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2022-05-30 端午节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忆中的端午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1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孩提时的那一份宁静美。早晨起床,揉开睡意朦胧的双眼,趁着缕缕的朝霞,邀上三五伙伴,去村旁的小河里尽情地洗浴嬉戏,一时间笑声,打闹声,搅乱了村庄的宁静。正所谓:晨起洗浴奔走忙,霞光璀璨碎河床,欢声笑语九霄外,端午洗浴人无恙。

  如今,那些童年的趣事,早已悄悄地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端午节的含义,让我思索了很多很多……

  端午节我想到了缅怀。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各地都会以不同的习俗来缅怀屈原。其内容主要有:插艾草,佩香囊,绑五线绳,赛龙舟,荡秋千,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爱国诗人屈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我们。此正是:“淡然如菊,浩气冲霄撼乾坤,山河破,乱世风云渡经纶,汨水拍岸泪四溅,江河叹英魂……”

  端午节我想到了爱国。“爱国”之情自古有之。在我国特别是汉唐以后,爱国成了民众情感世界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就说屈原吧,“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屈原“瑾瑜比洁,日月争光”的极高评价。他的爱国情怀,个人气节,历久弥新,为国人所景仰和热爱。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励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于探索真理。

  端午节我想到了感恩。儿时的端午节,母亲是最操劳的,不仅要为我们准备好吃的东西,还要给我们制作香囊,绑上五线绳祈福。她的操劳,让我逐渐明白了事理,晓得了感恩。所以,我觉得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纪念屈原,还有必要利用这个假期,回家看看辛苦一生的父母,陪他们吃个团圆饭,拉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2

  今年端午,我和父母在一成不变的家里,又度过了一个平淡的端午节,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吃着爸爸买回来的红豆粽子,但怎么也吃不出在老家时一家人亲手包的粽子的味道。

  还记得我五岁时,回老家过端午节的情景。一大早,七大叔八大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全来了,把小小的屋子挤得水泄不通,屋子里满是欢声笑语。待所有人都到齐后,大人们把一张大桌子搬到屋外,我们小孩子就负责搬板凳,大一点的哥哥三个为一组,把几盆糯米和几篮粽叶搬到那张大桌子上。一切准备就绪后,便开始包粽子了。“先拿出两张粽叶。”一个大哥哥大声说,“再卷成‘漏斗’,一定要卷紧。”听了大哥哥的话,我们有模有样地卷起粽叶来,大多数都成功了,我就是其中之一,还没等我炫耀一番,一个高三的大姐姐插嘴说:“然后把糯米放进‘漏斗’中。”我试了两次都没成功,糯米就像调皮的孩子不听我的话从“漏斗”中溜走了。正当我打算放弃时,耳边传来了奶奶慈祥的声音:“不要紧,事不过三。”说着,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又小心翼翼地做了一次,没想到这一次居然成功了。我兴奋极了!就剩最后一步了——绑线。“这活还是给大人吧!毕竟我们没有劲儿。”我身旁的姐姐说。我乖乖地递给了奶奶,未成形的粽子到了奶奶的手中,一会儿的功夫完全变了一个样,这不就是粽子本该有的模样吗?

  晚上,趁煮粽子的时间,我率领着一群比我小的孩子,围在奶奶的身边叫奶奶给我们讲故事。故事有的很短,有的很长,在这些故事中,我听得最认真的便是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听着奶奶的故事,闻着锅里粽子的香味,这便是我记忆中的端午节,也是我心中独一无二的端午节。

  不过一切都回不去了,“哎……”叹了一口气,我又吃了一口红豆粽,这红豆粽再甜,也比不上奶奶亲手包的粽子。现在的奶奶在另一个世界望着我、守护我,虽然现在已物是人非,但是关于奶奶的一切,尤其是那有奶奶在的端午,都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抹之不去!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3

  每月的第一天吃蛋糕;在每月的第二天吃粽子;在三年级吃蜗牛;初中的第四天举行了茵。在每月的第五天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和谐的儿歌,端午节又来了。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莆田有这样一首不和谐的儿歌,它在五月的第一天开始了端午节。从这个月的第一天开始,每个家庭都开始忙于准备端午节。虽然文章不多,但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端午节的美食。

  说到端午节,粽子应该是第一个想到的。粽子精致可爱,咸而甜。我对肉粽子不感兴趣,但我特别喜欢糯米粽子,尤其是其中的大红枣。我总是自己做大的。糯米的香味混合着一缕缕蛋草叶的香味,令人神清气爽。咬一口,放进嘴里。你嚼得越多,它就会越美味。每到端午节,奶奶总是给我贪婪的猫包粽子吃。街上到处都有人在喊,但是卖的粽子比家里卖的要小得多,但是价格很贵,粽子里的枣也不大,所以两个花生大小的粽子似乎就够了。有时候,如果你很贪婪,你可以在街上买一个来满足你的渴望,但是没有余香了。

  除了美味的粽子,穿新衣服也是一大美。用五种草药煮一大锅热水澡,然后换上新衣服,这会让你看起来很新鲜。虽然我还穿着已经穿了n次的衣服,但香味依然不可抗拒。

  我们在这里看不到龙舟比赛,这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但是我们很快发现了新的乐趣?举行砸蛋比赛。端午节的鸡蛋不再用来吃东西,而是用来砸东西,或者两两碰撞比谁的更难,或者用作子弹、瞄准和射击。当砸鸡蛋比赛结束时,只剩下满地都是疮和难闻的气味。真的很有趣。

  端午节那天,母亲用细绳精心编织篮子。根据过去的习俗,她织八层。奶奶煮鸡蛋,取出三个最光滑的。底部有一个,后面是桃子。每种类型有3层,使用6层。二楼是一只台阶老虎,负责照看这些东西。最后挂在门口,据长辈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当她摘下它时,她把篮子打包,放在一个盒子里,与她出生在她之前的姐姐团聚。

