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作文

2021-07-15 冬至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冬至作文(精选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冬至作文1

  今天是冬至,妈妈给我讲了冬至的由来:东汉时候,南阳有个名医,叫张仲景,他医术很高,不管什么疑难病症,都能手到病除,人们称赞他是妙手回春的医圣。冬天到了,张仲景在路上看见许多穷人,穿的破破烂烂的,脸上生了冻疮,耳朵都冻烂,张仲景看到后心里非常难过;回到家,他把一些治疗冻疮的药材放到锅里煮,煮好把它们放进面皮里,再把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在放锅里煮,煮好就分给那些穷人,大家吃了饺子后,脸上的冻疮都好了,耳朵也好了,身上也暖和了。张仲景之所以成为了“医圣”,受到后人尊敬,除了医术高明,更重要的是他的仁慈和爱心。

  今天过冬至,我们家也洋溢着暖暖的温情,我们家的房子正在紧锣密鼓的装修中,有几个民工叔叔干活挺辛苦的,爸爸中午请他们去饭店吃饺子,大家吃的可开心了,他们说:“谢谢您在节日里还记着我们,我们自己都忘了,实在是非常感谢!”今年的冬至过的无比温馨,饺子虽小但是能温暖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爱心是严冬中的一缕温暖的阳光,爱心是每个人心中的光明!正因为张仲景这段助人为乐的故事,他才被人牢记在心中,冬至这一天吃饺子才会如此的温馨,关爱虽小,但是它带来的温暖深入人心。

  冬至作文2

  今年是20xx年,冬爷爷有些坏了,都快冬至了,但是冬爷爷怎么还不把它的女儿雪姐姐带出来见见大家呢。我都等了好几个月了。

  星期四,是今年最值得庆祝的一天,究竟是怎么让我们值得庆祝的,让我来给你们娓娓道来。

  早晨刚到学校,无数个“小糖豆”就飞进我眼里,扑到我怀里,飘入我鞋里,我高兴极了,因为今年终于下雪了!

  下了第二节课,雪就下大了,那雪白的小树叶从天上飘飘悠悠的落下来,像七仙女从天上撒花,样子壮观极了。它飘到树上,树上立刻成了小动物们的“雪窝”;它他飘到屋顶上,屋顶上立刻披上了厚厚的银装;它飘到地上,地上立刻变成了人们的乐园……这一个个“小糖豆”的婀娜舞姿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快乐。

  下午课间活动,宋老师让我们下楼堆雪人、打雪仗,我们玩得不亦乐乎,衣服湿透了也不管,照样玩。一会叱咤风云的李振宇带领一帮男生来“欺负”女生们了。他们一人手里拿着一个雪球投向女生们,我们立刻跑到一边,躲开了。他们便灰心丧气地走开了。玩了一会后,就按宋老师的命令恋恋不舍得回班了。

  雪,你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我爱你,因为你,我这个冬天过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了,你要多多来濮阳做客呀!

  冬至作文3

  今天是冬至,姥姥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又是和面,又是调肉馅儿。妈妈昨天就说过,冬至必须吃饺子,可是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我起床后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打开电脑,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里点搜索“冬至的来历”,一下子搜出来好多关于冬至的信息。一一读过后我才知道,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医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耳朵的人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思。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我还学了一首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们家今天也吃着香喷喷的饺子。让我也记住一下有关“娇耳”的故事吧!

  冬至作文4

  今天是冬至,妈妈带我去小关庙那一块的“羊肉汤集中地”吃羊肉汤(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冬至要吃羊肉汤,反正有美味上门就吃嘛)。

  那儿两条街上都有五六家大型羊肉店。我们选中了一家“一品鲜羊肉汤锅”,一斤羊肉50元!真是“敲棒棒”。(没办法,现在是“吃羊肉高峰期”,每家店都涨价得恐怖)那家店的店员忙得不亦乐乎,所有的位子都被预订了,幸好我们来得早,占了一个位子,后来要吃的人可是排长龙啊,他们可一直没有位子。我们也是坐着舒舒服服地吃羊肉呢!

