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作文

2021-09-01 传统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传统的作文1

  今年的圣诞比以往热闹多了,节日的气氛比往年浓了不少,商场里到处都张贴了不少圣元夜,华灯初上。“正月十五闹花灯,上灯圆子落灯面。”这是奶奶常说的一句话。伴随着一阵阵炒糖圆的声音音。一顿丰盛的晚餐,一叠香气扑鼻的炒糖圆,象征着圆圆满满,更昭示着幸福、团圆的生活。

  对于我们孩子而言,最开心的莫过于在吃完饭后到集市上看花灯,猜灯谜了。早早的来到集市上,却发现大街上冷清了许多,空荡荡的街道上,除了一些节日的横幅外,以往那些闹元宵的情境都不复存在。“以往的花灯,摊贩都到那里去呢?”我不禁疑惑了。往年来到这里,热闹的集市上挤满了人,络绎不绝的吆喝声,人们看着花灯上的灯谜有时愁眉苦脸,有时又因为猜中了谜底而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这些都历历在目,可今年怎么会这么冷清。

  一个人走在小路上,那凄冷的灯光洒落在地上,微风乍起,灯影婆娑。蓦地,发现了什么快步走向前方,才发现原来是一个摆着摊的老爷爷,看样子是要收摊,我忍不住问道:“爷爷,今年的街市是怎么呢,外什么没人来?”他看到我,怔了怔,停下了收摊。“别提了,”他摆了摆手“今年说什么街道整改,社区勒令停止这几年的元宵夜活动。”话音刚落,便迎来了一声长长的叹息声。他接着说道“再加上元宵节看花灯的活动越来越受冷漠,现在哪儿还有什么人愿意搞这个元宵花会啊,今年买的花灯却是浪费喽!”他还想说些什么,却又欲言又止。“罢了。”他说道,示意我离开。他独自一人推着小车,在灯火阑珊处走着,那背影有几分落寞,与那凄冷的灯光一起消失在远方。我驻足凝望,却也学着那卖灯人长叹了一声……

  圣诞,人约黄昏。圣诞的标语,什么“圣诞狂欢”“庆圣诞,打折扣”,就连活动也搞了不少,圣诞树、彩灯更是挂满了商场里的每一个地方。不时还有人上前与前来宣传的圣诞老人合影。

  走在商场中,我却感觉不到一丝快乐,耳畔不时传来圣诞乐的声音,却令人感到厌烦。“年年都是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望着千篇一律的商品我感慨道,商店里的东西仿佛都改头换面,被贴上了“圣诞”的标签。随意点了一杯“圣诞可乐”,走出了商场,发现早已是黄昏,天边的落日早已将云际染成了深深的暗红色,在这片黄昏下我信步走着,喝了一口可乐,我却从中尝出了一点苦味……

  看吧,元宵的花灯已经提上,却为何没有点上耀眼的红光;平安夜的钟声敲响,却叩起了人们的心扉。古典的文化趋于没落,外来的文化却备受关注。我们既不应该过分去崇洋媚外、厚此薄彼,也不能去全盘否定其他的文化,我们需要做的应是对自己民族本身的文化多一点关注,莫要做一个“数典忘祖”的人!

传统的作文2

  妃色的岁月在时光的空隙中渐渐沉淀下来,一声铜质编钟浑厚而清亮的敲击,穿越中华民族五千年陈迹斑斑的记忆,响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屈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之路上屹立不倒,历经代代坎坷,最终在斑驳的老墙上静静绽放泫然的美丽。不知从何时起,我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而后对它的钟爱和痴迷也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渐渐地,我从中感悟到一个古老的国度点燃的文化之火。

  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孕育中,褪去华丽的外衣,大浪淘沙,留下的一笔永久的财富,那便是五千年的沉淀—爱国情怀与民族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来为世人所推崇,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我们一方面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历代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牢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我想起了先秦哪那些宣扬礼仪仁道的先哲们,想起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文天祥,想起了那正直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官海瑞,想起了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戊戌六君子……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是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到的有一个价值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给了很好的诠释。自古以来,不论在天灾还是人祸面前,中华儿女从不屈服和放弃。面对各种挑战而不丧失斗志,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永远保持着不屈不饶的精神,在我的人生中,需要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上,我更应该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这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瑰丽的诗篇是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到的又一个收获。我听阮籍呼号“天下无智者,使竖子成名”而哭,那是魏晋的愤恨之泪。我在“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在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事故变迁后,我又展望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蓬勃景象。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铁骨铮铮,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豪情壮志,都让我深深的沉醉。流芳百世的不只是他们绝妙的诗句,还有他们的忠肝义胆,就像秋之落叶,那般返往。

