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红色魅力征文

2022-01-19 初一作文

  阅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以下请看小编整理的红色魅力征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红色魅力征文1:

  招远这片土地,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就盛产黄金,抗日战争时期,丰富的矿产资源引来了大量日本人,在招远进行疯狂的进行黄金掠夺,同时这里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民族英雄,也有了“地下出黄金,地上出将军”美誉,招远共43位将军,上将就达到了4位之多,招远特殊的山水养育了特殊的儿女,孕育出了天地金魂,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位传奇人物“花爪子”——冯官令。

  “花爪子”,在招远市可是位响当当的人物,鬼子伪军一个个是谈“花”色变,可是越怕谈越爱谈,越谈越玄乎,谈来谈去他们把冯官令描绘成飞檐走壁、来无踪去无影的剑侠英豪。此后,二鬼子们夜间只要闹矛盾,就互相恶狠狠地咒骂对方:“你小子不用咋狂,叫你明天出门碰上‘花爪子’!”。鬼子视冯官令为“眼中钉”、“肉中刺”,曾连续多次围捕他,说谁抓住“花爪子”就“赏钱两千,官升两级”,但谁都没这个能耐抓住“花爪子”,冯官令光是在家中就被鬼子堵了5回,直接用枪点着就有3回,但他都英勇机智地逃脱了。

  冯官令在金矿当矿工时,在井下打眼放炮炸伤了手,伤好后一双手变得花花点点,就得了“花爪子”的绰号。当时谁也想不到,十几年后,这个绰号会让鬼子汉奸闻风丧胆。

  1939年日寇侵占了招远的玲珑金矿以后,一天,冯官令亲眼看到,鬼子无故将大蒋家村农民蒋万腾推到电网上活活电死,还在一旁哈哈大笑,这让他体会到了当亡国奴的痛苦。1940年,34岁的冯官令愤然离矿,参加了抗日工作。

  1941年腊月的一天,在玲珑金矿附近的潘家集上,一个扛枪的伪军勒索百姓,打了一个卖粉丝的摊主老汉。当时的冯官令肩搭一个钱褡子、一身地道的农民打扮,正在邻近小铺佯装喝酒。看清了这个伪军的暴行,趁附近无其他伪军,冯官令走上前,拾起一个秤砣,出其不意地将这个伪军击昏,夺下他的长枪,迅速朝天开了一枪。趁慌乱之际,他迅速潜入胡同溜走,当时南招二区区中队加上冯官令夺来的那支枪总共只有三支枪,可以说冯官令算是力了大功。

  “花爪子”潘家集徒手夺枪的故事经人们演绎,被传得神乎其神。驻招城和玲珑金矿的鬼子们开始知道:“八路军里有一个‘花爪子’,大大地厉害!”。

  1942年4月10日,八路军五旅十三团派小股部队与县大队部分队员组成小分队,袭击位于玲珑金矿中心的日军卫兵所,冯官令担任向导,带领小分队穿涧越峰钻电网,迂回到玲珑矿区的南山坡。

  冯官令让大家潜入一片松林等候信号,自己带一名侦察兵战士敏捷地进入矿区内一幢低矮的工棚,借了矿工的衣裳和矿帽,装作矿工手提矿灯,肩扛铁锨,走出工棚。

  冯官令和侦察员大大方方向门岗走去,佯装矿工去上工。鬼子窜过来,用刺刀指了指矿工上班的路,示意往他们那里走。冯官令用拿矿灯的手指了指鬼子身后那条路,说要到那边干活。鬼子不解,刚一回头张望,冯官令就双手紧握铁锨朝着鬼子头上砍去。鬼子倒在地上,侦察员马上举起用红绸布包着的手电筒朝玲珑山南坡闪了三下。

  在山南坡埋伏的战士们看到信号飞速包围卫兵所,将一颗颗外面套着装有石灰粉、辣椒面布袋子的手榴弹从卫兵所的门窗纷纷投进,里面的鬼子睁不开眼,摸不着枪,东一头、西一头地瞎撞,大半死伤。冯官令将手伸进卫兵所的窗里,麻利地摸到一支手枪。仅一两分钟,奇袭结束,队伍迅速撤离,当附近小蒋家据点的伪军赶来反击时,队伍早已不见了身影。

  这次奇袭活动,冯官令和战士们编了一段快板:“毒瓦斯,手榴弹,石灰粉,辣椒面,鬼子尝得够新鲜;喘不过气,睁不开眼,摸不着枪,拉不开栓,乖乖进了阎王殿……”而冯官令更是被老百姓传的`神乎其神,人民眼中的大英雄。

  冯官令打了一个有一个漂亮的仗,屡立战功,1943年夏天,他和另一名战士化装成农民,用一把砍柴刀歼灭了大蒋家东山炮楼半个班的伪军,缴获步枪4支、电话1部;同年,他们一夜之间在敌人眼皮底下,从玲珑金矿运出优质风钻钢1500公斤,把日军惊呆了。1944年4月,他们智取了伪军寨子据点,一举俘虏伪军20余人。同年夏,又在琵琶岭罗山庙设伏,歼灭护路伪军,缴获步枪10余支。1944年4月7日夜间,他和几个战友持枪闯进伪水口乡公所,“请”出了伪乡长兼寨子据点伪军小队长,命令他帮助八路军解放了寨子据点,一举歼敌20余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军需,拔除了玲珑金矿日寇在运送黄金必经路上设下的这颗钉子……

