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2022-12-20 初二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舌尖上的记忆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1

  有时候,一些美味佳肴可能会被我们记住,但有的时候,家中那平扑的食物可能会被我们铭记在心。

  ——题记

  从前,我脚一踏进门,喊一声“我回来了”,迎接我的就是母亲那淳朴的笑容和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每当我看着那香气四溢的美味时,内心就油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恨不得把它们一扫而光。吸饱了它的香气,然后美美地端起盘子。将他一股脑儿地吞下,美滋滋地摸着涨鼓鼓的肚子,怀着满心欢喜,到书桌旁开始做作业。每天,我就怀着这样喜悦的心情迎接每个晚上的作业。

  但是,同样的东西,吃多总会腻的,我开始抱怨母亲做的菜、拒绝这些我从前认为的佳肴。

  有一次,我去外地旅游。据朋友说,这个地方有很多有名的小吃,去此地游玩,不品尝此地的名小吃等于白来。于是我决定去看看朋友们所谓的名小吃。来到小吃一条街,看着琳琅满目的吃食,我不禁眼前一亮。快步跑到小吃摊前,果断买下了这个东西尝一口,那个东西品一品。第一天吃着这些所谓的名小吃,果然不错,第二天还能再品尝这些吃食,到了第三天这些美食再也勾不起我的兴趣了。突然很想吃母亲为我做的家乡菜,恨不能立刻放弃继续旅游,回家让母亲为我做一大桌子使我现在口水直流的家乡菜。终于,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看着久违的家乡菜,心中不觉一震。闻着那浓郁的香味,眼中那浑浊的眼珠也突然明亮了起来,看着那鲜亮的菜肴,我禁不住迅速拿起筷子,风卷残云般把菜送往嘴里,隐藏在我心中的那份激动又被激发了出来。我忽然领悟到,原来我舌尖上碰撞的不仅仅是美食,而是对母亲的记忆,对家的思念呀!舌尖碰撞着美味的菜,我内心里那份对母亲的回忆也渐渐涨了出来,溢到了心头。

  舌尖上与母亲做的菜的碰撞,并非只感受到美味,还有我对母亲那爱和宠的浓浓的思念。这种思念,就像梦寐以求的食物一样,在舌尖上回味无穷。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2

  那月里的榕城,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

  小时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笼,年就到了。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上几笼年糕,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外婆来到街上磨米浆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镇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络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将装有米浆的布袋牢牢压紧,等到第二天水挤干了,外婆把已成块的糯米团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红糖、花生、红枣等配料。经过反复的揉捏,让红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团里,直到糯米团变得更有韧性时,尚可将其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

  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外婆总是多年如一日地为我讲述她与年糕的故事。当她还是小女孩时,她就帮助母亲制作年糕。在那个没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里,能吃到一块年糕,便是外婆极大地快乐。“那时候姐妹多,都是抢着吃哩!”说着,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吧,每当外婆说到自己制作年糕,总是喜上眉梢,印满褶子的脸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当我说起最爱吃她蒸的年糕,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寻着淡淡的香气,外婆走进厨房,揭开锅盖,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红枣,并递了几颗给我:“红红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哝着,满心欢喜。没多久,年糕起锅了,外婆切下一块,盛进我碗里,我夹起它,咬下一口,软软的,夹带着一丝清甜,一股浓浓的爱。粘糯可口的年糕唤醒了我每一个味蕾,往昔的记忆又一拥而上。红糖香、糯米香、枣香、还有淳朴的叶香,一起荡漾在唇齿间,顿时带来味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花甲之年的外婆为了满足儿孙的喜好,为了将这份味道传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会雷打不动地蒸上几笼年糕。而她,却因自己患有糖尿病,已多年没有品尝到年糕的香甜,只能将其永远化成回忆了。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如今,我总算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年糕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外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3

  最近几个月,《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在全国大红大紫,也让不少人勾起了小时候自己的亲人给自己烹制的令自己终生难忘的美味佳肴。这之中既有美食的香味,又有对家人的最美好的记忆。

  犹记得小时候,家里面最疼我,最爱我的是我爷爷。爷爷有一手好厨艺,我们家的早午晚三餐多是爷爷负责,而爷爷最擅长的一道菜是海蛎煎。这道菜从我记事起就基本上天天吃。我是个不怎么喜欢吃海鲜的人,可唯独对这道菜情有独钟,百吃不厌。不仅仅因为这道菜的味道好,更因为这是爷爷对我满满的爱。

  小时候,每当我因受到挫折而哭泣时,爷爷总是会笑着摸摸我的头,然后端上一盘炸得金黄的海蛎煎。海蛎煎那浓郁的香气,金黄的颜色。一下就把我心中的不快驱赶得一干二净。吃完之后,爷爷又会跟我讲起他年轻时的故事,和我一起怀念他当年的光辉事迹。每当这时,我都会感到十分幸福,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爷爷感到幸福。

  时间如风一般飘过,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爷爷的海蛎煎。现在的爷爷,虽然脸上又添了几道皱纹,但他做的海蛎煎仍是我的最爱,可每当我在受挫时吃它,已经吃不出当年那种能将不快一扫而空的滋味了,爷爷也不再讲他年轻时的故事,他变得更安静了。无聊时,他喜欢坐在椅子上看书,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和我一起玩。小时候的幸福时光都成了回忆,随着海蛎煎的香味一同远去。

  虽然往事已随风飘散,但那海蛎煎的丝丝香味,并着我对爷爷的回忆,一起在舌尖上盘旋。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4

  离家久了,越来越想念家中的美食。

  奶奶是我们那一带有名的厨师,一双巧手能根据四时的食材,让家里的饭菜丰富多彩、色香味俱全。春天吃荠菜水饺,夏天吃糖醋鲤鱼,秋天吃蟹黄豆腐,冬天吃羊糕。这些美食无不让人垂涎欲滴。

  我最爱吃的要数荠菜水饺。每年春节过后,天气回暖,奶奶便会到田野里挖荠菜,给家人包水饺。农田里、小路边、土坡上,经常有拎着竹篮、拿着小锹挖荠菜的人。

  晴朗的日子,奶奶会早早地来到田野。这时的荠菜还残留着昨夜的露水,绿油油、水灵灵的。奶奶手握小锹,对准荠菜根部,轻轻一铲,便将它铲断。

  回到家中,奶奶将篮中的荠菜倒出,抖掉泥土,仔细地拣去杂草,摘去黄叶;然后放到清水中反复清洗;最后用刀将它们剁碎。案板上,鲜绿的荠菜随着刀起刀落的节奏翩翩起舞;咚咚的声响仿佛是正在演奏的一首交响曲;腰系围裙的奶奶俨然就是乐队的指挥。

  我家的荠菜水饺里,猪肉是必不可少的主料。猪肉得有肥有瘦,剁成肉糜;葱、姜、蒜等配料也需捣碎,然后与荠菜一起倒入菜盆中;接着打入鸡蛋,淋上色拉油、芝麻油,撒上适量的细盐、味精、胡椒粉;最后用筷子均匀地搅拌。馅料在奶奶灵活的双手搅拌下,红的、白的、绿的,裹上了一层金色的油花,散发出诱人的芳香。

  馅料调好后,奶奶从冰箱中拿出饺皮。只见她拿起一张饺皮,放在左手掌心上;右手用小勺挖出一塊桃核大小的馅料,放在饺皮上;再蘸点水弄湿饺皮边缘;最后将饺皮对折,捏成元宝形状。这些动作连贯娴熟,一气呵成。不一会儿,盘子就被一个个水饺排满。

  在一旁观看奶奶包饺子的我,忍不住也想一显身手。不过,我包出来的饺子不是“露馅”了,就是“萎靡不振”,全不见奶奶包的饺子的“精神抖擞”。

  等奶奶包完饺子,我就迫不及待地催她煮水饺。水饺得等水烧开了才能下锅,然后再用大火把水烧得翻滚。这时,水饺渐渐浮出水面,不过还需再煮七八分钟,才会熟透。煮好的水饺圆润饱满,晶莹剔透。夹上一只,轻轻咬开,里面冒着热气。吃在嘴中,野菜的鲜嫩、猪肉的油润、葱蒜的清香,恰到好处地混合在一起,让你满口生香,百吃不厌。

  前几天,我又梦到了家中的美食,梦中的饺子还是那样鲜美诱人……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5

  总会在闻起一些熟悉的味道后,唤醒沉睡的记忆,在脑海中浮现那些久违的画面,心中总是难忘那些甜甜暖暖香香的味道。

  记忆中,那舌尖总是甜的。

  小时候,过年时去给左邻右舍拜年,两个口袋被塞得鼓鼓的,里面全是糖。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大家总是你把糖分给我,我把糖分给你。那时候总觉得别人的糖比自己的甜,总想去尝一尝。有时候,还会从储蓄罐里掏出几个硬币,跑到一个对于小孩子来说有点远的商店买糖吃,嘴中的甜似乎驱走了双腿的劳累。吃完的糖纸一般都不会扔掉,我会把把它们一张张铺平,收集在一个盒子里,心中满是欢喜。走在街上,我总是缠着大人给我买各种造型的糖人,那汤勺舀起的金灿灿的糖汁,或浓或薄地流淌在暖阳中,放在舌尖上,那甜而不腻的味道,至今我还记得,记得那有童年的味道。

  记忆中,那舌尖是暖的。

  温暖的春风拂过时,我和外婆会一起去村外挖荠菜。喜欢和外婆一起包荠菜饺子,虽然我包的饺子千姿百态,引发大家的一阵哄笑,但我还是十分开心的。咬一口外婆包的饺子,心里暖暖的,如春风拂面而过,如暖阳相照。吃过外婆包的饺子,喝过清香的荠菜饺子汤,闭上眼睛便是怎么也忘不掉,忘不掉那春天的味道了。

  在记忆中,那舌尖是香的。

  当金黄色的落叶缓缓地落下,脚下是软软的枯叶,微凉的秋风吹动着奶奶的发梢。在这个美好的季节,奶奶会煮玉米给我吃,因为她知道我最喜欢她做的玉米。她煮的玉米,总有颊齿以外嚼之不尽的清香。我总是拿着刚刚出锅的颗粒丰满的玉米,就要咬上一口,当然,那滚烫的玉米把我的舌头都烫麻了。奶奶在一旁看着我,不停地笑着。但我仍能感到一阵香浓浓的,一股甜滋滋的味道涌入心田,一股清香直碰鼻尖。秋天的舌尖不仅饱尝玉米的清香,还会遇到柿子的香甜。忘不了奶奶在门前种的柿子树,丰收时,那红红的柿子宛如一个个小灯笼,惹人喜爱。摘一个尝一尝,软软的,香香的,甜甜的,那是秋天的味道。

  事隔经年,每次忆起舌尖的味道,嘴角总是扬起一抹微微的笑。那儿时甜滋滋的糖,暖暖的饺子和香甜甜的玉米柿子,让我思念到如今。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6

  小时候,最喜欢老家那条街,似乎永远都有人在吆喝叫卖东西。虽然不如大城市那样喧闹,但是多了一份自在的温情。而我的舌尖最留恋的便是它。

  那时候,我每天被那甜味迷得神魂颠倒。有一天,我去寻找气味的源头,走遍了老街的犄角旮旯,终于在街的一角发现了他--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他不似别的小贩高声吆喝,反而像一位智者,只等有缘人。我第一次知道了糖画这种艺术,既能看,又能吃,我迫不及待要尝鲜。

  "老板,来两份。"我的声音硬是把人群炸开一条缝。

  老板应声喝道:"好嘞,大家看好了。"说罢,他便撸起袖子,举起一个大锅勺,先从一个木桶里舀出一大勺糖汁,那糖汁金光闪闪的,浓稠似蜜,但其香味儿蔓延开来,绵醇如酒。接下来,便是"作画"了。

  他的手用力托起那根不轻的长杆铁勺,但手并没有发抖,悬着的手腕,曲张有力。没想到在他文雅的外表下,藏着一个刚猛的躯体。紧接着,他的手就开始移动了,不疾不徐,那糖汁有规律的被匀出,落在砧板上,由糖汁到作品,一气呵成。这幅画渐渐清晰起来,是一条锦鲤。遇到比较浓的部位,他就顿一下,就像练字一样。整幅画的细节部位也很生动,颇有大书法家的风范,我被他作画的架势迷住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却大气不敢出,生怕打扰他。

  这时,他停了下来,呼了一口气,又装了一勺糖浆。我知道他要结尾了。他不再像之前慢慢描勒,而是猛得--举起来,快速地将汁倾到砧板上。这次,他的动作非常快,不过他的手臂有点颤抖,一直来回描绘。

