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大树上绽放着一朵奇葩——对联。名山大川、楼台亭阁、寺庙道观、商肆民居,无处不联;庆生悼死、怀远伤别、试才竞捷、外交辞令、报刊标题、戏剧唱词也往往运用对联。对联因其精致、高雅、丰满、对称、华美的艺术效果广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在传统的私塾教学中,“对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它不仅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而且对提高语言素养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对联引入课堂。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增强语文课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增添浓郁的文学品位。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小学生喜欢故事,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联故事更是通俗易懂、曲折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在课堂中穿插些有趣的对联故事,寓对联教育于故事情节当中,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到对联的魅力,从而对对联产生兴趣。如:“比目鱼”对“独角兽”讲的是鲁迅小时侯入学应对的故事;“父望子成龙”对“子以父为马”讲的是解缙小时候智对的故事;“六七八九”对“二三四五”讲的是郑燮关心民间疾苦的故事;“投石冲开水底天”对“闭门推开窗前月”讲的是秦少游和苏小妹的才子佳人风流逸事;“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对“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为山乎”讲的是讽刺贪官的故事;“黄溪黄狗吠黄昏”对“白石白鸡啼白昼”讲的是家乡才子上京赴考途中的故事;(黄溪、白石都是家乡地名)……一个个对联故事穿插着讲,日积月累,在故事打动孩子心灵的同时,孩子对对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对联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诵读对句,探究规律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民族审美个性的培养,对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在人教版新课程第五册“语文园地三”的“日积月累”中就已安排了这样一块读背的内容:“天对地,风对雨,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教学参考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吟诵中引导学生探究对句的要点:上下联字数相同,用字不重复。因为是初学者,什么韵律、平仄皆可忽略不讲。只要读着顺口就好,感觉好就好。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可安排拓展,如“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皓月对长空。斗转对星移,春花对秋月,水底天对镜中花,刀子嘴对豆腐心。百花齐放对一枝独秀,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等大量的常用对句。同时也可增加古诗中的大量对仗的句子,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输入时要注意积累。没有丰厚的积累,创新就成了无水之源,空中楼阁。同理,一定数量对句的积累,才能为学生创作对联奠定基础。
三、搜集生活对联,赏析品评。
著名学者刘征说过:“生活是语文之源,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对联,在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教师应引导学生融入生活,搜集对联,并调动学生品味、赏析这些对联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如“担四海风险,保九州平安”是保险公司的,一“担”一“保”体现了保险公司的性质;“笑迎八方旅客,喜送四海宾朋”是宾馆的,一“笑”一“喜”体现了宾馆高档的服务质量;“佳照传神亦庄亦谐,芳容写真惟妙惟肖”是照相馆的,“亦庄亦谐、惟妙惟肖”体现了高超的摄影技术;“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是开酒店的;“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毛尖”是开茶馆的;“巧缝千家衣,美化四时春”是开服装店的;“桃李满天下,雨露遍神州”是赞誉老师的;“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是赞美咱们象山的……通过对大量对联的品味、赏析,使学生真正体悟到对联那精炼的语言、独特的风姿、奇妙的魅力和高雅的情趣。
四、填补对联,锤炼语言。
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如何让语言牢牢粘住读者呢?这就需要我们反复琢磨,精心锤炼语言,在把语言写生动、简练、明白等方面狠下一番功夫。而对联语言高度凝练,准确,正是锤炼语言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多次尝试填补对联关键词的方法来锤炼学生的语言,发现效果十分明显。如:“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
心(连、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苦寒来(自)”、“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者来(道)”、“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我为峰(绝顶)”、“傲骨梅无仰面花,竹有低头叶(虚心)”、“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月无贫富家家有,燕不炎凉(岁岁来)”等等。学生在填补过程中,积极讨论、比较、甄别、选择,从中能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这是语感培养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五、尝试创作,简易入门。
当学生能欣赏对联的时候,学生对对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此时应让他们牛刀小试了。1、结合课文征对。依据课文内容,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地应用对联的形式。如:学了《西门豹》,有学生这样写到“老巫婆装神弄鬼谋财害命,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恶扬善”、“官绅勾结,借河伯娶媳妇,大捞钱财,使邺地民不聊生,西门巧计,除恶人驱迷信,兴修水利,让百姓安居乐业”等;又如学了《三顾茅庐》之后,学生写道“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终请良才归,一心为蜀鞠躬尽瘁为报明主恩”、“刘备胸怀天下求贤若渴,孔明躬耕陇亩卧龙待飞”、“刘备以诚待人终得人心,张飞鲁莽行事险误大事”等。2结合生活运用。
结合社会生活的大环境,让学生灵活运用对联,则符合语文源于生活实践又回归社会实践的规律。如有次以象山一风景点“蒙顶山”作为上联征对:“巍巍蒙顶山云雾缭绕”,结果学生人人参与,较好的有:“幽幽仙子谷兰桂飘香”、“清请白蟹潭鱼虾成群”、“悠悠东谷湖杨柳拂堤”、“茫茫千步沙游人如织”、“弯弯欧阳桥百年沧桑”等等。(蒙顶山、仙子谷、白蟹潭、东谷湖、千步沙、欧阳桥皆是象山名胜。)
陈寅恪先生说过“对对子形式简单而含义丰富,又与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有密切联系”。我认为将对联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丰富其文化底蕴,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要求不宜过高,只要有内容,大体对仗即可。我们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要作到“莫为时尚放弃永恒,不被传统禁锢思想”。
【如何把对联引入语文课堂】相关文章:
将对联引入语文课堂04-02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引入论据08-17
2017高中语文议论文指导:如何引入论据08-18
引入入胜的书作文11-28
春节对联如何分左右03-04
难忘的语文课堂08-06
语文课堂作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