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2021-08-30 传统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传统文化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

  这几天,一直都是阳光明媚,天天都是好天气。花儿不停地忙碌,在进行“光浴”,想是自己的皮肤又嫩又滑;小草舒展着自己的“细腰”,眨眨朦胧的眼睛,把阳光什么扎进自己娇嫩的身体里;鸟儿在阳光下快活地唱着歌:“渣…渣……。”阳光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这美好的一切,似乎都在愉快的迎接着美好的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远的历史,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多么美好的佳节;中秋节,团圆的时刻,中秋节,人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好日子。中秋赏月,是人们过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小插曲。中秋赏月,自然少不了月饼来“助阵”。每到中秋,人们便搬张凳子,坐在家门口,边赏月边吃香甜的月饼,而月亮则当起了邮递员,为远在他乡的人们传递思乡和思念亲人之情。

  “月圆人盼圆。”中秋节,令人怀念的佳节,就要到来……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2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工整、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流传至今。一些人家还要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即剪纸和年画一样都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表达了美好愿望,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除夕

  大年三十,年的大幕拉开了,我们就是年的主角。在这一天穿新衣、戴新帽、吃团圆饭、放鞭炮??

  吃过晚饭,全家人一起包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四面八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短信拜年已经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祝福方式了。

  除夕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3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客家文化独具特色。都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小组来到罗浮山下,找寻古老的客家味道。

  有幸采访到制作艾糍的师傅。见到他时,他正捶打艾叶面团,锤子在他手中充满了力量,每一下都迸发出巨大的声响,上下翻飞的锤子背后,是他专注的眼神,那手中的锤子仿佛有了生命,每一下都恰到好处,像在传递活力,面团也生机迸发,绿意盎然。千万次锤击下的艾糍似乎更加有韧性,也淡化了艾叶里的苦涩。打好的艾糍撒上肉松点缀,包裹着属于大自然的清香,与淡化的苦涩构成了独特又和谐的味道。

  师傅来不及擦掉额头上的汗滴,就热情的给我们介绍:“我的祖先来自梅州,迁居来这里已经有500年了,这个手艺是从那时就代代传下来的。”难以想象,这团绿绿的面团竟然包含着这么久远的历史,这小小的面团里藏着的是一代代人的坚守。

  现代化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传统工艺的影响也越来越巨大,当代的年轻人似乎对这种繁琐的工艺没有兴趣,导致许多传承断绝。新旧文化的交替和冲突下,那位师傅说的话让我震惊,让我不得不思考。他说这是必然的,我们想要进步,就必须舍去一些老旧的东西,不能让它们拖累我们。这个新奇的观点让我懂得要全面思考问题。想要进步就不能执着于过去,要放眼将来,社会才能进步。

  能保护的就尽量保护,可以不被舍去的就尽量留下。保护是为了让人们铭记过去繁荣,舍去是为了让人们创造未来的幸福。我觉得这才是新旧文化共存的关键。人们不能忘记了过去的味道,也不能过于沉浸于过去的味道,不断尝试新的材料,尝试创造,才能有更多新的发现。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4

  中华传统文化——古诗

  中国有许多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我最喜爱的是古诗,它在中华文字出现之时就有了。我读过好多古诗,有《山行》、《望天门山》、《静夜思》……古诗大多是来抒发感情的,我个性喜爱。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爱上了《草》这首诗,它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写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写出了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就是最好的写照吗?竟然连小草都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必须要变得坚强一些,不能让“野火”伤到我们。

  每当过年的时候,我都要去奶奶家,爸爸妈妈离开的时侯,我就会个性悲哀,这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会出此刻我的脑海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看菊花展喽!”人们的叫声把我的脚勾了过去,啊,芙蓉广场的菊花白如玉,黄如金,红如火。白菊花那娇嫩的样貌最引人注目;黄菊花又像磁铁一样把人们“吸”了过去;红色的“大火把”又好像在威胁人们:“谁敢但是来!”菊花美丽动人,我忍不住喊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的诗好优美呀!

