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年,家里人总会热热闹闹地置办起来,炒菜、烹饪……忙忙碌碌,从腊月廿三,一直到正月初七。而往年一直观看在旁、或是所幸到一边儿去玩耍不加理睬的我,今年也是加入了这样一项活动中去。
搬一把椅子置在门边,站在上面,将手中的对联紧贴门框。接过姥爷递过来的胶带,将联的顶端固定在墙上,然后固定联的底部,再挨角挨边的固定。我认真地贴着对联,不想弄出半分偏差。
起初,我的动作很生疏,因为不论怎么而言,我都是初次上手,是只看过猪跑,没吃过猪肉的。姥爷在一旁细心地指导着我,比如胶带应当如何贴啊,要使用工具来测定位置啊,如何判断是否歪斜啊等等。姥爷的指挥很细致,我学得很耐心,第一个上联居然就耗费了十分钟时间。
但是随着我的渐渐熟络,姥爷的指挥也开始变得稀疏起来、概述起来,仅仅对于大致的方位或是出错的小细节进行提点,也只是讲个方向性的东西,具体如何操作是不提的,也是不必提的。我依旧是认认真真地操作着,但是因为熟悉,手下的动作也快了起来。虽然难免有些错,但都不至于影响到大局。
上联、下联、横批、福字,再到第二扇门、第三扇门……我一直地操作,不曾停歇。我乐此不疲地浸淫于其中,并且愈发地感觉到其中的乐趣,于是几乎忘却了外界,一心一意地专注于手下的活计。
但是一心一意地工作,总会让我感到了精力的流逝。我的注意力不再是极为专心的。我开始去思考,去反思。的确,我们家一年一年地重复着这一项项事务,并且乐此不疲地沉醉,然而其他人呢?
过年,过年的风俗,传承了几千年,传承出了几千种各异的版本,然而在当今,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极高的速度消亡着。贴窗花,守年岁,还有多少家庭是保留着的?这种文化遗产,会不会就此消失,从此与西方的古文明一样沦入历史的尘埃,我不清楚。但是在我心中就此生起了一种“要将这美好的文化传承下去”的使命感,并且愈发地强烈起来。
挂好了灯笼,我跳下椅子,推开几步,看着被金色红色打点得甚是漂亮的屋子,感觉到了浓郁的年味。只有如此用心地参与,这个年才有意义,这年味才会更加深沉。只有将这种年的氛围代代传承,让这手艺不失传,让我们本就剩得不多的传统文化消逝得更慢一些,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感受到和我们一样的欢愉,而非一日一日空度时光。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