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篇1
在本书的最后部分,马克思·韦伯谈论了全书的重点,就是新教伦理是如何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
首先韦伯先生阐述了由新教伦理产生的一些具体的道德规范,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珍惜时间。
新教徒认为虚度光阴是万恶之首,在原则上是最不可饶恕的罪恶。人生短促,这短暂的人生无限宝贵,社交活动、无聊闲谈、沉迷于享乐,甚至是超过健康要求时间的睡眠,这些行为都是应遭受道德谴责的。
二、坚持劳动。
人必须坚持不懈的践行艰苦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劳动是被推崇的禁欲途径,是抵御不洁生活的各种诱惑的有效手段。
三、敬业。
上帝的神意为每一个人安排了一个职业,人必须各司其业。一个人是否得到上帝的青睐,就是看其是否尽力做好自己的职业,或在职业上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合法的谋取更多的财富是一件道德的事。
这是上帝的安排,也是尽力的在履行自己的职业。而如果拒绝,选择那些不那么容易获利的途径,那么这是背离你从事的职业,也就是拒绝成为上帝的仆人,拒绝接受上帝的馈赠并按他的训令为他而使用它们,上帝的圣训是:你需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
五、节俭。
可以为上帝而谋取财富,但不可为自己占有财富。占有财富将导致懈怠,享受财富会使人屈从肉体享乐的诱惑,使人放弃对正义人生的追求。所以生活必须抵制各种诱惑,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
这些道德规范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一个奇妙的结果,就是新教徒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去赚钱,但又简朴的生活,保持较低的消费,同时新教徒彻底的理性化又保证了新教徒较高的工作效率,这一切自然造成了新教徒的资本积累,新教徒有了资本积累而不用于自己的享受,就只能是投资,从而造成资本的进一步积累,这最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教伦理还为资本主义社会造就了两类人:一类是具有彻底理性化思想,理性的组织社会经济活动,努力工作创造财富,同时又生活简朴严格自律的资本家;一类是同样努力工作,尽力把自己的职业做得最好,并认为这是履行自己的天职的.劳动者。这两类人同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而言之,马克思·韦伯最终的结论是,新教伦理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马克思·韦伯在文章的最后也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就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会造成物质的极大丰富,丰富的物质必然会侵蚀新教伦理的简朴生活的道德规范,并最终侵蚀整个新教的伦理,“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这个废物幻想着它自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程度。”马克思·韦伯最后发出这样的警告。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终于介绍完了,马克思·韦伯先生从宗教的角度谈论一种社会制度的发展,这个视角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新颖的。用马克思·韦伯先生的结论可以解释目前世界上很多的现象,比如新教的国家往往是最富裕的国家,又比如美国在近两百年时间内的崛起。当年顾准先生就很遗憾没有机会读到这本书,不知道顾准先生读后会有什么想法。
可惜马克思·韦伯先生没有看到后来的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崛起,如果看到了,估计他的想法会有所改变。就是民族的特质对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和经济的发展同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也许马克思·韦伯先生在看待一个社会的发展的时候除了从宗教的视角以外还会加上一个民族视角。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篇2
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研究开始于名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文,并且继续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以及《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古犹太教》里进行探索。他所完成的那三个主要研究都关注于宗教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社会阶层与宗教理想间的关系、以及西方文明的独特特征。《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
韦伯专注于探索中国社会里那些和西欧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与清教徒的对照,他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呢?《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三本主要著作。在这本书中他检验了印度社会的架构,对照了正统的印度教教义与非正统的佛教教义,以及其它民间信仰的影响,最后并研究这些宗教思想对于印度社会在现世上的道德观的影响。
《古犹太教》是韦伯对于宗教社会学的第四本着作,韦伯试着解释「各种情况的结合」导致了早期东方和西方文明的差距。
在政治和政府的社会学上,韦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便是一篇名为《政治作为一种职业》(PolitikalsBeruf)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韦伯提出了对国家的`定义:亦即国家是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