  我很好奇他怎么颤抖了呢?直到完成,我才意识到原来他是在勾勒鱼鳞。因为颤抖,鱼鳞变得更加生动,仿佛真的有只鱼在砧板上游动,我心服口服。老板把这幅大作递给发愣的我,我欣喜地接过,看着栩栩如生的鱼,我竟不忍心下嘴,只轻轻用舌头轻舔一下糖尖,好甜,那味道化在了嘴里,留在了心间。

  这不仅是舌尖上的一场盛宴,更是一场视觉盛宴,至今,我都无法忘怀。每次想到家乡,嘴里就会弥漫出一股甜味,不知那糖画人,如今可好?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7

  每一段时光都有它独特的味道。青春,是酸酸甜甜的青苹果,承载着我们无忧无虑的记忆。即使有些事已经好久不曾重温,我却依旧记得那舌尖上的味道。那种记忆,挥之不去。

  又一次站在乡间的小路上,金灿灿的麦浪随风涌动着,荡起一圈一圈的波纹,再过一段时日,那些轰隆作响的大家伙就会把它们封进一个个白色大口袋里。坐在田埂上,我突然想起了昔日爷爷奶奶肩并肩挥舞着镰刀的情景:他们累得满头大汗,却咧着嘴,笑得那么开心。而我坐在田头,抱着一碗奶奶做的宽面,一切都是那么祥和而美好。

  爷爷最爱吃馒头,奶奶便不断地为他做馒头。当蒸笼里的热气慢慢升腾,笼罩了整个厨房,这往往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奶奶会把做馒头剩下的已经发酵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拿擀面杖来来回回地擀,然后改用大刀切成长条。旁边的火烧得很旺,等到水咕嘟咕嘟地冒泡了,奶奶便把一大把面洒下去,拿勺子来回搅几下,最后不紧不慢地盖上锅盖。这个时候,我便会踮着脚,两眼紧紧盯着锅里,期待着宽面赶快煮熟。

  当我急不可待的时候,奶奶已准备好配料,麻利地揭开锅盖,依次丢进配料,再淋上麻油,放入香菜。一股清新的面香立刻钻入我的鼻孔。不等奶奶喊我,我便飞快地坐到椅子上,拿好了筷子。奶奶见我这样总是一边慈祥地笑,一边吩咐我慢点吃。我哪里听得进去,张大嘴就往里送,立刻,我的舌尖就被烫麻了。那面条刚碰到舌尖,一点微微的辣和酸便在口腔里跳起了双人舞,陶醉了味蕾,伴着麻油的香味,漫延到我的全身。我抱着碗只顾“呼噜呼噜”地往下咽,哪里顾得上细细品味。

  如今,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手脚不再那么麻利,就搬到城里跟我们一起住,家里再也没有做过馒头与宽面了。即使是逢年过节,也只是随便买一些用于祭祀罢了。我曾经在面馆里吃过各种各样的宽面,可没有一碗像记忆里的那般美好。

  我渐渐地明白,人生像是一次旅行,我们坐在时光的火车上一路向前,窗外的风景也随之更迭日新。虽然故乡的美食已渐渐离我远去,但那些回忆会一直陪伴我,因为它曾在我青春的舌尖留下滚烫的记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8

  想来也是怪异,品尝过无数美味,可能回忆起来的却竟是一碗苦涩的中药。我记得它每一缕根须筋脉的独特形态,记得他在温水中迸发出的清苦味道,记得它在白色瓷碗下的阳翳色泽。

  记忆中的初逢还是几载前一个温情的日子,阴郁的云浮荡在轻柔的穹顶。一抹光亮洒进屋子,映在姥姥灰白的头发上,她熟练地一手握着锅柄,一手拿着筷子搅着锅里黑乎乎的东西,时不时抬头看看挂表,我好奇的前去打量,从背后揪住他红色的围裙一角轻轻扯了扯,她回过头,轻轻扬起嘴角,额头的沟壑被牵动,立刻便有几缕调皮的阳光钻了进去。我望着向上升腾的白气,不禁向前靠了靠,姥姥掀起锅盖。刹那间由远到近蒸腾起一股苦涩的药味,袅袅湿了鼻腔。我不禁微微轻颤,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姥姥却仍旧笑着,领我到了前厅,看我迟迟不敢再向前一步,她却如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出几颗糖放进粗糙而又温暖的大手里,“想去上学只能乖乖喝掉中药。”我不得不佩服姥姥,时至今日,她依旧能清楚知道我所畏惧。我这才缓缓靠近,望向姥姥口中能治病的中药,伸手触碰了那半透明的瓷碗,我望向姥姥如暖阳般的眸子,是的,我读到了鼓励与期待,那眼神促使我端起碗,靠近,刺鼻的药味使身体每个细胞都沸腾着,浓郁的药香冲动着神经。伸出舌头舔了舔碗边的汤药,一阵寒颤如同电流般的从舌尖贯穿了整个身体,不禁手一哆嗦,险些将药洒出来,姥姥接过碗,微微皱了皱眉头。他那略带严肃的语气使我不曾听过的,药快凉了,我只好再次捧起碗,没有了之前的优柔寡断,一口药汁悉数送进口中,一种温暖而苦涩的感觉刹那间充斥着口腔,竟有一种饱足感和温逸,放下晚碗连忙拿起水,竟有了几丝甜兮兮的味道。我笑了,她也笑了。我是想要糖,我不晓得她的笑,只觉得那笑融筹了几分幸福的味道。

  许久,每当想起姥姥温柔的笑,总觉得舌尖是苦的,忆起那颗似乎比别的糖都要甜的方糖,心中却是甜的。一济良药,自是苦,苦尽甘来,一段人生,自是甘,甘来苦往,每想想到姥姥,仿佛觉得汤药在口,不再苦涩,而竟多了几分清甜的意味。清风飘扬,繁花簌落,时光已将姥姥春风般的笑颜化作舌尖上永远的记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9

  又是一年汤圆香,各色的汤圆充斥着商场的冰柜。我在其中漫无目的的寻找,又带着遗憾离开。我只是想找回过去记忆中的味道……

  每到元宵节,我和母亲都会去上海看望太姥姥。她见我来,立即放下手中的事,跑去厨房为我们包汤圆。

  太姥姥把之前磨好的黑洋酥拿出来,团成一个个“黑珍珠”,又团了几个稍小的,单独放在一只小碗里。她又拿出自己亲自磨的面粉,和成如果冻一般的糯米面团。我就像太姥姥的小尾巴,随她进进出出,心里美滋滋的。

  一切就绪,太姥姥终于坐下来。她先从糯米团上揪下一小块来,做成碗的样子。再将黑洋酥团紧贴着“碗”边放进去,然后一点点把汤圆封口。如果黒洋酥在放的时候没有贴紧“碗”,让调皮的空气进去,在煮的时候,它们就会撑破皮,让黑洋酥跑进水里。这一切看似并不繁琐,却需要细致入微。在太姥姥做起来,就游刃有余。

  我总是坐在她身边,如痴如醉的看着。她的嘴角微微上扬,专注的做着这些工作。在点点光晕下,她的双眼闪着点点光芒,仿佛想要看透一切。

  一颗颗汤圆倒进了沸腾的水,在水中翻滚……我来不及等它冷却,就咬上一口,里面的黑洋酥先流了出来,便觉得口舌生津,唇齿飘香。待汤圆端上了桌,我才发现我吃的,是太姥姥为我特制的小汤圆,她又用剩下的面团做成了小巧玲珑的圆子。煮好后倒进米酒,撒上些许桂花,阵阵诱人的香味弥漫这间小小的屋子。

  那是我吃过最好的汤圆,那芝麻的清香盘据在我记忆的深处,真愿时光永远等着在那一刻……

  太姥姥日渐苍老,如今已是年近一百的老人,我们不忍心让她操劳。再加上,我的课业负担也逐渐加重,能去看望她的时间也寥寥无几。她却总是打电话来,叫我们多去看看,还要为我们包汤圆……

  想到这,心里不免有些酸酸的。我走出超市,迎面一阵熟悉的味道传来,我寻着这香气找去,一位老奶奶正推着小车卖汤圆,背影像极了太姥姥。我急忙买了一碗,迫不及待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失去了过去的温情。每到这个时候,每一颗汤圆,都会激起那段回忆,刺痛着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10

  最近迷上了中央台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部纪录片能拍得这样的活色生香,温情脉脉,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水平。

  《舌尖上的中国》是美食献给普通劳动者的颂歌,没有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只是对食物最朴素细致的描述,对人和食材的关系的微妙理解,悄然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觉审美,每一道食物都能勾起观者的浓浓思乡之情。而这一切,都使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

  在自然的馈赠里,展现的画面是卓玛与妈妈步行进入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里采摘松茸,圣武和茂荣在嘉鱼县用双手挖莲藕,浙江老包挖掘竹笋……他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采集,捡拾,挖掘,捕捞自然的馈赠,来延续着家庭的命脉,这些劳动人民最本色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与状态,让人看了亲切又温暖。

  时间的味道是记忆的味道,记忆里,飘着父亲烹饪食物的香味。小时候,父亲在我眼里是伟大且多才多艺的。他会种花,会唱戏,会缝纫,会织衣,会享饪。父亲最擅长做大煮干丝和红烧狮子头。大煮干丝,是最最家常的一道菜,细细的干丝,配上青菜,冬笋,胡萝卜,黑木耳,火腿,虾米,用鸡汤煮开,色香味俱全。一家人围着饭桌,开开心心地吃起饭来。入冬后,父亲开始忙着腌制咸肉和咸鱼。临近年末,父亲又忙着蒸馒头,年糕。整个腊月里,飘浮着腊肉香与馒头的甜香。

  成年后,我独自去上海工作,在异地他乡,经常怀念家里的食物。自己也经常会做饭,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吃饭,常常食而不香,索然无味。每次回家,都会带上父亲腌制的咸货和他亲手做的肉圆。咸肉烧青菜,红烧肉圆,每一顿朴素的饭菜,我都吃得那么香甜和满足。有了父亲烹饪和制作的食物,再寡淡的日子,也变得富足且有滋有味。

  而今,我也身为人母,有了孩子,因为工作忙碌,并不时常下厨房烹饪做饭。所幸有婆婆操持着家中的一日三餐。一家人围着饭桌,吃着可口饭菜,其乐融融。家所呈现的温馨,随着这份舌尖上的记忆,将会一直传承下去。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11

  天空是晴朗的,蓝蓝的天空上,有一些云朵在嬉戏,他们挡住了太阳的半边脸,让太阳显得有点儿害羞。

  别人都说男人做的东西没有女人做的好吃,可是我要告诉你,不是所有男人做的东西都没有女人做的好吃,我就知道有一个男人做的饭比女人做的好。

  我是一个吃货,只要是吃的。我什么都敢尝试,因此,我吃过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因此,我喜欢吃的东西也有很多,但是我最爱吃的就是我外公所做的鱼。

  你可能会问:“你吃鱼不怕被鱼刺卡住吗?”我会告诉你:“我的外公可以把鱼刺弄得很细,让你吃鱼都不用担心被鱼刺卡住。”

  这不,你看,外公又提着一竹篓鱼回来了。我知道他一定是又要做我最爱吃的麻辣鱼了。

  我急忙跑过去一把抢过外公手里的竹篓,我望着竹篓里的鱼,心里却是有了一幅外公已经做好的麻辣鱼的画面:一些雪白的鱼片浸在鲜红的鱼汤中,那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外公走进厨房,使锅碗瓢盆全都躁动起来了,耳边也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那声音犹如一曲流行音乐,使人也被这个歌声感染,也开始躁动了起来。

  “噼里啪啦”听,这是鱼下锅的声音,锅里也是熬好的红汤,鼻子闻着香料、油辣子,混合在一起的香气,这不得不让人垂涎三尺。

  我就像一只小狗,追在外公的屁股后面,我眼巴巴地望着那还没煮好就已经色香味俱全的那一锅鱼。

  鱼就要出锅了。

  只见外公用锅铲轻轻地沿着锅的边缘转了一圈,再用手拿起锅,轻轻地抖了一下锅,外公就把鱼倒进了盆里,在倒鱼入锅的时候就像一个内容丰富的瀑布似的流了下来。骤然,麻辣鱼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也是吸引来了络绎不绝的左邻右舍。

  但是:

  外公现在却已经离开我们,到另一个世界去给别人做饭去了。

  又是一个吃鱼的日子,可我却始终觉得这鱼少了点什么。

  我现在是何等的思念我的外公啊。

  食物有时会勾起我内心的喜悦,有时会勾起我内心的痛苦。让我们去感受食物所带给我们的点点滴滴。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12

  我有一个堂姐,她有着一双善解人意的迷人大眼睛与一个厚嘴唇的小嘴巴。让人看过去很舒服。在我的记忆中,她一直关心我,爱护我。但是她在几年前移民了,在这分别的时光里,我常常想起我和她在一起的快乐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那段舌尖上的记忆。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但我却病了,妈妈让我喝中药。我坐在餐桌前迟迟不肯下口,那一大碗浑浊的苦水仿佛正对着我呲牙咧嘴呢!没办法,我只好闭上眼睛,一鼓作气,一大口苦水“咕噜”下肚。顿时,我感觉胃里翻江倒海,有一只大手把我的消化系统翻腾搅拌,又酸又苦!当我正难受时,便见我堂姐在一旁犹豫不决。突然,她像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似的,大踏步来到我面前,语气铿锵有力地说:“诺,这是我珍藏的棒棒糖,给你,吃了就不苦了。”我顿时双眼冒光,三下五除二地含进嘴里,乐开了花,好甜好甜的糖汁顺着舌尖滋润了我的嘴和胃,也滋润了我的心田。于是,幼小的我心中不由地升起一丝甜蜜:堂姐真好!

