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的小学同学二龙约我们一个班去他的老家内蒙古玩,顺便让小学同学们聚一聚。我们去了内蒙古饭店了解内蒙文化,去了辉腾锡勒大草原骑马,去了黄花沟看小黄花,还去了响沙湾骑骆驼、玩滑沙。
内蒙的特色可是数不胜数,要一件件说清楚可得说到猴年马月去了。然而,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吃货,去哪儿,就得关注哪儿的美食——内蒙也不例外。
其实,一开始我也是不习惯草原食品的。记得小学毕业时,二龙送了我们班一人一盒草原传统奶干作为生日礼物。我高兴得一拿到就尝了一个,结果却发现那味道真是,一股说不出来的感觉,总之好怪。还好我没有当场吐出来,不然多扫人家的兴啊。
这次旅程中第一天来到草原,热情的内蒙人就请我们喝当地传统的内蒙奶茶。龙妈告诉我们,内蒙人的奶茶,就相当于英国人的下午茶。内蒙人经常说:“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天不喝奶茶。”接着教我们喝奶茶前的礼仪——右手无名指蘸一下奶茶,先向上面弹一下,表示祭天;再蘸一次,向下面弹一下,表示祭地;然后再蘸一下,往额头上横划一下,表示祭祖先;最后,就可以尽情享用奶茶啦!其实在内蒙敬酒也是如此,内蒙人待客热情的标准,就是用这里最好的自酿酒——闷倒驴,把人灌醉才好。客人要是不能喝酒呢,也不用勉强,用嘴唇碰一下碗口,主人就会明白你不能喝酒,并已收下他的好意。我们听完这番话后,立马祭天、祭地、祭祖先,开始品尝奶茶。刚抿一小口,我便感觉哪里不对劲。奶茶那丝滑的口感,淡淡的香味,却配上……咸的味道?不应该是甜的么?不,“怎么是咸的啊?”我抬起头问龙妈。“这是草原的奶茶,跟你们平常喝的奶茶不一样的。”龙妈笑着回答道,“大家都知道,内蒙人以前是游牧民族,身上经常出汗,就喜欢在奶茶里加盐,来弥补身体里盐分的流失,慢慢也成了一种习惯。”
看我们一个个都听明白了,龙妈又开口说道:“然后摆在桌子中间的小零食呢,是泡在奶茶里的。这是最最地道的吃法哦。”话音未落,我早已拿起一块,蘸了蘸奶茶,塞进嘴里。那可比小学时吃的奶干好吃多了,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像个小老鼠一样,咔呲咔呲吃个不停。泡在奶茶里的小零食还分不少种。奶条和奶干差不多,长方形的短短一条,白色里藏着一点黄,奶味很浓,一开始觉得有点软,但还是很有嚼劲的,可是到后来,就觉得粉粉的,可又有较大颗粒的感觉,像是做的时候没弄均匀一样。奶豆则是白白圆圆的,豌豆大小,味道也很浓郁,可嚼起来很黏牙,而且不容易化掉。怪不得做这么小,原来是方便吞啊!我最爱的,却是奶泡和奶贝,这两种都是洁白的,而且可以是任何形状。奶泡通常是个圆柱体,但上下两头都被收了一下,像牙膏管的尾巴一样。它带着淡淡的牛奶的清香,脆脆的,可进嘴巴不一会就化了,化成一点点,舌头一舔就没了。奶贝则一般是花型的,通常有六个花瓣,香味不浓也不淡。一吃进去感觉是硬的,可含了一会儿以后,轻轻一咬,它就裂成两半了。待你嚼完后,总觉得牙缝里还留着什么东西,牙齿一合,就发现黏得你牙差点儿拔不开呢。
吃完这些,我发现咸奶茶不那么难喝了,反倒觉得它越来越好喝。干了这杯奶茶,主人带着我们到蒙古包外看一眼熬奶茶的锅。那锅就像以前的土灶一样,打开一看,里面还盛满热气腾腾的奶茶呢!据主人介绍,这些奶茶都是用自家奶牛产下来的新鲜牛奶,配上砖茶,再加点盐一起慢慢煮出来的。砖茶就是一块茶,弄得整整齐齐,大小、模样都像块砖似的。而那些好的砖茶,都得跑大老远到城里去买呢!
第二天,我们品尝了原汁原味的烤全羊。进蒙古包之前,我们此次内蒙行的导游特地为我们介绍了内蒙人吃羊前非常有特色的流程。他们讲究的是:快、准、狠,而且要杀羊不见血!晚上要吃羊了,早上就得选定一只羊,先赶着它满地跑,跑到它累趴下为止,用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羊肉的口感更好;然后还要给羊做按摩,让它浑身都松下来,羊肉就不会那么紧,又好吃又容易熟;最后,以最快速度在羊的心脏部位划一道右手大小的口子,把手伸进去后,再把羊的动脉勾断,羊就杀好了。而且因为外面的羊毛上没有血,所以杀完羊后,从划的那道口子那里往外一剥,一张完整的羊皮就下来了。烹饪的时候,则要先煮一会儿,保证羊全部熟透以后,再加上自家秘制的配方到火上去烤。我们刚进蒙古包,烤全羊就上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尝尝,立刻明白了为什么所有人都说,只有内蒙的烤全羊才是最好吃的烤全羊,那羊肉一点儿也不膻,松软多汁,肥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我们在这里品尝的,正是草原上地地道道的羊肉味儿!
草原上,最经典、最正宗、最美味的美食,其实也还有不少。羊汤、家烧野兔、内蒙老酸奶,等等等等,都一一等着被人细品。而我最喜爱的,就是奶茶和烤全羊。回到上海,我再次品尝二龙送的奶干,突然觉得好吃了很多。妈妈也爱上了奶干的味道,除了从当地带回很多,还又继续网购了三盒。真是像内蒙人说的那样,不去一趟草原,哪能真正爱上草原的美食呢?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