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耻下问》成语故事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耻下问》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
春秋时代的孔子,名丘,使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但是他自己却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我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论语八佾》载:“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一个名叫孔圉的大夫,死后諡文,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对于这件事情,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凭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答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
这是《论语公冶长》中所载的原文。孔子说的是:孔圉聪敏而勤学,肯向地位在他之下的人求教而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諡号。
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儿来的。现在我们形容谦虚、好学、眼睛向下、真心诚意向群众提问请教,这就叫“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成语故事读书笔记2
今天,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细雨,这时是读书最惬意的时候,可不能错过啊。于是,当我写完作业后便拿起了一本《成语故事》的书,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里面有一篇《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特别让我深受启发。
它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叫孔圉,他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受到人们的好评。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
啊,孔圉那种勤奋好学,为人谦虚德尔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有句话说得好:“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市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老师的。嘴里也常念叨着:“善问的孩子比成大器。”可能是因为老师的一番话,使得我们班出了几个爱问家,有时连芝麻丁点的琐事,也要向老师问得个清清白白!
而我,可没有他们那么大的勇气,总觉得向老师或是向学识差的人请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应此,当我遇到问题需要解答的时候,很少去请教学识差的.人和老师,最多也只是问问成绩好的同学罢了。
但看了这个成语故事后,我明白道:向别人请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是对知识充满好奇的态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管你请教的那个人年长年幼,地位高低,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从今以后,我再遇到问题,就要大胆的向别人请教,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不耻下问》成语故事读书笔记3
勤学好问,这一横贯古今的求学法宝,已经跨越了历史千年。古时候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等很多至理名言。许多学时渊博,德行高深的学者或者名人,也正是用这样的古训不断地进取和端正自己的求学道路,才对世人有了卓越的贡献。
据《不耻下问》文中记载,春秋时期卫国的孔圉大夫死后,最高领导就赐予他“文”的称号,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世间像孔圉大夫这样好学,虚心求教的人也很多。他们虽然资质聪敏,学识渊博,但还是虚心地像那些地位和学时都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他们并不认为那些学识和地位低下的人就永远比不上他们。相反,在那些人当中,虚心地像他们请教,就能在求学的路上不断地完善自我。
学者、大师、圣人尚且如此,作为意气风发的。少年儿童更是责无旁贷了。无论成绩的好与坏,学识的深浅,我们都应该虚心地向别人请教,而不是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常言道:“学问学问,不懂就问。”请教并无坏处,既能有效地与老师、同学沟通,加深友谊,又能提升自己的学识和净化自己的心灵,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不耻下问》成语故事读书笔记4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里的不耻下问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在当时很有名望,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那时,卫国有个叫孔圉的大夫不幸去世了,在他死后,卫国国君赐他一个“文”的谥号。按照当时的习俗,谥号是授予最高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的一个称号。这事传到了孔子学生子贡的耳朵里,子贡有些不服气,因为他知道在卫国有很多人的学问比孔圉高,却没有被赐“文”的谥号,于是他就问孔子:“老师,孔圉凭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说道:“孔圉聪明好学,遇到任何不懂的事情,即使对方的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他都会谦虚而大方的请教,一点都不感到羞耻,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所以卫王赐予他“文”的称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向孔圉学习,遇到不懂的事情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架子,虚心向他人请教,这样自己的知识才能越来越多,长大后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不耻下问》成语故事读书笔记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