  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龙凤成祥,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或许久久地回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里难免会汲取一些浩然正气吧,中华五千年沉淀的独有的忠孝、爱国民族魂、瑰丽诗篇、道德也值得我们受用一生。宛如冬天里彻骨寒风,落拓不羁。这些精神,于是化为血液,流动在文化的全身,于是成为烙印,镌刻着中华的文明,于是成为一种永恒的文化流转。徜徉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不知何时,我走进了它的世界,幸福的我流连于它的世界里,找不到出口。此时,仅需一杯清茶,伴随着传统文化流入心田,就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传统的作文3

  守静

  长安这古都,在历史文化的长河里,守着这份静谧,却忽闻时代的喧嚣。

  ——题记

  你是浩浩史册里温存的那一缕墨香;你是朱弦震颤后的袅袅余音;你是皇冠上托起的炽热太阳。千百年来你于无声中见证历史,于静谧中浅吟歌诗。是你吗?长安。

  你是我心中—个永恒的传说,无怪乎我要追寻梦的翅膀,以朝圣者的姿态奔向你。你一定还是那个恬淡安静的处子吧?阿房的舞漾得你柔波婉转;华清池的水洗得你铅华尽去;丰镐的国风吟得你意气风发;未央的宫灯照得你神采奕奕。将士的剑,挥H{无尽边关意;思妇的泪,酿出无数离别情。庙宇下的风铃随风摇荡,伴随着远方的黄钟大吕之音直贯苍穹。你的情,编织了无数醉人的梦,引得世人深陷在那个无言的传说里。

  当我走近你时,我怕我的脚步惊扰了你,震落了美人脸上凝香的泪。然而我却于无声处听惊雷,如梦初醒的,是我,不是你。车水马龙的嘈杂声震破了我的耳膜;鳞次栉比的摩天楼刺穿了我的心;霓虹灯的光辉使我彷徨迷离。刹那,朱弦断、明镜决。葡萄美酒夜光杯,洒了;银烛秋光冷画屏,倒了;士人置于溪中的流觞,覆了。酒随溪水滔滔向东流,一如我的记忆,和着泪,一去不复返。你在诗词歌赋里向千百年来的世人承诺的那一抹静呢?滚滚驶来的现代化的车轮终究碾碎了你的锦绣华裳吗?你的风姿是那么多文人墨客的拓荒。你负了义山的那一只青鸟,负了贵妃的回眸一笑。商铺的叫卖声,街头艺人的嘶吼声,汽车的鸣笛声,工地的打桩声……—切都急切地拉我脱离梦境,回望现实。守静,真的就那么难吗?

  我默默地抚摸你的城墙,想再闻一回浅吟低唱。回看轻罗小扇扑流萤,你叹息了吗?再听长笛一声人倚楼,你哽咽了吗?护城河的柔波摇碎了月亮,恰如你的盈盈眼波,带着一抹无声的笑。我恍然大悟了。这里不过是西安,哪里是长安?长安,依旧在泼墨山水里,在绣娘指尖的金线流光里,在太白的侠骨柔情里,带着那份神秘邈远的静,守护无数遥远的秘密。然而若要融入此梦,亦需使自己静心,枕琴声醉于此间。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长安。

  不是长安

  这篇文章是在考场土约用一小时写成的,但它的知识储备却需要许多年。古人说,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只要金属熔化了,倒进模具里一铸即成。所以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同学们写文章干巴巴,没东西,主要原因是不读书,肚里没货。本文化用许多古诗名句:“舞殿冷袖”“春寒赐浴华清池”“青鸟殷勤为探看”“回眸一笑百媚生”“轻罗小扇扑流萤”“长笛一声人倚楼”等,妙语连珠,自然流畅,含蓄隽永。

传统的作文4

  曾几何时,“山寨”开始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缺乏内涵的快餐式产品日益泛滥;

  曾几何时,我们习惯了互送圣诞贺卡,期待收到情人节礼物······国人听不到,在一个遗忘的角落,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是我们最后的堡垒,请敬畏我们的经典。

  如今,与汉语热席卷全球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各种西方文化被国人狼吞虎咽,我们用荒诞的颠覆迎合流行的口味,用冷漠的嘲弄掩饰浮躁的内心。

  以汉语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就好比一棵历经沧海桑田的参天大树,如果一片叶子烂了,那无关痛痒;如果树上到处都是枯黄的叶子,那就应该反思这颗树了。

  汉语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和烙印,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身份标志。事实上,汉语“外热内冷”的现象只是民族传统文化当前处境的缩影,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具有巨大的影响。

  古人的智慧和主张会时不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准则。所以,我们必须坚守传统文化的根,不然,我们灵魂坚守的土壤若被侵蚀,我们只好迷失。 由此想到了龚自珍的一句话:“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不由得心头一震。

  这里的“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传统文化。其实,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只要你用汉语进行思考,用汉语进行写作题,它就会悄悄地渗透进你的文本中。传统渗透进汉语和文字的深处,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如果我们对传统文化缺乏敬畏之心,任其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却置若罔闻的话,恐怕这就是我们国家走向没落的第一步,拯救传统的行动已刻不容缓。

