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在暗夜里自我燃烧的小虫,一场清水静流的爱恋,一次螳臂当车的抗争,一颗在浊世索求光明的灵魂。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鬼才”。假期,有幸拜读了贾平凹先生的优秀作品《带灯》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觉很压抑透不过气,却又无处呐喊和释放。小说从带灯的视角透视当下的中国社会,通过她的工作展现当前的基层中国现实,通过她与远方人的通信展示基层干部的精神和情感世界。让我有了很大的遐想-------
小说勾勒的,是复杂的乡土社会中农村不同阶层的群体样态:有老弱病残、孤儿寡妇的贫困群体;有蛮横霸道、欺压百姓的富人;有精于政策的代理上访者;更有与小说女主角“带灯”建立良好关系的“老伙计”。故事的高潮,是“樱镇”引进了一个大工厂。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从书记到平民等各色人物,都慢慢进入癫狂状态。置身在错综复杂的漩涡中,带灯作为乡镇综合治理办公室的主任,以执着而纯然的心,默默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弱者尽心尽力而不求回报。可以说,贾平凹描写的乡村治理是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农民的生产生活处境比较孤单、无助,乡村处于一种凋敝的状态。因而,作者对陕西南部农村的描写带有一种悲观的'情绪。
“日出想你回去想你风中想你静中想叶下想石上想,山上水边走着坐着想花开花落想可我也像大口吸烟一样不伤心反而痛快”。纵读全篇,“元天亮”这个传说中的大神,却始终都没有出现,留给大家的只能是无尽的猜测和遐想。“是的,有时消失时最好的爱。我知道浩瀚是纤纤清泉汇聚而成,天的苍茫是我们每人一口一口气儿聚合而成,所以我要做一滴增海的雨做一粒添山的尘。但还是想凭天边的白云向你遥遥致心。”也许,既然是神,他就只能生活在神话中。现实生活,只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昙花一现。元天亮,不管他带给樱镇的是福还是祸,但他带给带灯的是美好的爱情憧憬。也许,对带灯来说这只是一种暗恋。如果说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那么暗恋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爱情。她无私无畏不要回报,只有付出,付出,再付出。“如果我此生一定要忍受刻骨的相思,那一定是我前世欠你的。”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前世今生,我们谁也不知道。可是,我相信有,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爱恨情愁。当然,《带灯》毕竟不是一部爱情小说,所以元天亮他带给带灯的更多的是精神的追逐、生活的勇气、未来的光亮。
有光亮,就有希望,哪怕只有那么微小的一丝光茫,至少,她照亮了我们前进的路??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社会在带给你惊喜的同时,更多带给你的是无奈。现实生活中,“虱子”实在太多。你是那么的弱小,就像一颗萤火虫,虽然在竭尽全力的发光,想照亮这个世界,但是,黑夜带给我们的黑暗实在太黑太暗,作为一个乡镇小干部,带灯她也只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最终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里“梦游”。纵观全书,我个人觉得书的后半部分到结尾,整体略显急促。我不知是作者的巧妙隐含,还是小说的结构安排。好像有些该交代的还没有完全交代清楚,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憾。也许,这也是平凹先生的无奈吧!就像带灯给元天亮的信中写得:“??像我们这营营小人物那是都有感情出口,头发指甲手足口眼和吃喝玩乐、不敬不恭、小恩小仇,自己整天给自己的浪荡和无为找下理由了。”带灯的结局,有些悲沧凄凉,工作,爱情,婚姻,健康,生活,等等,我们都不敢去想,我们也不愿去想。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上苍的安排,都有他自己的使命,最终完成他自己的人生轨迹。
我敬佩元天亮的清廉,带灯好几次想给他送东西他都委婉地拒绝了,敬佩带灯敢为农民出头,与农民亲如一家,同时又憎恶王后天那样以为百姓打官司挣钱搜刮农民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