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作文

2021-08-08 传统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传统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华传统作文 篇1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

  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重视我们的地球,重视我们的家园。

  念及恩情,大莫过于父母的生养之恩。“大爱无疆”、“大道至简”、“大恩不言谢”;要真知和践行感恩,莫过于孝。如果说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么很难相信他能对别人真诚。没有真诚就谈不上信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告诉人们要从真诚开始,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践行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孝,要有一体的观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体的观念落实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

  从对父母开始尽孝心,然后推广开来,对兄弟姐妹、对所有的亲人也有这样的爱心;对老师同学、对领导同事、对社会大众,不管到哪里,都用这种爱心对待所有的人。宇宙万物与我一体,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爱。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怀,就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续,不仅爱现在的大众,还要爱未来的大众。我们要关照未来,不能因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孙未来的资源糟蹋了。如果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大自然的资源被破坏,将来吞咽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长久发展,就要对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社会。孔子的门人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谓“忠恕”?尽已之为忠,就是要竭尽自己之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学、同事、亲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认真对待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能够“团结干事”。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

中华传统作文 篇2

  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剪纸吧!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老表示庆贺。

  剪纸所刻画的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先来看看这张“仙女下凡”吧!四位仙女神态各异,舞姿翩翩,她们的手臂上缠绕着轻盈而柔滑的丝带,正随风轻轻摆动。再看这张“松鼠摘葡萄”。只见它摇着蓬松的大尾巴,小眼睛紧盯着紫莹莹的大葡萄,生怕被其他小动物给抢走了。

  剪纸中还有有趣的民间故事呢!这幅剪纸讲的就是“老鼠娶亲”的故事。瞧!小老鼠们抬着大花轿,新郎得意洋洋,大花猫在一旁羡慕得不得了。原来,故事是这样的:鼠父亲想给女儿找个好女婿。鼠母亲说太阳最棒,太阳说云最棒,云说风最棒,风说墙最棒,墙说老鼠最棒。最好,小老鼠娶到了新娘。

  多么精美的剪纸啊!真令人爱不释手!

中华传统作文 篇3

  中国的传统艺术丰富多彩,有剪纸,陶瓷、中国结、泥人面塑,还有糖画等等。在这些传统艺术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糖画了。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这一颇具四川地方特色的工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相传它是在古代“糖丞相”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记得以前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门口就有卖糖画的艺人,卖糖画的人身边总是密密麻麻的围满了人,人们不约而同地都被这种奇妙的艺术所吸引。我也让爷爷给我买过糖画。卖糖画的老爷爷先拿出一个轮盘,轮盘上有一根指针,指针的四周绘制了一些动物的图案,老爷爷让我自己拨动指针,指针转到哪个图案,老爷爷就为我制作哪种图案。我转到了一个蝴蝶图案。只见制作糖画的老爷爷以勺子为“笔”、糖稀为“墨”,将糖稀在石墨板上快速勾勒一气呵成,不到两分钟一只翩翩起舞的糖蝴蝶就在老爷爷的“笔”下跃然纸上。这时,老爷爷在图案的中轴上,放上一根细长的竹签,等到糖稀完全冷却,老爷爷小心翼翼地用一把铲子,将糖画轻轻地铲起来,递到我的手中。老爷爷制作出来的糖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将金黄透明的蝴蝶糖画拿在手中,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小心翼翼地走出人群,半天也舍不得吃掉这美丽的艺术品。

  但是到了现在,街上已经很少见到卖糖画的艺人了。爸爸妈妈说,现在会做糖画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我真希望学习这门传统艺术人渐渐多起来,将这颗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璀璨明珠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中华传统作文 篇4

  读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能使枯竭的心变得润滑;读了“四大名著”能使平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读了朱自清、鲁迅、巴金的散文能使燥热的心变得平静……但读了《中华传统经典导读》——融之精华,能让大家终身收益!