  事实虽然残酷,但我们切不可悲观失望,更不应失去信心。

  无论我们走到何处,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面对文化践踏,不应仅仅是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愤青”这一称号已不再属于21世纪的我们,我们要做的还有自我反思: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文化消费者?文化良知的根一直在脚下,我们就不会因为些许风雨而荒芜我们的精神世界。

  对传统文化心存敬畏,我们就能找到人格坐标的原点,找到心灵的根,我们才能步履从容,化蛹成蝶。 传统文化这棵树,需要我们一同呵护。它虽然源远流长,但依然生机勃勃,依然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是一只可以屡经涅槃而获得永生的凤凰。

  所以,你不得不承认,作为炎黄子孙,这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战争的惨败,魏源曾大声疾呼:“师夷长技以制夷”。

  如今,我们在大量吸收外来先进理念的同时,切不可本末倒置,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永葆一颗敬畏之心,守护我们的经典。

传统的作文5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情人节……其中在我国最盛大、最热闹、最受人们欢迎的节日是春节。春节还叫过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居住在水里,每年的除夕这一天出来吃人,人们非常害怕它。有一年的最后一天,一位老奶奶说:“我有办法对付那个怪物!”年果然又出现了,它向老奶奶的房子走去,看见门上的大红纸,屋里烛火通明,年吓得浑身发抖,忽然又听见“啪啪”的响声,年吓得不知所措,狼狈地逃跑了。从此年再也不敢来了!原来年怕红色、光、响声。这一天人们叫做过年,过年就有了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每次过春节之前,妈妈早早地就把年货和新衣服买好了,就等春节回姥姥家过年了。到了姥姥家,我发现姥姥和姥爷都在为过年做准备。姥爷在忙着贴春联,姥姥在煮过年时吃的肉食,而妈妈呢,却在打扫卫生,这样春节到来的时候就不用那么忙活来忙活去了。到了除夕,大家都在包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而舅舅却在准备烟花,等吃饺子的时候燃放。这时饺子煮好了。随着一声声巨响,天空中出现了一朵朵美丽的烟花,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当午夜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春节才正式拉开序幕,全家人共同举杯,互相祝愿,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我觉得这个节日充满了热闹、喜庆、团圆,在寒冷的冬天过上这么一个节日迎接春天让人觉得很温暖。我喜欢春节!

  传统文化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传统文化名言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4、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9、精忠报国。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1、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1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4、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15、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1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传统的作文6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故称“礼义之邦”的国家,当然,它也是一个具有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逊有礼的良好美德的国家,中国人经常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把“百事孝为先”这句话挂在嘴边。

  《三字经》中也有这么一句话: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东汉时,有个九岁的小孩,———黄香,他非常孝顺父亲,为什么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事都由自己动手做的。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焐暧之后,才让父亲入睡。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便了整个县城。大家都表示对黄香刮目相着。和黄香同一个时代,有个叫孔融的小男孩。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面挑了一个最小的一个。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吃啊,反而挑了个最小的呢?孔融“振振有辞”地说:“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着给哥哥吃。”

  孔融,黄香他们尊敬兄长,孝敬父母的行为值得我们效法。理所当然,你的德性,行为都可以反映个人的素质道德。国家的优良美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鸟兽尚且如此。父母亲的生日是何时?父母的忧虑你可体谅过?提起这件事,我的心里满是内疚,内心深处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那是国庆节的一天,好友李凤对大家说:“同胞们,可别忘记了,今天我过生日,望大家踊跃送礼,到时本人将恭请诸位吃蛋糕。”到家后一进门,母亲就喜滋滋的招呼我。让我看看锅里做的红烧花鲢。我象征性的瞧了一眼就要出门。“你去哪儿?”母亲叫住我,我一笑:“有人过生日,买礼物去!”父亲这时从厨房里猛地深出头来说:“不要乱花钱!我答道:“那可不行!”就小跑出家门,礼物买回来了,菜也端上了桌。像以往每周一样,都是我最爱吃的。一向不轻易沾酒的父亲拿出了一瓶红葡萄酒,还对我笑道:“闺女,喝点红糖水。”我一边躲一边说:“爸爸,喝酒不好。”你这个孩子,你爸高兴让他喝吧!今天赶上你爸的生日。”母亲随口插上了一句,说者无心,听者有心。啊!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的筷子一下子停住了。我这当女儿的竟然不知道老爸的生日........ 想到这儿一股懊悔之情油然而生。但愿可以弥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晖”虽然你会吟出这首诗。但你领会至它的真正含义了吗?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怎能不把:孝,放在第一位呢!!