  但是在享受美食的第五天,端午节成功结束了。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4

  五月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在这个艾叶飘香的时节悄然来临。

  清晨,刚睁开朦胧的睡眼,就隐约听到餐厅里传来家人谈话的声音。母亲把早餐端到桌子上,问道:“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我知道。”妹妹略带自豪地说:“是为了纪念屈!”母亲笑道,说:“恩。”说着便剥了一个大大的粽子给妹妹。妹妹欣喜地接过去,高兴的吃起来,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

  连小孩子都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个忧国忧民、气节如钢的诗人!家乡的端午,记忆中,很多风俗都和外地一样,然而也是因为端午有着它独特的习俗,才会使人难以忘怀。

  粽子

  吃粽子的端午节来临了,虽然没有春节那喜庆的氛围,没有元宵节的热闹非凡,但有的是一份欣喜与淡淡的思念。自然,端午节少不了吃粽子。母亲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了,将清香的粽叶浸泡在水中,糯米也浸泡在水中,另外再预备一些花生、红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最常见的形状就是“宝塔式”的粽子,尖尖的顶,底部呈三角形,还有“方粽式”的粽子,四个角,样式较小巧玲珑。解开绳子,轻轻拨开粽叶,一股糯米的香味儿扑鼻而来。还有的粽子里面夹杂着花生、红豆、绿豆,更有蜜枣夹杂在中间,吃起来,一样是很香、很甜的。

  艾叶、香袋

  记忆中,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以外,还要在家里摆放艾草,早市上,到处都有卖艾草的,每有行人路过于此,便都会停留下来,买上几束回去,艾草还有可驱除蚊虫的作用呢。行走在街道上,满眼都是买香袋的。那货架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香袋,有的一绺红,有的都是黄色的,样式也应有尽有,有香包式的、有锁形式的,都代表了吉祥与祝福。大都孩子的手腕上,会系上几条彩色的绳子,那是用五色的彩绳编制的绳子,样式齐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特有的民俗,有着深厚的文化魅力,我们应当传承与弘扬节日民俗。艾叶飘香,香满堂,家乡的节日永远都是那么亲切与和谐,使人难以忘怀!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5

  一位伟大的诗人成就了一个传统节日;一个传统节日让我们更深刻地品味人生。

  ——题记

  自战国时期以来,端午节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它裹挟着历史的风尘走来,浸润着现实的色彩前行。端午节,本身就是爱国教育的一笔财富。在这一天,我们吃粽子、赛龙舟、祭奠伟大的诗人屈原,在这些传统活动中,你是否闻到了那源远流长而又奔流不息的中国味?

  记得去年的端午节,我第一次亲手包了一个粽子。清新的粽叶,洁白无瑕的糯米再加上笨拙不堪的我,便成了一个卖相不好却意蕴深长的粽子。当时,我手握着三片粽叶,轻轻地握成一个锥状,之后便小心翼翼地往里面填着糯米,填满后,我把粽叶慢慢地扣过去,尔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粽叶绕着粽子握了又握,再拿线艰难地捆上,于是一个粽子便完成了。我把它放入了冒着氤氲之气的沸水中去,待它熟后,我拿起那带着沸水余温而又散发着清香的粽子静静地打开,轻轻地咬了一口,在口中轻轻地咀嚼着……口中是那一如往既的清香,可我仿佛又尝到了那历史的味道。那只有棕叶和糯米所包成的粽子,渐渐地俘获了我的味蕾。留意着口中清香的同时,心底因怀念而泛起苦涩。

  说到端午节,谁能不想到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时期的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就这样,带着悲怨,一位爱国主义诗人投江自尽了。人们带着无限的哀伤悲怨送走了这位伟大的诗人,并以此而设立了端午节。那时的端午节是悲伤的味道吧。

  待口中的清香殆尽后,我忽然感觉到了屈原当时悲愤的心情,仿佛那一切,我早已洞悉、明了。手中粽子的宁静淡泊,清新所致的温文儒雅、刚正不阿和屈原仿佛也有几分神似。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所凝结成的屈原的爱国精神,我们哪能不去学习、品味、深知、回味呢?屈原因对祖国的悲伤而投河,他也是一个大写的“人”。他那份爱国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也激起了我的爱国情怀。他,使我再一个热血澎湃,再一次为之动容。

  记忆中的端午节,给了我一次对两千多年中国文化的深刻体验,给了我一次对人生的认识,让我难忘。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6

  过个别样的端午节,一直是我期盼的,没想到今年就梦想成真了,大家随我来看看吧。

  早上一起来,便是美妙的读书会,主持人就是程世龙。第一环节是好书介绍,大家都是开开心心地介绍好书。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小升升介绍的《大森林与小木屋》。听着小升升的讲说,我也不禁的有些入迷,打算回去好好看看这本书。我介绍的书,就是《红脖颈的林中悲歌》,书中的红脖颈十分感人,临死前也没有忘记儿女。在讲的时候,我特意突出了爱与奉献的精神。但是心中也是一阵子的紧张:“一定要坚持住啊。”除了最后的结尾稍有仓促,我这次介绍还是很成功的。

  接下来又是介绍端午节的故事,大家纷纷发言。当然了,都离不开屈原。其实端午节应该是南方少数民族先开始过的节日。但是,这次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介绍还是令我大开眼界,知道了很多之前不太懂的事。第三环节,自然是重头戏——才艺表演。我之前也没有准备,一到这个环节,腿肚子可有点转筋。好不容易想起来一个好办的才艺——讲评书。因为平时天天听评书,一些精彩部分我也都记住了,就给大家说了一点百年风云的开头,还真获得了成功。

