体育老师,每每体育课前总要训话。

  作业懒,抄作业、不交作业、作业中有空白、作业不认真等等,每个任课老师都诉苦过,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这班主任所教课目的作业,心中也是一肚子火,每天督促订正、补写作业就差不多占了我一半空余时间。帕尔默遇到的是一个“来自地狱的学生”,而我则面对的是一群。家校的联系让我更受打击,在家时父母根本没能力管住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心中不由恼火,我在学校所付出的努力、浪费无数的口水,都让学生到家全败在了家长上。可埋怨归埋怨,工作还得继续做,谁让我是做老师的呢,全当小孩子健忘,耐心着教吧,罗马也不是一日能建成的,抗战胜利都要八年。

  通过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我从不觉得自己是所谓的园丁,是所谓的蜡烛,更不是什么工程师,我只是希望尽自己最大所能把自己的所知教给学生们;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像当年的启蒙老师们一样,让更多的学生能记住自己;我只是希望将来我的学生能放飞我所未能完成的梦想。这些就是我坚持在教学前线的勇气。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3

  记得当初让选读的时候,自己选择了这本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心灵”。帕尔默把教师心中深处的想法和做法以及心中的矛盾阐述出来了,而且剖析的非常深刻。

  曾有人这样评论过《教学勇气》:他的作品罕见地整合了严密与典雅、热情与准确、智慧与人性。他的书是给所有热爱教与学的人们的一份厚礼,特别是那些挣扎于痛苦中的教与学的热爱者。书中提出的问题是普遍的,但又是个别的,从教师对于自身完整的探索到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计划,都有所涉猎。这些问题是再迫切不过的了:我们怎样增强教与学的能力?我们怎样保持对教学的乐趣与热爱?作为教师,作为人,我们怎样成长?我们怎样满足对加强彼此间联系的渴望,我们怎样发展能够支持教与学的共同体形式?……

  而反思,自己缺乏的'就是心灵的沟通,缺乏与自己的心灵沟通,缺乏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缺乏与同事的心灵沟通。

  还曾记得自己刚入职时,满腔热血,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学生,而当他们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想好好学习的时候,没有取得好的成绩的时候,自己就在想:要把自己的命运交到这帮学生手里吗?有的时候自己会想不通,但是帕尔默却告诉了我答案:作为老师,我们大可不必为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实际上,在“与学生的生命重逢时”,我们便有了新的发展机会。在教学中,我们已经收获了许多。有时候,停下来,自己和自己的心交流一番,自己的教育理想是什么?有没有实现?我的不足在哪里,到底该怎样教学,我了解学生吗?什么在支撑着自己?自己就会豁然开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他们,去倾听他们,去了解他们,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书中告诉我们: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自己要做的,就是与学生交流。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课堂不仅是教师的课堂,更是学生的课堂,我们应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就像书中说的,可以让他们提意见,参与学习活动,单独与老师交流,或者彼此之间交流学习的看法,教会孩子们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待垦之路》中“它始于你说‘我们’,而你清楚‘我们’是何人,且你一心要天天壮大‘我们’”告诉我们志同道合的共同体的重要。所以,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关起门来造车,而是同教研组的其他老师交流,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运用集体的智慧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共同进步,解决教学困难,加深个人友谊,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追求教育的真谛。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你的思想。”相信自己在作者的引导下,也有勇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4

  读了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的确是带给我一次心灵的精神之旅,虽然其中有些章节让人颇难读懂,但此书还是让我受益匪浅。

  教学需要勇气,需要保持自己心灵开放的勇气,这是我在此前所没有认识到的。

  我们有没有这种感觉?与刚刚走上讲台时的我们相比,现在我们的心慢慢地变得硬起来了?那时候,在办公室看到有些老师很严厉地批评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心里总是替学生委屈,觉得老师太过分了。什么时候,我们也加入了对学生厉声呵斥的行列?想象一下,再过几年,十几年二十年,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觉得可怕。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快乐的老师,教师这个职业,给他们带来的是压力,是痛苦,是无可奈何的谋生手段。

  和大多数新老师一样,我一直被教导去占领学生的空间而不是去开放它:毕竟,我们是知者,因此,我们有义务把所知的一切告诉别人!内心一个很大的声音坚称: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填满所有的空间,我就是在混饭吃。……事实上,许多的老师都被这样一个神话扭曲了:我们以自己努力学来的权威知识占据全部空间,就是在对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开放学习空间比填满它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权威……

  另一个感觉是现在的学生教起来怎么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单的复制这个世界,而不是在改造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减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

  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而亲切的款待经常是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行为。我们要学会去倾听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这样有一天学生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容许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表”这个才是真勇气。有多少人,敢于去面对“意想不到”呢?教学设计从四平八稳出发,是多数国人的天性。这个当然也是保护自己的自尊,未知的事物,发生在课上,极其考验人的课堂机智能力。而这一切,都和什么有关呢?除了教学常识,更多的是还是教师在精神方面不断超越自身从而让学生更好发展的机遇,也就是说,那些敢于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教师,是具有生命弹性的人,成全自己生命过程,是以成全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为根本前提的。而这样的课堂,才具有永恒的魅力。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有三章讲到共同体: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中,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

  “共同体”这个术语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一个制冷的东西,把那三章变成了三个冰柜,从里头取出来的东西都冷冷的,冒着冷气,一直冷到我的心里。因为,在这个大冰柜里,我发现了很新鲜的东西。随着新鲜的事物越来越多,我发现“共同体”不是冻结万物,而是孕育万物的。

