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2021-06-08 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

  谈我中华五千年,明朝,肯定是在历史的银河中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今天,我要谈一点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感想。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当年明月。他写成这部书至少用了三年时间。这部书写了什么?主要是明朝那些风云人物的所想所说所做,没有贯穿整本书的主人公。他在说历史的时候,带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幽默、风趣、哲理性思考以及......悲伤,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诙谐——虽然我感觉有时候他是装出来的,这是表面的;却把悲伤这种东西,深深地放在自己的心里。

  看完几部《明朝那些事儿》,不仅让人心潮起伏。我们既可以从大处思索国家的命运问题,也可以从小处赞叹一些历史人物的可贵品质:隐忍、勇敢、善良......还可以谴责一些乱臣贼子的残暴、恐惧、暴怒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勇敢”在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和作用。

  勇敢,往小了说,就是在关键时刻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往大了说呢,就是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好了,这次我们要谈的主人公是于谦。还是像我说的那样,这本书并没有统领全书的主人公,于谦只是这次事件的主人公,虽然只有这一件事,但从这件事里,我们可以得出来很多东西。

  先让我们回顾历史:在整个大明王朝的历史中,土木堡之战也算比较有名的一次战役了,那场战役,导致大明王朝直接耗光了所有的一线士兵,让整个大明王朝如同一个孩子般暴露在敌人的獠牙之下,只要轻轻一碰,大明王朝就将崩溃。危难之际,多数人建议南迁,放弃首都涿郡,从当时的整个局面上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后来证明,当时要是实施了这个方法,恐怕历史就要改变了,大明王朝也就就此结束了。危难之际,一个人的怒吼,将偏离轨道的大明王朝拉回了正轨。“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于谦喊出了这个勇敢的声音,拯救大明王朝这个重任就落到了他的肩上。这是一条不归路,输了,整个王朝就完了,他也就有可能遗臭万年。但是,尽管如此,他身为一介文官,他还是站了出来。

  “于谦,你有多少把握?”“没有多少。”“你能取胜吗?”“不知道。”“那你为什么还是站了出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一段并不是什么历史著名对话,奥不对,准确的说,根本就不存在这段对话。但是,我相信,这段对话,肯定是于谦内心的表白。这就是勇敢。我们虽然无法像于谦那样伟大,但是,我们一定要欣赏于谦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耀眼的光芒。

  在日常生活中,困难无处不在,当我们遇到困难,我们绝不能逃避,我们要学会面对。“战斗一定会到来,如果只是一味的逃避,永远都不会到达我们期盼的明天!”我见过很多人,当困难来临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后退;但是也有些人,他们会前进。当内心的懦弱袭来时,他们会挥起意志的铁锤将其击碎,大步向前,最终会战胜困难。这就是勇敢!

  勇敢,不是口头上说说说就完事的,真正的勇敢是行动起来!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

  《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的著作,讲述了1344年至1644年关于明朝的历史,主要是对官场政治斗争、战争等方面的描写。整套书一共七册,其中,第二部《万国来朝》最为精彩。

  第二部讲述了许多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这本书的内容自永乐大帝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历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朱棣指挥军队北上五征蒙古、派遣郑和七下西洋等。后永乐帝病逝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仁宣之治”后,明朝开始进入了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於一旦。

  我非常欣赏“三杨”中的杨士奇,杨士奇出生在袁州,一岁半时,父亲杨美去世。他的母亲在四处流浪时也不忘教他读书。后来母亲改嫁给一位姓罗的人,此人十分孤傲,强行将杨士奇改为罗姓。在罗家举行祭祀先祖时,杨士奇悄悄地给自己的父亲跪拜行礼。这事被其继父知道,继父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让他恢复了杨姓。自此以后,继父对杨士奇刮目相看,着力去培养他,杨士奇不负厚望,发奋读书,努力学习,在困境中不断努力,在贫困中坚持信念,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正是“人穷,志不可短!”