  读书会结束后,就是疯吃的开始了。先是两盘开胃西瓜、后是程世龙母亲包的粽子、然后可乐鸡翅,大家吃到兴头上,大人们包的饺子也热腾腾的出锅了,又是对着饺子一顿风卷残云,摸摸舒服极了的肚子,不由得感叹道:“真乃美味耶。”饭后就开始玩了。快乐一心给大家一人发了一根五彩线,戴在胳膊上,还别说,真有端午节的味道。程世龙最够意思,成功的当了主持人不说,还给大家准备了不少笔,拿在手里,更是美得合不拢嘴。

  玩了一会儿,我们决定学一段英语,内容当然是关于端午节的知识了。还是表姐想的周到,在网上找到了一篇美国日报关于端午节的报道,给大家一人打印了一份。

  怎么样,这个端午是不是很充实,既吃的美,又玩的开心,最重要的是还学到端午节很多知识,真是别样的端午节啊!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粽子还有一个悠久的故事。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还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当做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我们中国真是当之无愧的文明古国,一个端午节都有如此深厚的意义。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8

  街边那一个个圆圆的饱满的粽子,散发着香气,我的记忆也随着这味道飘回了一年前。

  美好的一天从早晨开始,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似乎一切都那么美好。今天是端午节妈妈一大早便带我去菜市场挑选粽叶,妈妈带我来到一个摊位前,买粽叶的是一位叔叔,精心给我们挑选了一捆粽叶,妈妈年年都来这买,他家的粽叶十分新鲜,幽绿的叶子上还带着几滴清晨的露珠。随后妈妈又去买了糯米等其他材料,买好东西我们便回家了。

  妈妈今天要教我包粽子,等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他们都会来我家吃饭。妈妈让我把粽叶和糯米都洗干净,晶莹圆润的糯米在我的手里翻滚着,我用手轻轻擦洗着粽叶,丝丝的冰凉传到我的心尖。我看着妈妈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羡慕极了,妈妈的手仿佛有魔力一般,把透剔光滑的糯米包在一两片小小的粽叶里,还包出了一个美丽的形状。后来外公外婆他们都来了,也参与进了包粽子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大家分工合作,齐心协力的包粽子,将丝丝亲情融进了一个个细致饱满的粽子里。

  不过一会儿香香的粽子便出锅了,晶莹的糯米与清新的粽叶包在一起散发出一股独特的清香,我挑了几个剪断绳子赶紧送给爷爷奶奶他们,“爷爷奶奶端午节快乐!快吃粽子吧。”爷爷他们直夸我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孝顺了,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贪吃的弟弟妹妹按不住性子不顾冷热就往嘴里放,香甜的糯米旱灾口里直呼“烫”,长辈们在一旁细心的把粽子吹冷,再送给弟弟妹妹们吃,不一会儿,几个粽子就被消灭了。

  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粽子,看着电视上直播的赛龙舟比赛,弟弟妹妹们在一起玩着小游戏,爷爷奶奶们互相嘘寒问暖…….那画面好不温馨!

  我将思绪收回,把目光移到眼前的粽子上,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今年的端午节也会如往年一般那么温馨吧!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9

  当大街上卖粽子的小推车渐渐多了起来,我便知道,端午节又来了。

  在我的记忆中,西安的端午节很不热闹。因为西安没有水,没有赛龙舟,只有三天的假期。这时我只好背上书包,飞快地奔回家。和奶奶坐在厨房,看奶奶包粽子。

  奶奶是包粽子的好手,什么粽子都会包,比如:豆沙粽,蜜枣粽,红枣粽。奶奶每次买上几大包糯米,再买上几个大枣和几斤红豆。把红豆做成豆沙后,又买了几份蜜枣。最终,会再买上几片粽叶,望着那红色的大枣和豆沙,白色的糯米,绿色的粽叶,我的口水不禁从嘴角流了出来。奶奶看到我的馋样;笑着说:“你个小馋猫,等一等,奶奶马上开始包。”“奶奶,多包几个豆沙粽好不好?”“好,你去玩吧,奶奶一会儿就包好了。”我不肯走,坐在奶奶旁边,看着奶奶包粽子,只见奶奶双手拿起一片粽叶,左手一转,转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又轻轻地把糯米放进去,再放上几个大枣,奶奶右手再一转,好了。奶奶飞快地又包了几个,一边包,一边讲起了从前的故事,我坐在温暖厨房,被粽香包围。在我旁边,奶奶还在回忆往事,一句又一句话传入了我的耳畔。

  厨房里,粽香弥漫。烟雾缭绕般,奶奶递上一个粽子,说:“尝尝,手艺怎么样?”我大口大口地吃着,说:“好吃!”

  岁月蹁跹中,时光改变了你的容颜,不变的是粽香在心中氤氲着幸福的问道。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10

  端午节是勤劳朴实的村民的休息日。在这一天,整个村庄,男人,女人和孩子,吃了一顿早餐,包围了阳光山谷的城市。年轻的男孩和女孩尽情地跳舞和唱歌,给这个宁静的村庄增添了一种活泼的气氛。

  晚上,村民们将在松谷坪点燃篝火,并在篝火旁围成一圈。火焰照亮了村庄,点缀着夜空。村民们从家里带了粽子、鸡蛋和煮大蒜来品尝,并互赠礼物。我已经忘记了热闹的场景和简单的习俗。当最后一个粽子分发时,我周围有很多粽子。这种淳朴纯朴的民风在偏远的村庄里保留了一代人,以取悦村民。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8岁时的端午节。那一年,不知何故,我全身长满了紫色的大脓包,这伤害了我,让我坐立不安。这时,爷爷说:“看博,你等着,我去拿些狗树叶和老鼠回来。”他直到下午才回来。我听人说过,在水中煮沸后,用水洗澡可以治愈各种疾病。我洗完澡后,几天后真的没痛。第三天会很好。

  后来我问爷爷。他说,“你儿子很幸运。这是端午节。否则,对你来说就足够了!”我还是不明白他的意思。可能是因为它与这个神奇的节日巧合吧!