  一个国家所具有的传统美德数不胜数,唯独使我记忆犹新是尊敬师长,尊老爱幼这两点。只要每个同学把自己的行为和那颗炽热忠诚的心联系起来。祖国将会更加强大。所以要记住一个国家所拥有的传统美德。

传统的作文7

  中国,拥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散发出独特的东方美。现在,就跟着我走进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唐诗之风

  使中国闻名于世界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唐朝掀起了一股“诗风”,使唐诗成为中国诗的鼎盛时期。在这期间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等等。他们的诗中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皆有,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读出了李白对王昌龄的想念之情和满满的祝福;“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句中看出刘禹锡的豁达向上。这些诗句流传下来,被世人诵读,也时常脱口而出,面对与朋友的分别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安慰彼此;每当重阳节来临,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吟出这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诗给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风采,使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是我眼中的传统文化——唐诗,独特而灿烂。

  春联之美

  春联,顾名思义,就是春节的对联。每当过年,鞭炮声四处响起,此时,家家户户都会挂上春联。春联一般分为上联、下联、横批三部分,且颜色是中国吉祥红,把春联贴在门口,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平平安安、好运相随。常见的春联,如: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上联,喜滋滋迎新年,下联:笑盈盈辞日岁,横批:喜迎新春等等。春联要求要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独特形式。每每看到春联都感觉特别美,为什么?因为看到春联就如同看见人们对新的一年满满的祝福、希望和美好的憧憬、向往。这是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春联,美好而真诚。

  书法之韵

  先说说我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谈到这四样宝,就不得不提起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书法。相信大家对“书法”并不陌生。书法即是文字的书写艺术。世人常用“颜筋柳骨”来形容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在这与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小时候的米芾经常与先生学写字,可很长时间后,他的字并无明显长进。有一天一个秀才来到当地,米芾想跟他学写字,秀才说:“可以,但你得买我的宣纸,五两一张。”米芾吓了一大跳,最后狠心掏出五两银子。三天过后,秀才叫米芾写一字给他看,写后发现大有长进。原来米芾拿到这么贵的纸怕浪费,便仔细研究字的结构。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书法,甚至有许多外国友人也加入了写书法的行列。由此可见,书法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这就是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书法,隽秀而有力。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在我眼中,它们如同瑰宝般珍贵。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祖先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给我们无价的礼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成为其弘扬者、传播者,共筑我们的美好精神家园!

传统的作文8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味的,一种传承于冥冥的心灵深处、承载着厚重文化底韵的“味道”。伴随着明媚的阳光,我们雏鹰假日小队的伙伴们结伴来到塘栖古镇,寻访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

  塘西古镇座落于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如果把江南古镇比作璀璨的明珠,那塘栖便是镶嵌在古运河畔分外夺目而耀眼的那一颗。那里风景如画,特别在春节前后,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其中。

  来到塘栖古镇,雄伟的广济映入眼帘。它横跨在京杭大运河上,供人们在上面顺利地通行和观赏风景。广济桥非常坚固,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巍然屹立。它连接着桥两岸的传统文化,使其在上千年的传承中,未被淘汰。站在广济桥上往下望,到处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迎着着扑鼻的香味,我们寻找到了棕子铺。只见铺前坐着一位老奶奶,正有条不紊地包着汇昌粽子。粽子我们时常吃,但包还是第一次见,伙伴们带着好奇心一起围了上去。看着奶奶的示范,我们个个都在一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手拿两片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忙活开了。叠好粽叶,先放上一点小米,再在中间放一块肉,最后在肉上盖一层米,这样肉就被夹在了中间,最后要将粽子裹起来。看着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一个个都被最后的工序难住了,只能求救于奶奶。奶奶熟练地裹紧粽子,并快速地用线绕起来,系紧,打了一个小结。奶奶笑呵呵的说:“熟能生巧,你们第一次包,做的都很好。”临走时,我们还品尝了奶奶包的汇昌粽子,亲手包裹粽子后,感觉特别好吃。小小的粽叶内,包裹着大大的传统的文化。

  走出粽子店,穿过小巷,“砰、砰、砰”,大木棰敲击石臼的声音,像打雷一样震耳欲聋。伙伴们好奇地四下张望,只见街尽头,两个爷爷在打年糕。一个抡起大木锤有规律的敲打石臼中的年糕,一个蹲在石臼边来回翻揉年糕。跟随着爷爷的节奏,我们也情不自禁兴奋起来。看着我们期待的眼神,爷爷决定让我们自己试一试。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原来木锤那么重,一个人根本没有办法抬起它来。小个子的我们,只好三人一起出场,齐心协力抬起木锤,重重地砸下去。年糕在石臼里被砸开了花,热气腾腾的,好看极了。

  在塘栖古镇,我们见识了寓意五谷丰登的大粮仓,抱了象征着好运的金元宝,品尝了甜甜的棉花糖、香香的刺毛肉圆,包了味道鲜美的大肉粽,还亲自捶打了年年高升的年糕……传统文化其实就存在于人山人海间。

  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此次在塘栖古镇,我们寻访到了无处不在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的作文9

  谈到中国,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国家,中华文明渊源之长,文化底蕴之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美德”是中国传统之精髓,本该根深蒂固在人们的心中,延续至今。可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敢”现象——看到贵重物品不敢拾,看到老人摔倒不敢扶,看到交通事故不敢观,打破了以往的传统,不免让人怀疑“美德”是否随着时代改变而逐渐消失?