  有时候,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有时候叫学生记笔记他们还不记,是不是他们很懒?是不是他们在开小差?难道他们不觉得这个很重要?但是,事实上我也知道,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比让他们记录我们的笔记更重要。这里的矛盾其实就是我自己内在思想的矛盾。如今,被帕尔默一语道破,我们完全可以让共同体发挥教育的力量,但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的基础上。

  何谓真正的共同体呢?帕尔默这么描述:“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帕尔默提出课堂应以主体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

  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

  帕尔默有一位导师是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教授。他博学多才,他总是讲很多内容,以至于不给学生留一点提问和评论的时间。因此,他的课基本上是独角戏,而他的学生只有扮演听众的份儿。倘若按照我们的教学评价,这样的课怎么可以?倘若单独以是否以生为本来判断,那真绝对是失败的课。可事实上,学生是那么喜欢听他讲课。他的课堂魅力在哪里呢?请看帕尔默的记录:

  “在他的社会思想史课上,他不停地演讲,而我们成排地坐在那儿记笔记。但是那些课并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虽然我们几乎没说话,但他的演讲没有把他自己,而是把主体置于我们的注意力的中心,而且不知何故,我们聚集在那个主体周围,而且开始与它互动了。”

  “……我们几乎亲眼看到马克思孤独地坐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里写《资本论》。透过动态的想像,我们不单与思想家本人建立了关系,也跟激发他思想的个人和社会背景建立了关系。”

  这位教授的授课,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效果,关键是他“用一种深切地结合他本身独特气质的方式”把这些学问介绍给学生。当教师把自己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于教学中,在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教育力量,甚至发挥出改变现实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呼唤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帕尔默提出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对话的共同体,认为这是教学人员应尽的专业义务。

  帕尔默对教师职业的分析非常精辟,他指出这么一个事实:教学也许是所有公共服务中最个人化的专业。“虽然都是在学生面前进行教学,但是我们的教学几乎总是像独奏一样,永远在同事的眼光以外;相比之下,外科医生或法庭律师经常要在对他们的行业了如指掌的同事的眼皮底下工作。律师在其他律师面前争论案件,在那里,所有人都能清晰地看见他们的技巧和知识的差距,水平高低一目了然。外科医生在专家的注视之下操作,要是手在做手术时颤抖一下就会马上被人发现,使这种失当行为不大可能发生。但是教师可以在人体内遗下海绵或错误地切断人的四肢,而除了受害者以外,并没有别的目击者。当我们走入这个名为教室的工作场所时,我们把同事关在门外。”

  这样的职业比较让人非常清晰地看到教师职业的与众不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参与教学对话的共同体对教师来说是那么重要。但是,我们平时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有经常去听其他同事的课,还有,交流的时间也不是很多。在我们这样不需要坐班的单位,很多老师上完课就回家了。而且,大部分老师也不喜欢被听课,一部分老师是因为缺乏自信,一部分老师是因为害怕竞争,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不过,交流应该还是非常必须的。

  但是,教研室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体往往被忽略。倒是网络教研蓬勃兴起。现在,教育博客也欣欣向荣起来。这些网络上的教育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现实生活中教育共同体的不足。教师专业成长毕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谁给你规定年限,似乎可快可慢。但是,学生的成长是不等人的,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变得特别迫切。因为,我们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职业负责。

  同事的共同体中有着丰富的教师成长所需要的资源。我们从个人化的框框中跳出来,在网络教研这个共同体中建立持久不断的教学对话,这样既提高了我们的专业实践,也从中提高自我认识。

  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当我们把自己自身的独特优势整合于教学中,教学于共同体中,在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发挥出有效的教育力量,体现出我们教师应有的价值。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5

  当读这本书的时候,让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我深深的被书中通透教师心灵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启迪所震撼。作者用自己的阅历和思想带领我们进入教学工作最深奥的领域,并以他足以永远改变我们的洞察力和勇气给我们以心灵的启迪,整合了严谨与典雅、热情与精确、智慧与人性、热爱与勇气、以关注教师心灵为基础,从智力、情感和精神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如沐春风,如有醍醐灌顶之感。

  面对教师以及教育,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读,去体会。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教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所以,帕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只有克服恐惧,继而努力寻找改变的'源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的拼搏、努力、奋斗、终于,一定会有小小的收获……我惊叹作者从自己做教师的角度出发,将他几十年教学生涯中获得的心得通过许多真实的教学故事,生动地为我们一一展现。身为教师的我也进行了一次认识自我的心灵旅程。而且读到一些地方,我心中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共鸣:“教师的内心有一个警卫,守护着自己的个性,把有损我们自身完整的任何东西拒之门外,把有益于我们自身完整的一切东西拥入怀中”,“教师需要找到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并认真的接受内心的指引,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

  成功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不是一定要当什么“家”、什么“长”才算成功。内在的成功是凡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符合自己的性格,满足自己的兴趣,让自己高兴和快乐。以这样的标准看待成功,成功才有意义,也容易获得成功,包括实现外在的成功。深刻的认识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自己所需要的,认识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心灵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不断地向前迈进,这样才是我们的根本所在,才能让我们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如同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所以,只有我们自身的心灵强大,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到达更广阔的天地。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6

  曾有人这样评论过《教学勇气》:他的作品罕见地整合了严密与典雅、热情与准确、智慧与人性。他的书是给所有热爱教与学的人们的一份厚礼,特别是那些挣扎于痛苦中的教与学的热爱者。书中提出的问题是普遍的,但又是个别的,从教师对于自身完整的探索到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计划,都有所涉猎。这些问题是再迫切不过的了:我们怎样增强教与学的能力?我们怎样保持对教学的乐趣与热爱?作为教师,作为人,我们怎样成长?我们怎样满足对加强彼此间联系的渴望,我们怎样发展能够支持教与学的共同体形式?

