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讲的是:前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有一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10岁的儿子来看望他。儿子来到爸爸身边以后,顾不上休息,忙着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儿子回去了。春天来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放了。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地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一只只蜜蜂飞来了。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读着这些美丽的词句,我仿佛看到了那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多么美好,多么感人的故事啊!《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记叙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一件小事,即载花赏花,反映了他们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感人至深,同时文章也揭示了“给”永远比“拿”更愉快的主题。
儿子没有向父亲索要任何东西,而是种下了许多鲜花留给爸爸,给爸爸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同时他也得到了父亲更深沉的爱。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到:如果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把美好的东西留给人们,向人们提供美好的一切,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会非常愉快,整个世界也会变得无比美好。我们绝不能学那种只知道向社会伸手索取的人,他们的行为只能是可耻的,他们也永远得不到幸福,感觉不到愉快。
只有奉献才是最美好的,也才是最能让你愉快的。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应该像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样,永远记住,“给”比“拿”更愉快。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2
每当翻开五年级时的语文课本,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翻到第十四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细细地品味这篇文章,感触颇多。
这篇文章讲的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有一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修养,他的妻子带着只有十岁的儿子来看望他。高尔基的'儿子来到小岛上后,也顾不得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假期很快就过去了,母子俩回家了。春天到了,花儿全开了,美不胜收,在一起争奇斗艳。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不久,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寄托了他对儿子的期望与思念,愿他能乐于奉献,懂得感恩,只有这样,儿子才能生活得快乐。
学后:我思绪万千,想:高尔基在信中写的多好啊!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乐于奉献,受到了别人的帮助要懂得感恩,要去回报他。正如高尔基所说过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与回报,并不在于索取。”我们要做一个懂得感恩,会感恩的人。在生活中,我们要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要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深深教诲;要感谢朋友们对我们热心、真诚的帮助;要感谢那些伸出热情的手帮助我们解决困难的热心朋友;还应感谢那些给我们带来生活乐趣的动物们……那么多,都是我们应该去感恩的。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学会感恩,学会奉献,从今以后在感恩中逐渐成长。
这就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让我受益匪浅。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3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课文是说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去看他。儿子到了岛上后就一直种花,假期结束后妻子便带着儿子回家了。到了春天,儿子种的花都开了,高尔基很高兴,立即写信给他的儿子。信中除了表达自己看到盛开的花的喜悦之外,还教导了儿子: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学完课文,我感受到了高尔基父子俩之间浓浓的爱。他们之间的爱,不仅体现在父子间的亲情,更体现在父亲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教给儿子做人的道理。
这种父爱可以称之为“大爱”,除了疼爱之外的爱,教会儿子如何做人,为儿子以后的人生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空,这就是“父爱如山”吧!
这让我感受到,我的父亲也还是这样爱我的。一般,我有什么要求爸爸都会答应我,但有时也会跟我讲条件,以激励我取得更大的进步。他教给了我许多知识和道理:教我写字、教我数学题、教我玩游戏的策略……就拿写字来说吧,爸爸告诉我,字就好比人的第二张脸,见字如见人。正直的人字里带着正义;坚强的人字写得笔直。人写字就要这样,尤其是男人,写字就要这样刚强,就像做人一样。所以我也不会让爸爸失望,会做一个正直坚强、努力奋进的男儿。
爱就是教育。在爱中进行教育,在教育中融入浓浓的爱,这就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给我的启示。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4
我们学习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一课主要讲了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修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他还写信教子。
读到“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时,我就想起我们班的班长——张钏钰,她乐于助人,比如期中考试,有人考不好,伤心的哭了,她就赶紧跑过去安慰他,还把他不会的'题讲一遍,如果他还是不懂,就一遍一遍地接着讲,直到他懂了为止。我看见他一下课就给那位同学讲,整整占用了她六节下课时间,那位同学的泪水在眼睛眶里直打转,一直连声道谢,不知该怎么谢谢她,张钏钰却谦虚地说:“不用谢,这时我应该做的。”
读了这段话,我还想到了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如果哪位同学不会做题,她就耐心地辅导那位同学。有一次,我们正在做作业,有一道题不会做,就想上去问老师,我刚走了一半,就返回来了,突然,背后传来我的名字,郁铠浍你是不是有题不会做,上来,老师教你,我拿上作业本跑了上去,老师仔细地给我讲了一边又一遍,整整给我讲了一个小时,我这个榆木疙瘩终于开窍了,我连忙和老师说谢谢,就回座位了。
有的人只顾自己,就不帮助别人。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懂得了“给”永远比“拿”愉快。我受益匪浅。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5