  当我们刚步入小学的大门,在领书时,我们就领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三字经这本书,这让刚接触到书籍的我充满了好奇心,便迫不及待地让妈妈给我读,讲其中的道理。正式上学了,老师开始精讲细读,这可让我吸取了不少知识。“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感悟到了人的成长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我们学习的道路上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具有浓厚的学习气氛是必不可少的。而“孔融让梨”让我知道应该尊敬兄长、友爱谦让的道理,从而让我学会了包容,懂得了应该处处让着比自己小的孩子,还要懂得尊重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们。还有“黄香温席”让我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亲戚朋友们就夸我真懂事……

  我渐渐长大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教给我们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广。从“三字经”到“成语故事”,如“卧薪尝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凡事都能成功!从《论语》、《老子》等先哲中领悟人生!我们上了五、六年级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就为我们提供了诗和词。每当我们出去游玩时,我就会想起来很多诗词:“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爸爸出去工作时,让我体会到“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滋味。当老师为我们讲课讲到嗓子都哑了时,我会体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诗中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当我看到爱国电视剧就会想到岳飞、辛弃疾等词人的爱国诗句……

  记得有一次,我到河边去看莲花,陶醉在这优美景色中,我忽然记起曾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中学到的一首古诗——《爱莲说》中写到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呀!诗中描述的真是栩栩如生!瞧!那莲花的品质不正是君子的品格吗?虽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但莲花却是花之君子!喜爱菊花、牡丹的有很多,但喜爱莲花的却有几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想当年毛泽东爷爷能在喧闹的大街的路灯下看书。我们现在条件好了,家家都有灯,有时家里来客人了,我们就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了,总会受他们的影响。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常常告诫自己:要专心,专心,不能受外界影响!正是这样,在喧闹的时候我也能静下心来学习,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这一本本书蕴含着古今名人之经典,中华传统文化之延伸,这本书陪伴了我六年,让我获得了不少知识,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为我的“品”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为我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本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都会被我珍藏起来!我们小学生知“中华传统文化,”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作文 篇5

  中华民族的传统丰富而深刻,身为中国人,都会因此而自豪,它有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爱国精神,它有默默奉献不求索取的高尚境界,它有力克万难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它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它有励志勤学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它有见利思义助人为乐的崇高情怀,为此,中华儿女都会为自己的祖国高声怒喊:祖国万岁,人民万岁。

  我身为中国人,也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因为心中的慷慨激昂,有莫名的力量激发我的爱国情怀。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我是如此渺小,但是我也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人民服务,进我的绵薄之力。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因此我校曾组织一次学习雷锋的活动。在敬老院里,有很多孤苦伶仃的老人,他们无依无靠,看着他们我的眼眶红了。

  在这次活动中,每个人都怀着真挚的感情去做每一件事情。为他们梳头,读报,叠被,擦桌子,剪指甲。临别时我们依依不舍,有一位盲人爷爷,他头发花白,脸上迭起了灰色的皱纹,每天自己坐在屋里承受着黑暗的世界,临走时,他紧握着我们的手,久久不想松开,看着他的微笑,我流泪了,心里只能对他默默祝福,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那次的经历我印象深刻,也培养了我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真进步。

  中国的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资源。只有做到这些社会才会进步。人总是要有信念作为内心前进的动力,我们民族有过历史的辉煌,也有过历史的屈辱,但是只要我们有传承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将永远雄踞东方!

中华传统作文 篇6

  又是一年春节到!突然就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的开场白:“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是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于是,挥之不去的有关儿时过年的记忆便如春潮般涌上心头,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

  儿时过年,越是接近年底,孩子们就越是兴奋,早早盼望过年,心情十分迫切,整天扳着指头盘算天数,怎么还不过年?心儿就像被猫抓似的,要的就是过年的那种喜气氛围。大人们越来越忙碌,忙着扫尘迹,忙着添新衣,忙着办年货,过年的气息,就在年前的准备中,一点一滴地流淌出来。

  印象最深的还是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总会有两三个四、五十岁的妇女挎着个盖一块好看花布的小竹篮,在各村各家游走,里面放着一些印有灶王爷的画纸--油印的、很薄,还有就是在祭拜灶王爷时用来烧的香,价格也很便宜,只要五角钱,对啦,在老人们面前千万不能说是买灶王爷,要说请,为这事我们小孩子可没少挨训。灶王爷那是谁?是天庭派到人间的使者,每年都要向玉皇大帝报告每家每户的善恶举动,玉皇大帝则根据灶王爷的.述说来决定家家户户的吉凶祸福,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都能平平安安、避免灾祸,家家都要多供奉瓜果点心,包些水饺来先让灶王爷先享受,好让灶王爷的嘴巴变甜一些,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些好话,祈福来年风调雨顺,粮食缸满囤满。

