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雨果《悲惨世界》有感500字

发布时间:2017-09-24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一部巨著,雨果以他特有的浪漫、细腻又充满热情的风格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读完雨果的这部小说后你有什么感触呢?下面请看语文迷整理的悲惨的世界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雨果《悲惨世界》有感一

  提起《悲惨世界》我们便会想起伟大作家雨果。我们知道,《悲惨世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给人一种沉重感和历史感,很容易就能打动读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然而,小说的成功与雨果自身的遭遇是息息相关的。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从上述简历中,我们可以看到,雨果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这些遭遇对他以后的写作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可以说,这些多而这部著名小说便是在他流放的时候完成的。

  自古以来,许多伟大的小说都是在极尽艰苦的环境下产生的,流亡的岁月给予雨果的是更多的创作灵感。我们清楚,流亡,不仅意味着离开祖国,而且包括离开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坛领袖的头衔、参议员的地位等等;流亡,不仅意味着同他的本阶级决裂,而且也同他所信奉的价值观念、文学主张决裂;流亡,给他一个孤独者的自由:从此他再也无所顾忌了,不再顾忌社会、法律、权威、信仰,也不再顾忌虚假的民主、人权和公民权,甚至不再顾及自己的成功形象和艺术追求。流亡,把他置于这一切之外,给他一个大解脱,给他取消了一切禁区,从而也就给了他全方位的活动空间,使他达到历史、现实和未来所有视听的声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段流亡的岁月造就了雨果,造就了这部小说。

  读《悲惨世界》的时候,为里面人物心酸着,又同时被他们感动着。然而更震撼我的却是作者的坚持,在苦难下永不妥协的人格魅力,以及那些字里行间所散发的善与爱。一个人要想取得伟大成就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在困难的打击下能够越挫越勇,永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骄人的成就。

  希望我们这些读者,能够从中学到什么,领悟到什么。。

  读雨果《悲惨世界》有感二

  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以浪漫主义式手法写成。雨果会以此方式呈现,和时代背景有关。浪漫主义起于十九世纪,内容以反思启蒙运动时期重理性之思想,尤强调感情、民族性、重自由社会的公平正义。

  这部文学作品,最令人震撼的是罪恶与正义两者之间的冲突。主人翁尚万强因不忍亲人挨饿而偷了一块面包,造成与现实社会的法律冲突;芳婷不顾一切奉献母爱,与无知人民的社会价值观起了冲突。书中完全看不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果,只有不断地冲突与再冲突……。就好象狄更斯所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最聪明的时代,也是最愚蠢的时代」。在两性上、种族上、宗教上、政治上等等,矛盾与冲突依然兴盛,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如此。

  这部作品最令我难忘的是主人翁尚万强,他透过基督赦罪的爱深刻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主教伸手救了他,他又伸手救了周遭的人,透过这份爱,彼此伸出援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份爱的力量传播下去。他的出身虽然低微,却能够秉持向善之心,诚实面对自己的过错,这对一般人来说是一个极具煎熬的人性试炼。

  雨果在这部作品中揭露了世界上的公平与正义人性中的善与恶。如果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缺乏互信互爱,人们彼此都斤斤计较,凡事要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假使能实现书中以「无私的爱」为出发点,相信我们的社会将会多一分祥和,少一分暴戾之气。

  读雨果《悲惨世界》有感三

  我看过许多的名著,但我最喜爱的是《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

  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在书中,我最喜欢冉阿让这个人物。他是一个勤劳正直、胸怀坦荡、乐于助人、以德报怨、品格高尚,是受苦难、遭迫害、被歧视的受压迫人民的形象。

  书中米里哀主教,因为是他的宽容,在冉阿让偷了他家的银餐具,被抓获后,米里哀主教宽容地原谅冉阿让,劝他做个正直的人,并把最宝贵的银烛台一并送给了他。

  当看到描写可怜的小珂赛特在德纳第夫妇家过着非人的生活这段时,我的眼泪哗地流下来。才五岁多点的儿,已经成了这家的佣人了。最终,冉阿让救出了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

  为了使一些陌生的人不受到伤害,他竟然一次次地铤而走险,不惜暴露自己曾是苦役犯的身份,被当时黑暗社会的忠实的守卫者冷酷的警长沙威盯上。为了珂赛特的幸福,他从此又过上了东躲西藏的痛苦生活,最终珂赛特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也在平静与安详中死去……

  他的坟墓上没有名字,只有人用铅笔在上面写下四行诗:

  他长眠于此,忍受着命运的坎坷;

  失去守护的天使后,他便悄然离去;

  他的死就像昼去夜来,

  那么的自然,那么普通。

  这本书震撼了我。也许我们很难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中拥有一片光明,用善和爱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灵去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