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而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给”永远比“拿”愉快。读完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有一个同学,她叫丽丽,她可是班上“著名”的热心肠。她帮助过的'人有上千位,帮别人的事情也有上百件。有一次,学校组织同学们自愿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款。想捐多少都可以,捐其他的东西也可以,书籍、旧衣物、不用的学习用具……可是丽丽什么都捐了,捐钱捐的50元,还把她所有不看的书都拿了过来,旧衣服、不用的学习用具足足装了好几个大箱子。
我感到很疑惑,便在放学时问她:“丽丽,你为什么要捐那么多东西呢?我分明看见那里面的东西还有新的呢!”“可是,你不觉得那些贫困山区的小朋友特别可怜么?一双双明亮的大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知识的目光,他们的脑袋瓜不比我们差,但就是家境不好,没有办法去供他们上学,他们的用到笔实在抓不住了还舍不得扔,一块橡皮用完再把橡皮屑收集起来,揉成一个团再用,一个作业本正面写得满满的,在翻过来吧反面也写得满满的。”
她的这番话一下子惊醒了我,让我受益匪浅。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6
今天,我们学习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高尔基在一座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与儿子去探望他,儿子种下了许多花,等他走后,高尔基看着花儿们心情愉快,写信告诉儿子: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
这篇文章通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小事告诉了我们:奉献,往往比索取快乐……
是呀,奉献,不管奉献的是多是少,是大是小,但付出了,自己就会快乐、幸福!快乐,不在于取得,而在于给予!给予,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加的丰满与充实,也能让自己收获更多的快乐!不要一味地想着让自己得到些什么,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帮助了别人,奉献出了美好,看着别人的笑脸,心中会很满足,那不就是幸福吗?给,永远比拿愉快。
景区里,环卫工人把景区扫得干干净净,看着人们留下一张又一张笑脸,尽管满身汗水,但会感到幸福。早晨,马路上车水马龙,交警叔叔指挥着,看着道路畅通,人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与学习,他露出笑脸……
给予比索取愉快!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7
本学期,我读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蒋风写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文章了。我读了这篇后,不仅受到了好的熏陶,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所以,的最喜欢这篇文章了。
这篇文章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和“写信号教子”两件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以及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文中“ ‘给’ 永远比‘拿’愉快 ”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给”指给予,即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拿”指拿取,即向人们索取。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所有人都需要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的爱。所以,这样的一篇哲理文章,使我受到了深深的教育。
记得有一次考试时,我的同桌的笔没水了,而我的文具盒里还有一支新的,是姐姐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一直都不舍得用。到底要不要借呢?我的大脑里好像突然冒出了两个小人,一个说:“借吧,借吧,他可是你的好朋友呀!小学生要懂得助人为乐呀!”另一个又说:“这可是你的笔呀,干嘛要借别人呢?”正当我要拒绝时,我突然想起了这句话。于是,就将笔借给了他。他很开心,我很开心。事后,他还做了一朵鲜花送给我,我十分感动。
所以,我十分喜欢读这篇文章。我也要像高尔基说的那样,做一个有益于社会、一个所有人都需要的人。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8
今天我读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文章,体会到了很多很多……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生于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本文精彩部分: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我的体会:
本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赏花”和“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教子的拳拳爱心、做人的道理和给予的快乐!
是啊,奉献给别人不管是什么,只要乐于付出,自己都会感到幸福、感到快乐!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更加丰满而充实,也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多快乐!
不要一味地想着获取别人的帮助,也不要一味地要求别人为自己做什么,这不就是“拿”的行为吗?我们都知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懂得付出和奉献(给)的人,这样我们会得到很多很多的快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9
打开一本书,阅读一篇好的文章,就好像在我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它们给我启迪,给我力量。我曾读过一篇文章,叫做《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我在阅读时受益匪浅。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有一年,高尔基的妻子带着10岁的儿子前来探望高尔基。儿子过来以后,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不久儿子和妈妈一起回家去了。不知不觉,春天到了,姹紫嫣红的花都开了,高尔基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里说:“你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孩子,记住以后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篇文章通过他们父子之间的一件小事向我们讲述一个大道理,字里行间流露着高尔基的父爱和儿子的懂事。高尔基在信里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让人陷入深思,耐人寻味。“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是高尔基要告诉儿子的道理:给予永远比索取快乐。
屈指一算,我在这个世界已经生存了12年,4000多个昼夜。我所得到的每一份快乐,都是从别人身上索取的。我还从没有为别人做过什么,我如果多夸一夸别人,多帮助一下别人,别人快乐了,我是不是就多了一份快乐?
