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书《亲吻那只青蛙》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08-30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下面是相关的作文,快来看看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亲吻那只青蛙》读后感【篇一】

  读完澳大利亚‘米德尔顿兄弟’写的《亲吻青蛙》这本书后,感觉象是看了一本卡通故事,而且是一本不怎么精彩的卡通故事。

  该书是一本财经类型的书,作者通过卡通动物---金发熊姑娘学习投资理财的过程和经历来穿插讲述财经知识,本来这个创意是比较新颖的,但书的整个布局和构成结果,让人阅后没什么太多的印象。可能是因为形式太过花少,而让主题内容湮没不显。

  不过,勇于创造的精神,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支持!

  《亲吻那只青蛙》读后感【篇二】

  本书中类似的道理大都在其它书籍看过,推荐《不抱怨的世界》

  把有用的部分做些摘录:

  挡在你和非凡人生之间的最大障碍通常都是你对自己和他人的消极心态,这一点也许是心理学和个人满足感研究方面的最伟大的发现。

  有一个真理是每个人都终将明白的,那就是“人很难改变”。人基本的人格结构和处理态度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固定成形,在这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你永远不能期望某个人会把自己从他或她一直扮演的那个角色改变成另外一个角色,改变成一个更合你胃口的人,这种事情几乎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你这样期待,只会失去自己的幸福及内心的宁静。

  应对现实

  否认或拒绝接受有关自我及他人的事实和真相,是压力、焦虑、负面情绪及至身体和心理疾病产生的一个重大来源。当你接受了一个人或一件事就是那个样子,并且能据此采取相应的行动时,大部分因其产生的压力都将烟消云散。

  在处理问题时最重要的一点就要仔细分析它,

  首先,区分事实和问题。

  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下定决心,永远不会因为某个事实而不安或动怒。

  问题就是你可以对它做点什么的事情。一个未实现的目标,某个障碍。

  1、到底发生了什么?

  2、它是怎么发生了?

  3、我能做些什么呢?

  4、我现在采取什么行动?

  忧虑破除

  在卡耐基《人生的弱点》中提过类似的:

  1、把担心的事情写下来,界定清楚

  2、考虑最坏后果

  3、做好准备,接受这个现实

  4、开始改善并行动

  控制负面情绪:

  想想你生活中经过过的最负责的事情,然后坚定对自己说:我要负责。思考这件事情最开始时候做过或没做过的所有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在思考过程中,情绪会平静。练习次数越多,越容易面对。

  想想有什么什么即将发生的事让你对它的结果很担心或者很恐惧。想出一句正面肯定的话,准确在说明你想怎么表现,你希望事情的结果是怎么样。在你有脑海中形成一幅理想结果出来后的清晰、生动而喜气洋洋的画面,在你潜意识的大幕上一遍一遍地放映这个画面。

  找到你的目标:

  如果你有很多钱,你生活会有什么不同,会喜欢什么、抛弃什么?开始做什么?停止做什么?

  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会失败,那你会怎样的梦想。

  去除负罪感:

  1、永远不要因为任何事情批评自己

  2、永远不要因为任何事情批评他人,多找别人的闪光点

  3、拒绝任何原因而利用他人的负罪感

  4、拒绝被他人施加的负罪感所操纵。

  如果你能严格要求自己,一直想着正面的想法,它最终就会变成你自然而然的思考方式。当正面思维变成一种习惯,你就会乐观地看待自己、对待生活。

  永远不要因为你担心别人对你的想法而做或不做一件事,没人真的会在意你会怎样的。

  变成积极的人:

  1、积极的自我对话。(自我暗示和催眠)

  2、正面的想象

  3、选择跟积极的人在一起

  4、阅读正面书籍

  5、正面的训练和发展

  6、积极的健康习惯

  7、积极的期望。

  《亲吻那只青蛙》读后感【篇三】

  《亲吻那只青蛙》给予不少正能量思维,有点小鸡汤,不过里面推荐的一些处理方式值得尝试。下面分享三个我尝试过并觉得有效的小方法,希望大家处理负面情绪的时候有所助益。

  一,区分事实和问题

  本书认为,许多负面情绪是在面对意料之外的挫折或困难时采取了不恰当的过度反应而引起的。

  的确,现实当中有点出乎意料的、不符合预想期待的结果出现,我会生气,气愤于怎么会这样,长时间陷入愤怒的负面情绪中,什么都不管,需要先发泄我的怒气。当然,事情往往会朝更糟糕的状况发展,或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将事情往预期的方向调整。

