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运河东,一个曾经算是贫瘠的小村子。因为灌溉不是很通畅,更多是玉米黄豆与山芋。平时大米是奢侈品,只有过节的时候才可以饱饱的吃过够。于是过节就是奢望,端午也不例外。
端午节前,河滩的芦苇早已郁郁葱葱,一般都是女孩子或者妇女带着剪刀去打粽叶。打粽叶也意味着端午的来临,孩子们心里都有了自然的开心,还有不说出来的期待。这时候的季节在江淮大地,多了几分暖和与晴朗。不经意小燕子在天空自由的舞蹈,原来的布谷鸟开始了催人忙碌。
挑着担子的货郎,担子上多了五彩的绒线,还有桃核做的各种的精雕的美丽的玩意。不管穷富,每家都扯上几尺,紧紧的栓在孩子的手腕,也有随便扣上桃核雕。脚脖子也会被彩绒缠住,七彩光在太阳下有点旒玉之感。父母从地里劳动回来,刻意的带回菖蒲与艾草,挂在屋檐下,留点艾草熬水,浓浓的清香与药味沐浴着每一个孩子。据说菖蒲曾经是魏征杀了老龙王,挂着菖蒲就是防止老龙王到处报复。艾草可以让毒虫不敢靠近还避邪。也为艾虎,古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也许五毒日,虎威自然罢了。
端午节,小时候就知道是孝顺的节日。父母都知道一个叫曹娥的孝女,一次次不厌烦的告诉我们孝顺的意义。所以 虽然贫穷,在我们村子里几乎没有忤逆子,也不敢忤逆也许!小学老师在端午节说到了粽子,谈到了屈原,于是我们知道楚怀王“不学好”与屈原的悲壮。偷偷的留一只粽子虔诚的扔在家乡不大的河中,还天真的祈祷------那时候也懵懂的知道还有一位大英雄伍子胥。
端午前大麦子熟了,赶青的将大麦做成糊糊,用来充饥,其实很讨厌吃,不吃又饿。期待端午是因为最后的咸肉可以吃到,豆腐渣子酱可以加鸡蛋炖出来吃。韭菜不再干炒,加了肉丝。还有豆腐千张随意吃。父亲还会抽时间捕点鱼-----提前几天早有人家包好粽子,可以吃好几家,没有人此时显得吝啬,多种口味,红枣的、咸肉的'、红豆的、还有纯粹糯米的。家里养蚕的日子很忙,没办法,母亲把芦叶子放在锅里用糯米煮饭,我们姐弟不怎么开心,但是都不说什么。不理解也怕母亲生气。母亲会把粽子给一只猪与水牛,有时候是父亲做,他们说过节不能纯粹就是照顾人,畜*也不容易。今天想想也是!
总有困难或者没有糯米的,不管谁家没有粽子,总会有人送去,不包粽子的人家倒是可以品尝到多味的,我们那里的老年人都说,吃不能独食,大家分享才是最好吃的。本来肚子没有油水,吃了近个把月的豌豆头与黄花草,早馋得可怜了,差点让人想穿越的日子真的是等于又过一次小年。
今天看着食之无味的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他们爷永远体会不到艰苦岁月的那种算那种苦,还有不敢面对的泪。一种“每逢佳节倍思亲”心情写给随烟远去的那一代节日更加艰难的父辈们。有来生我还做你们的晚辈甚至儿女,把今天的幸福也刻在你们的生活,岁月,心海------
【那时候的端午作文】相关文章:
那时候的端午作文05-06
那时候的冬天作文06-25
那时候200字作文09-21
那时候的树优秀作文09-10
回忆那时候的时光作文06-16
母亲嘴边的“那时候”作文09-23
那些叶子,那时候的我作文11-24
描写母爱的作文:那时候,我不懂09-07
回忆那时候的时光作文3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