  《教学勇气》通过相互渗透的三个方面,即智力、情感和精神,来处理这些问题。全书的思想轨迹以教育观为指导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解释,这是本书令人满意的地方。

  我们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与刚刚踏上讲台时相比,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坚硬了吗?那时候,在办公室看到一些老师严厉地批评学生,甚至体罚学生,我们总是为学生感到委屈,觉得老师太过分了。但是什么时候,我们也加入了对学生大声呵斥的行列呢?想象一下,再过几年,十几年,我们会变成怎样的人呢?这让人感到害怕。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快乐的教师,教师这个职业给他们带来了压力、痛苦和无奈的谋生手段。“著书只为稻粱谋”,又何谈快乐?他们将这种不快乐写在脸上,传递给学生,传递给同事。

  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模仿。看到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就不顾我们自身的特点,也想照样子去做。这也许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如果一直是模仿,就有问题了。我们要学会寻找,寻找那与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这段路肯定很漫长,要走很多弯路。但我们必须去寻找。怎么寻找?重要的是去认识自己。我想起现在很多教育研究者都看重的教育叙事,想起刘良华、刘铁芳教授们写自己的教育自传,从中去探求“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原因,从而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心灵。斯科特-马克斯韦尔说:“你仅仅需要申明你生活中的事件造就了属于你的你自己?”

  “我”是什么样的?先认识自己,再谈教学。听从自己的的心灵呼唤是那么不易。也许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折磨”,才能找到自己的心灵所在。还记得《时代广场的蟋蟀》中的那只“蟋蟀”吗?只为选择自己完整的独特的生命,而拒绝按世俗的成功标准歌唱与生活。作为老师,你是否为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大可不必,在“与学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时”,你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不要吝啬“赠予”,在“赠予”的同时,你已悄悄收获。在没有体验之前,你也许会觉得这是老生常谈,这是一种道德说教。只有自己充分体验之后,在真正获得自身认同后,你才知道此言不虚。

  有些老师,他们只关注责怪学生,好像医生在说:“不要再把有病的病人送过来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给我健康的病人,这样我们看起来像医生。”我们假设学生的大脑是死的,这种假设导致了一种让他们的大脑麻木的教学方式。我们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教室里可能会感到压抑,因为我们以一种不将他们视为活生生的人的方式来教育他们。那些在课堂上安静且看起来忧郁的学生,他们的大脑并不是死的:他们充满了恐惧。他们的沉默不是因为天生愚蠢或平庸,而是出于一种保护自己存活的愿望。这是一种对成人世界的恐惧所驱使的沉默,在这个成人世界中,他们感到疏远和无力。我们的学生在恐惧和沉默的背后,渴望发现自己的声音,希望让别人听到他们的声音。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实而自信地表达自己。我们很少这样去观察发现学生,很少这样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在一些老师眼中,学生不是具体的“人”,而只是抽象的物体。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他们、倾听他们、了解他们,我们才能更加宽容和理解,才可能进行真正有意义的教育。

  有认清了我们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到学生的恐惧。

  教书的工作会让我们承认许多的恐惧:我们的工作不受赏识,没有足够的报酬,在一个不错的早上突然发现我们选择了错误的职业,把我们的生命都耗费在琐事上,到最后感觉自己像骗子。但是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自己极少识别的恐惧:我们对来自年轻人的评判的恐惧。那些对学生如此恐惧的教师选择了停滞状态。他们把自己关在他们的`资格、他们的讲台、他们的身份、他们的研究之内,不许别人接近。如果我们明白了我们会像学生害怕我们一样害怕他们,我们会更有可能走过灾祸到达幸福——然后就会为了服务于年轻人的创造力而学会解读他们的恐惧,学会解读我们自己的恐惧。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自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学生。从“恐惧”的这一角度来谈对老师自身的认识,来谈对学生的认识,应是首创吧。

  欲窥沙粒间天下,欲寻野花觅乐园。握住掌中无尽宝,捕获片刻永恒间。

  和大多数新老师一样,我曾经被灌输了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我们应该占据空间而不是开放它。我们被认为是知识的源泉,所以有责任把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传授给学生!内心深处总是有一个声音告诉我: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填满所有的空间,那我就是在做无用功。然而,事实上,这个观念误导了很多老师:我们认为,通过将我们努力学到的权威知识填满整个教室,我们才能提供最好的服务给学生。然而,真正提供优质教育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权威来开放学习空间,而不仅仅是填满它。

  当我们学会问好的问题时,我们发现我们需要具备另一种能力:把一个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变成能在房间内到处反弹的复杂的公共对话。当我把学生的眼睛从只看着我转向彼此互相注释时,学生会学到更多。

  在创造力的混乱过程中,教师需要知道何时和如何在学生的意见中建立联系,同时验证他们已知的事情并引导他们探索新的领域。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必须仔细倾听学生的每句话,并将他们最近表达的意见与之前的观点联系起来。一旦我聆听并继续前进,我就准备好重新构建知识,将所学内容与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开放式课堂是一个冒险,我们必须有勇于冒险的精神。然后我们需要磨练开放式课堂的技巧。对我而言,阅读的美妙之处不仅仅在于书本本身的价值,还在于我在适当的时候遇到它。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当我开始自觉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时,我有幸遇到了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通过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教学和教育,我感受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重新获得了对教育生命的热情。