  对此,书中建议首先,区分开事实和问题。接着,你要做的是接受事实---永远不会因为某个事实而不安或动怒。最后,仔细地分析问题,确保对问题有了一个透彻的理解,根据事实来调整行动,清楚地知道自己该怎么应对或解决问题。

  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事情。比如,你的年龄就是一个事实,今天的天气怎样也是一个事实。有些事情就是那样,想改也改变不了,它们就是事实。

  问题,是你可以对它做点儿什么事情。比如,一个尚未实现的目标就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你前进路上的某个障碍也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问题正是你人生道路上需要应对的一个个挑战。

  有了区分事实和问题的思维意识后,现实中遇到不在预期内的事情,我会先让自己深呼吸三次,最快速度地让大脑派出理智来帮我分清---此刻,什么是事实,什么是问题。纸和笔是个不错的快速分析工具,所以我在包里随身携带。再允许自己对改变不了的事实,花三分钟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骂人、扔东西、大喊大叫什么的。(为了维护形象,一般是私底下这样做,公开场合是警告大家离我远点,省得我伤及无辜。)重点是集中我的所有智慧和现有的实际能力去解决问题,发散思维,多想几个解决方案,A不行就用B,解决不了我就请人帮忙解决。

  再也不当被负面情绪管控的“傀儡”了,遇事不怒,先解决好眼前的问题再说。

  二,使用“不”的力量

  本书强调“不”的力量主要是帮助人们怎样消除对被人说“不”的恐惧。我非常赞同本书中的两个观点:

  要获得成功,最有力的一个字就是“求”。你要求、寻求、追求得越多,你得到的也就越多。一个人在获得一个肯定答复之前,往往要遭遇5次、10次甚至200次的否定答复,所以,被拒绝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

  拒绝被他人施加的负罪感所操纵。大部分人不会承认他们企图通过利用负罪感来操纵他人。从一开始就划清你的界线,确定一下在同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怎样的状况是让你觉得身心舒适的。

  于是我将这两个观点结合一下,为自己创出一种对人使用“不”的方法。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我很容易妥协。当然,我也害怕被人说“不”,可我意识到其实说“好”和“不”只是件很平常的事后,就没有以前那么在意了。

  我最常在工作中使用“不”的力量,我划定的界线是不要降低我的工作效能。

  在公司里,同事们习惯用MSN或者打电话找你处理事情,加上通过邮件发出的处理请求,我每天要在三个渠道里处理日常工作。一开始,还好,后来部门的report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工作划分给我,我渐渐吃不消,因为我总是希望今日事今日毕。我很少对人家说“不”,即使人家打电话来说事情的时候会先发一堆牢骚。

  现在,我的MSN基本不理人,MSN的签名就是“不管再急的事,请发mai给我,我只回mail。”邮件要求简单明了说清需要请求或者事情的问题,不要有任何的情绪用语或者废话。打电话来,我会直接说先给我什么信息,倘若同事说你这个要给我加急啊不然客户就怎样怎样啊什么的,我直接拒绝他继续说---不好意思,我在电话上根本无法解决任何问题,请让我先挂电话去做事好帮你解决问题。

  真的是工作效能大大提高了,若有同事不理解,再给我上演“苦情戏”,欲让我有所不忍,我直接强硬拒绝,时间就是生命,没空看你表演。

  三,避免使用受害者用语

  一开始没有意识到到,原来在语言上常说“我不够好”、“我不能”是表现自己为生活中的受害者,本书认为一旦人们形成了负罪、低微、自卑的感觉,他们就会接着使用受害者用语来强化这种感觉。

  批评和抱怨是受害者用语的两种形式。当你批评或抱怨的时候,你就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上。

  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人会不停地找借口。当他们说“我试试”、“我会尽全力”的时候,实际上只是提前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他们总是把自己看成是受害者,什么事情都不是他们的错。

  语言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你每一天和自己说话的方式决定了你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要学会从不抱怨,学会从不辩解。

  对此,本书推荐加强“我喜欢自己”和“我要负责”的语境建设。

  我常会在纸上写“我就是我,我就是喜欢我自己”,写多了,还真是会越来越喜欢自己,相对地会减少对自己的批评,在处事上更加自信。顶着《星球大战》尤达大师的金句---“要么做,要么不做。没有试一试的。”既然,我选择做了,就要接受自己的责任,承担责任对应的奖惩,多来几句“我要负责”的内心独白,相对地会减少抱怨,也减少为自己找借口。

  最重要的是,常常警醒自己不要自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会注意自己的用语是否反应出受害者的潜意识。一旦有,就会及时分析为何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尝试着劝告自己摆脱受害者的思维陷阱。时刻记着,与其做受害者,不如多想想自己怎么做可以从中得利。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