  于谦是位了不起的将军。那场战役中如果没有他,蒙古也先部队打过来,恐怕大明王朝将从此灭亡。正统十四年十月八日,于谦下达总动员令。他分派诸将守护九门,还列了条规定:如有失守者,立斩!德胜门是最重要的门,因为它在北京城的北面,面对也先的大军,他想了一下让自己镇守,最后一道命令: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胆敢擅自放入城者,斩!简单说就是:不胜就亡!正是这种敢死的精神打败了也先的部队,挽救了大明王朝。

  我想,冷静、果断与坚持也许就是成功的秘诀吧!或许,只有像杨士奇、于谦那样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3

  有一本书,讲述了一位出生在贫农的伟大皇帝,用心把这美丽的江山托起。他就是朱元璋,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朝代——明。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写道,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我们先来看看朱元璋的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呵,朱元璋的野心真大,什么都是他的才行!

  再来瞧瞧朱元璋与他的侄子朱文正。朱文正因官位而背叛朱元璋,但朱元璋见到朱文正后一点儿也不玩虚的,直接用鞭子去抽朱文正,一边抽还一边说:小子,你想干什么?

  当朱元璋进攻张士诚时,作者是这样写的:可是朱地主用行动告诉他,天下只能有一个最大的地主,而这个人绝对不会是你张士诚。

  最精彩的是朱元璋对付王保保的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当天晚上,王保保没有睡觉,这个爱读书的人,此刻正坐于军营之中秉烛夜读兵书。突然听见外面喊声大作,他心知不妙,当机立断,毅然决定逃跑,逃跑时颇为狼狈,光着一只脚跑出大营,匆忙骑上一匹马,就飞奔出营。

  你问那十万大军怎么办?连我的鞋都不要了,还要军队干什么?可见名将就是名将,懂得权衡利弊,毕竟自己的命最重要,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嘛。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是这样评价《明朝那些事儿》的: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确实,这是好书。它用动人的笔调描绘明朝的历史,使我们讨厌看的史书化为有趣的书。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你一定会很了解明朝的历史了。不用担心史书不好看,真的,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的很好看!

  你不妨捧起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细细品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哟!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4

  历史原来很精彩,一点也不枯燥。这是我读《明朝那些事儿》后最大的感慨。

  真的很喜欢这本书,不仅仅知道到很多关于历史的故事,了解了很多以前我佩服的历史名人,更让我惊喜的是那些文笔犀利而又妙趣横生的'语段,令我百看不厌。这本书讲的是从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灭亡的三百年间的事,虽然属于历史军事,但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很是生动,让我经常想笑起来,这不得不非常佩服当年明月(石悦)的文笔,虽然不是作家,但是我想好多作家都不会写出如此妙趣横生的文章来。

  信手拈来,就可见一斑,“根据《水浒传》的记载,在古代,要想一举成名,有条最快的捷径:上山打老虎。成功人士如武松、李逵等都是光荣的好榜样,而朱厚照先生虽然已很有名,倒也想过一把打老虎的瘾。”,这句话,虽然是在用开玩笑的口吻,但也确实含着深深的讽刺意味,对于一个皇帝,只想着各式花样的玩,而不关心黎明百姓,确实是当时的不幸,也难怪他的当政不是天下之福。

  这本书中,作者也对那些王公大臣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作者爱恨分明,有褒又贬,对于“于谦”,作者是深深的折服,为他冤屈而死,感到痛苦和惋惜,而后当来李贤为他伸张正义,不禁痛快淋漓,历史是不会亏待那些大忠大义之人的。而对于像汪直、魏忠贤之类的宦官败类,作者又难以抑制对其的厌恶,而作者对于宦官又从不全盘否定,而是有他自己的看法。对于那些败类的恶,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情感,不难想象,当时的百姓对其的惧怕与痛恨之深。当我读到本书关于王守仁的道出,让我了解了一个完整的王明阳,是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那么全面而细致,以前真的是“孤陋寡闻”也不止,真的令我很惊喜。其中,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让我不禁对历史的框架有个深刻一点的了解和人文的感叹。读这本书不仅让人学会过很多东西,重要的是让人有兴趣的读完它,没有任何枯燥之味。正如作者的序言中所说“历史是如此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为什么到了史学家手里就变得枯燥无味了呢?历史学家就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历史呈现给大众吗?是受制于能力、才力,还是受制于观念?”而向一般的历史学家总是把历史描绘的如此枯燥乏味,他们的描述方式也难以被消化,令人难以读下去,除非是专业者为了学习必须研究,渐而渐之,历史离老百姓平常人越来越远。