  当初踏上讲台的时候,面对棘手的课堂,我常常对自己说:“只要再多教几年书,积累更多经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然而如今,已经过去了快三年,每次走进课堂,我并没有像当初想象的那样游刃有余。我仍然感到困惑和茫然,每节课都能找到一大堆问题存在,甚至有时我都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教师这个职业。我常常为教学而痛苦,为无法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而苦恼,为无法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失望,为不能迅速而明智地引导学生而自责,为辛苦的教育工作却看不到相应的效果而沮丧……

  以上的感受,我相信很多教师都有着对教育的热爱,同时也常常为教育的艰辛而苦恼。我们毫不吝惜自己的辛勤付出,乐意不断学习,期待自己的教学生涯充满成功。然而,现实常常令人感到不尽如人意。有时候,我们甚至会产生放弃的念头,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样一种状态呢?是因为学科知识的欠缺吗?还是教育方法和技巧的不足?抑或是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深入?我们反思自己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然而,帕尔默告诉我,核心问题在于“认识自我”,即自我认同和完整性。他说:“当我不了解自己时,我就无法了解我的学生是谁。当我不了解自己时,也无法真正理解我的学科。”优秀的教学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教师的内心世界。这正是帕尔默独特的观点和视角。

  读书就像教书一样,需要我们“自身认同”。只有我们内心认同的书籍才能对我们产生影响。“所有的阅读都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之上。”只有那些能够触动我们内心的阅读才是真正愉快有效的阅读。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美丽的风景。例如作者对“恐惧”文化的探讨,对六大悖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诠释,以及对教育改革计划的论证等。每次反复阅读《教学勇气》这本书时,我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动,对这本书内涵丰富深感惊叹。我会继续阅读下去,继续发现其中的宝藏,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探索,一起分享这个美妙的教育经典。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7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部书,就仿佛跟着作者进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说服力且充满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这样说: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很多教师非常热爱教学,但他们却时常遇到很多困难,并因此感到无助和恐惧。是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初上讲台时如履薄冰的紧张,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时的烦恼,满腔的热忱得不到理解时的苦闷,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的无奈。有时,那热爱教育的心会怀疑、会动摇、会退缩。

  么“长”才算成功。内在的成功是凡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符合自己的性格,满足自己的兴趣,让自己高兴和快乐。以这样的标准看待成功,成功才有意义,也容易获得成功,包括实现外在的.成功。深刻的认识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自己所需要的,认识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心灵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不断地向前迈进,这样才是我们的根本所在,才能让我们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如同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所以,只有我们自身的心灵强大,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到达更广阔的天地。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8

  春天的花朵与秋天的月亮总能唤起诗人们的情感,而四季更替却让教师们感到沉思。在不断重复的疲惫、迷茫和失落中,我们是否还能再次振作起来,像杰出的教师一样,将心灵奉献给学生呢?

  帕克·帕尔默在他的著作《教学勇气》中深入讨论了教师心灵的迷失问题。他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学、心理学、物理学、化学和宗教等。他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贯穿全书,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倾听和体会。帕尔默认为,教师的困惑主要源于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一旦发生分离,教师面对内心的恐惧时,只能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面貌,在面具后与内心隔离,并与学生、学科以及同行们隔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并渴望能够摆脱这种分离状态。因此,帕尔默呼吁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坦然面对恐惧,并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通过这样的努力,教师也能够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以上是我对原文内容的改写。

  1、“然而,我对于谁来执著的问题感到困惑,因为在探索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很少有人涉足这条小径,它是一条通向获取内心世界资源的小径,而这正是优秀教学所永远需要的。真正的改革对于它如此渴望……。”

  我深思熟虑了一下,我写了以下内容:通过历史上古希腊神庙“我是谁”的刻字,我联想到太阳神阿波罗神庙门楣上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弗洛伊德曾说过:“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只有当一个老师真正了解自己是谁时,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学生们是谁。这段话提醒我们,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在追求知识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反思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自我反省,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和世界。作为老师,了解自己是谁对于与学生有效沟通至关重要。通过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动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困扰。这种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的教育方式。总之,"认识你自己"是一条古老而深刻的箴言。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自我反省,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并应用这种认识来更好地理解他人和引导学生。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好的老师,正如作者所说,具有联合的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这些编织者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讲授法、苏格拉底是的对话、实验室实验、协作解决问题、有创造性的小发明。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人类自身在整个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基于这样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2、“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而今已步入“学生中心说”,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重要,教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而帕尔默认为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教师成为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他提出应该以“第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它就是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真正的教学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读到这里,帕尔默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实现它,真的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过,我们已经上路了,不是吗?