  古诗就是这样抑扬顿挫,栩栩如生,古诗陪伴着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它成了我的至爱。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开篇就提到了“孝”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首先具备的行为品格。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上,姜老师给我们上了关于“孝”的一课。

  前半节课,姜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很快了解了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比美国要长很多。一个人的五个行为境界,以及自古以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姜老师一直在问我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一致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把它传承下去。姜老师没有作答,而是迅速地讲起了有关亲情的动人故事。当听到白猴妈妈在临死前还一心想着孩子,把孩子的一切都照顾好后才放心地让猎人开枪;当听到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地震中舍命护住自己的孩子,并留给他一条感人的短信;当听到两位父母在灾难来临之前分离把孩子托举起来让他得以存活时,很多同学都流下来感动的泪水。父母为了孩子,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心中,孩子比自己占据的空间要大得多。只要孩子平安,他们在所不惜。我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父母,深感惭愧。我的生活,虽没有大起大落,但谁说父母不是在为我默默地、辛勤地付出?身上穿的衣服,口里吃的饭食是从哪来的?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又是谁给你的?有两个人,一直在我身上寄予了厚望,可我怎么不感谢他们的信赖,反而有时要不听他们的话呢?

  为什么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在我们身上得到传承。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渐渐明白,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只有做到了孝亲爱亲,在心中播下一颗孝的种子,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6

  中国传统文化像一个浩瀚的海洋,在我们吃饭时的筷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玩耍中的陀螺是中国传统文化...它们就在生活中,在玩耍中,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传统文化是——汤圆,它可是一种好吃的食品!汤圆的皮是糯米制成的,吃起来软软的,十分可口。汤圆的馅儿有很多种类,比如:白糖、芝麻、果仁、豆沙,其中,我最喜欢吃芝麻馅儿的。从汤圆的名字听起,就一定会知道它是圆的,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古人们并不把汤圆叫做汤圆,起初它的原名是浮圆子,接着又叫汤团,直到后来才改名为汤圆,“汤圆”与“团圆”的字音极为接近,它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快快乐乐,有一种美好的象征。至今,大家在农历的正月十五就可以享受这香甜可口的汤圆了。汤圆的制作方法也很不一般,它可以: 煮、煎、蒸、炸,可我最爱吃煮熟的汤圆。

  我再为大家介绍一种很熟悉的食品,它就是——饺子,也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饺子是张仲景发明的。饺子的原名是“娇耳”,现在也叫做水饺。它的味道鲜美,形状奇特,真是令人百食不厌啊!饺子的名品甚多,有:山东的高汤小饺,上海有名的锅贴饺,蟹黄蒸饺...其中我最喜欢猪肉大葱饺子。

  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很多,让我们一同去研究,一同去发现吧!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7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时分,“年”兽又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8

  今天,我从“嘉一”学习回家,就马上打开电脑,找起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我一打开传统文化的资料,就出来了许多传统文化。比如:筷子。中国象棋。风筝。十二生肖剪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剧脸谱,中国结。所以我花了一个京剧脸谱,中国结太难画了,就叫妈妈买了一个。

  妈妈买的中国结非常特别,很好看。中国结是用两条线编成的,外面一圈是红色的。里面一圈是黄色的。而且,中国结下面还有一个接一个的京剧脸谱。第一个是红脸的,第二个是蓝脸的,第三个是白脸的??其中最有趣的是那个黑脸的。我问:“小姨他叫什么”小姨说:“你看他的脸黑黑的,一看就知道是包公”。我又问:“小姨,为什么他是包公”。小姨说:“你看,他额头上有个月亮,这就是包公。”我听了小姨话想:这些脸谱可真有趣啊!

  以后哦,我一定要多看京剧,了解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9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它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它意味着漫长而严寒的冬天“回”家去了,而春暖花开的春天回归大地,多么令人高兴呀!人们自然要载歌载舞地迎接春节。

  春节前,人们络绎不绝地到市场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们去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每个人的篮子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鸡、鹅、鱼、肉等菜,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虽然篮子沉甸甸的,但是每人却乐得合不拢嘴。在家里,我们七手八脚地忙个不停。爸爸手拿扫把,脚踩凳子,把天花板上的蜘蛛网上上下下扫得干干净净。妈妈把抹布打湿,使劲擦着窗户。窗户像明亮的大镜子。我忙着贴春联。红红的纸上写着“合家欢乐”、“财源滚滚”等金光闪闪的大字。有的家门口还挂着大大的红灯笼,显得喜气洋洋。

  大年三十,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个不停,不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就摆在面前。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叔叔拿起一杯酒,说:“让我们为明年的日子更红火而干杯!”“好好??”饭桌上飘荡着一阵阵笑声。团圆饭过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里面有滑稽的小品,风趣的相声,优美的歌舞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逗得我们哈哈大笑。“铛——铛——”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各家各户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最快乐的要算孩子们了!孩子对着引火线一点,“砰,”“小子弹”逃到自己家去了,又“砰”,花穗散开了,有的像小鸟飞向天空??