  事实上,我最喜欢吃粽子。它又甜又软。每次过完端午节,我都会请爷爷给我买粽子。

  嗯,现在我长大了,我不怎么吃粽子。我小时候总觉得自己很幼稚。我多么想回到我的童年,端午节。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11

  转眼间又到了端午节了,我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很快乐的。早晨起床,我都会惊奇的发现手上、脚上戴上了漂漂亮亮的五色线,这五色线只有在端午节的时候,妈妈才会在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时候,给我戴上,那时候我还在梦乡呢!可想而知我看到手上、脚上突然多了漂亮的五色线,会有多么的高兴。

  端午节这天,妈妈还会准备我喜欢吃的粽子,有蜜枣的、八宝的、板栗的、豆沙的……吃着粽子,我还把在幼儿园里老师讲的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讲给爸爸妈妈听。我看到爸爸妈妈吃的津津有味,我讲的也津津有味,心里别提有多美了!我还发现学校里无论男女,手上、脚上都会和我一样戴上五色线,有的脖子上也戴着。这时候,我们几个要好的小女孩就会在一起比一比谁的五色线好看。在我的记忆中,总是认为妈妈给我做的最漂亮!可是,唯一让我不明白的是什么时候才可以把五色线摘下来。于是我就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说:“五色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每当端午过后的第一个下雨天才可以摘下来,寓意所有的坏运气都随着雨水冲走。”听了妈妈的介绍后,我反而期盼着快点下雨,这样我就可以让身上的坏运气快点儿远离我。

  现在,不用到过端午节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但戴五色线却只有在端午当天可以戴,所以我依然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12

  六一节度过后,端午就款步而归了。她从花明柳岸入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走来,从我深深的期盼中走来。

  我的故乡在河南,村庄都是群山,山上风景都是那么的美丽,一条清澈的小溪丛巍峨的山间溢出。

  端午,是勤劳纯朴的村民们的小憩的日子。这天,全村男女老少早早的吃完饭,在晒谷上围城方阵。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尽情的跳舞、对歌,给平静安宁的村庄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晚上,乡亲们会在晒谷坪上燃起篝火,在火的旁边围成一个圆圈。火光照亮了村庄,点缀着夜空。乡亲们各自从家里拿来粽子,鸡蛋,煮蒜互相品尝、赠送。那热闹的场面,那淳朴的风情风俗令我至今忘怀。当送出最后一个粽子时,自己的身边已堆了一大堆。这种古朴纯正的民风一直保留在遥远的村庄甜了一代的山民。

  记忆最深的是我8岁那年的端午节,那年,不知怎的,我全身长满了又大又紫的脓包,疼的我不的安宁。这时,爷爷说:“望博,你等着,我去弄些狗栆叶和老鼠刺回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沸腾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过了几天真的不疼了。第三日就好了。

  事后我问爷爷。他说“你小子走运,逢上端午节,要不,够你受的!”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

  其实我最喜欢吃粽子了,有甜有软,每一次过端午节,我就要求爷爷给我买粽子。

  哎,现在长大了,不怎么吃粽子,总觉得小时候是那样地幼稚。我是多么想回到小时候,回到童年记忆中的端午节。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13

  5月30日,我国的民俗节日——端午节,已隆重登场了,说起这端午,大家肯定先想起了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可是以古传承至今的重要习俗!那池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是包粽子的主要材料之一。粽子的传统形状是三角形的,在粽子白泠泠的糯米中可以包许多种馅、豆、肉、枣——样样俱全,包好的一个个墨绿色的粽子,一个叠一个地放在餐盘里,那欲滴的绿,清爽的白,绿白中间隐约有馅儿冒出,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好不可爱!把粽子吃在嘴里,它的馅儿像个调皮的孩儿,一个儿劲儿地往肚里溜,墨绿色的芦苇叶不仅美观,还很好地裹住了粽子实时的香,打开粽叶后,那四溢的香气不禁让人垂涎三尺!

  耳边隐约响起了打水的啪啪声,手里操一个粽子。走近方知——赛龙舟。

  这赛龙舟的习俗相传是古时楚国人因不舍得当国贤者屈原救河自尽而死去,许多人便赶紧划船追赶,拯救其。之后,后人便有了比赛龙舟的民族特色。

  相传,屈原投河自尽之后,人们为了不让水里的蛟龙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于是,便做了一些包着肉菜等馅儿的糯米团,把它们扔下河去想让蛟龙吃饱后便放弃吃屈原的念头,由于用糯米包制食物这一方法味道鲜美、香浓,便流传下来了端午当天包粽子的习惯,而粽子也如此由来。

  在古时,人们以为将雄黄酒抹涂在脸就可以免受虫蛇伤害。

  因此,便流传下来了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薰苍术,薰苍术就是民间传统用苍术消毒空气;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可以散发出清香,而且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雄黄的传奇,薰苍术的祝福,这便是我记忆中的端午节,温馨的端午节。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14

  现在的端午节对于我来说,只是多放一天假而已。实在没啥好过的,粽子?不爱吃。我们这里呢,风俗又不多,算来算去,除了吃粽子也没有别的了。你说这让人怎么过呢?就在我一筹莫展的同时,似乎想起了些什么。

  对哦,我想过个具有十足风味的端午。别处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呢?吃粽子,挂香包,赛龙舟,将彩线绑在手腕上。放在能想到的,我能想到的估计只有这些了吧,不过赛龙舟这也太不实际了。我怎么可能变出龙舟呢?思索中,突然电话响了起来。我抱怨这打扰我思绪的坏家伙,算然很是生气。但电话是不能不接的,接起电话,我没好气的说着。原来是我的同学闲的无聊找我去玩呢,当时我笑开了花,看来不是我一个人无所事事咯。

