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

2021-07-06 读书笔记

  读《目送》,会让我又一次地感受到与父母分别时那种撕心裂肺的哀痛,小编特意为大家提供了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欢迎参阅。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篇1

  “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在我看来这是作者人到中年之后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之后的顿悟,但也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我觉得人生遗憾的不是不断的告别,而是离开之前没有好好珍惜,离开时没有来得及好好的告别。

  “所谓的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是《目送》扉页上的一段话,说的让人心酸又无奈,而这之外我却读到了一种深深地孤独。

  人步入中年,拥有年轻时所向往所追求的一切,名利,地位,资本,但是平静下来才发现父亲已经远去,母亲也在慢慢老去,儿子们挣脱自己的保护要远行,朋友们在曲终之际渐渐散去,兄弟姐妹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拥有一切的“我”却无力将她们一一挽留,环顾四周,唯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默默“目送”。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篇2

  下班路上,忽来大雨,匆忙赶路之际,手机声响,原来是父亲来电,“你带了伞了吗?要不要给你送一把过来?”寻常的问题,却轻轻易易地击中内心的一隅。

  初为人母,相比小女儿时更能体会家庭、父母、孩子、朋友之于人生的意义,愈加变得害怕“断、舍、离”,拜读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竟生出强烈的代入感,一路跟着游走在女儿和母亲双重角色间,经历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一次又一次目送的“背影”直戳内心的痛点,读罢全书最后《魂归》一文时泪已满了面。

  龙应台说,此书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不知道什么时候父母走路的步子开始慢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呀呀学语的小儿有了自己的主张,从被目送到目送,人生何尝不是一场轮回,在时间面前,我们在原地等待目送,还是在彼此拥有的当下做该做、能做、想做的事,已近花甲之年的龙应台为我们上了一堂“最基本、最重大的课”。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篇3

  读《目送》,会让我又一次地感受到与父母分别时那种撕心裂肺的哀痛,也会想到时隔几年,千里迢迢去看望父母时,二老那欢愉的目光和不停叨唠的话语。

  就在去年春节,全家要去苏州看望父母,准备过一个团圆年。但天公不作美,动身出发的夜里下了一场大雪,早晨路上厚厚的积雪让出远门的全家做了难,车票已买好,路又不好走,怎么办?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的电话早早就打了过来,天冷路滑,安全第一,就不要来了,以后还有机会。

  但,想要见父母的念头太强烈了,克服种种困难,还是踏上了看望父母的路。目送读后感。等踏进家门,见到父母的一瞬间,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父母老了,真的显老了,不争气的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紧紧和父母相拥在一起?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篇4

  第一次读龙应台的作品是《孩子你慢慢来》,文中弥漫着一个慈爱母亲散发出来的浓浓爱意,它温暖着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我震撼于作者文笔的精致,放佛一曲小提琴从耳边流过。

  再读《目送》,读其文恍如读其人。那种尊重人道,人文,人本的'风格好似作者自身的个性,而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谦和、宁谧、空荡、悲悯之情,更是发自作者平素真切的感触。这是一本有血、有泪、写情、写理的“纸上心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不必追,因为追不上。不必追,因为留不住。不必追,因为心相随。好一个不必追!大到自然的冷暖阴晴,小到人生的悲欢离合,我们能改变的是什么呢?我们能拥有的又是什么呢?不必追,“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篇5

  在这本书的魅力睿智的文字里,我看见了自己,在叹息作者的哀伤之余,也深深地体会到母亲,我的母亲的那么伤情。

  我想,许多年之后,等我也是一位母亲的时候,是否也会如此,是否也只是目送?

  珍惜可以挽留,不是吗?也许,我现在所做的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相信,一句问候,一杯清茶,一个拥抱真的可以让那落寂消逝。也许,许多年后,我目送着母亲离去的时候,我仍然会悲伤、难过,但是,至少不会遗憾,不是吗?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12-03

龙应台的《目送》读书笔记10-30

龙应台目送的读书笔记05-26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05-26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201505-17

龙应台的《目送》读书笔记范文04-03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11篇01-15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700字02-02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精选5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