  冯官令有勇又有智,他非常讲究对敌策略,在招远清除了一个又一个恶贯满盈的叛徒。1980年,他年迈因病去世,但在招远提起 “花爪子”,很多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他是曾杀敌几十名、被誉为“独胆英雄”的抗日勇士。“花爪子”的故事老人们会讲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听,孩子们在听一段故事,更是在聆听一段历史,聆听一段保卫家国的英勇事迹,而我有幸听到了这段故事,现讲给大家听听。

  红色魅力征文2:

  “先登宝塔山, 再看南泥湾 ;先听安塞鼓 ,再看山丹丹……”一曲《我要去延安》唱出多少人的心声,而我则有幸生长在延安,一个传奇又美丽的具有革命色彩的地方。

  说到延安,我不得不夸夸她。

  延安,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1935年红军长征驻足到这贫瘠的土地上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在根据地号召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热火朝天开展大生产运动。解放军战士平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南泥湾的劳动号子喊得欢,延安旧貌换新颜。

  延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枣园,杨家岭,王家坪都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影,他们住的是狭小,简陋的窑洞,用的是破旧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 毛泽东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著作,给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定的基石。也是在这延安窑洞里,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天下。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延安,革命圣地的摇篮,那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更是大家游玩的好地方。延安的山多,有远近闻名的清凉山,花香扑鼻的万花山,颤颤巍巍的宝塔山,闻名遐迩的凤凰山,为海内所共知。甚逢五一节,遂一早起来,登临凤凰山。

  凤凰山倚圣地之西,与清凉山相对,和宝塔山成犄角之势,三山相拥,围拢着城区。上凤凰山的道路四通八达,有石阶小径, 也有车辆通行的大道,我是从市场沟石阶沿着小阶上山的,上到山顶已是汗流浃背了,映入眼帘的便是游人散客,有的打羽毛球,有的散步,有的引吭高歌,有的窃窃私语……好一副幸福祥和的'景象。关于凤凰上的名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说很久以前那,凤凰上叫西岭山,山下有个叶家渠,村里有个叶姓人家,叶家大公子饱读诗书,一日吟诵“家有梧桐招凤凰”之句,遂栽植梧桐,吹箫迎凤,经七八年,终于感动了玉皇大帝,派凤凰仙子下凡了却他的愿望,后凤凰仙子与叶生生情,结为伉俪,触犯天条,被天庭责罚,化为山岳亡卧西岭,就形成今天的凤凰山。

  沿着石阶,缓缓前行,不觉中我已等上了最高出,封顶建有亭台,攀上去时,见亭上有“邀月台”三个大字,抬头仰望,一颗颗星星眨巴眨巴着眼睛眯成一条缝,突然间想起了一首应景的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刹那间,灯火辉煌,云雾再次缭绕,遥望清凉山方向,依稀可见修建中的新区景象,俯瞰老区轮廓更加清晰,三山葱翠,俩河奔流,高楼林立,道路交错,车辆行人川流不息,彰写延安之繁华。

  思想上的洗礼,视觉上的眺望,好一座秀美之山,文化之山,革命之山,但是没有了饮食,还能继续前进吗?

  延安,一个流连忘返的地方。延安虽地处陕北,但在小吃上却种类繁多:洋芋擦擦,擀面皮,香菇面,大米皮,子长煎饼,钱钱饭…...当然还有当地糜子面做成的油糕,黄馍馍味道更是回味无穷。我对洋芋擦擦却情有独钟,它味美价廉,操作简便,没有海鲜的腥辣, 也没有走兽的野味,但它是延安人民三餐不离得佳肴。

  土豆削皮,加工到一寸见长,拌些许干面粉,使得每条细土豆都裹上一层衣裳,避免粘连,在加少许正逢时节的槐花,上锅,蒸十五分钟,蒸好后用筷子抖散,这时加上先前炒好的柿子酱,肉沫,辣椒油,葱姜油,是不是口水都要止不住啦!

  延安,永远继承着老一辈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精神,这里景色优美,风景怡人,这里美食佳肴,无所不有;更是您游玩的地方!这就是美丽的延安。

  红色魅力征文3:

  作为一个00后,我并不对革命抗日战争有多大的了解,并不对这些英雄故事有多大的触动,因为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不过,我的家乡却在红都—延安。虽然我并不知道这里有过多少次著名的战役、会议,但我知道他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指挥和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

  很多人想起陕北,脑海里都会想起尘土飞扬这个词语,但就是这方黄土高原,养育出了热情、粗犷、豪爽的陕北人!如果说,南方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文尔雅的话。那么,陕北人给人的感觉肯定是干脆豪爽。比起江南女子的软侬细语来,我还是觉得陕北汉子的以高亢著称的信天游更好听些。如果说他们江南风景比我们好,那我可不服。你看,在党的号召下,我们这里的山都建起了层层绿化带。远远望去,更别有一番风韵。黄河蜿蜒的流过,在我们陕北的宜川县形成了著名的壶口瀑布,它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

  延安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黄帝生于此,长于此,葬于此,我们有著名的黄帝陵,每每到清明节祭祖,来黄帝陵就会络绎不绝。在历史上,延安就曾作为兵家要地,也走出过许多英雄人物,如李自成等。

  作为一个延安人,我为我的家乡延安而自豪。它曾为中国的发展与解放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我爱它,我爱革命红都—延安。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