  我听了她的话,去了她家。心想:这可是第一次在朋友家过端午呢!一定有别样的趣味。我迫不及待的去了,之见她悠闲的做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见我来到,“奸笑”起来,悠闲的说到:“等候多时咯!”没等我开口说话,他变将我拉到了厨房。“她这是要做什么?我可不想跑过来就为煮午饭给她吃吧?我可不要!”我胡乱的猜想着。

  “嘿,发什么呆呢?我知道你在家无聊,特意让你来做一项什么有意义的事哦。还不快感谢我。”她嘟着嘴,装成生气的样子。我也无奈了,只得随声应和了声。走进厨房一切我都明白了,就家伙果然是想我来做苦力呢。让我包粽子。虽然我吃了很多年的粽子,可还真没尝试过包粽子呢。既然这样,我就放开了弄。她似乎是真的准备了这项活动,因为没有她的家人在一旁。但有做够的材料让我们来弄。她见我很是兴奋便干咳了几声,“你可不要给我让来哦,这些可是要钱的呢!”我督了她一眼,摊开手,万分无奈的说:“我也想弄好啊,可是我又不会,怎么可能不让你浪费一些呢?你说对吧?要不你来教我啊?”

  一场大战就这样展开了,一开始是有很虚心的跟着学。可是总觉得很难,学着学着就开始闹了。抓起一把糯米向她丢去,她很是成熟的说了一句:不要闹了,都多大的个人了,如果你包出个像样子的粽子,你这么,我也不好说什么,可是你看看你那个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怎么好意思的呢?我不好意思了起来,一个和我同年的丫头片子,把我说了一文不值。我也怒了,开始专心包粽子。经过我的努力终于包出了像样的粽子。我趾高气昂的笑着说:“你看你,要不是你那激,估计还真学不会呢,不过……嘿嘿”我坏笑着将一把糯米丢向正在忙碌的她。

  我们终归还是孩子,闹了好久。

  朋友?她应该算是我最要好的,也是最真实的朋友。这个端午因为有她,我学会了包粽子。哦,不。是包像样的粽子!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15

  端午,大家肯定是熟悉的了,大家一般认为端午就是包粽子,赛龙舟。但是,有些人忘了端午还是一次小型的团圆。传说是这样,屈原投江后,百姓们为了避免鱼把他吃掉,大家就不停地包粽子投进江中,鱼吃了粽子就不会吃屈原了。

  但是,还有一个说法。在端午节这天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节日,容易出灾难。所以,人们为了躲避灾难,纷纷都回家了,也算是一次小团圆。

  现在,端午节就是一个节日。大家在这天吃喝玩乐,真是好不快活!小时候,家中的孩子一到端午,最馋的就是爷爷包的粽子了。那清香的米混合着香味的红枣、绿豆,真是尝一口就让你停不下来。

  今年又是一次端午,爷爷照常起了个大早。等我们起床的时候,他已经将做粽子的材料和食材都准备齐全了。我们可不能让爷爷一个人在那儿干活,迅速的刷牙洗脸后赶了过来。以前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但次次都以失败告终。今年再次上线,包粽子是有技巧的,首先将粽子叶旋成角都是个技术活儿,它得找那些合适的角度,大的话米容易漏,小的话分量有太少。再是绑的时候有点难,我这笨手笨脚的,每次绑的时候就垮掉了。它就好像在针对我,次次当我快弄好了的时候,它整个就散了。

  我的实力就在那儿,到最后勉勉强强做了五六个后,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停了下来,安安静静地退到一边,我还是当个吃货比较好。

  过了一段时间,一股清香在鼻间飘荡。蒸好了,爷爷将粽子拿了出来。我急忙将粽子处理好,给外面的人端了出去,正好小姨和小姨夫也回来了,可以让他们好好尝尝多年没有尝过了的家乡的味道。

  端午,一个快乐的节日。在这天,我们见到了许久不见的亲人,吃饭了美味的食物……仔细想想,这……还是记忆中的那个端午!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16

  时间如流水般流逝,眨眼,又是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已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在家里过过端午节了,离家几年的节日也总是过的平平淡淡,豪无节日的韵味。

  有句话说越长大越孤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孤单的不仅仅只有自己,就连节日,也变的冷冷清清。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过节了,只要一过节,就会有好吃的好喝的,小时候,过节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只因有好吃的。

  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能感觉到有节日气息的日子也就那么几个,像现在的一些节日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都是闻所未闻,更别说什么过节了。

  端午在我们那算一个重要的节日。每年端午学校都会放一天假给我们过节,也许那时候喜欢过节,除了喜欢吃喝,就是因为学校可以放假给我们,可以不用起大早去上学,可以带着玩伴疯狂的玩一天,所以都很期盼过节。

  每年端午,都会起个大早,就连平时的懒觉都不见了。每次睁开眼,都会发现绑在胳膊和腿上的花线绳,五颜六色的,拧成麻花状,绑在胳膊和腿上,因为在我们那老人圣言,如果端午当天不绑花线绳,出门就会有蛇缠上胳膊和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因为很害怕蛇,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敢有人去试试,所以在端午当天都会或多或少的绑一根花线绳。

  记得我问过父亲不绑花线绳真的会有蛇缠上腿和胳膊吗?父亲笑笑说当然不可能,不相信我可以试试。看着父亲的笑,听着父亲的话我半信半疑,却不敢去试试看,现在想来都觉得很好笑。

  早上一睁开眼,花线绳母亲就早已替我绑好了,看着胳膊腿上的花线绳也就安心了,因为花线绳要绑三天才能取下来的,这三天之内是不能往下取的,所以看它绑结实了,也就放心了。起个大早挨家挨户叫上村里的玩伴,向山上爬去,任务是摘柳树条子,因为要向家里所有的门窗上插柳树条子,至于为什么要插柳树条子,从来没有问过,就是觉得好玩,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糟蹋树木,不怕被抓住了受批评。