  堂姐的作文很好,偶尔有发表,也获得一些稿费。一次,为了小小地庆祝一下,疼我的堂姐拿着钱和我去超市买东西。我兴奋地领着她跑向玩具专柜,但她提前声明,要留下点钱买学习用品。我毫不客气的把她允许用的钱全花光了。这时正值夏天,我又求堂姐用留下的钱买一个冰棍吃,堂姐不忍心拒绝我,只好网开一面买了一个。回家路上,我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轻轻舔了一口,顿时,一股冰凉甜蜜的幸福感顺着舌尖通遍全身。堂姐看我这么开心,也笑了。我们一人一口瓜分了冰棍,一路上也洒下我们的欢声笑语,我觉得,这是我有史以来吃过的最最好吃的冰棍,从未有过的感觉。因为这是堂姐最后网开一面满足我的小肚子而买的,也是堂姐用劳动换来的。冰棍冰凉凉的,甜蜜蜜的,荡漾在心田,好满足!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13

  人生就像一瓶五味杂瓶,里面装着自己的各种经历与记忆,有着别样的味道。人就是品尝者,打开瓶,一股特别的味道扑进鼻来。百感交织又涌上心头,将记忆回溯到那个时期。

  妈妈端上一盘草莓,鲜红欲滴,一股草莓香扑面而来,我忍不住拿起一个吃了起来,草莓的味道是甜的,然而咀嚼到最后却带有一丝酸味。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母亲总是把她们的儿女照顾的无微不至。她就像一把伞,炎热时挡着一片烈日,下雨时让自己的女儿免受风雨的吹打。母亲是这样的伟大与无私,让儿女们倍感温暖。然而,有时,儿女们还会与她产生矛盾。可是,有谁能够想到母亲的辛苦,她们为家庭所作出的贡献?她们总是默默无闻,现在,我慢慢懂事了,也应该学会为妈妈分担一份责任,为她排忧解难。

  晚上,爸爸调了一份苦瓜。平时,我不爱吃,但我今天鼓起勇气吃了一块儿。入嘴十分苦,然而嚼着嚼着,苦味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片清凉在口中弥漫。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他平时较母亲比较严肃,也是他撑起了这个家。爸爸时常教导我,如何做人做事,告诉我这是他成长经历上的经验和教训。可是,有时我听多了,就置之不理,甚至有时不耐烦。这时,我明白了良药苦口的含义,父亲的话让我学会更加理智地看待问题,学会做人做事。

  回到奶奶家,奶奶特地为我做了一道尖椒土豆丝,我胃口大开。火辣的辣椒让我想起了奶奶和爷爷,他们的青年时期也像这辣椒一样,有豪迈与激情。他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慢慢品味着辣椒,一股麻麻的味道在我舌尖口中回荡。他们为这个社会付出了许多。现在,他们可以尽享天伦之乐。我要好好的照顾他们,给他们一个安详的晚年。

  人生也是一瓶品不完的酒,各种味道交杂而成,让你想起了那些岁月与那些人。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14

  亦或是山珍海味,亦或是粗茶淡饭。我舌尖上的记忆,最难以忘却的,确实面条。

  面的做法颇多,种类也不少,诸如拉面,手擀面,刀切面,凉拌面……每一种,都又有各种配菜,鲜味十足的虾,翠绿色的青菜,嚼劲十足的牛肉,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口味,我最喜爱的,是舌尖上感受到的亲切的味道。

  母亲做的面,看上去朴实无华,但每次都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色泽鲜亮的汤里,盛放着一根根面条,面上总会有一个荷包蛋,在我吃过的食物中,这是最令我感到亲切,最美味的面了。

  冬日里,从寒冷的外面回到家中,一碗面条下肚,甚是满足,身上没有了一丝寒意,原本冻到麻木的手也舒缓开来,头上竟渗出了些许汗珠。

  夏天,天气炎热,她便会做一些凉拌面,先用清水煮过面之后把面捞出,过冷水。这时的面,不沾,且口感也很弹滑,其次,做卤,比如肉末茄子卤,把茄子切成丁,放些肉末,盐等调味品,煮好。卤不咸,佐以一些黄瓜条,拌着面条,吃上去又是一番风味。凉爽的面条仿佛驱散了夏日的炎热,每一口面吃下去,都能感受到母亲对我的爱。

  后来,我看到饭店里的炒面总想尝尝。于是我便央求母亲,她经不住我的央求,为我做了炒面。面条的做法与做凉拌面时一样,再把煮到八九分熟的面条放入锅中,放入一些小辣椒,肉丁,青菜等,出锅后,端起热气腾腾的面条,扑面而来的是微微的辣气和面条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夹起一口细细品尝,味道刚刚好。母亲总是最了解我喜爱的味道,并包容着我的任性,为我做各种我想要吃的食物。

  一次,我向母亲抱怨,为什么她总是给我放这么多的配菜。她告诉我说,这是为了给我更多的营养。我便慢慢地理解了她。

  食物,往往承载着一种情感。我舌尖上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母亲做的面,可能这不是最美味的,但是在我心中,这就是最美味的。吃的是面,也吃的是母亲的关心,爱护,对我细心的爱。

  舌尖上的记忆,最爱不过如此。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15

  从我记事起,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奶奶给我做的霉干菜肉,这道菜,伴随着我长大,充实了我的整个童年。

  那年我五岁,上幼儿园。一天,奶奶接我放学回家,一开门我就闻到了那夹杂着油烟的霉菜香和混着甘甜的肉香。撒开奶奶的手,我迫不及待的跑进厨房,扒着案台,口水直留地盯着那期许已久的美味佳肴——那可是一个月才能吃到一次的珍品!

  正当我垂涎欲滴之际,奶奶过来了,板着脸对我说:“阿楠,这菜现在不能吃,要等爸爸妈妈回来再吃,昂!”我只得松开手,不舍却又认真地说道“嗯,我都五岁了,要做个乖孩子,不能那么任性,要等爸爸妈妈回来一起吃!”又偷偷望了一眼奶奶,依旧板着脸,但她的眼中好像有了欣慰。父母回到家,我终于能坐上我的小椅子,吃到那香喷喷的霉干菜肉了!那份油而不腻的味道,入口即化的感觉,让幼时的我如视珍宝。

  今年我十六岁,上高中,奶奶做的霉干菜,在我口中唇齿留香。十一年过去了,那份味道还没有变,只是现在我感受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菜肴的美味了。

  “大楠,放学回来了!来,帮奶奶把这盘霉干菜端上桌,全家都等着你吃饭呢!”奶奶的脸上笑出了皱纹,张罗着让我去帮她忙。将弟弟的婴儿车推到桌前,坐下,眼前的景象,与几年前的那副画面,简直一模一样;有变化的,只是父母的容颜和奶奶爷爷略显佝偻的身影。吃一口霉干菜,那味道,那带给舌尖的触感,与小时候也一模一样,令人神清气爽。而这记忆中又增添了一丝美好,我感悟到了,小时候未曾注意到的,家的味道。

  舌尖上的记忆,永远存在于脑海之中。家的味道也装在心里。霉干菜,就是我记忆的印证,正因有了它,我才能体悟到家庭带来的幸福。这道菜,把我们一家人紧紧系在了一起。这令人难以忘却的味觉上的享受,所承载的,绝不仅仅只是味蕾的满足;舌尖上的记忆,存储了心灵的富足,包含了家人的情谊。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16

  阳光不燥,微风正好。在这个错落着白墙黑瓦的小房子的山村,菜园中的各类菜正在疯长,又到了外婆最忙碌的季节——泡菜季,本地人俗称泡菜为“酸坛子”。

  现在是清晨七点,为了给周末假期回来的宝贝外孙女准备一顿营养丰盛的大餐,外婆准备外出,寻找一种最新鲜的食材。外婆仔细搜寻着前几天刚成熟的小蒜,在当地人眼中,一坛合格的酸坛子是不能没有小蒜的,没有小蒜的酸坛子是没有灵魂的。

  当然,一坛合格的酸坛子,可不止小蒜的功劳,各种各样红红绿绿的菜品,都是与小蒜并肩作战的好伙伴。菜品越多,越能使酸坛子味型丰富,越能塑造复合的味道。

  酸豇豆,口感爽脆,酸甜开胃;酸萝卜,入口清爽,嚼劲十足;酸辣子,色泽诱人,酸辣可口;酸蒜苔,润滑鲜嫩,余味回甘。这些都是外婆每年必泡的看家菜肴。因为饭桌上有了这些菜,外孙女就会多吃几碗饭,想到这些,外婆的嘴角就止不住的上扬,慈爱从她眼中溢出。

  现在是配料时间,外婆掌握着一门古老的技艺,提取各种调料的精粹制做酸坛子母水。青花椒一钱,老姜三钱,小蒜四钱,大蒜两钱,盐五勺,糖两勺。加入烧开后又晾凉的井水,水的柔和质地能使香味散发的更淋漓尽致,不仅能让口感更清爽,还能为菜品提鲜。搅匀盐与糖后,酸坛子母水便制成了。

  把新鲜菜品放入用开水烫过的陶瓷坛中。加入精心准备的母水,外婆小心翼翼的盖上的陶瓷盖子,在坛沿加入井水,一坛完美的酸坛子算是完成了。

  时间是美食的挚友,接下来要做的便是等待,定时更换坛沿的水,期间可观察几次,闻到芳香的酸味时,便是大功告成了。

  当外孙女狼吞虎咽的大快朵颐时,外婆总会露出一脸幸福又满足的笑容,“别急,慢着点吃,又没人跟你抢……”。

  成长的道路上,有了酸辣可口的酸坛子陪伴,再寡淡的日子,也会变得富足温暖,而且有滋有味。外婆满足的笑定格在了脑海中,这家的味道也永远封存在了舌尖上的记忆里。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17

  小时候最喜欢家乡的街道。好像总有人在叫卖东西。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吵,但是有一种舒适的温馨。而我舌尖最怀念的就是它。

  那时候的我,每天都被那份甜蜜迷住。有一天,我去寻找气味的来源,走遍了老街的各个角落,最后在街角找到了他——那个水满为患的摊位。他不像其他小贩那样大声喊叫,而是像一个聪明人,在等待一个命中注定的人。我第一次知道唐华的艺术。我可以看着吃着。我迫不及待想早点尝试。

  两个,老板。我的声音在人群中炸开了一条缝。

  老板大叫:“好了,看好了。之后,他挽起袖子,举起一个大锅勺,从木桶里舀出一大勺糖汁。糖汁晶莹如蜜,浓浓如蜜,但香气四溢,醇香如酒。接下来,就是画画。

  他的手举着一根长杆的光铁勺,但手没有颤抖,悬着的手腕有很强的静脉曲张。没想到,在他优雅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强壮的身体。然后,他的手开始动了,很轻松。糖汁被均匀地有规律地分配并落在铁砧组成的板上,从糖汁到工作一气呵成。画面渐渐清晰,是一只锦鲤。遇到厚的部分就停顿,就像练字一样。整幅画的细节也很传神,颇有书法家的风范。我被他的绘画姿势迷住了,眼睛睁得大大的,但大气不敢出,怕打扰他。

  这时,他停下来,松了一口气,灌了一勺糖浆。我知道他要结束了。他没有像以前那样慢慢地画,而是非常凶猛地把它举起来,迅速地把果汁倒在砧板上。这一次,他走得很快,但是他的手臂有点颤抖,他不停地来回画着。

  我想知道他为什么在发抖。直到我画完,才知道他在画鱼鳞。因为晃动,鱼鳞变得更加生动,仿佛砧板上有一条鱼在游动,我服气了。老板把这幅杰作交给我,我欣然接受。看着栩栩如生的鱼,我不忍心用舌头舔糖尖。太甜了,味道融化在嘴里,留在心里。