  我们一边吃,一边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进来,老板索性在店堂里大吼:“六点钟以前必须吃完!不然就不卖了!”他是想尽快让一下一批客人又进来吃——生意真好啊!

  羊肉的味道真不错。店面外有一个铁架子,挂着一只只宰好的大羊,它们不断地切成一大堆肉片,煮好后放入我们的羊肉汤里。(可怜的山羊们)再往汤碗里加些调料,浸入热腾腾的羊肉……美味啊

  到了晚上,那个地方变成了热火朝天的“羊肉城”,每个人都在兴致勃勃地大吃羊肉,也有些人专门拿个锅来打包外带。不管怎么说,我第一次过了一个真正的(吃了羊肉汤的)冬至!

  冬至作文5

  “吃了这碗汤圆,你又长一岁了。”冬至的时候,奶奶总是摸摸我的头慈祥地说。而我,总是似懂非懂的端着热腾腾香喷喷的汤圆含糊地应着:“真香,奶奶你也吃啊……”吃完汤圆,我就钻到爷爷的怀里,缠着他说说关于冬至的来历。爷爷总是用满是胡茬的下巴蹭蹭我的小脑袋,再娓娓道来。“冬至呀,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意味着天会更冷,白天也变长了,当然了,春节也就更近了。今天我们不光要吃汤圆,还有一项重要的事——祭拜爷爷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感谢他们的养育和庇护之恩……”

  冬至祭祖在我们老家可算得上件大事。一大早我和弟弟就围着奶奶,看她把糯米用水泡上三四个小时,磨成雪白的糯米浆,然后用布袋装着压到石磨下,慢慢把水排干,生米粿团就做好了。米粿团分成两块,一块做各种造型的米粿,另一块就是用来做汤圆。接下来就是我和弟弟最喜欢的环节了——搓汤圆!全家人搬来小凳,围座在竹簸箕边,一边聊天一边搓汤圆。我和弟弟把米粿搓成各种奇形怪状引来大家哈哈大笑,一大家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好不温馨!

  到祭拜的时辰了,爷爷搂着我和弟弟来到大厅,奶奶早已在大厅供桌上摆好了包括汤圆和米粿的好几样祭品。我和爷爷一起跪在先祖的遗像前,隐隐约约听着爷爷絮絮叨叨说着家里的事:孩子们都很孝顺,雯馨今年六岁了,很懂事也很调皮,家里一切都好……

  祭祖仪式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结束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缅怀我们的先祖。爷爷说,他的爸爸妈妈一辈子吃苦耐劳,正直又善良,去世的时候亲朋好友、村里的人都来送,都在说祖父母是好人。“先祖一直教育我们持家要勤劳、做人要诚实、待人要和善,多念别人的好等等”,爷爷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先祖说的这些,我们做的不够好,接下来就看你们了,可一定要把我们的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呀!”说到这里,我仿佛看到爷爷一闪而过伤感又自豪的神情。这一切只能留在记忆里了,因为三年前爷爷永远离开我们了。

  俗话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是由无数个我们这样的小家组成的,我想,如果每个家庭都把好家风家训发扬光大,那么我们中华大家庭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冬至作文6

  当香味袅袅升起,灶火渐息,用那雪白的糯米粉包裹的汤圆啊!那甜甜的,黏黏的,热气腾腾,幸福满满的汤圆呀,满是我们同学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

  今天是冬至,学校竟然安排我们做汤圆,真是意想不到啊,大家都开心极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学校里做汤圆。