他对于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的知名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经典的对照了宗教在经济发展上产生的影响。韦伯对于经济学的其它主要贡献(整体上也是对于社会科学的贡献)还包括了他在方法学上的研究:他对于解释社会学(Verstehen;此词来自德语,意为理解)的理论和反实证主义(又称为人文主义社会学))。韦伯对经济学还有其它一些贡献:包括了经过认真研究的罗马农业历史,和他在《经济和社会》一书里述及的唯心主义及唯物主义两者对于资本主义历史的影响,韦伯也在书中呈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批评。最后,他在《经济与历史》中的仔细研究则可以被视为是经济历史学派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篇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主要是为了证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在韦伯的论述中,就是理性精神。在论述中,韦伯以加尔文宗的“预定论”为主,围绕这一教义的内在精神阐发宗教对信徒的影响。预定论要求人们为了上帝的荣耀而工作,并且只为上帝的荣耀而工作。人们在现世的一切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显示上帝的无上地位与荣耀。“预定论”认为,世上的人分为“得永生”和“受永死”两种,并且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在上帝创世之前就决定好的,上帝不是因为一个人具有多么高尚的德行而让他享受永生,而仅仅是为了“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
基于这样残酷的教义,每一个信徒实际上是被孤立了,他们不能通过什么改变自己的被预定的命运,不论他的命运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而其他任何一个人也不能帮助他们。在我第一次读到这一段话时,我感觉到,既然对那些已经被上帝拒绝的人来说,他无法通过任何途径获得救赎,那么信奉上帝又有什么用处呢?上帝既然无法拯救被赐永死的人,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难道仅仅是在侍奉上帝之后被打落地狱吗?这极度违背现实,不符合人的一贯价值取向,同时这样的教义也是难以长久存在的。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这个教义的妙处在于,一个人是无法在活着的时候知道自己死后的命运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是上帝的选民是未知的。任何人都可能在死后得到永生。如果一个人要尊奉这样的信条,必然会扪心自问这样的一个问题:我到底是不是上帝的选民?对于加尔文宗的创始人,即加尔文本人来说,这个问题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他作为一个宗教领袖,自然对自己被选召的事实深信不疑,所以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含混不明:只要信徒具有对上帝的终极“笃信”,那么便可以确定自己的蒙恩状态。这个问题显然不能令广大的信徒满意,所以衍生出了两种确定方法。第一点,是从加尔文的话中衍生出来的,即个人坚信自己被选召,任何疑问都是魔鬼的引诱。
第二点,忙碌的世俗生活是获得这种自信最为合适的途径。而后一点正是鼓励信徒们入世积极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宗教基础。除了通过信条鼓励信徒们参加世俗活动,加尔文宗同任何宗教一样鼓励信徒行善积德。在韦伯看来,这种善行与积极参与俗世生活一样,并不是用来购买救赎,而是一种确凿的证明,证明一个人从未远离过上帝,标志着个人的“选民”身份。基于以上的论述,一个信徒其实就是在终其一生为了天国的信念而努力工作,行善积德。而在资本主义时代,这样的信徒都投身于资本主义商业中。同时,这些虔诚信徒具有的那种不惧困难,极力通过手段敛财(为了使上帝的财产增加)以及心无旁骛地努力经营的理性精神。“在现代的经济秩序下,只要是合法地赚钱,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遵守天职美德德的结果和发挥天职能力的表现。”而所谓的天职,在韦伯的叙述中也正是过上帝所认可的那种“履行个人在现世中所处位置赋予他的'义务”的生活,一切活动都与上帝的旨意与愉悦有关。所以韦伯就得出一个结论,新教的伦理确实与现代的资本主义精神有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教义建立起来的,并且在教徒的日常生活中持续发生作用。单单看结论,将一种现代的理性与宗教虚幻的信仰之间建立起一种纽带,实在是令人感到难以相信。
在一般人看来,宗教总是与神秘主义、虚无的来世与狂热而感性的信仰发生联系,而与理性的行为毫无关系。“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句话,足可以表明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是韦伯的话,确实不无道理。值得指出的是,韦伯所认同的宗教伦理,是“预定论”。预定论本身就强调的是“入世禁欲主义”,要求个人在现世的生活中努力劳动、创造价值,而不是脱离现实一味冥思苦想,在隐修中感悟上帝的召唤。在中国,道家出世而儒家入世,后者在中国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显然远远超出于前者。儒家早就已经渗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正如儒家文化对塑造社会形态所起的巨大作用一样,预定论在韦伯的论述中也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篇4
马克思韦伯从根本上洞悉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成功的奥义及其与新教伦理之间的关系,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总结了驱动西方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内核力量,拨清了摸索探求过程中的迷雾。
漫长黑暗的中世纪,天主教掌握了宗教的标准和话语权,人与上帝的对话沟通只能通过教会或者牧师,宗教借此控制了社会的资源、思想,学校消失,平民的思想内涵止于口语可及的水平。失去了教育、阅读权利的普通人也自然滴失去了思考和发展的权利,社会和普遍的个体整体陷于愚昧和无知的黑暗中。