  就这样,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啊,多么喜气的春节!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0

  中华传统文化有很多很多,比如剪纸、吹糖人、中国结、京戏脸谱、风筝、武术……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皮影戏了!

  皮影戏的名字有许许多多,如羊皮戏、手影戏,俗称纸人头戏、土电影。

  皮影的制作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表演时需要用鼓、锣、二胡、唢呐、长笛等乐器来伴奏,还需要在各人物关节处以线缀连,使皮影可以自由活动。

  皮影戏中比较著名的有《明道杂志》《梦梁录》《英烈传》《闹天宫》等。皮影戏中最负盛名的是《孙悟空大战牛魔王》。

  我看过皮影戏。那天,我兴奋不已,至今仍难以忘怀。我清清楚楚地看见四个人在尽情地表演。有打鼓的,吹长笛的,还有拉二胡及给所表演人物配音的.。他们配合得非常默契,只要一个人动一下,那个人物也会随之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们阵阵喝彩和热烈的掌声。多么有趣,多么传神的戏曲文化!

  古时候,每逢年节或盛大的庆典活动时,皮影戏总是大出风头,它是当时主要娱乐节目之一。但随着现代娱乐形式更加丰富,皮影戏的鼎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只有浙江省乌镇的皮影戏馆还在天天演出。

  我多么希望皮影戏以后能再次大放异彩。我喜爱皮影戏!更爱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1

  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民间流逝,而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这其中的一种——捏泥人。现在估计有些人都不知道捏泥人是什么,捏泥人其实就是捏橡皮泥啊!能把泥人捏得惟妙惟肖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的,也只有民间艺术家了吧。

  那一次,我见到了一位捏泥人的民间艺术家,他是一位老爷爷,捏泥人的东西也很简单:一大盒橡皮泥,一些刻刀类的工具。由于现在捏泥人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捏泥人的老爷爷面前围拢了一群人。我凑上前去看,只见老爷爷面前的桌子上放着许多捏好的泥人,有手持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有维护世界和平的奥特曼,还有呆头呆脑的猪八戒……真是惟妙惟肖,现在,老爷爷正在捏一条小金鱼,只见他取出一块红色的泥,东按按,西按按,不一会金鱼的身体就被捏出来了,老爷爷又取出两小块黑色的泥,用手指一压,两颗黑眼睛就镶上去了。最后,老爷爷给它按上了一条扇子状的尾巴,顿时,一条活灵活现的金鱼就跃然指间。老爷爷刚捏完,又有人邀请老爷爷捏一个猪八戒。老爷爷先捏了一个猪八戒的身子,又做了猪八戒的袈,九齿钉耙……我发现老爷爷的那双手虽然布满老茧,却灵活自如,短短两三分钟的时间,一个鲜活的猪八戒就引起了周围一片叫好声。这就是一位捏泥人的民间艺术家。我希望像捏泥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被我们保护住,不被时间冲淡。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2

  春节,是我们中国古老的节日,听爷爷说,团年饭是全家一年中吃的最好,也是最高兴的一顿饭。放鞭炮,是孩子们爱玩的东西。所以,从放寒假开始,我就掰着指头数啊数,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终于盼来了这一天——大年三十。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爷爷奶奶家,一进门,就看见姑姑、哥哥……的都来了,我更是兴奋不已,我跑到爷爷奶奶那去问好,拜年,他们都说我长大了,还给了我压岁钱,我高高兴兴地又蹦又跳。

  哥哥对我说:“我们去放鞭炮去吧,晚上要吃团年饭呢!”我同意了,我们到了小区里,哥哥放了一个炮,我吓了一跳,但炮已放完,为什么声音还在我耳边荡漾,现在哥哥要开始放大型鞭炮,我有点害怕,我就跑掉了。这么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上菜了,香喷喷的饭菜扑面而来,我的口水都流到了地下,我坐在爷爷身边,为爷爷倒了一杯饮料,端起杯子,学着大人的模样说:“祝爷爷身体健康,节日快乐!”爷爷听了高兴的合不拢嘴。然后我又和哥哥干杯,祝他学习进步。他说:“明年咱们比一比,看谁的一百分多。”我说:“好啊。”随后,爸爸妈妈给奶奶爷爷也敬了酒,别提多热闹了。吃完了饭,已八点了。