  老师先帮我们分好糯米团和麻心,再把我们每8人分成一个小组开展活动。好,汤圆开做啦!我们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球,然后压扁加入少量麻心,像包饺子一样,把皮粘合在一起搓成圆球。当然,我遇到了问题——总是不能把汤圆搓圆,总是有一个一个的“小尖角”。装着馅的汤圆里头似乎有许多调皮的小人,像是把脚一只一只翘出来,形成一个一个尖尖的角,真是难看。哎,都是软软的糯米粉惹的祸,任我们怎么努力搓都没用。后来,我干脆等“汤圆们”干一点了,硬一点了再去搓,里面的“小人”安心了,不会再动了,真是“软的不服,得来硬的”!再看看其他组的同学——瞧,有的同学把馅放得太多了,结果成了“黑煤球”;有的同学没放馅,汤圆就成了“实心球”。施捷仁同学在做的时候,禁不住鲜美的麻心馅的诱惑,往嘴里一点一点的塞,引起了同学们阵阵笑声。

  一节课过去了,我们的汤圆做得差不多了,一个个白白的“胖娃娃”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像“孩儿兵”排着队伍等队长检阅呢!做好了,当然少不了吃这个环节。嗨,热气腾腾的汤圆来啦!汤圆冒着热气,在盆里等待我们品尝。“咦?这汤圆汤的颜色怎么跟在家里吃得不一样?”哦,是汤圆的“馅漏”了!后来我们知道,原来“罪魁祸首”是王子木。他做了一个“黑煤球”汤圆,外头是馅,而馅的里头才是糯米粉,所以,我们的汤圆汤全被它“污染”了。

  虽然汤圆包得不是很好,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一碗碗热热的、亲手包的汤圆,一碗碗承载着同学们欢声笑语的汤圆,在寒冷的冬天散发出阵阵暖意。

  冬至作文7

  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南方的白天越来越短,人们在一派安详和乐的景象中迎接冬至的到来。

  如果今年冬至跟以往一样,我也许会很高兴,但我面前摆着一个难题:做汤圆。我想在做汤圆之前,先讲一下我跟汤圆的故事。

  我六岁那年的冬节,第一次吃到了汤圆。那时的馅料只有花生和芝麻,我至今都忘不了那美味——咬下去的那一瞬间,馅料从裂口流进我的口腔,花生甜中带涩,芝麻甜中带甘的滋味冲击我的味蕾,再喝上一口汤,心里荡漾着说不出来的满足。从那时起,我与汤圆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完了我和汤圆的`故事,接下来就是解决做汤圆这个难题了。我只知道汤圆的做法跟包子差不多,但真要动起手来,我也不知道从哪下手。好在我有一个会做饭的老爸,不多时,他便把所需的材料——糯米粉和水准备好了。他还告诉我:“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把糯米粉揉成团,然后再搓成小球,实心汤圆的制作就完成了。”但单单第一个步骤,我就费了好大力气,揉着揉着手就沾上了,还一直弄不下来,用另一只手去扯,结果另一只手也粘上了,怎么弄也弄不掉,还把手弄得满是糯米粉。老妈看了直叫道:“惨不忍睹啊,面目全非呀!”

  风雨过后便是晴天。过了那个揉面团的环节,剩下的就简单多了,只需把大面团切成数十个小团,再搓成球就成了。

  做好的汤圆被老爸放进了锅中煮,不一会儿,一家人就享受起这甜甜软软的汤圆了。吃过了汤圆,我们来讲一下中国人与汤圆的故事。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味。因为这种糯米汤圆在锅里煮时,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

  渐渐地,汤圆走进千家万户,在南方的冬至,家家户户都吃汤圆,象征团团圆圆。

  今又冬至,搓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续着一份未尽的缘分。

  冬至作文8

  相信大家都会有过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情吧,我当然也不例外,我也有与众不同的经历。那就是冬至!想知道为什么这个冬至会与众不同吗?想知道的话,就往下看吧。

  冬至的前一天,我非常高兴,下午一放学,我就飞快的往家跑。一跑到家,我就快速地把作业完成。然后我跑到厨房对面妈妈说:“妈妈,明天就是冬至了,老师说让我们自己包饺子,明天早上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品尝!可是我不会包饺子,您教我好不好?”“当然好了,来,妈妈现在就教你做。”