  近些年来,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渐渐看到了历史明晰的曙光,易中天教授的读三国,令广大普通历史爱好者甚至学者深深痴迷,而近来,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又令人们纷纷深陷历史的喜爱之中,这的确是令人欣喜的。如今,在“历史离我们太远。历史书籍太多”面前下,我们可以有一些好的选择了,不会再有面对史书的迷茫和无趣之感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既还原历史而又生动耐人品味的历史军事书籍会越来越多,“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不仅如此,历史会让我们的脚步向前,社会也会沿着历史的齿轮前进!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5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最近一直在看的一套书,这套书共有7部。作者“当年明月”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讲述了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纵观三百年明朝那些事,其中,有两位帝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最欣赏的战士——朱棣。朱棣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是他创造了明朝最辉煌的时刻。看:蒙古军打来了,他一马当先,带头冲锋,不顾自己的安危,左劈右砍。“皇帝都那么勇猛,我们还不赶快冲!”战士们士气大增,喊声冲天,蒙古兵吓得浑身发抖,一触即溃,纷纷夺路而逃。明朝的名声飞速遍布四周邻国,谁都不敢侵犯明朝,全部乖乖进贡,唯恐惨遭屠刀,百姓们终于安居乐业。

  我最讨厌的昏君——朱厚照。朱厚照是明朝第一贪玩皇帝,其实,这位仁兄智商还是挺高的,只是将能量用错了地方。他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军事家,因为他将自己的一生全部押在了“玩”上面。有一次,朱厚照偷偷离开朝廷,去边境玩,结果被敌人发现,遭到追杀,幸亏朝廷及时发现,调动大将前去支援,他才保住了性命。可他不吸取教训,后来又偷偷溜出朝廷去玩,由于旅途劳累,体力不支而患上重病,最终含恨而死,也没留下一个子女。

  相信大家看了以上这些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责任越重的人就越要以身作则,并且竭尽全力做到完美,把能量用到该用的地方。只要我们把这个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就一定能成为一个精英!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6

  在历史的长河中,“皇位”总是散发着它那长明不灭的光芒。就如毒品,只要碰触到它,便会成瘾,且永无戒除之法。

  我们都知道,皇帝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当的,且不说皇位交接之变化无常,就仅是每日政务,便让人吃不消。但仍有那么多人不惜用生命来下一把豪赌,冒着不拥皇位便入鬼门的风险,也要坐上那个至高无上,却又遥不可及的宝座。为什么?试想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受万人瞩目的成就感和说一不二的权威吧,这便是原因了,即便是死亡的晦涩也不能掩盖它的魅力的原因。

  如朱棣,为它夺了建文帝的皇位,即便那是自己的侄子;再如朱祁钰,为它夺了朱祁镇的皇位,即便那是自己的哥哥。

  “从此,任何敢于触碰他权威的人都将成为他的敌人,朱祁镇也不例外。”而原本,朱祁钰并不想拥有皇帝的荣耀,可最后,到底还是臣服于那个至高无上的存在——皇位啊,确实改变了太多太多的人。

  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恰如一面无暇的镜子,真实地,照出了人性的丑恶。如若一人得势,他身旁的人都会拥戴他,如获至宝;可当他坠入深渊,原本那些人不仅不会成为救他一命的树藤,甚至可能是令他毁灭的最后一个契机……

  虽说人性本恶,却总有一些例外,让我们看到世界的美好,如钱皇后,即便朱祁镇被俘,被全世界所抛弃,她仍坚守自己的誓言“我会等你回来的”,因为那人,再怎样,也是自己的夫君;如袁彬和哈铭,在那艰辛的岁月中,始终守在朱祁镇身边,不离不弃……

  外表与行为粗鲁的人并不可怕,就像也先,至少待人真诚;外表温文尔雅,内心城府颇深的人才最可怕,心口不一,行与言违的人,才最恶毒。

  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利益、欲望、虚伪、丑恶,令人的内心不再澄澈,做一个简单的人,往往是最困难的,没有人天生善良,没有人本质仁厚,只有在岁月的流逝中,我们才能捡拾一些美好,填补自己的内心。做一个简单的人,最难,也最美好。

  在这复杂世界里,也有真诚,不是吗?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04-25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书笔记07-04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书笔记范文07-05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800字06-27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400字02-10

明朝那些事儿好词好句01-24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范文07-24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通用20篇)03-25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10-10

初三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