  3、“除了问一个诚实而开放的问题外,‘明确委员会’成员禁止以其他任何方式与焦点人物对话”

  帕尔默认为“要想在实践中成长,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教师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对于后者,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非常重视,我们通常称其为“同伴互助”,在“同伴互助”中许多老师走出孤独和封闭,在互帮互助中迅速成长起来。但帕尔默的.“明确委员会”与我们的“同伴互助”相比,却是别有一番洞天。需要帮助的人被称之为

  “焦点人物”,“明确委员会”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帮助他——“没有给予忠告、没有过度确认、不会把问题转移给他人,也不需要提供建议。共同体的成员只会问焦点人物真实而开放的问题(例如,这种情况以前发生过吗?你有什么感觉?)。”阅读到这里,我对这种方法的效果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这样做有助于解决问题吗?然而,随着继续阅读,我开始思考另一种可能性。帕尔默认为,如果“明确委员会”的成员无法真正了解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那么他们根本无法知道另一个人对问题的答案。此外,除非个人内心有所领悟,否则任何建议也很难起到作用。因此,只是提出问题就足够了,我们只需要帮助焦点人物发现他们内在的智慧。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帕尔默在心理学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他的观点甚至对于我们“帮助学生”的工作也有类似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真心实意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同时接受学生也接纳自己。

  《教学勇气》如同一位深刻的挚友,让自己在思考与追问中款款掸去满身的浮躁和疲乏!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9

  与名师交流、看名师著作,我们都会发现要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名师,最重要的二个方面就是:一是对所教授的学科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所教的学生的完整认识。确实,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教师对学科和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二个方面。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让我明白了第三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对自我的认识,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如果教师不了解自我就无法了解学生,更无法从自己的角度来吃透学科。而教师自我的力量如果没有起作用,外部力量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正如一辆汽车,没有了发动机或没有点燃发动机,我们很难推动机器一样。所以说教师的自我认识和对自身完整的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方面,它决定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另二个方面。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帕尔默的理解是:引领教师前行的是教师的心灵导师,教师需要与我们的'心灵导师相遇.。

  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不如意或挫折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拿出我们真诚的爱,把它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呢?

  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教师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同时担负重要使命的工作的热情。教育也是带领孩子们进行心灵之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学会用真诚的眼光来看世界,学会友善地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如果没有这样的鼓励和引导来探索内心世界,那么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将如何完成它的任务和使命?

  书中帕尔默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优秀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特质,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

  通过这本书,我真正体会到自我反省获得的过程,从而真正感受到互通心灵、互通智慧能产生的巨大力量,真正体验到用心灵联系课程和学生的教学所产生的无穷魅力。使我从令人兴奋的新视角来体验教学的喜悦,真正使我沐浴了一位伟大导师的教诲。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10

  当读这本书的时候,让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我深深的被书中通透教师心灵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启迪所震撼。作者用自己的阅历和思想带领我们进入教学工作最深奥的领域,并以他足以永远改变我们的洞察力和勇气给我们以心灵的启迪,整合了严谨与典雅、热情与精确、智慧与人性、热爱与勇气、以关注教师心灵为基础,从智力、情感和精神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如沐春风,如有醍醐灌顶之感。

  面对教师以及教育,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读,去体会。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教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所以,帕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只有克服恐惧,继而努力寻找改变的源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的拼搏、努力、奋斗、终于,一定会有小小的收获……我惊叹作者从自己做教师的角度出发,将他几十年教学生涯中获得的心得通过许多真实的教学故事,生动地为我们一一展现。身为教师的我也进行了一次认识自我的心灵旅程。而且读到一些地方,我心中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共鸣:“教师的内心有一个警卫,守护着自己的个性,把有损我们自身完整的任何东西拒之门外,把有益于我们自身完整的'一切东西拥入怀中”,“教师需要找到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并认真的接受内心的指引,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 。

  成功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不是一定要当什么“家”、什么“长”才算成功。内在的成功是凡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符合自己的性格,满足自己的兴趣,让自己高兴和快乐。以这样的标准看待成功,成功才有意义,也容易获得成功,包括实现外在的成功。深刻的认识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自己所需要的,认识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心灵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不断地向前迈进,这样才是我们的根本所在,才能让我们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如同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所以,只有我们自身的心灵强大,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到达更广阔的天地。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11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这是本书导言中的一段话,多么的震撼人心!为什么有的`教师能有这种美好的享受?正如作者所言,因为教学是一项充满复杂性的工作,除了学科、学生之外,还存在第三种解释教学复杂性的理由,那就是“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智能的、情感的和精神的——三者无一可以忽略。如果教师缺乏一种对生命的爱和对工作的渴望,尤其是对教学工作的渴望,那么再好的教学技术,那也只是一堆没有生命气息的工具而已。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很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也采取了很多的方法和手段,讲座培训、教学观摩、实践反思、写日志做案例,忙忙碌碌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有时候教师是“迫于外在的压力”而做,少了一种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教学的强烈憧憬。

  “那天,我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有一个教书的机会,因为教学滋养着我的心灵,在我所知的任何工作中,教学对心灵最有益。”作者把教学看成了滋养教师心灵的鸡汤,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他把自己和学生、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周国平先生曾说过:“严格地说,只有素质教育才配称作教育。若不是着眼于素质,仅仅传授一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就只可叫作培训,不可妄称教育。若挂着教育之名而实际上对素质起了压制、扭曲、摧残的作用,那只能说是伪教育和反教育了。”我们也可以用这段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和解读帕克·帕尔默的观点——教师自己千万不能失去心灵,也千万不能失去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引导。“经师”传授知识技能,“人师”引领心灵成长,这就是“经师”和“人师”的区别。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12

  教学空间一方面是指师生共有的物理空间,又指围绕学生和教师真正探索的主题建构的感念框架,以及期望达到的情感气氛、引导师生探究的基本规则。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有助于教与学设计的六大悖论原理:

  1.“这个空间应该既是有界限又是开放的。”这个界限由手边教材中的问题、文本、资料等来确立,在界限内,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但又围绕主题;同时,教学空间又是开放的,如果说界限是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旅程有个目的地,那么开放则是提醒我们会有很多条路可以让我们到达终点。

