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冬至里的温暖作文1000字

2022-01-29 冬至

  冬至,虽有寒风,可是心存温暖。以下是小编为您推荐中学生冬至里的温暖作文精选1000字,欢迎阅读。

  冬至里的温暖

  一个人 的时光 ,匆匆又呆滞。一个人在静静地享受着那份宁静 的时候,慵懒的忘记 了思维,时间 在分分秒秒的无声溜走,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仿佛置身在世外,甚至连今天是冬至节都忘记了。要不是中午朋友 打来电话 问候,提起今天是冬至,还真的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让几年这个节日 在我的生活 中悄悄溜掉了。

  说起冬至,每年我与家人都要认真过这个节日的,因为冬至这个节日本身就很受国人的重视,特别是北方 人,更是把冬至这个节日当做过年一样对待的。我是很重视习俗的一个人,对这个节日自然 是不例外的。可今年自己一个人在家,浑浑噩噩地生活,竟然忘记了许多东西。

  每年的冬至节,家里都要包饺子,还记得去年冬至这天孩子们都来家了,为了想吃几样陷的饺子,我跑遍了几个饺子馆,可由于我去的晚了些,都已经订出去了,结果没办法,最后只在一家驴肉馆买了点驴肉馅儿饺子,孩子们吃的很是开心。今年没有了这样的热闹,家里冷清多了,好像过节也没有了兴趣。直到朋友打来电话,一声问候,心里温暖 了许多,中午一个人不能包饺子了,朋友约我晚上一起出去跟大家在一起共同包饺子过节,这份友情 自然在我的心里生起了许多温暖,驱散了冷清和严寒。

  关于冬至习俗的传说有很多,而我特别喜欢 冬至吃饺子这个传说故事 。在我们北方,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有谚语:“十月 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相传是因纪念 “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这样一个故事,传递的就是一个“情”字,医圣对家乡父老的情,对父老的爱。虽然冬至天已数九,正是最寒冷的季节 ,但天无情,人有情。从那时起,人们对医圣的纪念,将冬至节奉为与春节 一样的重视程度,无不也透着人们对那些 爱民如子的圣人贤达的拥戴和怀念 之情。虽然说严冬,却有一种暖暖的暖流在人间 流动。

  冬至也是昼短夜长达到极点的时候,记得小的时候,每到这个季节,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最难熬的时候,小孩子都不喜欢长夜,都喜欢在白昼里嬉闹。那时,每到夜晚来临,父母 便让我们早早地上炕睡觉,可那时是根本睡不着的,躺在被窝里翻来覆去地闹。父母让我们早早上炕睡觉,即是为了我们不要到黑夜 的外面去,怕冻伤;又是为了节省灯油,那时家里还没有电灯。我们躺在被窝里睡不着,就听妈妈给我们讲故事,妈妈没有文化 ,讲的故事自然就是那些在民间流传的什么鬼神之类的了,有的时候还哼着小曲儿,我们就是这样在母爱 的呵护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冬夜。

  那时,家境都很贫寒,但是到了冬至这天,母亲 还是要想方设法给我们包点饺子吃,那时的饺子面是白面和玉米面两掺的,馅儿是青菜里面只有些许的咸肉,虽然比不了如今的饺子,但是我们吃起来还是很开心的,也是一年中难得的一顿“美食”了。就是这些材料,还都是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从我们小的时候,母亲就对我们格外的疼爱,让我们跟所有的孩子一样都能快乐 开心地度过幸福 的童年 。

  前几年,当我心情 好的时候,赶上冬至节,也会约上几个朋友到餐馆吃顿饺子,叙叙友情。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家里跟家人一起包饺子过冬至节。虽然天气 寒冷,但朋友在一起也好,家人在一起也好,那种暖融融的情义,早已把寒气驱散,心中流淌的是股股暖流。如同今日朋友在我早已被寒冷包围着,忘却了冬至到来的时候,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个邀请,不都是严冬中的温暖吗?此时我想起了英国诗人 雪莱《西风颂》里的一句诗,“冬天 来了,春天 还会远吗?”是的,这冬至里涌动的暖流,不正是温暖人间,催生万物复苏春满花开的春天的号角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