  这不仅是舌尖上的盛宴,更是视觉上的盛宴,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每次想起家乡,嘴里都会有一股甜甜的味道。我想知道唐华人现在怎么样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18

  我生在广州,加上逢年过节,也仅回过两次老家——河南。对故乡的记忆,除去平时的通电话,可以说,完完全全停留在8岁那年奶奶给我做的那碗油泼面上。

  据我了解,油泼面算是河南最普遍的主食了,一碗羊肉汤,一碗油泼面,在河南,逢过节,餐桌上绝不会少。

  那天,奶奶一大早起床忙活早餐。她把面粉和水放在一起,左手转盆,右手和面,动作娴熟而精炼。些许面粉噗噗地从盆里飞出来,溅到她的围裙上,把那原本水灵的布条染得“如诗如画”!我就坐在一旁,看到奶奶把面团拿到桌上,用刀切开,再把它揉在一起——这是奶奶独特的揉面术,凡是这样揉出来的面条都很有劲道吧。

  一杯水的功夫,面团就揉好了。我还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细细端详着她。奶奶在忙活时,也会和我聊聊天,我就是“客客气气”地(这算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见奶奶本人,因此很陌生)冲她笑笑。

  又见她把面团切成了一个个小块,扯成条状,动作连贯,似行云流水。水烧开,煮面。几经翻滚的面条煮熟,捞出,沥干,放进盘子。撒上盐、葱花、大蒜、辣椒面,再把油烧致冒烟,泼到面条上。“呲啦!”滚烫的油拉着配料一起在盘中跳着,跑着,叫着,看了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这等场景怎能不唤醒味蕾的渴望?趁着面条还没粘在一起,奶奶拿起一双筷子,帮我拌开。我挑起几根面条入口,葱姜呛着鼻腔,辣椒烧着味蕾,面条油而不腻,一口下去,嘴中,肚中,心中。幸福感油然而生。奶奶就在桌旁坐着,看着盘里的面渐少,渐少。

  时间走的真快啊!5年没回家乡看看了。那油泼面,说真的,算不上十分美味。但许多年过去了,那味道仍在心底埋着,忘不掉。我走过很多地方,无论在哪儿,只要是油泼面,都能唤醒心底那一丝对奶奶的记忆,就像对梦中的河南故土一样,陌生又熟悉。

  时间可否慢点?我想好好再吃一碗油泼面。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19

  腊月月末,爷爷便开始忙活起来,清早驱车去城里,从亲戚到家的杂货店,拿几个新制的钵子,便又匆匆的回乡下。去自家园子里摘上一些新鲜的蔬菜,洗净,存入冰箱,成为下一餐的食材。而这些,都乡里人一贯的做法。钵子菜,也是常德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来都是饭桌上永恒的主角。而钵子,就是展示主角风采的最佳舞台,家家户户的钵子菜,把香味融于一体,年便随之到来了。

  除夕的夜晚,钵子菜内容丰富,我最爱的是甲鱼钵子,一直都团圆饭的常客。甲鱼肉的爽滑鲜嫩,浓汤的美味,也是一年中最幸福的相遇。

  甲鱼钵子的甲鱼要选个大,壳黑,力气大的。爷爷总是把这个重担交给我,拿几根长筷子,放在甲鱼旁,它便上前抓,逗它急了,它的倔性便来了,缩在壳里,怎么逗它,它都不出来,在这时,爷爷就抓住这只甲鱼到后厨房去了,再待爷爷喊我之时,我便知趣的跑进后厨房看他做甲鱼钵子。

  先把切好的甲鱼肉洗净放在一边,往煮好的水里放入佐料,汤渐渐呈现浓白色时倒入甲鱼肉,放入干辣椒等提味,我是一个不吃辣的常德人,故传统吃法的甲鱼钵子我不爱吃,可爷爷的甲鱼钵子却合我味。还要放些胡椒、花椒、八角等,不仅为了提鲜,为了养胃、健康。撒些盐,盖上钵盖,大火焖煮,甲鱼钵子便初步完成,只需要端上饭桌,就可食用了。

  甲鱼钵子上桌了,新年便来临了。甲鱼钵子便是对去年自己成就的褒奖,甲鱼壳旁的肉,便是最爽滑的地方,晶莹剔透,很嫩,因为与浓汤混合,变成了一种超级味觉享受,一吸,浓汤下肚,暖胃,暖心扉,吃完甲鱼,蔬菜也上桌了,就着浓汤,很快就烫熟了,菜的清香撞上甲鱼汤的浓郁,别有风味,最后饮汤。浓汤,驱走冬日的寒冷,像冬日的阳光,并不是炎热的,是心头的暖,温暖整个严冬。

  思念融入浓汤,融入那冬天的记忆,永存不忘,愿时光不老,岁月多情,愿爷爷一直是记忆中的模样。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20

  下了一夜的雨,下了一夜的情节,那舌尖上的记忆还在那里,你给我的爱还停留在老地方。

  散漫的行走在这小巷里,刚刚下的雨将风也夹杂上了泥土的气息。湿润的沥青路向远方伸长,伸长……是要走那属于我太奶的地方吗?叫做天堂的地方吗?巷,却是不变,人早已离开。

  找到一个小面馆坐了下来,我呆呆的凝望着这沥青路,才发现—那一双双皮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动。我想:到底还有多少人还在回味属于自己舌尖上的记忆。

  “面来了,慢吃啊。”还是那个人,还是那碗面……白色面条里夹杂着几抹绿,由于刚下过雨,便可以看到衣服的氤氲样子。

  持勺,那舌尖的美味一直驻留在我心中旋转,升腾,经历了一个个的风花雪月。我,倏然泪下,大眼里渡着一圈金花。“太奶,太奶!有面馆哦!我们进去吧!”我瞪着大眼看着太奶。尽管小时候家里很穷,但太奶还是会满足我的要求。太奶牵着我的手进入店里。风吹过,太奶的头发迎风飘散。

  走进店里,她总是会为我点一份青椒肉丝面,因为她知道我无辣不欢,她也总是为我选择窗口的位置,因为她知道我吃面的时候会流汗,喜欢自然风。我所有的习惯,她都知道。再次举起勺子,将汤送入嘴里。口腔里,舌尖上都是美味。顿时,一股股暖流涌入心头,向那心灵最深处缓缓流去,直到冲破那久违已久的舌尖上的记忆,而香,还在口腔里蔓延……

  “太奶,你为什么不吃啊?”我看着太奶问道。“太奶不喜欢,好吃吧。孩子,将来你一定要记得这舌尖上的美味啊!”我点了点头。那时,我们都笑了,就像三月的花儿一样灿烂。顿时,泪流下,那时句善意的谎言,因为,有次过节,家里煮了青椒肉丝面。我看到了,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太奶在喝我吃剩下的汤。

  又是一阵雨,打在我心头上,太奶给我的爱还在全身蔓延。

  那份舌尖上的记忆早已携到我心里,那份未完的爱还在蔓延。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21

  李后主在山珍海味中记忆着他的帝王生活;贾岛在农家的粗茶淡饭中记忆着他的隐者生涯……而我,在舌尖的苦、舌尖的香与舌尖的涩中,记忆着那一个又一个的久远的故事……

  轻尝一叶苦菊,苦苦的味道在舌尖徘徊,慢慢地,却泛出淡淡的清香,打开了漫漫记忆——抗金名将岳飞,跃然出现在我的脑海:尘土飞扬,戎马齐发,他身披帅袍,目光威严,立于众军之上,破金还我家园之日屈指可数;恰此时,十二道金牌令从天而降。他已知,大业将成;可他也知,君命不可不授;他更知此行必无归期,只留下了“三十功名尘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长叹。他的一生,是苦的,如同这苦菊一般,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悠远的余香……

  轻嚼一片东坡肉,酽酽的香气登时在舌尖蔓延,毫无遮拦,浓香满腹,打开了漫漫记忆——北宋诗人苏东坡,悄然显在我的脑海:黄州凉地,虚设空职,他捧一杯浊酒,与怀民兄同饮亭中,酒,长笑,同为被贬之人,人轻心快,谁又可比其豪气?离京数年,还朝无望,那便开怀畅饮,那便痛游名迹!快哉亭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何不是他对自己的评价?他大笑,笑世人不能看破名利,不淡泊名利,何以明志!他的一生,酽酽的香,如同这东坡肉一般,来时如牡丹盛放,香盈四海;去时也留得满庭香醇。

  轻咬一颗青桃,酸涩的桃汁在舌尖久久不去,含着特别的感触,打开了漫漫记忆——归田隐者陶渊明,漫步于我的脑海:蓑衣破装,一把锄头,打理着他那草盛豆苗稀的田园,孤零零的茅屋前,怒放着数朵金菊;他虽然生活窘迫,却淡然,精心地充实着他的归隐生活。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因为,自此他不必再纠缠于官宦之间,不必再游走于宫廷之内。他的一生,是涩的,如同这青桃一般,永远都不会改变,而他为了这份淡然,含涩一生。

  这舌尖上的记忆,有苦,有香,亦有涩;漫漫的历史长河,也让我领略到了苦、香、涩的背后圣贤们执著的真谛。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22

  提到美食,舌尖上满满都是色香味。我尝过广州的外酥里嫩的烧鹅,福州名菜芳香四溢的佛跳墙,新疆香喷喷的羊肉手抓饭,长沙火辣辣的小龙虾……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道看似毫不起眼,实则暗藏美味的——鲍鱼蒸粉丝。无论是白嫩的鲍鱼,还是丝滑的粉丝,或是那香脆可口的蒜泥,都使这道菜无懈可击。

  要想做好一道“鲍鱼蒸粉丝”,首先要学会挑选鲍鱼。挑选鲍鱼,感觉容易,实则蕴含技巧。挑选时,务必要挑选那些正在蠕动且身子摸上去软绵绵的鲍鱼,这说明它很鲜活。切记不能挑选身子硬邦邦的鲍鱼,那些不是死鲍鱼,就是快要死的鲍鱼,不够新鲜,口感不好。

  拎着精挑细选的鲍鱼回家后,我打开水龙头,拿着胖墩墩的小鲍鱼开始又刷又洗,直到将其边上一圈黑乎乎的污垢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方法,小心地按住鲍鱼,用菜刀在它们身上横一道竖一道,切出整齐的刀花,便于入味。

  制作“鲍鱼粉丝”的关键一步——调酱。鲍汁酱在这道菜中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它就是这道菜的精髓所在。我用热油炸好蒜泥后,小心翼翼地拿出生抽、鲍汁、蒸鱼豉油,每样一大勺,倒在一起后搅拌均匀。刚刚拌好的鲍汁酱黏糊糊的,闻起来有一股酱香排骨的味道,香气扑鼻。

  经过一个多小时冷水的浸泡,白白的粉丝都变得软软的了,把它们沥干后,调一些鲍汁酱拌匀后摆在盘子里,再把开好刀花的鲍鱼一个接一个摆在上面,围成一个小小的圆圈,再淋上鲍汁酱,洒上一层绿油油的葱花,就这样,一道“鲍鱼粉丝”已经基本成型了!