  2.“这个空间应该是既令人愉快又有紧张气氛的。”开放的空间是一种解放,但同时又增加了在未知方向中迷失的恐惧,适度的紧张可以防止我们在空间中迷失方向。

  3.“这个空间应该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队的意见。”在团队中,需要个人的声音,只有当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教育才有机会产生。但同时,团队不应只是个人表达意见的论坛,它应该也是一个团队意见被综合、完善的地方,也就是说,应该有团队智慧火花的迸发。

  4.“这个空间应该既尊重学生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关乎传统与原则的‘大故事’。”学生的“小故事”是鲜活、灵动的,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同时,教师应该从小故事中拓展出有关规律、原则的.大故事,引领学生用一种尊重的态度留心聆听“大故事”。

  5.“这个空间应该支持独处于用集体的智慧做充分的支撑。”学习需要独处,学生需要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单独空间去静静地思考和吸收。学习也需要交流,集体的智慧是个体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

  6.“这个空间应该是沉默和争论并存的。”很欣赏这句话,“沉默也是一种表达。”沉默和争论是教学中应有的一段旋律,一种节奏,教师应该耐得住暂时的沉默,因为有时候,沉默是深层次学习的前奏。

  这六大悖论充满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庸之道,与先圣孔子的教学之道不谋而合,值得品味和推敲。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13

  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于某些学科、乐于帮助人们学习等愿望的激励而成为教师的。但是,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在本书中,作者帕尔默带领教师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非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

  对我来说,读书之美妙不仅在于书本身的好,还在于我是在一个适当的时候遇上了它。在已经历了五年的教学实践,开始对教育教学问题自觉思考之时,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看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有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生命之感。当初刚刚走上讲台,面对让我棘手的课堂,我总喜欢这样安慰自己:等我再多教几年书,多一些经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而如今,已上了快三个月的课程,每每走进课堂时,却并不如我当初所想的那样游刃有余。我依然困惑,依然茫然,依然是每节课后,我都能找到一大堆存在的问题,以致于我有时都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一名教师。我常常为教学而痛苦,为教学设计时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为课堂上无法激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时不能作出迅捷的'明智的引导,为苦心孤诣的教育却看不到相应的效果……

  以上的感受,相信很多老师都有,我们热爱教育,同时为教育痛苦。我们不辞辛苦,我们乐意学习,我们希望自己的教学生涯充满成功。但现实往往是不尽如人意。有时,我们甚至想放弃,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

  为什么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中呢?是学科知识的浅薄?是教育方法、技巧的缺乏,还是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我们自我反思着。反思中,唯独缺少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注。然而,帕尔默告诉我,核心问题是“认识自我”,是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他说:“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优秀教学需要教师的内心世界资源,因此,我们要去探索教师的心灵世界。这是帕尔默独特的眼光,崭新的视角。

  在阅读《教学勇气》一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感动,惊奇于这本书丰富的资源,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去探索其中的宝藏,共享这美妙的教育经典,倾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能够注意、尊重和默契地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14

  寒假期间精心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生动鲜明、充满感情、热情洋溢、引人共鸣。它是任何一位教师的必读书,令人信服地激起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共有七个章节,它的导言是“源自心灵的教学”;第一章是“教师的心灵”;第二章是“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第三章是“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第四章“认识于共同体中——为伟大事物魅力所凝聚”;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第七章“不再分离——心怀希望教学”。

  在本书中,作者带领着教师,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同时也激发教师从事这份非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强调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作者还帮助教师建立了对教学的共同认识,号召有关的教育机构在这方面支持教师。作者认为教育是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用更真实的方式来看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存。要有鼓励和引导来探索内心世界,才能完成教育、学校赋予我们的任务和使命。

  读这本书,丝毫感觉不到“阅读”的累,也许得益于译者语言的晓畅吧,看着看着,我就好像进入了情境,一切都像是自己置身在那个课堂里;也像正在与身边教师向我娓娓道说着他心中的困惑与反思,无疑也让我产生共鸣。我在教学中,时常关注着那极个别走神的同学,竭力地想让他回到课堂教学中心,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他的“开小差”不仅搅扰了我的教学情绪,也影响了整体教学策略。虽说,这样的事往往不为他人所觉察,因为毕竟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的表现还是让人满意的,更何况我们对课堂纠正个别同学的“走神”与“开小差”是司空见惯的事,谁不会怪罪于教师的“多此一举”,甚至在“为了一切学生”的幌子下,这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堂而皇之的正常教学行为。可这恰恰是我恐惧的地方,面对课堂上那些学生,我的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我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无能,原来是自己不能敏锐地读懂这些学生的行为,更谈不上去感受他们面对我时的内心的恐惧了,我也从来就没有按照他们的状况来解读他们,我是以我自己的观点来剖析他们,看来我要拓展教与学的能力,否则复杂、混淆、冲突缠身的快速变化将会最终消磨我,于是我转向踏实与坦诚,我将教与学等同视之,并循序渐进地发展自我。