14世纪开始,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宗教读物开始在大众中传播,素民能够直接接触到各种宗教的经典书籍、读物,宗教改革的思想开始出现萌芽,经过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一代代宗教改革先驱的努力,注重装点门店,注重出世清修,注重通过代理人或代理机构与上帝对话的基督教(天主教)思想受到挑战,失去了道德的典范性。人人皆是上帝的子民,人人皆可以与上帝对话。于是,信仰从需要在修道院借由牧师引路才可能成就的社会认知坍塌,只要内心带着诚意,在生活的日常点滴中个人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救赎,而不需要在特定的机构里由特定的人指引开路。宗教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观念改变,无疑是对财产的态度。传统天主教观念认为上帝的财产只能由上帝的使徒负责看护,所以所有的资源都为教会和牧师垄断,宗教改革的最大成就无外乎于认为上帝的财产是属于上帝的,但是人人都有守卫让其增值的权利,人人也应该尽其所能让上帝的财务增值,那是作为上帝子民最崇高的使命之一,并非教会和牧师的天然责任和权利。对于个体,面对上帝财务的首要态度是让其增值,为上帝的领地获得更大的荣耀,但在这个过程中,人又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将自己对物欲的所求降到最低的程度,以此方式作为对对上帝Calling(天召)的响应。
但是单纯的追求商业、追求个人的发展、追求上帝资本的扩大,导致的结果是社会的整体世俗化和物质化。作为上帝财产的守护者,必须要找到一条让上帝资产循环回归的路,才能彰显自己的信仰,为自己救赎,宗教改革为此找到了一条理性的路。
尽管人人都可以守卫上帝资产,并通过努力让资产增值,但仅仅如此是远远不能证明你是上帝的子民的。我们一身清净来到这个世界,本来无一物,离开时也应该是最纯粹的状态。所以,新教理论中让资产回归上帝的思想为此找到了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案。你可以通过努力让上帝的财产增值很多,但是离开的时候会以各种慈善的方式把这些资产完全交出,回归上帝,完成对其Calling(天召)的最终交付。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西方特别是具有新教背景的企业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都会选择裸捐等方式让财产回归社会。狭隘的观点把那理解为一种避税,但正是那种方式或者归属,才是西方现代社会成功的根本。
宗教改革的过程尽管漫长,但是宗教世俗化产生的基督新教缺彻底解放了欧洲的思想,打碎了那些施加在人性和伦理上的枷锁,把社会和人从1000年的桎梏中彻底解放,为追求个体的成功、财务的增长找到了理性的论证。从过程看,传统基督教(天主教)通过华丽浮夸的装饰吸引人的`信仰,基督新教(新教)通过学术、认知和理性吸引新的精英。带来的结果就是新教带来了西方资本主义几百年的高速发展,一举从矇昧的状态进入文明的高地。
新教思想与欧洲传统文化中的契约精神和源自古希腊的逻辑思维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自然就决定了人类社会从经验主义步入另一个阶段。开放、逻辑、探索、规则、基于个体自由的各种社会可能性成为新信仰现象背后的具体方式。而那个最终目的的良善特性,则保证了这些方式的持续性和深度,实现自我纠错的能力。我们学习西方的东西,最低的层次是器物和技术,第二层次是逻辑和论证的方法,以及保证逻辑和论证方法得到发展的环境。但这两者也不过是社会自我发展的术。最高的层次,则是要思考什么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终极理想和信仰,那才是决定如何利用发展器物的最终的道。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篇5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最初分两部分发表于《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文献》(1904-1905)第七卷和第十一卷。1920年作为《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的第一部分被重新出版。在新版本中,韦伯做了许多修改,并在注释中加了不少新的材料,同时要回答各种批评。在这部著作中韦伯讨论了伴随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而出现的新教伦理以及后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和整个西方理性化进程的影响。
本书写作的背景时代是20世纪初期的德国。彼时工业文明在德国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在这场大变革中产生、稳定,成为新兴阶级。资本家对金钱的追逐,与工人阶级对本职工作的坚守,成为社会的主流现象。社会现象的背后,是否存在着文化上的联系,而社会现象本身的来源又是什么?韦伯认为宗教的力量的'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到了塑造人类内在精神气质的作用。同时,这也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想要证明的问题。
韦伯在该书中论述宗教观念(新教伦理)与隐藏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某种心理驱力(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生成关系。全书正文分两部分,共五章。除了开头一部分作者引言,第一部分是“问题”,分为“宗教派别与社会分层”、“资本主义精神”、“路德的天职观:本书的研究任务”;第二部分是“禁欲主义新教诸分支的实践伦理观”,分为“入世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以及“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篇6
这学期的读书计划,我读了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部文明世界的著作,虽然初读有些晦涩难懂,但是深入其中让我觉得收获颇多。尤其是作者表现的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如反复强调书中所研究问叙的范围和界限;如多处强调概念的最终完善形式,不能在考察的开端而必须是在考察之后的研究原则;如撰写了篇幅等同正文的注释等)为后世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典范。马克斯?韦伯,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界的巨人,被西方学术界一致奉为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开创者、宗教社会学理论的鼻祖。他的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他致力于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即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仅仅出现在西方,而同时期的东方却呈现出停滞之势?
