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节。侧耳倾听,新年已经迈着脚步走来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吧。
春节,称农历新年,俗称过年,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其中,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的活动内容丰富,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节日,据记载,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剪纸也是我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但是看起来生动形象。
“猜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然后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
在南方,人们以年糕、元宵、松糕、粽子以及鱼、肉、蛋、菜为美味。除夕多吃年糕和元宵,“黏”字与“年”字谐音,而“年”字本来是谷物成熟的意思。元宵也叫“团子”、“圆子”即汤圆,取“全家团圆”之意。年糕多用糯米做成,取生产和生活“年年高”之意。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相互祝福,,吃黏糕寓意一年收成更比一年好,一年更比一年高。
春节人们通常会贴春联,增加喜庆,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起源于周代悬挂在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 今天是春节的除夕夜,我跟平日的徦期没啥两样:看电视、玩电脑、做作业、吃零食……
反正呆在家。您可别说我宅,这么冷的天,谁出去呀?
晚上,妈妈拿出的秘制佛跳墙,作为除夕夜的主菜,味道跟馆子里的一样好。吃着妈妈的佛跳墙,心里一阵暖,随后便问了一个无厘头的问题:“妈,你小时候是怎样过春节的?”
所谓“问者无心,听者有意。”没想到我随口一问,竟打开了妈妈的话匣子:
注:【妈妈小时后,也就是70年代初,正所谓:买菜还是得去菜市场的,人民币还是三代的,毛爷爷还是活着的】
“妈,还要做什么?可以去玩了么?”一个小女孩道。她正用草木灰刷铝锅。
“去买瓶酱油和一包地瓜粉去,再出去玩。”一个和我妈妈年龄差不多的女的说,她边说边洗着一大堆东西。
晚上,小女孩和她的哥哥敞开五脏府,吃完后,她去买气球吹,他哥去捡别人没放完的鞭炮,而他们的爸爸妈妈则在收拾碗筷。那时还没有冰箱,于是他们就把剩下的食物油炸,装到罐子里密封......
妈妈的故事很长很长,我听得心潮澎湃,那时的年味多浓啊!只可惜那时没春晚......
烟花依旧让我感到温暖,温暖的空隙里却有了一丝感触:
人们总是喜欢自己的时代。
我看到一支烟火从黑暗中升起,在空中展现她美丽的极限,又化为无数火花坠入黑暗。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茶”、“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