  《教学勇气》一书的思想精髓,是认为要实现从人的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的最高教育理念,就必须先让教师大写自己,认识教师的真实身份,唤醒教师的内心定力,源自教师的心灵引出优秀教学源泉。鲜活的生命教育和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必须依靠教师自己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而教师要成为心灵导师,首先需要自我意识的唤醒,成为探索内心世界的主人。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清醒地与自我意识深层对话,倾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才能够注意、尊重和默契地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才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不仅要深刻感受到心灵联系产生的巨大教育力量,而且在观念上认识到要建立心灵联系和提升内心力量,在关键时刻接受挑战,获得自主专业成长的契机。现在我们正处在二期课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首先应该发展自己的专业自觉,就是教师应该了解自身现状,包括对自己职业特点的充分了解。应该明确,要改变教育对象,也要努力改变自己,从而产生改变自身的动机。其次教师专业思维的发展,就是教师在从事专业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走通“思维的'两条道路”。思维的“第一条道路”是指教师要能够“由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思维的“第二条道路”指教师能够“将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也就是教师由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思考将经验转化为理论能力,教师在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之后,通过实践、思考转化为经验的能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单一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教材的新内涵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勇气》告诉我们:教师需要心灵之旅,这是出于教师天职的神圣!教育的最高理念是从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引发出学生的鲜活生命潜能。教师在这种心灵之旅中,可以真正体会到自我反省获得的增能过程,从而真正感受到用心灵联系心灵、互通智慧能量产生的巨大力量,真正体验到用心灵联系课程和教学产生的无穷魅力,这就是《教学勇气》告诉我们的真谛。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这也是《教学勇气》给与我们的启迪。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15

  时间在眼皮底下流过,只留下感动的心,在忙忙碌碌中,感受努力带来的收获,在初秋时节感受生活带来的阳光。我有幸拜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帕尔默是一位体现教师一词最真意义的导师,他的《教学勇气》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正如在导言中所说:“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这本书通过相互渗透的三个方面,即智力、情感和精神,来处理一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全书的思想轨迹以教育观为指导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解释,从内容到叙事风格,都是有关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教师个性,所以读此书较有感触。

  “那堂课有30名学生,可能有29位是想学的吧,但我无从得知。在最后一排的远远的角落里,有一位‘来自地狱的学生’没精打采地坐着,像个幽灵。”帕克如此地描述着他曾被人请进一个要上政治课的班级时的感受。虽说时间只有一小时,但那位“来自地狱的学生”的一举一动完全打乱了教学思路,帕克的心思与教学注意几乎都投向了这个年轻人,竭尽全力地想把他从僵化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但所有的努力,好像都没有效果,甚至帕克越努力他越后退。就这样,帕克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需要,使得其他的学生都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在作者的表述中是如此诉说他的感受的:“那天我知道什么是黑洞——黑洞就是物质的密度太大以至于光线都消失了的地方。”

  这无疑是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地方。在我的教学中,我不也是这样时常关注着那极个别走神的同学,竭力地想让他回到课堂教学中心,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记得有一次,我在给学生排列队形,她不听我的讲解动作,还故意和旁边的孩子吵闹。她的“与众不同”不仅搅扰了我的教学情绪,也影响了整体教学策略。虽说,这样的'事往往不为他人所觉察,因为毕竟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的表现还是让人满意的,更何况我们对课堂纠正个别同学的“走神”与“开小差”是司空见惯的事,谁不会怪罪于教师的“多此一举”。事实上,这样的学生是常常被忽视的社会边缘的人。

  《教学勇气》震撼我的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于是忍不住感叹: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叹过后,很多人会选择再战,当然也有人会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

  在这本书中,帕克同样提到了教育使命的两个核心问题的回答:我们以何种方式获得知识?我们根据什么说我们的知识是真实的?面对学生渴求的双眼,我苦苦寻求能解释得清的答案。我总以为自己胜他们一筹,不断告诫自己不用去担忧自我的“权威”性质的动摇。而在客观主义者看来,主观本身就是最令人恐惧的敌人。所以帕克说客观主义是这样描绘真理的:真理是只有通过把我们自己、把我们身心与我们要认识的事物相分离才能获得的东西。如果我能走出我的空间,把认识作为一种爱的形式,也许我就能放弃我控制的幻想,而与学生以及世间万物形成良好的协作。

  《教学勇气》恰好是引领教师进行心灵之旅的导航图,阅读《教学勇气》就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但由于自己的理解不够,认识比较肤浅,感受也比较琐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之余,还要认真阅读,认真实践,从中获得教学勇气,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在教学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16

  岁月如梭,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15个春秋。读完《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我深感共鸣。虽然执教多年,但每当我为课堂准备充分,并怀着满满的信心走进教室时,总是无法摆脱对自己的遗憾。很少有课堂能让我真正满意,每次学生的作业和考试都有一些令我不满意的地方。或许大家也有同样的感受吧?然而,我从不怀疑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为了能够更好地教导学生,我愿意付出一切,包括时间、精力、情感和知识。

  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后,我意识到在教育中存在一种“恐惧”,即对教学结果不满意的恐惧。因为教学是一项每天都进行、时刻需要评估效果的工作,所以我们害怕自己的教学失败,担心自己会被称为“误人子弟”的坏名声所困扰。有时候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无法回答,我常常怀疑是我设计的问题太难了,还是学生因为害怕而选择了不回答?我曾经教了这么多年,竟然连这个问题都无法把握,真是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当课堂氛围不活跃时,我不知道是因为我本人或者我的课程不受欢迎,还是学生已经习惯了“只听不讲”。对于是否能够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我内心没有底,读完这本书后感触颇深。同时,我也认识到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倡导个性化教学。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我心存疑虑。