  一路向山上跑去,见到柳树就往上爬,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柳树条子就往下摘。一人爬一棵树,拼命的摘,摘下N多之后,先把所有的柳树条子堆放到一起,然后每人开始用柳树条子编个草帽戴着,再拧几个响响儿,比比看谁的响响儿最响,声音最好听。等这些忙完以后,戴着自己做成的草帽,吹着自己拧的响响儿,每人扛着一捆的柳树条子满意的向家里走去,满山都是所谓的响响长长短短,尖尖闷闷的声音,好听就不说了。

  等回到家里时,母亲的摊叶饼早已烙好,蜂蜜早已炝好,就等我们来吃了。先把那些柳树条子挨个的插在窗子上门上,就准备吃端午节的饭了。母亲的摊叶饼做的很棒,摊叶饼摊的那叫一个圆,把摊叶饼卷成一个棒棒,蘸着热热的蜂蜜,一大口送进嘴里,那叫一个爽。刚做的摊叶饼软软的,薄薄的,提在手里看有点透明,明啾啾的,泛着亮闪闪的光。吃蜜太甜总会腻的,再配一碗刚刚出锅的大米稀饭,才明白这就叫过节啊。

  那时候,只知道端午节是吃粽子的,可是生于北方,又生在一个小农村里,根本不知道粽子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味儿。那时候就想,总有一天我要将粽子吃个够,于是在端午节这天能吃到蜂蜜已是一种奢侈了。

  第一次吃粽子是在T市上学的时候,也是长那么大第一次一个人在外面过节。端午当天,和舍友兴致冲冲的跑出去买了好多粽子,打算好好补偿一下长那么大从未吃过粽子的遗憾。看着裹的严严实实的粽子不知有多兴奋,棱角分明,立体感超强,也真无法想象那发明包粽子的人是多么的能干聪明。慢慢的拆开,红白相间,可以清晰的看见露在外面的大枣,红红的,黏黏的。迫不及待的一口咬去,等一口下咽时才发现,粽子原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因为是第一次吃糯米,黏黏的感觉,觉得不好吃,有点小失望。

  从到T市读书以来,就从未在家过过端午节,也是从那以后,过端午再也没有买过粽子。反而每年端午,都好怀念母亲做的摊叶饼和炝的蜂蜜。

  那时候,每年端午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游林。我们邻村,有一片原始森林,相传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一片森林,那里本来有大片的森林,可是由于一次地震,只剩下了现在的那么一小片,说起来小,可是走起来却一点也不小。

  每年端午都会约上同学玩伴一起去游林,于是游林也自然而然成了如今记忆里的一部分。一大片的绿色,如瀑般倾泻而下,繁茂的树叶,层层叠叠的,脚底下是厚厚的树叶,阴暗潮湿,茂密的树叶遮挡住了太阳,偶尔风吹过,有细细碎碎的阳光洒落,照射在厚厚的落叶上。

  因为是很久以前的树林,里面的树又高又粗,喜欢找一棵很粗的树,然后几个同学伸出胳膊围个圈,来圈下那树到底有多粗,然后回去告诉其他人,那棵树真的好粗好壮。如今想来,觉得好傻,却又傻的那么真,那么可爱。

  今天端午,哥哥突然问我说小时候端午节我们经常摘的花叫什么名字?我想了又想却没想起来。狗蹄蹄花?还是马蹄蹄花?哥哥问我,马蹄蹄花吧,我想了想回答。才发现,小时候最喜欢的花,我居然忘了它叫什么名字了。

  给母亲打了个电话,问她我们小时候端午节经常摘下来编花冠和做胡须的花叫什么名字,母亲告诉我说狗蹄蹄花,我才想起它叫狗蹄蹄花。真的很纳闷,为什么如此好看的花居然叫狗蹄蹄花呢?

  这个季节,狗蹄蹄花会漫山遍野的到处开放,纤长的腰身,细细长长的叶子,白色的花瓣,红红的花苞,小小的,圆圆的脑袋,像一个绣球。而狗蹄蹄花从来不是一枝独秀的,它总是一株一株的生长在一起,所以一摘就是一大把。

  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将狗蹄蹄花摘下来,将花多倒过来,摊开手掌,将花朵在手心里慢慢的敲,嘴里还念叨着抱,抱,抱个狗娃子,于是会发现手心里会有好多黑色的小东西在跑,开心的向其他人炫耀,看,我的狗娃子抱出来了。长大了才知道,那根本就不是什么狗娃子,而是花里边的小虫子。真不知道长大是好是坏,破坏了我太多儿时天真无邪的念头和幻想。

  和小伙伴们摘好多的狗蹄蹄花,坐在山坡上,做一个长长的胡须,挂在耳朵上,粗声粗气的学男孩子讲话。编一个漂亮的花冠戴在头上,一簇簇堆积在一起的狗蹄蹄花,周围吊着长短不一的花朵,高傲的像一位公主,活在自己编纂的故事里,简单而又快乐着。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小时候我们所说的,最喜欢也最钟爱的花,它有名字,叫狼毒花,不叫什么狗蹄蹄花。我又一次纳闷了,这么漂亮的花,名字却是那么的毒辣。不管多么的毒辣,都改变不了儿时对它的钟爱,也改变不了,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戴着用它编织的花冠,仿佛自己就是高傲的公主,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陪衬。

  如今,这些美好,都已成为了永远的过去。端午节再也没有了儿时的韵味,也没有了儿时的乐趣,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节日,没有期盼,没有欲望,没有节日的气息。节日对于奔波的我来说只是一个休息日,可是放松放松心情。