蜡烛的'幸福在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粉笔的幸福,在于磨化自己,写下海阔天空的知识;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充实。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10
读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我深刻到体会到奉献的重要,十岁的高尔基的儿子能种出美丽的花儿,他走后给高尔基留下了一片美好的回忆,这种奉献的精神是常人做不及,或许他不知道自己的奉献,但他在阅读完爸爸的信后就一定会把快乐传递下去,带给更多的人。其实奉献没有那么繁复,只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世界就会无限美好。我就有这样的经历。
那是一个下午,已经接近傍晚,老师开始发家庭作业—一份正反面的试卷,可是我们班级有46人,试卷只有45份,甘宇没有拿到,甘宇急得满头大汗,都快要哭了,心想我没有家庭作业怎么交代,不行!我得想办法!于是他四处找人,复印试卷……
他先找到同桌说:“请借给我复印试卷,我试卷没有发到,我有一块钱,谢谢!”哪知同桌用藐视的`目光,瞧不起的说道:“过去!”甘宇没有吭声,走了……
他又想借组长的试卷复印,可是相同的情景又重现了:甘宇对他言语了一番,却无济于事,他很无奈,他知道大家吝啬的原因——他成绩太差,人家都认为他是傻瓜。
我看了觉着他很可怜,没有人帮助他,于是我不顾众人的反对,对甘宇说:“我帮你复印。”
在这里奉献同样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团结,是一种关爱。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人说我送人玫瑰,为什么没有闻得余香,这个余香不是指的个人利益,而是帮助人后的愉悦,这种愉悦只要你帮助更多的人,就能体会到了。
总之,奉献方使世界更美好!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11
我读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文章,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写了两件事,一件是儿子种花,另一件是高尔基写信教子。整篇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第二部分写的是儿子种花,高尔基赏花;第三部分写的是高尔基写信教子。
我从“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各种各样花草。”这句话中读出了儿子很勤劳。我还从“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这句话读出了高尔基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还读出了高尔基对儿子的爱。
高尔基通过这件事来教育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留给人们的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是多么愉快呀!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由此可以看出,高尔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这篇文章中,“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句话是最关键的话,它告诉我们要为别人付出,这样别人才会为你付出。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有奉献才有幸福。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12
学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高尔基特别的教子方式——写信教子,让孩子明白“‘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切都像是一只无形的小手,拨动着我的心弦。
我明白了,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能够给予别人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最好的奉献。在我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事,但铭刻在我心的.还是这件事。
一天,我的奶奶在地里干活,边拔草边照看着我。我一旁玩,奶奶一不小心把手刮破了,随意止了下血,又接着干活。我看见了,一直不定心,心里盘算着怎么办。一摸口袋有零钱,便想去商店里买创口贴。便对奶奶说:“奶奶我要回去拿一下东西。”奶奶说:“哦”。
我跑去商店,买完之后我又想奶奶一定又饿又渴,我回到家拿了几个面包,倒了一杯水。我跑去奶奶那里,奶奶休息了一会,我把面包和水给她。又拿出自己口袋里的创口贴给奶奶包上,奶奶的眼眶湿润了,我知道那是幸福的眼泪。
学了课文之后,我会牢记高尔基说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我要做到无论何时何地,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13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是的,就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给永远比拿愉快”.在一件小事中,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妈妈躲在空调间,谁也不愿意走出房门半步。可是,电视里那一根根冰棍的广告把我的馋虫也给勾出来了,于是,我便央求妈妈让我买根冰棍,妈妈抵不住我的“死缠烂打”,只好给了我几块钱,打发我自己去买冰棍,可是我又不想去接受烈日的“煎熬”,但是为了能吃到冰棍,我只能以最快的速度跑到超市,买了根冰棍,又快速跑回家。正当我要跨进家门时,突然听到一声声呻吟声,我好奇地随着叫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隔壁的王奶奶摔倒在了地上.我想:我还是先走吧,不然,冰棍融化了,我就吃不到了.可是,我一听到王奶奶那呻吟声,又不忍心不顾她,在百般犹豫之下,“见义勇为”还是战胜了馋虫.于是,我把冰棍扔在一旁,飞快地跑过去,扶起了倒在地上的'王奶奶.王奶奶站起来后,直夸我是一个好孩子.王奶奶那甜甜的微笑使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终于真正体会到给予的快乐了.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这一切造成了我的自私.我已经习惯于获得,我觉得妈妈对我的爱都是理所应当的,可是就当这件事发生后,我常常会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这时,我会十分高兴,因为,给予是快乐的!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14
“给”永远比“拿”愉快,是我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后懂得的道理。
这篇文章讲的是:高尔基以前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妻子带着儿子来看他。她们来了以后,儿子就种了许多的花草。假期结束了,她们回去了。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开了,高尔基看着儿子种的花心里很高兴,就给他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上说“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怎么会比“拿”愉快呢?
