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帘,花飘零,暮色四合中的小山丘独添了几丝冷清。
窗外孩童的嬉闹声渐渐消去了,妇女们的家长里短声也逐渐退隐去了,一盏盏的灯也接着灭了。
“爷爷,该睡觉了。”我关了灯,对在窗口望着远方发呆的爷爷说。
“好,再看一一会儿,一会儿就睡了。”
我嘟着嘴,小声嘀咕道: “有什么好看的呀!”瞄了眼窗外,一片漆黑,隐约中看到一小抹微光,在黑暗的夜色中显得很是耀眼。
爷爷似乎听到了我的细语,说: “你不知道呀,爷爷在很小的时候就要上山干活。早上天微微亮,就要出去;夜深了,一片漆黑才回到家。看着山上无止无尽的黑,我甚至没有迈出上山步伐的勇气。可后来就是这抹微光,给了我无穷的勇气。每到天黑它就尽心尽责地亮着,我总觉得它就是专门为我亮着的。我每次看到这光,心里就踏实,就温暖,便又有了勇气。直到现在,我还是这么感觉,它已经是我的老朋友了啊!”爷爷意味深长地说完了这一段话,眼里透露着一种感叹,一种满足。看来,他是和这位“老朋友”结下很深的感情了!
夜,很静。没有人说话,我享受着这份异于白日喧嚣的沉寂,细细品味着爷爷的话,感叹爷爷的童年经历,感受这抹微光的等待。
是啊,这抹微光如同一盏指明灯,温暖了黑暗中赶路人的心,抚慰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相信终点和幸福就在前方。风雨再大,再冷,内心也是暖的。
而来到城市生活的我,却愈来愈觉得自己与这城市格格不入。关上灯,唯有眼前的电脑屏幕发出的蓝白色的光与我相伴。虽然窗外灯火通明,车水马龙,却没有等待我的那盏灯,即使是细微的一盏。或许,这正是城市与小山村差异最大的的地方吧。
窗外,人来人往,他们脸上却吝啬得没有一丝表情,只顾裹了裹被风吹乱的衣襟,匆匆赶路。他们应该都有自己明确的目的地吧。我开始茫然,我的目的地在哪里?
曾以为小鱼游不过沧海,是因为它没有游过沧海的勇气。后来才发现,那是因为沧海的那边没有等待它的微光。
又发现,我好似那尾游不过沧海的小鱼,我是在等那抹微光吗?或许,我的等待就是那抹微光的等待吧!
人生不正如窗外那些人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会有几个人能驻足等待后面的人?又会有几个人注意到趴在窗口、眼里尽是迷茫的小女孩?
我,不愿被别人推着走,我只想等待那抹微光的等待。
之后的我,等待有了收获,我会微笑着,开始走,甚至奔跑,享受着属于我的那抹微光的等待,属于我的未来。
当我茫然时,我会去看看儿时的那抹微光,嗯,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的前方总会出现等待我的微光,犹如爷爷的那抹。
【点评】
行文始终围绕“等待微光”展开写作,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叙述后议论,由乡村夜晚中的灯光引出爷爷发人深思的一番话。由此展开议论,将“微光”比作“明灯”,它温暖人们的内心,让心灵得到慰藉,更让人们看到生活的幸福和希望。另外,作者不忘联系自己的生活,探寻自己的心灵,在茫然时微光能照亮“我”的内心,使“我”不再迷茫。至此, “微光”早已不再是小时候在乡村看到的那路边的“灯光”,它更是希望、理想、目标的化身。这样,就使“等待”有了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
此外,小作者的语言自然流畅、生动老练。如描写行人表情的时候,用“吝啬”一词来刻画,将行人僵硬的表情写得形象而富有生气,不可谓不精彩;而“裹了裹” “匆匆赶路”等也将他们忙碌的步伐写得非常形象。诸如此类文字,将小作者的写作功底尽显出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