  小时候过年,可以跟着大人们赶赶集,洗洗澡、理理发整个焕然一新,给男孩儿买个泥老虎,给女孩儿买朵花带,捏个糖人,粘个糖葫芦。接下来新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周围响着零星的鞭炮声,那是孩子们从那串长长的鞭炮上偷偷取下来的几颗,几个顽皮的孩子聚在一起找来一个破旧的茶缸,最好是底下有洞洞的,把单零零的一个炮扣在下面,捻子露在外面,然后找一根长长的干柴,杵到旺旺的炉火里点燃,带着火苗点燃了炮捻,然后迅速逃离,转身时那个旧茶缸已被气浪抛到半空,招来一片天真无邪笑声。这时大人往往会嗔怒孩子一些注意安全的话,而淘气的孩子们则早已一溜疯跑到别处去表演下一个精彩节目。乡村里处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左邻炖鸡,右邻煮鸭,家家户户炒花生瓜子、炸丸子炸果子、蒸起白面饽饽一笼屉接一笼屉,预示着来年的日子会芝麻开花--节节高,就这样炖着、煮着、炸着、蒸着年就到了。

  中国人没有谁不看重春节的,尤其是在写春联和贴春联上。过去街上很少有出售春联的,一般都是自己买来红纸、墨汁、毛笔,带上一包价格稍贵的香烟,在村上找一个会写毛笔字有学问人,根据需要给写几幅大吉大利的春联,春节祝福语《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年三十中午以前一定要贴在门楣上,给人以万象更新,大地回春的喜悦感,使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浓,那种浓浓的年味,才叫有滋味。

  过年了,可以穿上盼望已久的新衣,可以和伙伴们一起到大门外已经收获的田野里尽情嬉戏,可以无拘无束地疯玩,可以不再要写作业上学,可以晚睡晚起,可以得到望眼欲穿的压岁钱,可以得到劈啪作响的小鞭炮,可以吃上平时看着直咽口水的好吃的东西,米花糖、年糕、炸果……一大堆零食将肚子撑得饱饱的。

  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好像过年就应该下雪,不下雪就不叫正意义上的过年。过年的时候下雪,白皑皑的雪地衬着红彤彤的对联,那一缕淡淡的墨汁飘香,真是沁人肺腑。奶奶则喜欢贴门神,白脸儿是秦叔宝,黑脸儿是尉迟恭,再放着几个小花炮,说不出来的热闹。大年初一清晨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叫做开门红。

  如今年复一年,随着“爆竹声中旧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

  30多年来,我们见证了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真切感受到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体会到现代的生活天天都如过年般的富足与幸福。现代城市里,商业社会的快节奏早已冲淡了人们对新年的憧憬。过年的东西都是现成的,走在街上,满眼望去,皆是商家贴出的各色花花绿绿的商业广告和春年节期间的优惠活动告示,熙熙攘攘的人群潮来潮往。商场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随用随买。家里的清洁卫生提前联系了家政公司,年夜饭也是早在酒店预订,省时省心省事!可是却缺少了小时候对“年”的那种期盼,丝毫感觉不到曾经记忆中的年味,曾经的激情,带给孩子们更多、更美好的欢乐,留恋起儿时那热热闹闹的年了,无法挥去那份乡情与童年色彩斑斓的梦。春节将至,实际上我是更希望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能够延续我们记忆中的传统风格。

中华传统作文 篇7

  正月初一是中国最热闹的节日——春节。春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接下来我们看看春节放鞭炮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相传古时候有一叫“年”的怪兽,每年正月初一的时候,它就从山上下来吃人,后来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说那只“年”怕响、怕红、怕光。于是人们按照白胡子老爷爷说的,每次“年”一下山,人们就开始放鞭炮,贴春联。“年”真的被吓跑了。之后“年”就再也不来吃人了,这就是春节放鞭炮的来历。

  春节有很多习俗,不过我觉得包饺子是最好玩的了。

  早晨,我和妈妈出去买了玉米、肉、饺子皮、韭菜、胡萝卜。买完材料后,我们回家开始做饺子了。首先我们先把肉、玉米、韭菜切碎,然后把它们搅拌在一起,再放上盐,就做成饺子馅。然后再拿起饺子皮,用勺子取一些馅放入饺子皮中,再把饺子皮的四周沾上水,再对折,最后再用手把饺子皮捏起来,一个半圆形的饺子就做好了。我就用这种方法做了好多个饺子。后面就是把它们放进锅里蒸熟,一盘香喷喷的饺子就出来了,看着这饺子心里开心极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应该努力学习认识更多的文化。

中华传统作文 篇8

  春节,一个热闹又喜庆的传统节日,大街小巷都挂着喜气洋洋的灯笼,张贴着各种祝福语的春联,大街小巷都沉浸在欢乐的潮水中。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23日到大年30就会进行有趣的大扫除。我们中国百姓每当在大年夜与家人吃完年夜饭后,都会打开电视机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观看各种精彩的节目,然后在节目的最后跟着主持人们一起倒计时10、9、8、新的一年到了!

