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儿时的端午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儿时的端午作文1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屈原的故里秭归,乃我的家乡,于是乎,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家都过得极为热闹。
还记得幼时凡临端午节,在我们老家还举行隆重的赛龙舟比赛,顶着上午的烈日,家家户户老老小小来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江边围着一排排的人,显得异常热闹,我们一家人在岸边为参赛的小伙子加油,虽然人多,但大家的助威声非常整齐,顿时有了填山移海之威,太阳不遗余力地散发热量,大家也竭尽全力地散发热情,所有的人都怀着对屈原的敬意祈祷一家人平安顺遂,来年风调雨顺。
男人们赛龙舟,家里的妇女也不闲着,拿着剪子便去家门边的从里剪两捆艾草与菖蒲。
而我家门上每年必挂着一捆,小区的楼道里几乎都是那样的清香,因为味道格外特殊,便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中。开始时,那些植物还是漂亮的青绿色,为堆积着灰尘的昏暗楼道增添了一抹俏皮的绿色,请想象一下,在灰朴朴的狭窄小空间中,有那样一抹令人心旷神怡的颜色,是多么让人心生欢喜啊!再过些时日,那抹青绿,便渐渐化为枯绿,泛黄的深绿色为整个画面似是增添了一种陈旧的味道,无端便显得庄严与古朴。
幼时火气重,一到夏秋季,总是喜欢流鼻血,而且一流便止不住,那场景常常让人唏嘘不已,那艾草便成为了我的“救命”的“稻草”。
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染红一片片云彩,一家人团圆围在桌边,有说有笑地包起粽子,外婆是我们家包粽子的高手,我笨手笨脚地在旁边有模有样的学着,明明是这里漏几粒米,那里绳子散开,外婆却总是眯起眼睛绽开笑容,脸上的沟壑都提起来:“包的很好哦,长大了你肯定也是包粽子的能手。”现在回忆起外婆欣慰、慈祥的笑容,原来那里面是对我寄予期望,希望在我长大后每年这样的团聚习俗,一直延续下去……
儿时的.端午作文2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除了春节以外就数端午节最为热闹了,由于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时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乡下。那时的端午节使我难以忘怀。
与平时的过年过节一样,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外婆总会让我乖乖坐在床边,给我讲一些过节的规矩,例如“不许乱说话““不许偷吃冷粽子”“不许与小伙伴打闹”“不许玩水”……我总是批频频地点头。外婆就让我早早睡下,好让明天能有个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厨房,此时外婆已把厨房里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灶台上绑着几捆桂叶和桂绳,白白嫩嫩的糯米静静地躺在盛满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莹的珍珠,灶台上放着的几个小碟,里面盛着各种各样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红糖。 于是,我就坐在桌上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看着外婆忙碌着。 乡下的灶台是两边的,一边用来烧水,一边用来煮菜煮饭,外婆就把早已洗干净的鸭蛋放入大锅里,用木瓢从另一个热水锅里舀几瓢水放入大锅中,然后还细心地放入一小勺的盐,接着就往灶里添了几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边,开始给我编络子了。
外婆的手由于长期劳动已经粗糙的像树皮一般了,但却不失灵巧,三下五除二一个用红绳编成的络子就编成了。 此时,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捞起一个最大的用红纸沾水染成了红色,再用干布擦拭干净,装进络子里,挂在我脖子上。接着,外婆就往我兜里装着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兴,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龙舟赛了。 外婆总是把我送到大门口,嘱咐着要我快些回来吃粽子。我总是一溜烟就消失了。 小伙伴们此时都差不多到齐了,由邻家的大姐姐当头,领着我们这一群小毛孩到河边看赛龙舟。由于河道较小,所以就只有两条的龙舟,每条龙舟都有13个人,12个人划桨,1个人打鼓喊口号,“一、二、嘿呦,一、二、快快、”12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动作整齐地划着,两条龙舟你追我赶地向前驶去。 可是,小孩子会知道看什么呢?我们只不过图个热闹罢了。女孩子一般看了一会儿,便觉得无趣了,就坐在一旁分享起零嘴,男孩子呢,则不然,他们总喜欢沿着岸边追着龙舟跑,由于划桨的人力度较大,几乎每个男孩身上都有水花溅着的痕迹。
锣响了,大概是舟到终点了吧,刚好东西也吃完了,站起身,与伙伴们拉着手高高兴兴回家去。 太阳也慢慢爬到正空中,外婆家的厨房里已经飘出了桂叶的清香了,我就连忙蹿进厨房里,去挑已出锅的个大的粽子。一般我都会坐在门槛上把那个粽子吃得干干净净,偶尔会剩下几颗糯米粒给鸡吃,看着大公鸡的贪吃样,我也被逗乐了…… 尽管如今过端午节,母亲每年都会包粽子,编络子给我,尽管母亲的手艺一点也不比外婆逊色,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我真怀念儿时的端午节啊!
【儿时的端午作文2篇】相关文章:
1.儿时的端午作文
3.儿时的端午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