  我端起摆好盘的“鲍鱼粉丝”,放入已经煮开水的热气腾腾的蒸锅里,五分钟左右,香喷喷的“鲍鱼蒸粉丝”横空出世。我兴奋至极,连忙夹起筷子尝了一口,香嫩可口的鲍鱼夹杂着滑溜溜的粉丝直冲向我的味蕾。我不由得大声赞叹:“好吃,真好吃!”一会儿工夫,一盘“鲍鱼蒸粉丝”被消灭得干干净净,爸爸妈妈都夸我是有天赋的小厨师呢!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23

  无锡有许多有名的美食:小笼包、糖醋排骨、油面筋……其中,小笼包更是人人皆知。它小巧的外表、美味的口感,深受无锡人民的喜爱。

  小笼包是个迷你型小肉包,长得小巧玲珑。刚出笼的小笼包外皮晶莹剔透,隐约能看见里面鲜美的肉汁。它的肚皮圆鼓鼓的,里面饱满的肉馅好像都要把外面薄薄的皮给撑破了。在小笼包的顶端有十八条褶皱,褶皱中间还有一个小孔,看上去既像一个小漩涡,又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苞,丝丝热气正从这个小孔中冒出来。

  我情不自禁凑上去闻了闻,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鲜鲜的、咸咸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小笼包。

  吃小笼包可不能心急,必须细细品尝,不然蹦出来的汤汁会把你烫坏了。我先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块薄皮,这时里面的肉汁便会涌出来,我迅速地把嘴凑上去,轻轻地吸掉美味的肉汁。啊!真香!然后我便开始品味整个小笼包了。小笼包的肉馅里还夹杂着翠绿的葱花和金黄的姜末,吃起来味道鲜美,口齿留香。小笼包的外皮则十分有嚼劲,那细腻润滑的口感,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吃一个。

  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吃小笼包的情景。那时我还小,一看到小笼包上桌,便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咬了一大口。“哎呀!”我惨叫一声。原来是里面的肉汁烫到了我的嘴,小笼包也随着我的叫声滚落到地上。看着我狼狈不堪的样子,坐在一旁的爸爸妈妈乐得哈哈大笑。“吃一堑,长一智”,从此,我懂得了热气腾腾的小笼包一定要慢慢品尝。

  小笼包的制作过程也很简单。先把和好的面放在盆里晾一晾,再把准备好的肉切好剁碎,撒上调料,放入肉皮熬成的皮冻,把他们拌匀。等面晾好后,再重新把面和干,接着,把它切成段,擀成薄片包好肉馅,就可以放在锅里蒸了。蒸熟了端上桌,再淋上香醋,便成了一道老少皆宜,人人喜爱的美食。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巡游时,就曾品过这道包子状的美食,大为赞赏,赐名“小笼包”。

  小笼包外表诱人,味道鲜美,皮薄肉厚,油而不腻,真是一道正宗的无锡小吃。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24

  安徽的美食可算是数不胜数,不仅外观秀色可餐,口味也是令人回味悠久。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说,中国人对吃很执着的。古代,在汉朝时,我国就拥有了当时全国最为完备的食物管理系统。唐朝的国都长安已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为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便利。如今,中国美食已“走”遍了天下。

  说起安徽的美食,最有名的还属“八公山豆腐”和“大救驾”。

  八公山豆腐历史悠久。相传,在2000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药,到八公山下用八公山泉水、黄豆和盐卤制作“灵丹妙药”,但“灵丹妙药”没制成,却“瞎猫撞上死耗子”般的发明了豆腐。从此,八公山豆腐便由此得名和流传。

  在油锅里炸过的八公山豆腐外脆里嫩,滋味鲜美。元代,郑允端在《豆腐赞》中说道:“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玉食勿与传。”八公山豆腐的制作过程也十分严谨细致。第一步:把豆腐切成4厘米见方的小块。第二步:把豆腐放入冷水锅烧开捞起,晾干水分。第三步:把豆腐放进炒锅烧热(一定要用花生油)烧至五成熟,保持口感。第四步:要把豆腐塑形,在豆腐上涂上一层淀粉糊浆,再次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晾干。第五步:锅内留油少许,下葱段、笋片、木耳、虾子、豆腐,加酒、酱油、精盐、鲜汤少许,烧沸即用湿淀粉勾芡,炒和出锅装盘即成。

  品尝八公山豆腐也是一门技术。首先,你要欣赏一番,当你感觉你已经垂涎欲滴时,才能开始品尝。但在你吃的时候,也别忘了细细的品味,这样才能做到回味无穷。

  大救驾,相传,在公元956年,赵匡胤因打完仗过度疲劳,病倒了,食不思饭不想。这时,便有一个巧手厨师制作了一种精美点心——“大救驾”。才使赵匡胤恢复了胃口。

  大救驾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似螺旋状,油炸至金黄。让人看了情不自禁的流口水。

  八公山豆腐和大救驾完美的诠释了“无独有偶”,也从侧面表达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食的热爱。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25

  大岭北,令人心驰神往的除了有米酒、云台山茶、梅香葡萄,还有一道名菜,它能把你辣得够呛,你吃了却会直呼“过瘾”、“爽”!

  它就是月子牛下水,那是记忆中的岭北味道,也是定南的一道招牌菜,在定南一桌菜“布衣宴”之列。

  下水,是民间对动物内脏的通称;牛下水,就是牛百叶、牛生肠、牛肚、牛肝等内脏。

  这道招牌菜,何以出类拔萃?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其实并不复杂。

  先用牛骨熬出高汤,牛下水用沸水氽过后煮熟备用。食客来了,把煮熟的牛下水放入高汤里,三两分钟后用竹篓捞出,再放入已调制好熟猪油、辣椒的碗中,一碗牛下水就做好了。也有的酒店、大排档,把沸水氽过的牛下水随花椒、辣椒、八角、桂皮等一同放入高汤中熬煮,膻、麻、辣味俱全。

  月子牛下水不同的做法完全依食客的要求而定,辣也好、麻也罢、都是刺激味觉神经的“高手”,一两碗牛下水下肚,驱寒除湿、恢复体力、忘记烦恼。月子圩人喜欢,岭北人喜欢,甚至整个定南人都喜欢。

  月子乡贤回家办事、看望家人,县城人下乡岭北,或有朋自远方来,到圩上吃饭,都会点上这招牌菜,而“牛下水”做得是否正宗,是决定回头客数量的标准

  月子圩人待客,牛肉宴是比较高的礼仪。是的,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很有分量的,无论是对于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亦或是文人笔下的“牛”精神,还是作为餐桌上的食物,牛,一直享有尊荣的地位。

  每个人一个城市都有一种味道,宏观的味道折射的是一种文化、微观的味道体现的是一种食尚。当我们穿行在银川、昭通等回民聚居区时,一股股夹杂着孜然的牛羊肉味扑面而来;当我们进入泸州、宜宾等酒城酒都时,却时时感受到阵阵酒槽曲香在空中弥漫。

  那么,月子圩的街头巷尾,人鼻贯面更多的就是一股股牛油香辣相兼的牛下水味道!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26

  人们常说:“赏景在于龙门,观花要数牡丹,大快朵颐,别忘了洛阳美餐。”今年十一假期,我们全家来到洛阳老城游玩。那让人眼花缭乱的各色小吃,真正让我见识了名扬天下的洛阳美食。

  从丽景门进入古城内,华灯初上的夜景让人沉醉,古色古香的建筑,迎风招展的酒旗,身着汉服的少女,让我感觉仿佛穿越回了大唐。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吆喝声、讨价声此起彼伏。街道两旁挤满了各色小吃:菜香花鲜的牡丹燕菜、酸辣咸香的不翻汤、外脆内软的小街锅贴、香醇鲜美的牛肉汤、花香浓郁的牡丹鲜花饼……我嘴里吃着,手里拿着,眼睛还四处溜着,生怕漏掉了一处。

  忽然,我看见前面一个小摊被人围得水泄不通,还不时传来一阵阵叫好声。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了进去。哇!原来这里正在现场制作牡丹银丝酥。只见师傅先从盆中拿出一块麦芽糖,卷成一个圆圆的糖圈,再把它放入盛满藕粉的盆里。一下、两下、三下,只见师傅的双手上下翻飞,看得我目瞪口呆。一个平平无奇的糖圈像变魔术一样,瞬间成了一堆雪白如练、细如发丝的银丝酥。现场的游客都惊呆了,有一个好奇的人买来了一根针,拿了一段银丝酥,竟然一下子穿过了针孔,现场的人连声叫好,一拥而上抢购银丝酥。师傅却一点也不着急,他先把一层银丝酥铺在盒底,再把一些用花生、芝麻、牡丹花瓣混合成的馅料均匀地铺在上面,最后再铺上一层银丝酥,一盒雪白雪白的牡丹银丝糕就做好了。我也买了一盒,捏起一把银丝酥,放入口中,香香的、甜甜的,那入口即化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脚踏在青石铺就的古城街道,手抚过丽景门斑驳的墙砖,洛阳千年帝都的历史仿佛在指尖流淌。一个充满了历史气息的古城里面还有这么多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这就是我的家乡,舌尖上的洛阳。

  欢迎您到洛阳来!游古城、赏牡丹、品美食,感受洛阳的风情与魅力,见证洛阳的发展与文明。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27

  我的家乡湛江,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塑造了其特有的美食文化。我吃过各种各样风味美吃,但我觉得都比不上家乡湛江的海鲜美味。

  先为大家呈上第一道菜“蒜蓉蒸沙虫”。一条条雪白的沙虫,整齐地躺在晶莹剔透的粉丝上,头戴翠绿的葱花,洒上油炸蒜蓉末,在“一青二白”中多了温暖的金黄色,好像是白色的沙滩上洒下一缕缕阳光!这真是色与形的完美搭配,让人见了不禁垂涎三尺。

  第二道海鲜佳肴“蒜香龙虾”。龙虾清洗后开边,爆香蒜蓉,葱花、洒在龙虾肉上,用大火蒸10分钟,鲜味十足的龙虾配合爆香的蒜葱,还末到口香味已经俘虏了味蕾。这是硇洲岛渔民的家常菜。龙虾还可以用姜爆炒至八成熟后,放进白粥里煮20分钟,再洒上葱花,用来提香,这是海鸟渔民黄海妹自创的龙虾粥,远近闻名,许多人慕名来品尝。

  湛江人追求原汁原味,而“清煮花蟹”,则保留了食物最原始的味道。挑上最肥美的一只花蟹,经手一掰,再轻轻一揭,明黄色的蟹黄映入眼帘,不用看长什么样,只要闻下味道就让人神魂颠倒。猛地咬上一口,还发出“滋滋”声响,那个蟹膏脆得酥软,蟹黄的香甜瞬间跑满唇齿间,顿时沁人心脾。让人不禁感叹上一句:“这真是人间难得的美味!”螃蟹也可以炒一下,八成熟后,放进白粥煮上20分钟,让蟹的香味慢慢渗出,与白粥的天然米香融合一起,真是绝妙的配合,再洒上葱花,这样一碗香甜可口的螃蟹粥就做好了。螃蟹粥既可以吃到鲜美的螃蟹,也可以喝到浓稠极香的粥,真是人间“仙粥”啊!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美食,尽管有些食物再好吃,我也觉得比不过家乡湛江的美食。因为湛江的美食能传递一份温暖,传递一份爱,传递一份浓浓的家乡情!它给我带来快乐,带来满足,更带来自豪。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28

  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都市。上海海纳百川,连各种小吃、美食也会集中荟萃在这里。今天介绍的是我们上海的本地小吃“生煎馒头”。

  “生煎馒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半发酵的面粉包上鲜肉和肉皮冻,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锅里油煎,在煎制过程中还要淋几次凉水,最后撒上碧绿的葱花和碧绿的芝麻就大功告成了。

  最最难熬的是静静地排队等待等待美味的生煎出锅的时间,那一刻香气扑鼻真让人垂涎三尺。生煎个个“皮薄”、“肉鲜”、“汤多,每一只都像婴儿的小拳头那么大,金灿灿的,皮薄馅多,互不粘连,肉馅松散,汤汁油腻。皮是生煎最重要的部分,生煎的皮要厚薄适中,同时有韧性,有嚼劲,这个火候是最难掌握的了。上海地区一百多年前,上海的茶馆在供应茶水之余,兼营生煎包子。后来,顺应人们的饮食需求,生煎包子走出茶馆,出售生煎的一般都是街边摊贩。,很快成为标志性早餐食品。

  说起生煎,就得提起家喻户晓的小杨生煎,1994年在上海吴江路上的第一家生煎店铺,主人姓杨,买来20元买来的一个油漆桶做成了火炉,做起了生煎摊。每天早晨4点起床开始摆摊,但是常年一直供不应求,所以她就萌生了开连锁店的念头,通过她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小杨生煎一路稳步发展,拓展至现今近100家餐厅的连锁品牌。小杨生煎已经成了上海的招牌美食,是很多来上海旅游的游客必吃的小吃。最难能可贵的是小杨生煎价廉物美,店内环境和kfc媲美。

  一个街边小摊能今天成为上海的知名品牌,是上海美食的名片,享誉全国的一个品牌,真是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行行出状元呀!

  蟹壳黄,排骨年糕,开洋葱油面,桂花糖藕都是上海地道的小吃,光是听着名字就让人馋涎欲滴了,这些就是我的家乡,舌尖上的上海。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29

  说到美食,大家都会垂延欲滴的吧!我也不例外,因为我是一个“吃货”。不过,今天我这个“吃货”要做一道美食,那就是黄金土豆球。

  首先,我拿出了几个土豆,这些土豆好像一个个胖嘟嘟的小泥娃。我决定先把他们的脏衣服脱掉,经过一阵刮洗,小泥娃被清理的干干净净,顿时,变成了一个个白白的胖娃娃,可爱极了。胖娃娃来到我面前好像在说:“小主人,谢谢你把我整理得这么干净,现在请你把我们切成土豆片吧。”于是,我便拿出我的魔法刀,“唰、唰、唰,”一会儿工夫就变成了薄薄的土豆片。我把土豆片放到锅里蒸了十分钟,土豆片就熟了,捞出土豆片,放上盐、胡椒粉、淀粉,然后把他们压成泥,再把土豆泥揉成一个大圆球,从圆球上取一团搓成小圆球。

  没过一会儿,在我灵巧的双手下,一个个雪白又可爱的土豆球诞生啦。接着要给这些小家伙穿衣服了,我把土豆球放到盛满面包糠的盘里滚了一圈,他们个个都穿上了珍珠裙。最后就是下油锅,等油烧了七分熟,我把他们一个个放到油锅里,那些土豆球就像活泼的小女孩一样跳起了芭蕾舞。可是跳着跳着,只听“啪”的一声,有一个土豆球裂开了,流出了白白的土豆泥,妈妈听见了,过来一看,说:“你炸的时间太长了,只要炸两分钟,全身炸至金黄就可以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又重新放了几个,按照妈妈的说法,果然没有破裂,而且越来越熟练。

  随着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黄金土豆球就做完了。我决定给他们摆一个好看的造型,我找来了一个长方形的盘子,在盘子里摆了几片绿色的菜叶,把黄金土豆球摆在菜叶上,再倒上一些番茄酱,一盘精致的黄金土豆球就完成了。我和妈妈连忙尝了一下,外脆里酥,好吃极了。妈妈还夸我做的美食色、香、味俱全,称得上我们家的大厨了。

  吃着自己做的美食,听着妈妈的称赞,心里特别有成就感,感叹劳动真美好。不信的话,你们也来试试吧!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30

  “月月,吃饭啦!”在厨房里刚做完饭的老妈招呼道。我急忙跑过去——哇,一餐美味!