  爸爸说:“好戏还在后头呢!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那可是全国人民的大团年呢!”接着,我们一起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吃点心,喝茶水,玩的不亦乐乎。

  这次的春节不光好玩、好吃,电视还很好看呢!我真的很希望每天都过春节。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3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噢!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父亲有一套以剪纸十二生消印成的邮票,父亲小心地珍藏着。看着剪纸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有胆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威武的龙,长长的小蛇,雄伟的白马,洁白的羊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记得每年过年时,母亲总会买一些剪纸,如大红的“福”字,它在一个圆中套着,象征着圆圆满满、福气安康;还有那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又好似吐露着淡淡芳香的剪纸牡丹,它象征着吉祥富贵。母亲总是把它们贴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看着这些剪纸,有的地方细可如春蚕吐丝,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笔挥抹,心想剪纸的人肯定是一个心灵手巧,有着聪明才智的艺术人,向人们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让其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见识到中国的剪纸文化是多么精彩。

  剪纸艺术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4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其中,武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武术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几千年来代代相传,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我从小开始练武术,虽然学武术很苦很累,但我一直在坚持,并且乐在其中。寒冷的冬天也要早早起来,我却在练功房里练得满头大汗,夏天更不用说了。但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养成了勇于拼搏、不怕吃苦的武德精神。

  记得有一次,我食物过敏扁桃体肿大,还发了烧,妈妈在头天晚上问我,第二天去不去练武术,我毫不犹豫地说要去。那天在课上我仍然练得很认真,喊得很起劲,徐老师说我很棒,我真高兴!

  还有一次,我早上起来,看到外面雨下得很大,风也很大,我怕路上时间长迟到了,着急地叫妈妈快走快走。我们一到外面风夹着雨扑面而来,我两只手紧紧地握着伞,可还是被吹得东倒西歪,等我到教室时全身又冷又湿,都打哆嗦了。可我换好练功服后,很快练得满头大汗,一点也不觉得冷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不过,练武术可不是用来打架的哦!你看!这个“武”字是结合了“止”与“戈”的会意字,它的意思是以止戈为目的,才是真正的武。

  以后,我不光要自己好好练武术,强身健体,还要将中国的武术发扬光大,让它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很强大!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5

  中国是一个屹立在东方的国家,几千年来,祖先们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宝贵财富,使我们的祖国文化源远流长。

  耍牙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属于宁海平调表演中的一门绝活儿,与川剧中的“变脸”相齐名。口含四颗、八颗甚至十颗野猪獠牙,在口内,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或有两颗刺出鼻孔,尤其是有两颗牙始终藏于口内,仍要唱、做、念、打,这一绝技称为“绝活”。一位二十几岁的少女叫薛巧萍,她是一位耍牙传承人。她学的时候,年仅九岁。当时和她一起学耍牙的有八九个和她差不多大小的女孩,但只有她一人坚持下来。训练时,牙床全都会磨出血泡,一个礼拜都不能吃东西,连水都不能喝,全靠打点滴。可想而知,要经历多少痛苦和磨练,才能成就今天的本领呀!

  皮影戏,一个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由于皮影戏的剪纸要求做工非常精细,不能有半点差错,如剪纸的大小、上线的尺寸、纸片的连接等,如果其中一项做得不到位的话,就会影响整个皮影戏的美观,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严重后果。正是因为制作过程的精细,所以很多年轻人放弃学这门技艺。

  滑石板,一个被古代的战士当作的一种娱乐项目,至今却快被世人所忘掉。玩滑石板的人需要惊人的臂力,所以,会这门技艺的人大多数是少数民族的小伙。滑的时候,一个人双脚踩到石板的边缘,后面两人一人抬一支胳膊,把踩在石板上的人推着走。踩着石板的那个人的胳膊必须用力,让肌肉鼓起来。正是因为需要惊人的臂力,才导致这门技艺面临失传。

  如果我们不发扬祖先们传承下来的这些技艺的话,他们就将失传,到那时,我们就再也看不见这些技艺了!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通用15篇】相关文章:

1.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通用10篇)

2.中华传统文化作文(通用15篇)

3.中华传统文化

4.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作文(通用10篇)

5.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作文(通用10篇)

6.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通用39篇)

7.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通用10篇)

8.中华传统文化长城作文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下一篇:传统文化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