  母亲打来电话说今天端午,让吃好点喝好点,过节嘛,就好好过个节。可是于我而言,过于不过,根本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多想回家陪陪日渐年迈的父母,陪他们过一个团圆的节日,哪怕只是说说话也好。

  端午一年一个,可是深埋在记忆里的过去,那些曾经的美好,会不会像我忘记儿时的花朵一样,不经历,不碰触,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忘却?忘记没有理解,没有借口,时间带走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快乐,还会剥夺我仅有的记忆。

  记忆里,那年端午,那满山的狗蹄蹄花,那杂乱不成声的音乐,那尊贵的花冠,那高傲的公主……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17

  儿时的端午节,似遥远记忆里的一条小河,穿越时空的回忆,历经岁月的洗礼,醇美的让人难以忘怀。

  又是粽叶飘香时,那曾经儿时最美的记忆依稀就在昨天。端午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记得每年端午节的前几天,街上到处都是卖香包、结五彩绳、炸油糕和卖粽子的小贩。那琳琅满目的香包、金黄酥脆的炸油糕和清香诱人的粽子,看得人是眼花缭乱,食欲大开,所到之处无不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人们都在为这欢乐的节日忙碌着,儿时的端午节处处弥漫着亲友团聚的喜悦,曾经欢度节日的一幕幕情景时时刻刻浮现在眼前。

  五彩绳是由红、黄、蓝、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做成的,做好后于端午节当天戴于孩子们的手腕、脚腕或脖子上,据老人们说可以辟邪或防毒。这种五彩绳一直要戴到六月初六才能取下来扔掉,据说扔掉意味着扔掉疾病,也就是祛灾祛难的意思。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陕西关中的端午节更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包粽子、炸油糕,结五彩绳或是送香包颇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18

  端午节前夕,商店超市都开始叫卖着粽子,价格几元、几十元,上百元不等,甚至出现天价粽子。一边是商家为促销而打着漫天的广告,一边是国家三令五申的严查买粽子送礼。不知什么时候,粽子这么神圣的食物也和腐败挂上了勾。

  记得小时候,剑阁乡下过端午节是不吃粽子的。粽子是南方特产,是为纪念屈原投江而喂鱼的祭品。剑阁因地处川北,大多数地方山高缺水,水稻产量又低,糯米很少种。剑阁是没有粽子的。

  剑阁农村过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分三次过,农历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分别叫大端阳、中端阳、末端阳。而一般的家庭只过大端阳。大端阳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出嫁的女儿会在端午节回娘家看望父母。而父母招待女儿女婿最隆重的形式就是蒸馒头。头一天发好酵面,端午节一早就开始和面。馒头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桃子、有的像斑鸠、有的像喜鹊、有的像青蛙…条件好的还会蒸各种馅的包子。当然是素菜的,或是米拌的。孩子们回到外婆家,挑最喜欢的斑鸠,它最形象,拿在手上舍不得吃,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闻了又闻,爱不释手。直到馒头冷了,才掰了斑鸠的小腿慢慢品味着,回味无穷。

  我们村是有名的贫困村,一年粮食不够吃,大女孩都远嫁绵阳等富裕地方。在大集体那个年代,我们村很少有人家蒸过白面馒头。

  端午时节,正是麦收季节。经历了青黄不接的二三月,每个人都翘首期盼着这个可以吃饱的节日。金黄的麦子,飘着诱人的麦香,飘荡在村庄的每个角落。

  在端午节的前两天,生产队就会把还未晒干的麦子,折算斤两后分几十斤给各家各户,让人们可以过一个饱胀的端午节。在那样一个机械化落后的时期,要把这些还带着水分的麦粒,磨成白面,几乎不可能。而乡下人自有办法,他们不用晒干麦子,就把这些麦子用筛子去掉麦壳,淘干净后和着井水,用石磨磨成浆,那连着麦皮的面浆,白中带黄,从石磨流出来,就像小小的瀑布挂着。这时候,院子里热闹开了,每家每户都忙着推腰磨子,大孩子帮着妈妈推磨,小孩子则围着石磨转圈、叫喊着、兴奋着。一会儿,父亲开始抱着麦秸,把锅烧热;婆婆则熟练的用高粱做的锅扫把,沾一点菜油,刷一下锅,然后用勺子舀一勺麦浆倒进锅里,用锅铲轻轻一刮,很快,一张有软又香的水摊面馍就起锅了,放进干净的竹筛子里凉一下。一张两张,还不等凉好,就被围着锅台的孩子一抢而空。婆婆一边叫着:“慢点,慢点,别烫着”。孩子们则不管,早就饿瘪了肚子,就等着去填饱。他们也不去计较那白味的水摊面的味道,只觉得它软软的,香香,甜甜的,真好吃。婆婆则站在锅台边,不停地刷着,直到刷完为止。她也不会提前尝一口。孩子们都差不多了,就把后面剩下的面皮,切成小块,放一些盐葱吵一下,那便是端午节上的美味。

  而我们家小时候姊妹多,分的粮食少。婆婆管家,为了节约麦子,一年最多只能有一次这样的享受。婆婆为了让我们能吃上水摊面膜,就鼓励我们和她一起去拾麦穗。因为大集体劳动,有的麦子很成熟,加上太阳晒,就有麦穗掉在地上。很多老年人和小孩就会去拾麦穗。别人睡午觉时,我们就戴顶草帽,跨一个竹篮子,和婆婆一起去拾麦穗。有时候运气好,一个中午就能拾一篮子。估计队里出工的时间,就回家。(因为怕队里发现没收),然后把那些麦穗晒在自家院子里,等积累多了,再用小锤去捶。看着那些胜利果实,心里向往着下一个端午节的美味。

  那飘着麦香的端午节,已留在了记忆深处,而那美味的水摊面也留在了时代的记忆里。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19