  热气腾腾的白米饭、醋溜土豆丝、虾皮烧冬瓜、金黄的南瓜饼、当做凉菜的腊肠……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脆脆爽爽的土豆丝,嚼起来“咔嚓咔嚓”响,带着些酸溜溜的口感,召唤着我舌头上的味蕾夹起几根醋溜土豆丝先尝个鲜全部出动的,细细品尝这道材料简单却回味无穷的菜。我大呼“美味”,对妈妈竖起大拇指,嘻嘻一笑,就继续狼吞虎咽地对桌子上的佳肴进行“扫荡”。

  金黄的南瓜饼放在嘴里,软软的,却挺有嚼劲。咬上一口,南瓜特有的味道,甜丝丝、滑糯糯的,再加上表层裹的喷香的芝麻,我索性一口把整个南瓜饼全都吞了下去。不想饼有些大,把小小的腮帮子撑得圆圆的,十分滑稽。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故意问,“月月,饼好吃吗?”我拼命地点着头,腮帮随着嚼动一鼓一鼓的。妈妈说,我这样子活像一只小蛤蟆。

  好不容易把嘴里的南瓜饼咽了下去,我笑着对妈妈说:“妈,你做的饭太——好吃了、太——美味了、太——诱人了、太——”我正准备继续“抒情”,被妈妈打断了,“好啦好啦,好吃不是更好么?那就吃吧。”我“嘿嘿”一笑,道:“我是想说,‘因为你的饭菜太好吃了,所以我才会如此不顾形象。’我可是正宗的吃货哦!”妈妈望着我油亮亮的嘴,忍不住又笑了。

  我夹起几片冬瓜,在口中嚼着,发现又是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口感。软软滑滑的冬瓜,配上虾皮的鲜美和咸咸的味道,回味无穷。我把冬瓜咽下去后,还作出享受的样子,闭起双眼,咂咂嘴回味着。最后还不忘一舔嘴唇,感叹道:“哦,美味!”睁开眼睛,就见妈妈欣慰的看着我有些傻乎乎的样子。

  一顿饭,我的筷子像鸡啄米一样不停地运作,十几分钟就把饭菜一扫而光(当然也有妈妈的`“功劳”)。我又夹了几片腊肠,细细品尝那油而不腻、香辣香辣的味道。接着打了个饱嗝,伸个懒腰,结束了这一餐美味。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31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出去寻美食。说起嘉兴的网红美食地,南门头肯定是其中之一,里面有好多好吃的,味道也地道。

  一路上爸爸就嘟囔着:“北京有个王府井、上海有个城隍庙、嘉兴有个地方叫南门头呀......”听着我肚子里的小馋虫都要出来了。

  终于到了,一进门那个香啊,“鸳鸯大包”这里已经排了好长的队了,听说这里的包子是限量的包子,饭点都要提前来排队才能买得上,妈妈抻着头不停地在看。

  我迫不及待地想吃,吃什么都行,一眼看去“培哥年糕”这里没人,我赶紧上前点了一碗年糕,爸爸在这里等着,我拉着妈妈走到“刘同兴的泡泡馄饨”又点了一碗馄饨,“这个好吃,皮薄的可以像泡泡一样浮在汤面上,好像能吃出棉花糖的感觉,还有他家的萝卜丝饼,真是妙呀。”我真是想一口气吃上几个。一会儿工夫我妈找不到了,原来到斜对面的“徐珍斋糕点”买糕点了,妈妈说:“这家的糕点算是很地道了。”

  “再打包几个‘三阿姨糕团’吧。”妈妈比我还能买,又买了几个鲜肉团子。“文虎酱鸭”那里站着爸爸的身影,我知道他肯定在买他最喜欢的酱鸭。刚才点的美食都做好了,我们找了一张桌子坐下,看到对面的叔叔在吃生煎,我实在也好想吃,又去买了两个“鼎有名”的生煎包,一口咬下去,喷出油水出来,里面的肉好足,真好吃。我也圆鼓鼓的肚子已经撑得不行了,我一边抚摸肚子,一边说:“这里的美食太好吃,还想吃就是肚子不行。”爸爸看我那小馋样儿,就打包了“潮乡宴球”、“张萃丰的酱芒果”等美食,几乎把我没尝过的买了个遍。

  里面除了好多好吃的,我还看到了妈妈小时候的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上的雪糕箱子,都是爸爸妈妈小时候那个年代的样子。

  这里的东西新旧交替,小吃也原汁原味,全是舌尖上的美食,人山人海的,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在这里令人念念不忘的不仅是小吃,还能看到一些青春岁月记忆的碎片吧。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32

  生活是有味道的,就像母亲手里的一碗鸡汤;生活是精彩的,就像自己做出的美味佳肴。

  伴你成长的,终究还是舌尖上的美味。回忆往前,母亲总做的蜂蜜煎饼,啊!回味无穷!母亲做的煎饼是独一无二的,她很爱吃,所以她也很快乐,她做出来的东西也很可口,她爱研究,她做出来的佳肴上仙都吃。

  “炸!滋……”一听就是母亲在做煎饼了!我迫不及待的飞奔去厨房,看着熟悉的背影。母亲慈祥的说:“你回来了,你先坐着吧!。”母亲把刚出锅的煎饼盛到桌子上,还冒着热腾腾气,闻蜜香,啊!好甜。先闻着香味如天仙,吃着煎饼如上仙!母亲慈祥般地微笑,你若爱吃,我再给你煎!蜜香伴煎饼,一个字,“爽!”犹如仙境般甜美。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我没有母亲那样有慈祥的脸庞,我也没有她那样温柔的声音,但是我有一颗爱她的心。母亲做事顺顺溜溜的,她做任何事情心思都非常细腻,用那双粗糙的手,做出来的美味是温和的,不像辣子那样火辣刺激,更不像雪糕那样震撼着你的心,它很温和,配上母亲自制的蜂蜜更是可口,先吃一口,很爽口,更是有回味的甜美。

  再吃一口,心里就像刚生出来的小鸡那高兴,吃完以后还想吃。心里美滋滋。用面粉和好煎饼的形状,然后,准备好平底锅,蜂蜜,就准备开始了!母亲煎的煎饼不像街市上卖的那样,没有煎糊,一点糊的痕迹也看不出。煎到差不多的时候,马上倒入蜂蜜,啊!那香味迷漫着整间厨房。看着母亲心满意足的笑脸,那我也很开心了。

  母亲曾说过:“做美食的时候,你开心的地做就能开心地吃。”确认过眼神,也确认过美食,心里想,好像也没错,你认为的事件只要努力去做,没有你办不到的。

  你就像美食,你开心的时候,心情会好。做出的美食就会很好。每朵花都是一个美丽的精灵,每一朵花都有一个心愿。我的心犹如那朵花,就沉醉在里面。一朵朵花开,一次次的沉醉,如今无休止的思念在蔓延。

  你,如今可好?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33

  我的故乡没有老师口中所描绘的马致远记忆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没有爸爸谈到的余光中言语里的远在那头的一枚小小的邮票,更没有大文豪苏轼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你会问:我的故乡又有什么呢?

  儿时的故乡大概就是一碗沁人心脾的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臊子面,这碗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爷爷曾对我说,每到重要的节日,都要用臊子面来供奉神灵、祖先,祈求族人的安居乐业。臊子面更是礼遇宾客的重要美食,早已超出了它原有的食用价值,成为了一个可以承载岐山人对于故乡特殊情感的美食。

  一份裹着红油的劲道擀面皮,咸辣味十足,再搭配吸满汤汁的面筋与劲道的瓜瓜,美味极了,擀面皮已经是岐山最亮的招牌之一。能让我活力满满的还必须再搭配我们岐山特有的肉臊子夹馍,肥瘦相间软糯诱人的肉臊子被包裹在手打的火炉馍中,肉臊子的酸香味与烤馍的麦香气闻着都让人垂涎三尺。可是,这些美味我要足足等候一周的时间,只有到了周末,妈妈才会带我去好好地品味一回。这些食物的味道早已深深地进入了我的心底,但我依然吃得狼吞虎咽。对这些美食的向往,可能只有岐山人更能体会。

  不管是臊子面,擀面皮,肉臊子夹馍,都离不开油泼辣子。记得很清楚,妈妈把新鲜的辣椒晾晒干之后,用独有的石碾槽碾成粗细不同的辣椒面,然后搭配各种调料,烧好一锅热菜籽油直接浇到辣椒面上,最后再撒一把芝麻,那个香味可以蹿整个村子了。我迫不及待地舀上一勺,抹在还没来得及加热的馒头上,再撒上一撮盐,要我说,那味道吃起来比肉还香,辣椒的那种香辣味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和哥哥一口气可以吃好几个。现在,虽然生活很幸福,好多零食围绕着我,可是我时不时还是想要吃一个油辣子馍馍,那才叫解馋,而更多的,是我对儿时的回味。

  故乡的美味,注定会成为我今后的乡愁。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34

  时光可以带走一切,但只要记忆还在,就还想着灶房里的香和灶炉边的人。——题记

  冬日里蕴藏着的,不仅有晶亮亮的雪,更多的是看雪时的一种温暖。在这天气凛冽的时候,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面粉里裹着的豆沙,甜甜的,却又不腻,总温暖着你,就是这样一碗热汤圆,勾起了我的儿时记忆。

  过年时候,家家户户总是要吃汤圆的,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有好运气,家庭和睦,团团圆圆。

  奶奶做的汤圆格外好吃。记得那时候,奶奶先将一碗热水倒进面粉里,使劲用筷子搅和着,成形后,将一个大面团倒出来,用手在揉搓揉搓,过一会儿,那面团愈发紧实,已经都合在一块了,奶奶将和好的面揪成一个个小面团,每一个都很整齐,没有什么两样,我在旁边看着,以为是什么好玩的事情,便吵闹着也要弄,结果却将每一个都捏得不成样,奶奶一边嗔怪道又将我揉的面团重新做,眼里就没有些许怨意。接下来便轮到擀面和包馅了。奶奶娴熟地将面团用擀面杖压成了一张张薄皮,速度飞快,擀面杖到她手里似乎成了一把趁手的“利器”。包馅也不难,可能是因为这次没有我的打搅,奶奶做事也很顺利,我只不过出去与邻家小孩玩了一会儿,奶奶就已经准备好锅炉下汤圆了。

  锅灶里升腾着浓雾,我蹲在一旁烧火,奶奶站在锅前照应着锅里的汤园。顽皮的我被一根稻草上蹦出的火心烫到了手背,吓了一大跳,奶奶赶忙跑过来,询问我有没有伤着,我也便装出一副要哭的样子,引着奶奶逗我笑,但我深知,那被火心溅到的手,已然不疼。

  吃汤圆的时候,我第一个上去端了一碗吐着热水气的汤圆,大快朵颐了起来,奶奶看着我那馋样儿,脸上也浮出丝丝笑意,眼角边的皱纹,如丝绸般。

  回首,看着碗里那速冻汤圆,也没有先前那般的甜,也许是因为想吃奶奶做的了吧,我的眼角模糊了,但又将泪水收了回去,因为奶奶教过我男孩不能哭。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35

  春踏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百花怒放、百鸟齐唱。在这么一个宜人的季节,怎么会没有让人心驰神往的美食陪衬呢?