  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古有:"百善孝为先”的古语。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子路翻山越岭求米,只为父母的温饱;黄香自幼温席,只为父亲睡的温暖;王祥不畏严寒求鲤,只为继母能逃脱病魔……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当今社会竟出现“子虐其母,母告其子”令人疑惑不解的事情,可怎么会出现如此现象?有很多人猜测这是一种为了让自己声名远播的造假方式,但事实不是这样,儿女故意假借出远门,丢下年老母亲这个大“包袱”。如果有时光隧道,当古人与现代人相遇,把这件事说给古人听,我想古人一定认为这是个天大的“笑话”。由此看来,中国人是否应该重拾传统这一美德呢?

  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商周以来,圣贤士无不把包容作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共同追求。至今仍然传着历史上两则著名的包容故事——“仁义胡同”和“六尺巷”,董笃与张廷玉失去的只是祖传的几尺地皮,换来的却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我们该学会包容,包容是溶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包容是润滑剂,能调节关系,减少摩擦,避免碰撞;包容是清新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可当今人们呢?他们可以为了一点利益而和别人撕破脸皮,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弄的人尽皆知,他们可曾想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呢?包容还是否存在现代人的心中呢?

  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原则。“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哲语,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品质。秦朝有个叫季布的人,重诺言,讲信用,得人们“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称赞,曾子为了答应与孩子之间的承诺,杀掉了家里的猪…古人看重诚信,喜欢将诚信行于生活之中,而恰恰与现代人相反,他们喜欢口说承诺,不去实现,当今人们可以为了利益出卖朋友,违背当初的诺言。诚信,真的只存在于过去吗?如果不,那么它又躲在那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时代在进步,这些品质应传承下去。它不该是禁锢良知的荆棘,也不该成为“不敢”的借口,脱掉“不敢”的外衣,去找回失去的正能量,找回代表优秀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的美德!

传统的作文10

  假日里,我们“鹿鸣小队”开展了一场有意义的活动,寻访身边的传统文化活动在万松书院进行,这里虽不及河坊街、吴山广场那样热闹,但它那独特的宁静与古朴,使人感觉处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深厚气息。

  万松书院位于凤凰山北万松岭上,原是一座寺庙,叫做“投恩寺”建于唐贞观元年。在明弘治十一年时改建,因诗人白居易在《夜归》一诗中曾写下“万松皆在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句子而得“万松书院”之名,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书院的主入口刻着三幅浮雕:正面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的情景;左面是“拜师”图,体现了中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右面是“日课”图,表现了先生不辞辛劳地教学,弟子们孜孜不倦学习的优秀素养。

  走上台阶,便是三座古色古香的牌坊,因形似“品”字,所以称为“品”字牌坊,也有“做人要看人品,做官要看官品”的寓意。

  再往前走,看到的是“仰圣门”。“圣”指的是堪称“万世师表”的孔夫子,那么“仰圣”就是人们对孔夫子的敬仰。走出这道门,就到了另一道门——毓粹门。“毓粹”表示要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穿过了这道门后,就意味着你已经是个极有文化素养的人了。

  怀着真诚的敬仰之心穿过两道门后,就看到了一座典雅的建筑“明道堂”它的左右分别是“由义斋”和“居仁斋”它们的名字出自于孟子的“居仁有义,体用己全”。这里原是学生们住宿和自习的场所。“明道堂”前大园柱上,刻着一幅对联:大德大功还凭仁义立言冠冕百家称极致;成王成圣最是精神传世华夷一例拜先师。这里原为教师授课之处,现则摆放着工艺巨著《中国科举大观》。每一个人物,每一座建筑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令人感觉自己被一种强烈的文化气息带进了古代。深深嗅到了古典文化的气息。

  跨出“明道堂”,看到的是两座亭子:曾唯亭和颜乐亭。穿过亭子就来到了古人祭祀孔子的地方“大成殿”。殿内陈列着五尊雕塑,正中间端座着孔子像,其余分别是孟子、曾子、颜回和子思的塑像。从这之中就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五位圣人的敬仰之心有多么的深厚了。在雕像左右的展板上,绘画书写着八幅“孔子行教图”。