韦伯作为一个在近代欧洲文明中成长起来的人,其所有研究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理性主义问题。”为了考察这一问题,韦伯的社会学的核心部分之一是宗教社会学,通过宗教社会学的研究,韦伯试图回答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仅仅在西方文明中,才出现了一种被西方人所认为的其发展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应归结为哪些事件的合成作用?而韦伯关于宗教社会学的研究,首先就是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部著作开始的。在这部著作中韦伯讨论了伴随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而出现的新教伦理以及后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和整个西方理性化进程的影响。
本书所思考的中心问题是:以其自由劳动的理性组织方式为特征的这种有节制的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为什么仅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作为一种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究竟应归结于怎样的一些环境?以往人们仅把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方式,因而仅以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资本主义的产生。韦伯认为,资本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方式,更具有其内在的精神特性和精神内涵。由此,韦伯着重论述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同新教伦理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新教伦理中所包含的多方面的精神和心理基质是资本主义企业精神不可少的内容和动力因素。
他讲的新教主要是指加尔文教,与被视为“旧教”的天主教相对,其新教伦理主要是讲加尔文教的伦理。加尔文教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其认为光凭信仰还不行,还要有善功,这个善功不是中世纪天主教的善功,不是购买恕罪券,或者是参加十字军东征、捐献财产给教会,而是你勤勤恳恳的劳动、发财致富,这就是善功。他认为上帝派你到世界上来,是让你创造这个世界的.财富,把这个世界建设成人间天国,你把这个世界建设的越好,越说明你忠实的履行了上帝派来的职责。但是要记住,你创造财富不是为了个人的消费,不是为了个人的挥霍,而是增加人间的荣耀。这个观点影响了很多人,加尔文教在新教主流三大教派中世界影响最大的,尤其影响了美国,美国的主流精神就是加尔文教的清教精神,清教徒就是加尔文教的一支。
他们认为创造了越多的财富,而且越是俭朴的对待你所创造的财富,就越有资格认定自己是被上帝拯救的人,这一种观点恰如恩格斯所评价的,这种观点恰恰无形中客观鼓励了资产阶级的竞争。在竞争中胜利的、成功的、扩大财富、获得财富的人最有资格认为自己是被上帝所拯救的,他的意义用我们的话来说,就在于使世俗的劳动获得了神圣的意义,获得了宗教的意义。用韦伯的话来说,就是加尔文这一套观念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合理性的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需要合理性根据,现在加尔文教提供给你,告诉你拼命的发财、拼命的创造,恰恰说明你被上帝所拯救,反过来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挥霍浪费,恰恰说明你可能是被上帝所抛弃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已经成为现代经典作品,它为人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涵和新教伦理的社会影响和作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立论视角,引起了社会学、宗教学研究者的广泛注意,并对社会科学领域的其他学科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它启示人们在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又必然与该项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一定的渊源。
作为一个时代的思想家,德国社会学家、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运用他独到的研究方法,使我们这些熟悉并精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在不觉中颠倒了乾坤。与马克思的切入点不同,韦伯关注的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改变对人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具体来说是信奉新教的地区普遍性地出现了资本主义合理化的趋势,并促进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然而他并没有像马克思那样简单地下了定论:新教伦理(或宗教改革)并非是资本主义的唯一决定因素。关于这一点,既使在韦伯的反对者那里,批判的声音也显得分外无力:在加尔文宗教改革之前,合理化已经出现在基督教文明当中,阿隆认为,韦伯在这一点上也十分清楚:“他不否认解释的多样性,但强调解释的完整性。”另外,我们也应注意到作者片面地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等同于经济唯物论是很明显的。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的最终根源应从时代的经济条件中寻找,不应仅仅停留于时代的宗教这类意识形态上。正如韦伯本人也意识到的,应当而且有必要去探究新教的伦理在其发展中及其特征上又怎样受到整个社会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的影响,缺少了这方面的探究难免会陷入对文化和历史仅作片面的唯心论的因果解释。此外,韦伯把对历史和文化的唯物论解释视作一种片面性的解释,也是我们必须予以反对的。
- 相关推荐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资本论》读书笔记(通用9篇)07-13
资本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8篇)11-06
资本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23篇)10-19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范文07-19
农夫和蛇读书笔记10-16
《大林和小林》读书笔记04-26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05-10
英语作文:环境伦理03-31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