  刚见到“它们”,好似看到了一群待在摇篮中的小宝宝,是那么神奇!虽然神奇,却因平常而被人忘却。它们就是蚕豆,我心中的美食。

  我喜欢吃蚕豆,亲婆常买来给我做。刚出锅的蚕豆,香喷喷、热乎乎,嫩得不得了。吃完还会在唇齿间留下特有的清香,让我忍不住起了“再吃一口”的想法。在我没有什么食欲时,我就会拿蚕豆来拌粥吃,粥的清淡和蚕豆不同,蚕豆拌随着“油香”,两种香气混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我的食欲,这样我就吃得下饭了。

  蚕豆绵柔的口感是我喜欢它的主要原因。你想,本来就香喷喷的蚕豆,要是像凤梨酥一样,有着让人念念不忘的口感,那该有多好!真巧,刚出锅的蚕豆像是春天的馈礼一般,有着着迷人的口感:将蚕豆放入口中,一口咬下,酥软的本质立马暴露无疑,随着慢慢咀嚼,鲜香味在舌尖上荡漾开来,让人欲罢不能。

  闲暇时刻,将蚕豆剥壳油炸后,就变身成了一款家常小吃。脆豆片伴着孜然粉装在玻璃瓶中密封保存。平日里,我和弟弟都抢着吃!

  记忆之中,是蚕豆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个春天。它朴实的外表并不影响它的香气和口感:在豆中,它不像缸豆苗条小巧;不像毛豆身材匀称;也不像红豆鲜艳夺目……正因为这样它才容易被遗忘。但我知道,蚕豆和它们不同,它不求美,只求“实”。在豆中,它的个头不愧为最大的,剥起来却不像毛豆会弄得手疼,这就是它默默无闻的证明吧!

  春天到,蚕豆胖,春天一到我就央求亲婆给我炒蚕豆吃。春光下,亲婆端来一大盆热气腾腾的蚕豆,我夹起放进嘴巴……

  蚕豆独特的品质和细腻的口感让我念念不忘。吃着蚕豆,迎接着美好的春天,这不就是“舌尖上的春天”吗?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36

  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饱含着酸甜苦辣的滋味。我的童年,大部分对我来说都是甜。

  记得那是八岁的时候,我跟着爸爸妈妈和奶奶一起回老家。老家那边我有一个表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带着我一起淘,不知道这次他又能想出什么新花样。他见我回来,吭哧吭哧地从厨房拿了两个大红薯来,跑过来跟我说让我和他一起到石阶那边去,由于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出于好奇,我便跟他一起去了石阶那边。

  只见他将两个大红薯放在一边,用手挖出了一个刚好能放得下两个红薯的坑,将红薯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我没想通他要干什么,难道是要种红薯?不对啊,他家旁边不是就有一块菜地吗,为什么不在那儿种呢?心中的疑惑一直消散不去,却见他又找来了一堆枯树叶,将枯树叶堆放在两个红薯上,忘了说了,在这之前,他还在红薯的四周铺了一点土,难道他要给红薯们挖坟?两个小小的红薯没必要吧,况且它们应该还能吃。

  我在一旁皱着眉头,头上顶着两个大大的问号,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仿佛是到了压轴的一步了,我见他向大爹借来了打火机,将堆放在红薯上的枯树叶点了起来。哦!他要烤红薯,我想,一定会很好吃吧!枯树叶间窜起了火,冒起了烟。不过一会儿,我这位表哥就铲来了一堆土,盖在了枯树叶上,将火熄灭了,树叶就开始冒烟啦!过了半个小时,他扒开土,拿出了埋在地下的两个大红薯,它们已经全身焦黑,不会是糊了吧!他递给我了一个,我拿住了。哇,好烫啊!我像耍杂技似的将它左抛右抛,等到可以拿了,我将它剥开,露出了里面又红又黄的红薯肉,上面像是滴了蜜一样,亮晶晶的,让人垂涎三尺。当然我没有立刻吃,第一是因为烫,第二那就是我要好好闻闻红薯这诱人的香气了!终于等到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哇!太好吃了吧,简直是人间难得的美味!我有生之年竟然能吃上!

  美好的时光如流水般过去了,我不禁怀念起来,我常想起我那快乐的童年。啊,我快乐的童年在舌尖上度过!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37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但这时,有一个人对这些美丽的景物不感兴趣,那人就是我。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喜欢这些美景?听了我的答案,你一定会哈哈大笑,说:“你这一个瘦子还是吃货?”可别笑,听我说说你才知道。

  一到田地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荠菜的身影:啊,荠菜,你怎么来了?像碧绿的翡翠似的,只见荠菜大步朝我走来,我连忙抓住它,说:“荠菜,快变成饺子,让我尝尝。”但回到现实后,才发现我在做白日梦。谁说不是舌尖上的春天呢?

  某个晚上,梦见我来到了草莓基地里,眼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草莓山”,真像一座宝石堆成的山。我跳进里面,大吃特吃起来,满嘴全是草莓的香,草莓的甜。这时,一个草莓翘着脑袋:“放心吃吧,我们生产得可快了。”做这样的梦,难道不是证明了我最爱的是舌尖上的春天吗?

  下午去李明阳家楼顶的沙坑玩,眼前满是美味的马齿苋,我又开始发呆了:眼前,一群马齿苋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像一只只小白兔似的。它们看了看口水直下三千尺的我,说:“我们做一盘凉拌的马齿苋吧。”我正享受着美味的马齿苋时,被一股凉风吹回了现实。不过,此时此地发这样的呆,不就是证明了这是舌尖上的春天吗?

  又一次,我太困了,看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我梦见了许多灰灰菜在水里游泳,像一条条鱼。我对它们说:“灰灰菜,你们给我留一只啊!”灰灰菜愣了一下,道:“没问题,等你把辣椒面和孜然粉拿过来再说。”便游走了。当我想着吃香喷喷的灰灰菜时,就醒来了,嘴角还留着口水呢!这难道不是证明了春天在舌尖上吗?

  还有一次,我跑得气喘吁吁,躺在了床上。迷迷糊糊间大巢菜像鸟儿似的飞了下来。我喜出望外,对它说:“大巢菜,给我一些好吃的吧。”大巢菜说:“可以呀。”于是它给了我不少芽,不愧有救荒野豌豆的美名呀。这时,我的美梦又被妈妈吵醒了。不过,这再次证明了这是舌尖上的春天。

  看吧,比起美景来,我更加喜欢美味。这就是舌尖上的春天。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38

  快过年了,爸爸说:“你这么爱吃春卷,今天我们就做一回吧。”说完,爸爸把春卷皮、菜馅放在桌子上,叫我包春卷。可我哪里会包,只好向母亲大人求助。

  妈妈站在我旁边,给我做起了示范:先将春卷皮放在桌子上,取适量的菜馅放在春卷皮的边缘,然后将春卷皮一层一层地卷起来,这样,一个春卷就做好了。

  我照着妈妈的做法包了起来,先夹一些菜馅放在春卷皮上。这时,妈妈提醒我说:“馅不能放太多,不然会漏出来,也不能放太少,不然会不好吃。”我看着自己的春卷,发现菜馅太少了,马上改正。要卷春卷了,妈妈又提醒我说:“不能裹得太紧,也不能裹得太松。”我照着妈妈的说法,开始裹起来。裹好后,让妈妈检查。妈妈一看,夸奖道:“不紧不松,正好!”听到妈妈的夸奖,我不禁自我欣赏起来:看,这春卷是多么标准啊,不大不小鼓鼓的,似乎就要把皮撑破,可又是那么牢固,根本不用担心皮真的会破掉。

  欣赏完了,我加快了包春卷的动作。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生产出了两大盘春卷。

  我托着两大盘春卷,送到厨房。爸爸打开火,向锅中倒了一些油。油热了,就把春卷一只一只地放入锅中。没过多久,春卷就穿上了金黄的衣。爸爸又番动了几下。不一会,春卷起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刚想狠狠地咬一口,爸爸说话了:“刚炸好的春卷,又烫又韧,还不能吃。得等到放凉才又香又脆。”啊!原来吃春卷还有学问呢。我耐着性等,等到差不多凉了,拿起一个,一咬,外脆里嫩,还夹杂着新鲜的蔬菜味,太好吃了。

  吃着吃着,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叫春卷呢?“卷”字,一看就知道,是跟形状和做工有关,可这“春”字,又怎么解释呢?为什么不叫“冬卷”,不叫“夏卷”,不叫“秋卷”,偏偏要叫“春卷”呢?

  这传统美食里,肯定有文章,我得好好探究探究。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39

  我的家乡在萍乡,这座古老的小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这里有许许多多的美景和美食,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小小美食家,我来向大家介绍家乡的美食吧。

  来过萍乡的人都知道萍乡人善于吃辣更不怕辣,虽然我不太吃辣,但不能阻挡我对萍乡美食的热爱。萍乡小炒肉、冬笋炒腊肉、上栗手撕狗肉、莲花血鸭、源滨小河鱼和豆腐、辣炒田螺和龙虾,这些以辣为主的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萍乡的家常菜,也是萍乡人的最爱,到萍乡人家里做客都会品尝到这些美味,相信吃过的人都会大赞好吃,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恨不能多吃三碗饭。

  当然,除了这些菜肴外,萍乡还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特色小吃,像萍乡炒粉、萍乡米面、艾米古、米豆腐、霉豆腐、扣糯等美食都备受当地人的欢迎。就拿艾米谷来说吧,我奶奶最拿手了,我们全家去乡下摘下新鲜的艾叶,拿回家先用大火蒸煮30分钟煮出汁,然后将艾叶与面粉和起来,放入蒸锅,出炉即可使用。纯天然制作,老少皆宜,我一次能吃四五个呢。妈妈喜欢吃百年老店杨胡子米面和北桥的搓菜炒粉,爸爸喜欢吃姥姥做的霉豆腐,爷爷喜欢吃香甜的扣糯……你们看了是不是也直流口水了。

  差点忘了还有我们小朋友喜欢的萍乡零食:花果、盐果子、萍乡凉水、酸枣糕等等。暑假的时候我自己还和奶奶试着做过凉水,放蜂蜜、姜水、醋等,凉凉的好吃极了;纯手工制作而成的花果色泽鲜美、造型独特,口感甜脆,加工后不破坏原有的营养物质,特别是一些用橙皮、薄荷、紫苏等做的花果,还具有祛寒止咳、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的治疗保健功效。是名符其实的绿色保健食品。小朋友看了是不是嘴馋了?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中央电视台的《舌尖上的中国》吧,我被里面的美味所折服,我想要如果萍乡能有一个美食入选其中该有多好。我长大后无论在何方都不会忘记家乡的美食家乡的味道!因为我深爱着我的家乡——萍乡!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40

  故乡,一个多么温暖的词;故乡,一个多么伟大的词。是故乡,让我吮吸着她的乳汁茁壮成长。

  我的故乡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上。

  故乡的味道——绵密、松脆。

  清晨,香甜的南瓜气息钻进了我的鼻子,让我从睡梦中惊醒,急急地披上一件外套,来不及洗漱就冲到了小院里。只见奶奶正在切南瓜。瞧,那南瓜黄澄澄,金灿灿的,条纹一条条的,十分清晰,看着就想让人咬上一口。奶奶将南瓜放到蒸笼上蒸熟,刮了一下我的鼻子,笑眯眯地对我说:“小馋猫!”奶奶的笑容荡漾开来,皱纹跳到了脸颊,眼睛眯成了一条细小的缝,和蔼可亲,南瓜熟了,奶奶将热气腾腾的南瓜放到木板上,用刀背把南瓜打成泥儿,紧接着又把南瓜泥放入正在煮着的糯米粥内,放上几颗早已晒干的大红枣,大功告成!正当我眼睛死死地盯着冒着热气的南瓜粥时,奶奶把我带到院子里摘起了倭瓜花。倭瓜花上身呈绿色,一瓣瓣紧紧地包裹着,下身是一朵金灿灿的黄色小花,小花上沾着一颗颗“晨露”,照映着附近的一切。奶奶先在碗里打了两个鸡蛋,搅拌均匀后,把倭瓜花放在里面蘸了蘸,又让它在面粉堆里“转个圈儿,打个滚儿”,紧接着,再放入温热的油锅内炸至两面金黄。看着盘内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油炸倭瓜花,我不禁两眼发光,拼命吞咽着口水,真是让我垂涎三尺啊!这时,南瓜粥也煮好了,打开锅盖,香喷喷的味道扑面而来。

  我拿起勺子盛了一小勺粥吹了吹就将它送入嘴巴。哇,软糯的米饭配着香甜的南瓜泥儿和一点儿甜汤,如此美味驻足在口腔内,将细腻的味道分布到了各个味蕾。再夹一个油炸倭瓜花,咬上一口,嫩滑的蛋液包裹着油炸倭瓜花,酥脆的面皮松松脆脆。倭瓜花的美味也急切地冲进了口腔,邀请着成千上万个味蕾,在舌尖上跳起了“华尔兹”,真是香嫩爽口啊。

  奶奶的一举一动令我如今都还记忆犹新,奶奶做的每一道菜,都成为了我儿时的美味。舌尖上的故乡,要用心品味。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41

  我的妈妈虽然不太会炒菜,但是她非常喜欢做一些甜品:馒头、包子、南瓜饼、豆浆、奶茶……还有好多好多呢,每次我看着妈妈做,都会直流口水。就连好朋友陈碧瑜姐姐的妈妈尝了之后,也开玩笑地说:“嗯,太好吃了,你妈妈都可以在学校前面摆摊啦!”

