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06-23

  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结果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下面是相关的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篇一】

  今天先说一个词——“思行合一”。王阳明老人家的境界。可是我这个普通人真的很难做到,明明心里想的,做出来的是另一个样儿;反过来,去做一件事情,却发现内心是矛盾的。

  为啥提这个呢。这就说到我最近买的几本书。其中一本就是今天说的这本不推荐的书籍。这种书你说他是鸡汤也好,励志也罢,心理学也沾边,方法论也有份,但就是感觉套路满满,但基本上不能解决你什么问题。

  其实,什么事情也要分两方面来看,也许真的是我愚钝,或是心智未开,没能理解作者的初衷和含义。在这里先向作者鞠个躬,道个歉,对不起,我功力不足。

  看这本书的标题,其实就够吓人的,为什么?这里面有两个非常关键的词语:坚持和习惯。关于这两个主题,随便搜搜,介绍的书籍也是一大把。内容呢,基本也是举例,分析,归纳。可是我仍然找不到给我一个坚持的理由。

  最近,我有一种反思,发现,一个人真正的改变,是其内心的改变,如果内心不能触动和变化,外界提供的环境再好,知识再好,没有用,还是吸收不了。这就像是补钙,钙片吃了很多,但真正被身体吸收的部分能有多少呢?

  所以,我觉得,以后读书的方向,应该是能引起内心共鸣和感触的,例如,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等这些学科。我想,这也是我以后选择书籍的方向吧。暂时扔掉那些方法学,励志学等这些内容。

  好了,暂时想这么多,欢迎指正批评。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篇二】

  所谓习惯就是“不依赖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保持行动自动地持续进行,就是习惯。那么,为什么我们无法把自己想持续做的事情转化为习惯呢?简单来说,那是因为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的特点。本书称这样的现象为“习惯引力”,“习惯引力”具有两种功能:

  功能一:抵抗新变化

  一旦打算培养新习惯,身体就会开始产生反抗,试图不被新的行为影响。

  功能二:维持现状

  一旦大脑认定某种行为跟往常一样,就会拼命地维持这种行为。(例如:抽烟、过量饮食)

  那么若想要战胜这种抵抗,培养新习惯的话,需要多长时间呢?根据不同的习惯难度,所需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本书中将习惯分为三种程度:

  程度一: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时间比较短,大约需要一个月,比如读书、写日记、整理等等。

  程度二:身体习惯

  身体习惯是与身体节奏相关的习惯,例如减肥、运动、戒烟等等,培养身体习惯带来的变化对人的影响较大,所以相比行为习惯它需要的时间就要多一些,大约需要 3 个月。

  程度三:思考习惯

  思考习惯是在所有习惯养成当中强度最大的,例如逻辑性思考能力、创意能力、正面思考能力等等,思维习惯与当事人的性格、心理特征有关,所以对于变化所产生的抵抗也最强烈,培养思维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 6 个月以上。

  本书主要探讨的习惯是程度一的行为习惯,也就是工作或生活中必须培养的良好习惯。

  要摆脱习惯引力的作用,成功跃入习惯化,你大致需要经过 3 个阶段:

  阶段一:反抗期

  马上就想放弃(第1 - 7 天),42% 的人失败

  阶段二:不稳定期

  被预定事项或他人影响(第 8 - 21 天),40% 的人失败

  阶段三:倦怠期

  逐渐感到厌烦(第 22 - 30 天),18% 的人失败

  二、顺利培养习惯的三个阶段

  如何成功地克服「习惯引力」,顺利度过习惯养成的三个阶段,收获习惯之旅的美妙感觉呢?本书针对三个阶段不同的特点分别给出了对策。

  阶段一:反抗期

  在反抗期你可能出现的症状:

  马上就感觉没劲,只有三分钟热度;

  计划内容太过勉强,导致中途放弃;

  时间一天天过去,变得越来越懒得行动。

  克服反抗期有两项具体对策三个原则

  对策一:以婴儿学步开始

  就像小宝宝学走路,从小地方开始

  对策二:简单记录

  记录的效果在于能够消除随意的感觉,客观的掌握事实。只是,记录这件事的难度本身就不低,所以刚开始一定要采用不麻烦的方法做简单的记录。

  三项原则必须遵守:

  锁定一项习惯(不要同时培养多项习惯);

  坚持有效的行动(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

  不要太在意结果。(适应新的生活节奏才是行动的关键)。

  阶段二:不稳定期

  在不稳定期你可能出现的症状

  在已安排好的时间内插入其他事情而荒废计划;

  因为加班或个人私事导致计划中断;

  因为天气或者突发事件导致多日无法持续行动。

  通过阶段一的训练,就已经进入了状态,此时需要提高习惯行动的难度。但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人事的干扰,很容易影响人的良好状态。有三项对策可以避免干扰:

  行动模式化

  即设定固定的时间、环境及内容,把习惯性行动渗透到具体的生活中。而且,重要的是坚持每天行动。

  设定例外规则

  即一旦模式化的行动被外界的人事打断,可以灵活更改行动的内容,增强习惯的弹性。而且最好也要坚持每天行动,即使投入很少的时间。

  设定持续开关

  即根据对自己性格的了解,指定与之相适应的奖惩措施,为的是提升自己对习惯行动的热情与活力,同时也会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也就是书中所说的“持续开关”。

  持续开关的目的在于提升动力,建立可持续行动的机制。

  十二种“持续开关”主要分为两大类,每个类分别有六种攻略:

  糖果型开关(快感)

  主要表现为完成目标就可以获得某种形式的奖励和激励,通过奖励和激励可以催生新的动力,从而不断坚持下去。

  处罚型开关(危机感)

  主要表现为制造危机、指定行动规则来促使自己坚持行动。如不能完成目标,就会受到某种形式的处罚。

  阶段三:倦怠期

  在倦怠期你可能出现的症状

  感觉厌烦提不起劲;

  感受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

  因一成不变而产生空虚感。

  任何人培养习惯时,都会面临行动一成不变的状况,从而无法感受到持续行动的意义或产生不满足感,这些情绪都会化为“好像没有意义”“好无聊”“感觉好烦”等放弃行动的借口。度过倦怠期有以下两个对策

  对策一:添加变化

  灵活的应对一成不变,有效的添加创意及变化。(学英语准备不同的教材、跑步经常变更路线等)。

  对策二:计划培养下一个习惯

  思考下一项要挑战的习惯,并开始拟定计划,不断地为培养习惯投注心力。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