  我记忆中的端午节,没有春节那般隆重热闹的景象,没有清明节那样的悲伤,没有七夕节的浪漫,没有国庆节的激动…但它在我的心中却有无法代替的地位。

  端午前,妈妈带我上街买绒线,鱼食。吃玩饭,妈妈又带我们去河边割艾草。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傻孩子,你知道吗?用艾草洗澡,带艾草是为了驱魔避邪。撒鱼食是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虽然屈原投江是一个传说,但经过日积月累,它已成为人们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程序。

  终于到了端午节!上午,我帮奶奶包粽子。看奶奶那灵活娴熟的动作,可真让我羡慕啊!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的粽子便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我问奶奶:“奶奶,你怎么这么会包粽子啊!教教我呗?”奶奶笑着说:“好啊!”于是,我便学着奶奶的样子包起来。先那一片荷叶,舀点糯米在上面,又挑了几个我爱吃的蜜枣,往中间这么一放。果真像玛瑙一般,让人看了就忍不住的流口水。接下来的重点来了。我笨拙的将荷叶围绕糯米弄起来。啊,惨!糯米弄多了,都露出来了!我赶忙向奶奶求救。幸好及时送到,经过抢救,平安脱险。我望着眼前这个形状不怎么规则的粽子,心里既有喜也有悲。

  吃完午饭后,妈妈让我们去洗艾草澡。这是我的弟弟怎样都不去。我便取笑他胆小鬼,他便和我闹起来。我们两人在奶奶旁边打打闹闹。妈妈也只是说:“小心点,别伤着奶奶!”这时奶奶忽然唱起了一首歌谣:“端午节,快来到,大人小孩乞手盼,粽叶青青糯米香,欢乐融融盼佳节。端午节,已来到,剥壳尝棕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红绸黄袍做香囊。”我和弟弟也不闹了,坐下来静静地听奶奶唱歌。过了一会儿,弟弟吵着说:“奶奶,奶奶,我还要听!”奶奶和妈妈笑着说:“好啊,不过你得先去洗澡哦!”弟弟嘟着小嘴说:“那好吧!”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我们洗完澡后,妈妈给我们扣绒线,看着手上五颜六色的绒线,我们开心极了!

  现在的孩子们,渐渐的遗忘了传统节日。他们就得传统节日毫无乐趣可言,反之坐进他们心中的却是西方的节日,即所谓的“洋节”。我自认为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的“根”,是我们国家两千多年历史的见证!因此,我呼吁:不要遗忘传统节日。吸收西方的文化固然没错,但也不要忘记我们的“根”,要时刻谨记我们是炎黄子孙!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20

  今天是端午节,朋友圈里有晒龙舟的,有晒假期生活的,但更多的还是晒吃和晒娃,再不然就是晒娃吃东西。

  很多照片里,都是晒的小朋友拿的蛋袋,还有拿小粽子,桃子,还有漂亮的荷包一样的饰品。

  想起了小时侯的蛋袋,那时没有这么花里胡哨绣着漂亮的图案,却是简单又接地气的很。

  那时候妈妈会用五颜六色的毛线绑成一个蛋袋,然后每个小朋友都能分到一个用艾草煮过的鸡蛋,一个桃子放在蛋袋中,袋子是一格格的镂空的,都能看到里面装的东西。

  于是乎,一群小朋友开始在院中攀比起自己的小蛋袋。看看谁的颜色好看,谁家的鸡蛋大个,谁得毛桃新鲜。有的小朋友蛋袋大个,能钻下两三个鸡蛋或者毛桃,那得意劲,可真是别提了。

  即使是很嘴馋,那也是先得瑟过了再说吃的事了。

  以前端午节,都会用艾草水洗澡,现在因为沐浴露的普及,基本上艾草水用来洗手洗脸的居多了。

  艾草煮沸的香味也很好闻,人家把晒干的艾草也插在大门的两旁,有着节庆的意义。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 篇21

  小的时候,我对端午节的记忆,是从吃粽子和黏米饭开始的。

  说起粽子和黏米饭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那是大约我3岁的时候,那一年的端午节,幼儿园的小朋友‘‘鹏鹏’’神神秘秘的对我说;我会包粽子了,我和妈妈一起包的。我说;那有啥呀!下学后我也和妈妈包粽子。晚上我迫不及待的把想包粽子想法说给了妈妈,妈妈真就买了。江米。小枣。苇叶。马莲等等包粽子的东西。恰巧姥姥去太姥姥家了。我们倍感无助。多亏 妈妈还算懂行,先把米用水泡好,把苇叶。马莲。小枣煮了。我们就开始包了,心想这有啥呀,不就是把米和小枣往里包吗,由于妈妈也没包过粽子,就出了洋相,妈妈不是把苇叶弄坏了就是捆不住米和小枣。我就更别提了用挺大的苇叶就捆了一小点米,连小枣都没放进去。

  就这样我们两个人包了半天都没弄成,妈妈说咱们这样吧!把苇叶平铺在笼屉上,把泡好的粘米和小枣放在上面蒸。当然粽子是没包成但是蒸了黏米饭,味道也不错。粽子吗还是姥姥从太姥姥家回来后,她老人家给包的,那天我在姥姥手把手的指导下,终于包成了像样的粽子。

  小小的粽子,看似简单其实这里面有大的学问,做人做事都是一个道理。看似简单的事是要认真地对待的。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通用21篇)】相关文章: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8篇)04-07

初二记忆中的端午作文04-07

记忆中的端午作文600字大全04-07

初二记忆中的端午作文(精选5篇)04-07

五年级记忆中的端午作文04-07

记忆中的春节作文(通用15篇)04-14

记忆中的味道作文通用12篇04-02

记忆中的家乡作文(通用8篇)05-26

初二留在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