  从“大成殿”的后门出去有一块方方正正的极大的石碑上面刻着“万世师表”四个大字,不禁让人起了肃穆之心。

  离开万松书院,大家互相讨论着自己所感受到的传统文化。有的说:“这里的对联对仗工整”;有的说“这里的`石雕雕刻精致,特别是那幅‘孔子线刻像’,连一个石匠都如此的敬业,既有道又有德,可见人们有多崇拜孔子了”;还有的说“连这里的灯笼都勾勒着古代名人像,这也是传统文化哪!”。是啊,“万松书院”真是一座埋藏着中国文明的宝地,一块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圣地。

传统的作文11

  文化是祖先千百年来思想的沉淀,世世代代人文成就的汇集,因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它记录着历史的兴衰迭起,反映着传统对思想的深厚影响,发挥着承古传今的重要作用!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研究它所展现的历史风貌中,而是该更多的发掘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提及传统文化,就不得不赞颂孔子对此的卓越贡献,他是学术界的翘楚,更是人们思想的先驱。其思想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而又极为理智的入世思想。集中了稳定社会、建立秩序的“礼”,完善社会成员自我人格的“仁”。孔子不仅涉猎于“为民”品质道德,对于“为政”似乎也颇有见解。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将道德与为政相融合,使人们对于为官之正有了界定,当代人们仍然将为政以德作为清廉与否的评判标准。

  儒家文化首先追求的是人类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与进步。为了实现理想社会,中国儒家文化要求社会成员要完善自己的人格,要有“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这与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在这种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们能够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的工作,可以说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儒让我们奉行仁礼道德。

  而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中国人追求的终极价值理想就是闻道,不光儒家,道家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人们同样秉承至今。正如道德经中所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认为道是自然形成于万物之前,自然界物质生长都具有顺应自然的特性,因此道就无所不在,道存在的现象就是和谐。不追名逐利,苛求富贵利益,能安于现状共同富裕的和谐之景不正是现代社会所执着的追求吗?同时人们意识到了自然的力量,终于懂得“疏水须引水”的道理,万物皆有道,一味的改造堵塞只会自取灭亡,道传授我们变通。

  社会是一个拥有极其复杂内涵的定义,又因其拥有不同组成成分而多变。一个社会的运作需要人力和各个行业的带动,而治人则需执法,法家便在秦始皇吞并六国的动荡时期诞生了。有法则有规矩秩序,法制是对非善良人性的限制,身处人人交往的社会,没有法制来限制人欲,我们又怎么在芸芸众生中超凡脱俗?如今强调的法治社会,更突出了法的重要意义。法指引我们正确的相处。

  由现代社会纵观历史,古人的智慧令我们拜服,先辈们对于人性人理人为的探求剖析,为现代社会要求的基本轮廓添了一笔重彩。是我们拥有更丰富的民族精神!

传统的作文12

  中华文化,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称呼。它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文字,孔子、孟子的经典学说,造纸术、指南针的伟大发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映万世。

  时不我待,星辰换了又换,绿叶变了又变,历史长了又长,中华文化,在不断延伸、不断更新着。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向前冲刺。

  说它熟悉,是因为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各类礼仪风俗、传统节日,会有哪个中国人不知道?春节,我们阖家团圆,围在一起拜年、聊天;中秋节,大家一起吃月饼;端午节,一起吃粽子、赛龙舟。每逢新年,都要贴对联、换新衣,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你听,那欢声笑语,那喜庆的鞭炮声,难道不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呀?

  但是,说它陌生,是因为现在,不少人已经开始淡忘了我们的中华文化。随着西方的许多传统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在中国的逐步拓展,人们开始逐渐接受这原本不属于我们的节日、习俗。他们开始模仿西方国家,学着买圣诞树,学着找人要糖果,还一边说“不给糖,就捣乱”,但我想说:“你们忘了自己是中国人吗?为什么忘了要庆祝本该属于自己的七夕节,反而要去热衷于那些本不属于我们的洋节呢?”中华文化,就像个弱不禁风的小姑娘,一次次被人遗忘,一次次地被我们冷落。

  听爷爷说,他们以前过春节,在三十晚总会守岁,大家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看春晚。可是现在,许多人的年夜饭却在饭店里解决,到了本该看春晚时,却抱着一部手机兴致勃勃地玩到深夜;以前的中秋节,大家会在院子里摆上各类食品,赏月过中秋。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会像这样,在一起赏月过中秋?至于重阳节、教师节就更不必说了,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向长辈、老师们问好?时间,你这个小偷,偷走了本该属于我们的中华文化。

  中国在五千年的风雨中屹立至今,而中华文化,则是她智慧的结晶,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精神家园。我们不能遗忘这本来属于我们的东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宁可玉碎,不能瓦全”赞颂了中华文化的坚韧,“君子以俭德避难”、“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赞颂了中华文化的节俭。中华文化就是这样,好好地传承她,便为我们的共同精神家园打好了牢固的地基。