  就这样,我开始跟妈妈学包饺子。包饺子的第一步是剁饺子馅儿,妈妈拿出来一些大葱和猪肉,对我说:“我们今天就做你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儿的饺子吧。”“好嘞!”我高兴地点点头。“来,我先教你剁馅儿。”妈妈给我讲了一些剁手馅儿的技巧,我便开始一一尝试,一开始做得不怎么顺手,但一会儿子就掌握了要领。馅儿终于剁好了!下一步是拌馅儿,妈妈让我把盐、十三香、味精、香油、酱油适量放进馅儿里,然后用筷子按顺时针方向搅拌。

  然后,就是包饺子。妈妈端来一碗清水,教我包饺子在妈妈的带领下,不一会儿我就学会了包饺子。而且我还包了许多“猫耳朵”和UFO。就这样饺子终于包好了。

  第二天,我和同学们各自带去了自己包的饺子,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格外香。我们还和同学分享。大家非常高兴。

  冬至作文9

  今天是冬至,我们上学的时候,姚老师让我们自己尝试下包饺子,我听了,可兴奋了。

  放学,回到了家,我打开电脑看作文要求是什么?看完老师提出的要求后,妈妈对我说:“笑笑,你有没有听说这样一句话呀?”我急忙说:“是什么呀?”妈妈笑着说:“这句话就叫,冬至饺子,夏至面。”看来冬至天吃饺子是一个老传统了,我要去与面了。

  我在面盆里放上面,倒上水把面与成团,让它醒一会,我先去拌饺子馅,把韭菜切碎,与上绞好的肉馅,放上些盐与油,一闻啊:真香。接下来就该擀皮了,我用小勺挖上馅放皮里,在姥姥的指导下,把饺子沿边一点点的捏在一起,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虽然不好看,但我想,只要多包几个就会好的,饺子包完了,就该下饺子了,我在锅里添上了水,待水烧开了,我把饺子慢慢的放到锅里,下饺子的时候,一定要慢,要不然会被开水烫伤的,下到锅里的饺子,要用勺子轻轻的搅着,等开锅后倒上三次凉水,再开锅后,饺子就可以出锅了。盛在盘子里的饺子,个个水灵灵的,看看就诱人,吃上去一定非常香,当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上些蒜泥与醋。

  姥姥说:冬至天里吃了饺子,这个冬天就不会被冻掉耳朵了。我听了开心的笑了,其实我心里更开心的是这次包饺子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许多快乐,也感受到了大人们做饭的辛苦。

  冬至作文10

  昨天冬至节,因为爸爸、妈妈有事,所以就把一年一度冬至节时请亲朋好友吃羊肉安排到今天。

  放学回家还没进家门,一股浓浓的羊肉香味扑鼻而来,进门后看见家里来了许多客人,有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爸爸的同事等,他们有的站着聊天,有的坐着喝茶,个个神采飞扬,面带笑容,我家八哥艾米也来凑热闹,叽叽喳喳闹个不停,时不时冒出一两句:“你好!你好!”逗得客人们哈哈大笑。

  屋子里已经摆好了3张大圆桌,每张桌上摆放了一副电磁炉汤锅,锅里热气腾腾,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我数了数,一共来了25位客人。

  白色的厨台上摆放了一大盆煮熟切好的羊肉。还配有青菜,莴笋,卷心菜,菠菜,红皮萝卜,杂耳根,青菜头,韭菜、胡萝卜手工饺子。佐料有盐、味精、香菜、葱、芹菜和豆腐乳。

  六点钟家宴开始了,大家纷纷就座,根据自己的喜好先在小碗里配上不同的佐料,有的是干拌,有的加了汤。我配的佐料是香菜,芹菜,盐和味精。

  我夹起一块香喷喷的羊肉,送入嘴里,羊肉肥而不腻,粑而烂的香味马上在嘴里回荡。

  客人们都对羊肉赞不绝口,还说可以上《舌尖上的中国》了,妈妈的脸上绽放出快乐的笑容。

  冬至节各地有吃饺子的习俗,据说吃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的。羊肉吃的差不多了,该煮饺子了。