  我认为《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的观点是,虽然教师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但教学的要求往往会让很多教师感到失落,这是产生“恐惧”的原因之一。然而,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面临困难也要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融合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鼓起教学勇气,将自己的心灵奉献给学生。

  很多人选择成为教师,是因为他们对某个学科充满热衷,并且渴望帮助学生学习。然而,常年以来面对各种“恐惧”,许多人失去了初心和热情。我认为,想要战胜这种“恐惧”,唯有通过真诚地与学生和同事沟通,才能重新激发起内心的力量。因为只有释放心灵,我们才能在工作中达到更好的表现。

  教育的实质在于引导学生的心灵成长,而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不仅学生需要遇到合适的.老师,老师也需要遇到合适的学生。在这个心灵相遇的过程中,既展现了教师的素养,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而老师也没有选择自己学生的权力。但是我相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遇是一种缘分,只要在这个既定的师生范围内真诚沟通、相互调适、互相适应,一定能克服彼此间的"恐惧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当然,作为教师,我们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开放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心灵引导,才能实现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17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一本被推荐给我们在暑假阅读的书籍。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这本书的翻译工作由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吴国珍和余巍完成,属于“大夏书系·教师教育精品译丛”之一。

  其实,几年前就留意到了这本书,但是只是粗略地翻阅了一下,觉得内容有些晦涩难懂,所以没有继续往下读下去。这次我决定重新阅读,一方面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肖主任极力推崇这本书,让我对它产生了一些好奇心。于是我带着勇气和好奇心开启了这段阅读之旅。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经给经典著作下了几个定义,其中有两个非常恰当。他说,经典著作就像是你初次阅读时感觉像是再次阅读的书。你会有一种重温的感觉,好像你之前已经读过它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所探讨的问题是你关心的问题,是你内心深处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是非常熟悉的。他还说,经典著作是在你再次阅读时仍然像是初次阅读的书。无论你读了多少遍,你都能从中获得新鲜感,发现新的东西,获得新的收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它的独特之处会在你面前不断展现,不断与你交流,与你对话。

  说实话,想要读懂这本书,说易不易,说难不难。由于国外作者的表达习惯和方式,其中一些句子和段落确实有些晦涩,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专心阅读。有时一个段落或者一个章节可能需要反复阅读几遍。但是,当我们沉浸其中时,经常会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历经困难后,突然间一切变得清晰明朗,我们的思想与书中的内容相呼应,我们的心灵与之共鸣。我个人对这本书采取了漫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每次阅读都被作者描绘的"源自心灵的教学"所打动。原来在我的头脑中有点混乱的理念,在书中得以梳理。很多地方都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感到亲切。我跟随着书的引导,逐渐进入了少有人涉足的领域——"教师自我"。我想,用卡尔维诺的经典标准来评价这本书,它绝对堪称经典之作。只可惜我错过了与它相遇的'几年。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

  “作为一名用心教师,当我在教室里感受到欢喜之情时,真的是无法抑制自己。当我与学生们一起探索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对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场景时,当我们的思维被内心的启迪所点亮,这才是我所认识到的最美好的教学时刻。”这段话出自本书导言,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那么,为什么只有一部分教师能够体验到这种美好呢?正如作者所言,教学是一项充满复杂性的工作,除了涉及学科和学生之外,还存在第三个解释教学复杂性的因素,那就是“我们通过教学来认识自我”。

  真正优秀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源自教师自身的认同和完整性。教学应该提供一个通往灵魂深处的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智慧、情感和精神三者都不可或缺。如果教师缺乏对生命和工作的热爱,尤其是对教学工作的热情,那么再好的教学技术也只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工具而已。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例子。我们非常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采取了许多方法和手段,如讲座培训、教学观摩、实践反思、编写日志和案例等。然而,尽管我们忙碌了很多,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有时候教师是“被外在压力迫使”去做这些事情,而缺少一种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和对教学的强烈渴望。

  我所指的是科学领域中基因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哲学和神学中隐喻和参照的运用,文学作品中背叛与宽恕、爱与失真的表达方式。我所指的是人类学中人类的行为现象和不同族裔之间的关系,工程学中原材料的限制和潜力,管理学中系统逻辑的运用,音乐和艺术中形状和颜色的表现,历史学中奇特事件和模式的研究,以及法学领域中难以捉摸的正义观念等。

  这个“伟大事物”也许难以定义,但通过这么多的例举我们应该都能理解。当我们都关注于这个“伟大事物”,为这个“伟大事物”深深吸引和着迷时,教育的共同体就会处于最佳、最优的状态。比如,围绕“伟大事物”而产生多元的观点;对一些现象采用多重含义的解释;欢迎有创见性的争论,没有愤怒和偏见;彼此间真诚相待;体验谦卑,心存敬畏,等等。

  就我的理解,教育共同体中的“伟大事物”,其实也造就了所有卷入者的共同愿景和目标,大家专注于“伟大事物”这一主体,彼此尊重,坦诚相对,教师既不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也不会永远不犯错误。为了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共同体,作者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优秀的教师与一群五岁的小孩围坐在地板上,一起读一个关于大象的故事。透过那些孩子的眼睛,几乎可以看见圆圈的中央真的有一只大象!而且以那件伟大事物作为媒介工具,其他的伟大事物也进入房间,例如语言和传达意义的符号。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04-06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04-05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5篇03-05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精选16篇)09-23

心灵漫步作文(精选49篇)05-17

让勇气走进心灵作文11-15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12-21

勇气激起我心灵作文(精选26篇)07-18

教师教学读书笔记范文04-24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教师读书笔记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