  所以,请从现在做起,当你在和家人欢度春节时,请放下你的手机;当你在马路边发现一团废纸时,请弯腰把它捡起;当你在饭桌上发现有没吃完的饭菜时,请自觉把它打包带走……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不要让她再流浪,把她记在心里,让她与我们同行。

  被时间遗忘的,我们郑重地拾起;那些忽略传承的,历史终将责罚。

传统的作文13

  故乡的四大名点,将永远是我的童年里最深的印象,更是我一生的家乡味。

  四大名点,即烘糕、寸金、黑切和白切。小时候这四种糕点已经不再像七、八十年代那样只逢重大节日才吃,平常随时都可以吃,不过我是不常吃的。

  小时候我初尝它们时,并不觉得怎么好吃,烘糕太硬了,咯牙;寸金太甜了,引牙疼;白切有些粘牙,时常要在嘴里扣上半天;至于黑切呢,虽然味道还不错,但看上去黑乎乎的,像堆煤球,一点也不讨人喜欢。

  而我们那时候喜欢吃的,是蛋糕店橱柜里香喷喷的奶油蛋糕。孩子们常常坐在马路的一边,眼巴巴地望着对面的奶油蛋糕,长长的哈喇子从嘴角垂下,浸湿了屁股下的路檐石。不过每当我向母亲要买奶油蛋糕时,母亲总是说:&ldqu;奶油蛋糕油什么好吃的,哪有我们的四大名点好吃!&rdqu;但是我对母亲的话总是不以为然,常常愤愤的嗤之以鼻。母亲最后还是拗不过我的再三请求,破例给我买了一块不大不小的奶油蛋糕。不过奶油蛋糕吃起来却远远不如闻起来想象中那样,奶油噎的人喘不过气来,仅尝了几口就只好作罢了。

  后来我有重新吃起了四大名点。相比于光怪陆离都市里千奇百怪的新式食品,四大名点犹如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从远古走来,见证历史的变迁,走过几千年的光阴,保留着故乡沧海桑田也不变的古老气息。烘糕随硬,但去尽铅华,硬下的何尝不是散发着淡淡籽油香的脆意呢?寸金虽甜,但甜中所含的,岂不是细腻的软香粘滑,沁人心脾?扣着粘牙的白切,就不可以是孩童天真无知的嬉戏,啊?黑切为什么一定要貌其相,而不尝其味呢?我的祖辈是老人拐杖上最沟壑的虬纹,如今我也融入了这古老的虬纹,嗜上了这古老的食品,这古老的家乡味。

  隋舍时间的流逝,四大名点默默地走出了人们的视野。

  之后外出打工,一次同事听我是安徽合肥的,便托我捎一些四大名点给他。我带给他后,正如我所料,同事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但脸上流露出的并不是我所预料的高兴,只是失望的摇了摇头。我好奇地问了他为什么,他只是连连叹息道:&ldqu;变了,变了,不是当年的味了。&rdqu;

  这句话如警钟一般敲击了我那长期生活在繁华忙碌的都市里的头脑,我赶忙尝了一块,的确如此,我从中尝取到一丝丝心寒的味道。如今的四大名点,已成了各式各样添加剂的牺牲品,名存实亡。

  打工结束回乡后,我跑遍了满城的大街小巷,却再也没有找到回忆中的味道。万万没想到,四大名点给我留下的短短的美好的回忆,竟成了它们给我的最后记忆。我不禁又想起了同事的话,是啊,如今上哪去找那回忆中的四大名点,那记忆里的家乡味呢?

传统的作文14

  坐上出租车,问了两次路,几经周折,才来到这样一条窄小的街道。我站在那里,面对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屋子,屋檐上有着五个红字“江南龙灯厂”。推开门,踏进屋里,便见到一排排的莲花灯被红袋子扎着,在狭小的空间里拥拥挤挤,一种局促感油然而生。一个女工人正在打扫卫生,我笑着和她打了招呼,转过弯,就看到一个有些阴暗的房间——这应该被称作“厂房”:一张低矮的工作台四周坐着五个中老年女工,台上放了铁架、彩色纸花,几个兔子灯;旁边便是其它的一些工具,天花板上还吊着几副已经搭好的大铁架,依稀看出是仙鹤和几个大的灯笼。

  再加上两个房间,这就是江南龙灯厂的所有。就在这里,这么几个工人手工完成了地上一排排的莲花灯,这么几个工人坐了十年完成了无数无数的彩灯。制作彩灯很麻烦,需要先搭骨架,再用一层纸糊在骨架上,然后在那层纸上贴上花瓣,最后加上装饰;这些工序,一轮一轮流水线一样,在低矮的工作台上由四个工人完成。据说,如果一盏这样的莲花灯全部工序由一个人完成的话,一天工作八小时,大概需要一天半的时间。略微昏黄的灯光下,工人们很认真,因为他们几个就是这个厂的支柱,他们几个努力地撑出这个厂的一片天。