比如说,我以前看了一部电视剧,电视上讲的是,一个人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浑身发抖的.蜷缩在一个墙角里,一个好心人看到了,给他了一个棉衣和一些吃的,帮他度过困境。十年后,那个被帮助的人在一个危急的时刻救了这个好心人一命。你看,一些物品换回了一条命,真是太值得了,这正是“给”永远比“拿”愉快。
“拿”的结果就不同了。
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我们班的徐嘉鑫同学,跑完步上来,发现自己的钢笔不见了,就给老师说了。老师一听,问:“谁拿他的笔啦?”,班里没人吭声,都在那儿大眼瞪小眼。老师又说:“你别以为拿人家一支笔就占了便宜,可不是这样的。你要是不还人家,等你长到老师这把年龄时,你会很内疚的,因为这件事就你自己知道,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对的,你的内心就在折磨自己。我可亲身体验过这种痛苦。”这就是“拿”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这也说明了“给”永远比“拿”愉快,而“拿”是会带来痛苦的。
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呀?“给”就是付出,你付出了,虽然是给别人,但很快乐。“拿”有时会违背社会道德。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你不违犯道德就会有好的人缘,要是违犯道德,没有人会原意跟你做朋友的。
“助人是快乐之本”嘛!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15
“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当我读完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后,有一种“‘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感觉。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年暑假,高尔基的妻子与儿子一起去意大利一个小岛上探望在那里休养的高尔基。高尔基的儿子在爸爸的小岛上种了许多花草。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高尔基看着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就给儿子寄了封信。信中高尔基用教育的口吻既夸奖儿子又教育了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从而告诉了我们,在生活与交往中“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活中,我们要牢记“给”永远比“拿”愉快,光索取别人的东西是不会快乐的,只有在给予别人的同时才会感到快乐。给予不光是给予物质,还有力量、精神上的给予。有一次,一个同学的笔没有墨水了,我想起自己还有一支备用的笔,就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他,他连声道谢。我一天都为这一次小小的给予而感到快乐。的.确,给予是快乐的,世界上没有给予,就不会有欢笑。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向别人索取,那这个人终生都不会欢笑。例如那些小偷,他们天天偷别人的东西,虽然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天天都要过着偷偷摸摸、担惊受怕的生活,内心并不快乐。终生快乐的人不是索取到别人的东西才快乐的,而是在给予别人的同时得到的快乐。这不正是“‘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道理所在吗?
一个快乐的人,他懂得快乐的真正意义,不是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才会快乐,而是在给予别人的同时才感到快乐的。而一个不快乐的人,他认为只在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时才会快乐,而他并没有想过“给”永远比“拿”愉快。我们时刻都要铭记“给”永远比“拿”愉快,愉快的来源不是索取,而是给予。给予是快乐的,而只有当我们在生活中时刻都会给予别人时,才能真正感到“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16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通过讲述两件生活小事反映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多读这样的文章,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反映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听了老师上的这节课后,我颇有感触。我重新读了一遍,突然发现高尔基的话就像是我的人生指标:“给永远比拿愉快”“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是的',就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给永远比拿愉快”。在一件小事中,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妈妈躲在空调间,谁也不愿意走出房门半步。可是,电视里那一根根冰棍的广告把我的馋虫也给勾出来了,于是,我便央求妈妈让我买根冰棍,妈妈抵不住我的“死缠烂打”,只好给了我五块钱,打发我自己去买冰棍,可是我又不想去接受烈日的“煎熬”,但是为了能吃到冰棍,我只能以最快的速度跑向超市。正当我要跨进超市时,突然听到一声声哀叹声,我好奇地循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隔壁眼睛失明的爷爷跪倒在了地上,双手不住地在地上摸索着------我想:我还是先走吧,好不容易才磨蹭到钱出来买冰棍吃。可是,我一听到盲人爷爷那无助的声音,又不忍心不顾她,在百般犹豫之下,“见义勇为”还是战胜馋虫。