  饺子放入沸腾的锅里,它们像一群肥乎乎的小白鼠,上窜下跳,滚来滚去,等饺子都浮上面,不再下沉,就可以吃了。

  我夹起一个饺子轻轻用牙齿咬开一个口子,它的汁流入我口中,立即感觉满口生香,再继续咬一口,又感觉它的馅又嫩又滑又鲜,真的是天下美味。不一会儿,几大包饺子都被我们风扫残云般吃完了。

  鲜嫩的蔬菜又陆陆续续放入汤锅中,蔬菜的清香充满了整个屋子。

  晚宴一直持续到九点半,客人们都说,下一个冬至一定还要来。

  冬至作文11

  很小的时候每逢冬至这一天奶奶都会告诉我冬至要吃饺子,不吃饺子耳朵就会冻掉。为了我的耳朵我都会大口大口吃饺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书中得知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也不会冻掉。

  其实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可是一个大节气,倍受人们的重视。冬至要吃美食是人们过节的传统习惯,中国大地冬至的食俗南北不同。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吃饺子、南方盛行吃汤圆。不论吃什么都是人们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是我们家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我们全家聚在一块,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心里都美滋滋的。每到这时奶奶总会对我说:“多吃点,吃的肚子滚溜溜的,吃饱了晚上才会做个好梦哦!”虽然冬至夜三九严寒外面寒气彻骨,但是我家里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可惜今年爸爸却独自一人在外地出差,冬至夜不能回来。我更想念他了。

  36、西北老家过冬至

  听奶奶说:冬至是传统四大节之一,冬至开始数九,是个严寒的节气;“冬至—阳生”,从此阳气上升,又是个带来希望的节日。在我们老家西北一个小山村,过冬至,人们要吃包子。因为那里有句老话:冬至节,秃子头上冻出血。人们吃了包子,就“包”住了“头”,也“包”住了来年的希望。奶奶至今还保留着这个习俗。

  去年冬至,奶奶一大早就发好面,准备好羊肉胡萝卜馅。一听说包包子,我急忙洗了手,跑到案板边,拿过奶奶压好的面皮,开始学包包子。奶奶边包边教我:“左手心放面皮,右手舀馅放在面皮上。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边皮,中指沿着边儿往回拉,边拉边捏,最后捏到一起拧个小辫就行”。我一听,难,得有点技术。奶奶说:“不怕,一学就会。”她握住我的右手,分开手指,在面皮上练习“边拉边捏”,看着面皮的圆边在我手下一点点收拢,也很好玩。奶奶教我做了两个,第三个我坚持要自己来,开头我小心慢慢捏,不算顺利,快要捏好了,我心里高兴,想一下捏住,可是馅都捏到了边上,拉回的面捏不住倒粘在手指上。我有点发急,使劲一捏,不想倒把皮捏破了,馅也漏了。奶奶一看说:“不要急,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快成功的时候。你这是面边上粘了菜汁就捏不住;手湿了就粘面了。”我长吸一口气,擦干手,重新拿过一面皮,按部就班操作,终于成功了。那包子歪着小辫坐在箅子上,我左看右看,多像淘气的小娃娃!我大喊:“耶,我捏了个胖娃娃!”大家都笑了。吃饭了,奶奶端上热气腾腾的包子,我心里美滋滋的,这包子也有我一份功劳啊!

  今年的冬至又到了,想起第一次包包子的经历。我就想起了奶奶的话: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快成功的时候。就像冬至最寒冷的时候过去了,那温暖的日子也就开始了。

  

【冬至作文】相关文章:

冬至作文:冬至漫笔11-30

「冬至作文」浅谈冬至12-28

关于冬至的作文:“小年”冬至01-14

冬至的作文:冬至夜的温暖12-27

有关冬至的作文:冬至的汤圆12-26

「2015冬至作文」关于冬至的作文12-25

冬至的作文09-12

冬至的作文07-21

冬至作文11-28

冬至的作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