  有一次放假,我早上起床后,看见妈妈正在厨房煎饼,我好奇地走过去,问:“妈妈,这是什么饼啊?”

  “不告诉你,你尝了就知道了。”妈妈边说边端着一大碟热乎乎的煎饼出来。我闻了闻那一大碟饼,自言自语道:“哇塞,真香呀!”说着,就拿筷子夹了一个吃。

  “咦,这饼里面怎么有一股香蕉的味道?”我看向妈妈,“莫非,这是……香蕉饼?”

  “嘿嘿,你猜对啦!”妈妈一边品尝着她的“作品”,一边骄傲地说道。我觉得香蕉饼可好吃了,就缠着妈妈教我怎么做这个香蕉饼。妈妈走到厨房里,慢条斯理地说:“其实我搞这个香蕉饼是很偶然的,本来想弄地瓜饼给你吃,正好,家里面有几条香蕉,就灵机一动:不如煎个香蕉饼吃吃,做法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和普通的煎饼一样:把面粉、凉水、白糖、鸡蛋和成稀稠状,只不过多了一道工序:把香蕉切成薄片状先盛在一个碟里,我刚才没有煎完还剩下一些原料,不如我现场煎给你看看?”我高兴地跳起来说:“好啊好啊!”只见妈妈放油在锅里,等油热了,把稀稠状的面粉均匀地摊在锅里,再把香蕉片一片一片地摊在面饼上一起煎,等面饼双面都煎成金黄色时,就用锅铲铲起,盛入碟中,这样反复几次,好多块美味的香蕉饼就煎好啦。

  “噢,原来做法这么简单呀!”可是这看似简单的香蕉饼却花了妈妈好多好多的心思。我爱妈妈做的小甜品,因为它不但好吃,还凝聚着许多的母爱。妈妈,从今天开始,我也要做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您吃!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42

  她渐渐老了,她的锅台早已赶不上我长大的个头。

  我在夕阳余晖射进窗来的时候放学回到家。她围着围裙,袖子卷得老高,柔和的阳光打在她因忙碌而红润的脸上,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水滴。她转过身朝我微微一笑:“咦?回来啦!”

  吃饭的时候,余晖透过窗给家里涂上了一道橙红色,就连桌上那盘番茄炒蛋也散发出点点夕阳味。所有的一切都浸在这酽酽黄昏里,安静而美好。忽然之间,我看到了什么,伸手轻轻插进她乌黑的发缝中,然后猛然拣出个中银色,那种眩目的银不似单纯的白色,像是一场大雪过后,大地与天相接的光辉,刺得眼发酸。我说:“妈,你老了。”她伸手拍开我:“不好好吃饭,弄这些干什么。”然后夹了一筷子鸡蛋给我。

  这一如当年的举动已如同条件反射一般,却不似当年那般灵活敏捷。那时候,我和她住在单位后的房子里,房子原本是装煤的煤房,所以简陋得不行。每逢雨天我便用手去戳鼓起来的墙皮并乐此不疲。每逢她在锅台上做番茄炒蛋时,我就呆在小厨房里,跟在她屁股后面走动,看她打蛋花,切番茄,然后扒着高高的锅台问她:“妈妈,今天吃什么?”她摸着我的头,假装神秘地笑:“去把碗筷摆好,一会你就知道了。”当年鸡蛋比番茄金贵多了,母亲总是几下就把鸡蛋放入我的碗中,自己吃起那剩下的番茄。

  她说想起外婆来了。那时候外婆也是这样,在锅台上忙个不停,她下班回家的时候,外婆把袖子卷得老高,转头和她说:“你回来了。”“嗯。今天吃什么菜?”“番茄炒蛋。”那一年,母亲刚坐完月子,在每天米罐见底的日子里,却总能吃到一盘香喷喷的鸡蛋。

  后来外婆离开了,母亲有过很长一段不习惯的日子。而番茄炒蛋则作为一道经典菜,留在了我家的饭桌上。我明白,这世间大多情感都无法言表,同样一道菜,竟凝结了两代人温暖的记忆。

  夕阳在这一刻从地平线消失,黄昏变得很短很短,浓烈的橙色慢慢变淡,最后融入夜色里。

  看着我的母亲,我突然幸福得想哭了。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43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唯有让孩子们魂牵梦绕,掰着手指头盼望的日子,估计只有春节了。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压岁钱,还能放鞭炮,也有吃不完的各种美食。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节日,唯有美食才不会辜负人们的这份隆重。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的饮食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地区春节喜欢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儿里面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了来年就会发大财,走大运!每次为了吃到钱,我都会把肚子吃的鼓鼓的。老人们也会正许多枣花馒头,因为馒头的形式不同,所以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如:鱼形为吉祥,桃形为长寿,元宝馒头寓意着招财进宝……

  南方地区春节喜欢吃年糕。年糕的名字起的好,寓意着“年年高升”。似乎多念叨几遍,以诚则灵。不仅听起来顺耳,吃起来味道也不赖。唇齿之间,能且嚼出南方稻米的天然醇香。而且,因其粘性大,口感独特。南方人家,大年30晚上,总要在八仙桌上摆一盘年糕,作为贡品。南方地区不仅喜欢吃年糕,还喜欢吃汤圆。汤圆又称元宵,元宵象征着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着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

  当然,不管南方还是北方,桌子上都少不了鱼这道菜。鱼的做法各有不同,有:红烧,清蒸,煮,炸……寓意着年年有余,象征着人们的美好希望。

  中国人会用美食来记录每次的悲欢离合。吃,在中国被发展成了一种文化,美食成了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44

  在我记忆中让我难忘的美食就犹如那天上的星星但其中最亮的那颗便是那又白又大又圆的汤圆啦。现在想起来口水就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了。

  小鸟的欢叫、时光的流逝、人们的期盼,这使人开心、快乐。让家人团聚的元宵,也缓缓地来临了。家人都围在桌前,我也乐在其中。这时忽然飘过来一阵香味。这香味不说桂花十里飘,也是飘逸满家门了。闻了这味儿,我开始坐不住了,我就像一根离了弓的箭一样,便到了妈妈的跟前。哇!这是又大又白又胖,大小各异,仿佛一碰就破的“小圆球”。也许是我碰到妈妈了吧,也许是妈妈没端稳吧,也许是这“小圆球”太顽皮了吧。一个“小圆球”直接跳出了碗“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但没有摔破,我就要把它拿起来放在垃圾桶里。可它不听话了,几次从我的爪牙逃脱,我也不会善罢甘休的,最后它的命运还是逃脱不了被丢进垃圾桶里。

  我拿起了筷子不分黑白的就往嘴里送,刚到嘴边就把我烫的一蹦三尺高,我感觉的到那“小圆球”也在笑我。我吸取了教训,这次等它凉了再吃。等了半天终于凉了,这时我早就口干舌燥按耐不住了“啊呜”一口直接咬了上去,透过柔软的外皮,我咬到了一种液体是黑色的,而且非常好吃。我想这就是这个“小圆球”的精髓吧!这是我第一次吃这种东西可真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啊!

  它这种口感入口即化,与你牙齿的碰撞让你感动。它那白白的“外衣”非常柔软有弹性。还有它里面也不全是水而是一半液体一半吃的。吃了之后我感觉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能和它相比,简直就是人间极品。

  我想了半天,我问妈妈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妈妈说这是汤圆。于是汤圆这一词便印在我的脑海里。在这以后,我无时无刻不再想着汤圆。妈妈还告诉我只有在元宵时才能吃到我梦寐以求的汤圆,我便每天都盼着元宵的到来。

  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元宵啊。我爱这美味的元宵。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45

  人们常说浪费就是犯罪,爸妈从小就教导我们不能浪费。

  虽然人们说浪费是可耻的行为,也有人说垃圾其实是一个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但是在现在不论你走进那一家餐厅,映入眼帘的基本上都是一桌一桌的剩菜剩饭。有的甚至只动了几口就不吃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浪费大约有2000多亿吨,总共可达2000多亿元,大概可使2亿多人吃一年......

  这个数字非常值得令我们深思,尤其是在这个资源日已枯竭的今天。这个数字像一个重磅炸弹在我们心中轰然爆炸。这难道还不够我们反省和深思吗?还不能给我们敲警钟吗?

  可能有些人会说我们的国力强盛了,而且资源又不是一时半会就用完了。对我们的资源不是一时半会就会用完的。我们一年浪费2000多亿吨食物二年4000多三年6000多......把这些食物折算,将会是一笔巨大的金钱,这样的消耗没有一个人能承受得起。

  而我们怎么浪费了?我们多点菜却只是为了表现我们的大方和阔气,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了虚荣心。我们不吃是因为没胃口,这些种种行为,这是一种多么可耻的行为啊!

  我们浪费了很多很多,但放眼看世界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环境非常差的国家。像印度,他们的环境很差,有口水喝就很不错了他们不能浪费也不敢浪费。因为他们的环境不允许。每到旱季排队打水的人像一条条长龙。他们的家长让孩子吃饭就是吃的一滴不剩,一粒不留,留了也要舔干净。而我们呢只要不剩就要谢天谢地了。

  我们浪费的食物也够那些灾区里的灾民们度过困难期了。这时会有人建议吃不了兜着走,但是有些现在的青年会觉得这样太丢面子,这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气。我们应当杜绝,如果不打包,那么当初为什么非点那么多菜。

  我国的菜系非常多,各有各的特色,色香味俱全。而且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舌尖上的国家,不要让舌尖上的美味变成浪费。

  在这里,我强烈的呼吁全国各地的人——让我们拒绝浪费,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未来和繁荣昌盛的祖国。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篇46

  酸甜苦咸,话梅展现了人生百味。

  旧时说书先生这妙语不停歇的秘密,就在于他的嘴里含了话梅,这梅子个头小,但含在口中生津止渴,故得名“话梅”。

  说起话梅,这可是类文静的零嘴,吃时不声不响的,小小一颗先是干巴巴皱瘪瘪的,外皮上还沾些蜜糖或是盐,含在嘴中轻缓地压舌头下边,随着被唾液渐渐浸软,各种滋味死而复生般地从果肉中蔓延开来。一颗话梅经过津液便爆发出如此厚重丰富的世界,让人享受并惊叹着。即便吃尽了果肉,还要将核含上一会儿,唇齿间的甘,柔软的舌头与粗糙的果核相互摩擦的涩,令人回味无穷。

  从味蕾感受刺激开始,这就是话梅的魅力。首先是酸,舌头一接触话梅,就发出奇妙的化学反应,酸的味道在舌尖跳跃,又像是在引诱人们去感受更多的果肉,唾液也不自觉地分泌回应,因而每每看到或想起话梅,人们总是垂涎。

  接着是涩和甜,也是有咸的,不过我不喜欢咸梅子,即使生在沿海城市,但总觉得咸的会让舌头脱水,要喝个大半杯水才能缓过来。有人说是先苦后甜,也应了老话“苦尽甘来”。但我总觉得这两个味道是同步的,谁也离不开谁,有时是甜伴着苦,抑有时涩环围着甘,吃到甜的我会高兴,使劲吮着,若是尝到了苦涩的那可要一点一点用舌尖探着寻甘。

  从话梅自身看,每一颗都是用糖盐洒蜜,反复浸泡晒干的,没有个十天半月才无法有如此深刻的味道,品话梅,更像是在品时光,在品尝年轮背后的一个个故事。就像是人,要想活得出彩,就必须经过百般磨练,哪怕是失去曾以为最宝贵的,“百炼成钢”正是这个道理。还有,要学会包装自己,品到的话梅往往有立体的味觉,可见单一的味道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是人才就要绽放多彩,不能拘谨古板。从品话梅来说,要学会等待,心急无法吃上好话梅,心急更无法成大器,在生活中要学会欣赏,体会,思考。

  这就是舌尖的话梅给我无与伦比的味道,是我一生要去学会品味的味道。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相关文章:

作文:舌尖上的记忆08-28

舌尖上的记忆的作文08-13

舌尖上的记忆精选作文07-03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1-14

关于舌尖上的记忆的作文09-18

舌尖上的记忆初中作文06-09

舌尖上的记忆优秀作文11-15

舌尖上的记忆学生作文08-13

舌尖上的记忆经典作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