  一个女工人给我介绍了一盏“并蒂莲”纸灯,抬起头,我看见摸着灯的她的手,好几处勒痕清晰可见,手心上方还有几块厚厚的老茧,甚至还有几道划痕。她介绍完,告诉我们,她一天要工作八个小时。这样的一份枯燥而效益却并不高的工作,这样的一份伤害女人最珍惜的手的工作……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做吧。

  这个厂,是彩灯这项老工艺最后的传承之一。我注意到那些工人们都已经不年轻了,眼角已有了细纹,而厂长已经六十七岁了,再加上这工作的苦与累。从进厂以来,隐隐的担忧包围着我,这样的工艺,这样精细美丽的独一无二手工工艺,会传承下去吗?

  我不知道,于是我去问厂长——南京秦淮灯彩传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陆有昌。这是一个有些沧桑的老人,有着并不挺拔的身躯,但脸上充满了慈祥、平和的神情。他极其肯定地告诉我,会的。说这话的时候,他笑着,眼里有着希望。于是,我也笑了,和他一样拥有了希望。从厂长的话语中听得出,他是真的爱着彩灯,所以他才能摸着彩灯看着彩灯五十年,才能历经波折办了这个厂。

  我再次看看眼前几个默默工作的工人,耳边又响起了厂长刚刚略带自豪的声音“我们是"江南"龙灯场”,“乖乖,江南这么大的地方”。我突然觉得,这个厂,足以支撑得下这整个江南。

  毕竟,这样美好的工艺,我想老天爷也不愿意让它消失。虽然这是一个浮躁不堪、喜新厌旧的世界,一个金钱至上、效率至上的世界,一个容易遗忘的世界,但是,有了这群热爱她的人,我想这样美好的传统一定不会消逝的。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好好去欣赏她的美,去感受她的一切。

传统的作文15

  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正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中国文化之美,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需要用心去感受!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现存独一无二的文字!古时的埃及文字,早已失传成为历史,但同为象形文字的汉文字,却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散发着文明的光辉!

  自仓颉造字以来,文字,开始被用于记事、祭祀等活动。起初,文字比较杂乱,有些字也没有其固定的意义,不过后来在商朝文字收集整理过程中,文字开始逐渐被归为一体——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象形文字。到了西周时期,大篆成为了统一文字,它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书法的特点,而不只是文字工具。秦统一六国后,小篆诞生,中国书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小篆看重的是每一个字的整齐、干净,缺少了大篆自由的神韵。汉隶,正是两汉文字的代表,每一个笔画的一行一势,都充分体现出秀美中的生机。南北朝时期,楷书诞生,同时也创造出了一个书法家的集会,让中华文明真正闻名于世……之后,楷书又演变出了行书、草书,让中华书法艺术体系在历史发展中日臻完善。

  这就是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一部分,它伴随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世人见证了中国的奇迹。

  从学习毛笔字开始,我曾临习过不少名家碑刻、文章字帖。汉隶曹全碑是隶书的代表,它将隶书的所有特点汇集在一起,把一种饱满的和谐美展示给了临习者。而欧阳询的九成宫碑却有着另一种神韵:每一个字都是精雕细刻、严谨匀称、清秀隽永。颜真卿的《麻姑仙谭记》也同为楷书名作,却有一种浑重之感,暗透出一种身在官场却能怡然不动的敦实。《兰亭序》作为王羲之的代表作品,真正反应出了行书的特点,字字如行云流水,没有正楷的拘束,也没有草书的潦美,豪放而竣丽,让人仿佛置身山水间……这就是书法的魅力!

  习书法,让我受益无穷。因为想做成任何事都需要一颗稳重的心,书法尤甚。带着一颗浮躁的心,永远也写不出好字。一开始的我不明白这个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逐渐沉着后,书法才有了一定的进步,真是欲习字、先做人。现在的我,有时会在习贴时放一些中国古典乐曲,在墨香中享受书写时的乐趣。

  二胡,也是我所感兴趣的。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二胡具有自己独特的音色。轻快的《赛马》在二胡的琴弦下奏出急促的曲风;悠长的《阳光照在塔什库尔干》,奏出了小提琴那种异域风情,二胡,用自己的方式,体现着中国文化之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相信在成长之路上,我会继续汲取、享受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而在这个百花齐放的大千世界中,中国传统文化也会继续用自己的美丽震撼世界!

【传统的作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1.传统佳节的精选作文

2.传统民俗作文精选

3.精选传统节日作文

4.传统文化春节的精选作文

5.精选《春节》传统的作文4篇

6.精选《春节》传统的作文九篇

7.精选《春节》传统的作文5篇

8.【精选】《春节》传统的作文5篇

上一篇:传统的作文 下一篇:传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