于是,我飞快地跑过去,扶起了倒在地上的盲人爷爷。原来盲人爷爷丢了五元钱,如果没有这五元钱,他就回不了家了。我想:好人做到底吧!于是帮盲人爷爷找了起来。可惜的是,找了半天仍一无所获。盲人爷爷急得脸通红,我见状,摸了摸手中已渗汗的五块钱,心中矛盾重重:是买冰棍,还是------反复斗争之后,我决定将自己的钱给盲人爷爷。于是我装作高兴地喊起来:“找到了,找到了------”我把钱塞到盲人爷爷手里,他高兴地笑了,连声感谢我。望着盲人爷爷渐渐远去地的背影,回忆着盲人爷爷那甜甜的微笑,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终于真正体会到给予的快乐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17
高尔基曾对儿子说过:“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满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的确,“给”永远会“拿”愉快的。大家知道,春蚕吃掉的只是桑叶,献出来的是珍贵的蚕丝;奶牛吃掉的只是青草,却献出了营养丰富的牛奶;蜜蜂采集了花粉,却献出了比糖还甜的蜂蜜。蚕,牛,蜂“拿”的东西低廉,“给”的东西如此宝贵,因而受到了人们的一致称赞。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过这样的诗句:“今我何公德,曾不事农桑,史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留下这样的名言:“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死者和生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力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领受着的东西。”他是这样说这样做的。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于科学事业,但是他的生活却清淡简朴,他“给”了人类以卓越的`贡献,却很少从世界上“拿”去什么,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他永远是愉快的。
劳动模范赵春娥,懂的人的价值在于对世界作出贡献。她当煤场工人16年,一贯早上班,晚下班。她在重病缠身,生命垂危之际,向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让我上班。”他一个心眼想着“给”,唯恐从这个世界上“拿”得太多。他有病住院花了900多元,便痛心地说:“我不能给国家作贡献,还花了这么多钱!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实在太多了,自己做的实在太少了。”她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献给了人民。她“给”社会的远远超过从社会上“拿”走的。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永远是愉快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赵春娥那样有理想,有抱负的愿把自己青春的鲜花留给人间的人何止千千万万。但也有糊里糊涂地混日子的人。这些人认为,人生在世,“拿”得少,“给”的多,太吃亏了。更有少数人,不想“给”,只想“拿”,有机会还要捞它一把。迁海丰县委书记王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知法犯法,干着私,贩私的勾当,千方百计从中捞一把,然而,他终于难逃人民的惩处。王仲的所作所为从反面告诉我们,多“拿”少“给”或光“拿”不“给”的人,可能会感到一时的满足和愉快,但终究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甚至灾难。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多“拿”少“给”或光“拿”不“给”,国家再强再富也会被“拿”空,社会主义大厦将永无建成之日。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虽是高尔基对他儿子说的话但对我们今天的中国青年也不失为箴规。我们刚开始探索人生的道路,都有考虑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应该像爱因斯坦,赵春娥那样,从世上少“拿”多“给”,把自己的才智,力量全部用到为社会创造财富—“给”—上去。那么,等到社会主义大厦建成之日,我们才可以坦然欣慰地回顾一生,满怀豪情的宣告:我们“给”这个社会的远超于从这个世界上“拿”走的。那我们将永远是幸福的。因为“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18
读完高尔基的这几篇文章,我觉得高尔基很聪明,很有目标,很有爱心,他是苏联作家,无产阶级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他写下了大量的小说、剧本、传说、政论,还留下了许多散文作品。
高尔基聪明在于他巧装蛋糕,当食品店里的员工都无奈时,高尔基他想出了办法,在众人下只有你一个人想出了办法多光荣啊!你说高尔基聪明不聪明。
高尔基他有目标,从《小摄影师》看出,便跑回家拿,一天晚上有来了一位摄影师,可高尔基却对自己的秘书说,我只见一个男孩,你看高尔基多有目标,只认定一个东西。
高尔基他非常有爱心,一次一个男孩借图书馆的一本《童年》的书,可却弄丢了,于是,请求高尔基帮忙,高尔基把他一本珍藏多年的.《童年》给了那位男孩,高尔基多么有爱心,把他一本珍藏多年的书给了那个素不相识的男孩,是啊,高尔基以他全心的爱,关心着孩子的成长。
真的,“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将也成为我的人生的座右铭。
- 相关推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04-20
童年高尔基读书笔记(精选)02-10
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通用33篇)05-23
高尔基《童年》的读书笔记(通用10篇)09-13
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通用11篇)08-26
童年高尔基读书笔记600字02-12
高尔基《海燕》读书笔记范文(通用22篇)12-15
高尔基《童年》的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通用26篇)09-26
高尔基的名言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