  说到过年,中国人都知道年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种怪兽叫年,它的性格十分狂暴,每除夕夜都会从大海里跑出来到岸上吃人。有一次一位神仙下凡告诉了村民们年怕炸响声和红光,从此才有了放烟花爆竹和贴春联等等习俗。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少不了得介绍我们老家广东兴宁的年夜饭呢。年夜饭一般在一年中相对来说比较丰盛,比如在去年,我们就是跟奶奶、外公外婆和舅舅一家一起在老家吃的年夜饭。老家的年夜饭可不一般,有很多蔬菜都是自己种的,例如说:用来清炒的红薯叶、苦瓜炒蛋里的苦瓜、炒玉米的玉米、还有炒萝卜的白萝卜,全部都是自己种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炒萝卜了,香甜可口,甜而不腻,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新鲜。饭桌上除了素食,荤菜还是重头戏:白切鸡(是农村里自己养的土鸡)、煎五花肉、酿豆腐和十分鲜嫩的手打鱼丸。汤类的食物还有:艾叶煮蛋、以及对客家人来说最有象征意义的娘酒炒鸡,简直不要太丰盛。份量足以给十几个人饱餐。看着我吃啥啥香的模样,全家人都觉得这年饭更香了。

  对了,记得那时放烟花爆竹最在行的是我和老家的小伙伴们。放鞭炮、烟花是我们的最爱,放小型鞭炮的方法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有时塞进破墙缝里,有时候塞进土缝里,还有些时候我们会用彩炮来点燃其他的鞭炮或者用彩炮做成一种彩炮打火石,如果是晚上,在爆炸的一瞬间会闪烁一下,十分的有趣和好玩。我们放鞭炮鞭炮爆炸时,小伙伴们有的捂住耳朵、有的往其他地方惊逃、有的大胆一些,不捂耳朵也不跑,听着鞭炮爆炸,似乎还很享受,还有一些小伙伴捂着耳朵拼命躲,却又还要探头来瞄一眼,既惊又喜。到了晚上,我们会让一些大胆的小伙伴用香去点燃那些喷花系列的小烟花,看着火花从三角柱形状的纸桶里喷出来竟然还有一种怪怪的解压感,似乎把心里的所有憋屈和不快都喷了出去,消失在空气之中。我们还请舅舅帮我们点一下大型的烟花,烟花点燃后,大家也会匆忙地跑出十几二十米远躲避开来,观看着美丽的烟花一颗又一颗地飞上天,然后炸裂开来,像一朵朵飞花,先是花苞,快速地生长和盛放。嗖~嗖~嗖!又有几颗像榴弹一样的烟花发射上天,砰!砰!砰!炸裂开来。我们也很喜欢传统的鞭炮,层层红纸裹卷的鞭炮里面都有一颗硝石心。当一大串爆竹被点燃后,一颗一颗的爆炸开来,既像天女散花,又像大雪飘飘。烟雾散了,我和伙伴们一拥而上,剩下的那些没有爆炸的鞭炮也会被我们一一找出来点燃,一颗也不会浪费。

  到了晚上是守岁的时候,守岁的意思是整夜都不睡,祈祷来年都会平平安安。不过我们的守岁是在这一晚上看看书,吃些过年的食品,又或者在阳台躺望夜空,等晚一些了再睡觉。

  团圆,传统,快乐和新希望,叠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客家人这喜庆的农历春节。

中华传统作文 篇9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但我对春节情有独钟,因为春节意味着春天即将来临,万象更新。春节和其他节日一样,有很多习俗,比如放烟花、放鞭炮、贴春联今年的春节对我来说也很特别,这是我第一次在梅州外婆家过春节,而且我还学会了贴春联。

  除夕当天,我们都起得很早,大人们忙忙碌碌的,我和弟弟妹妹们在院子里玩。舅舅招呼我帮忙贴春联,我和表弟赶忙跑过去。舅舅问我,知不知道春联上下联怎么贴。我仔细一看,两张红纸上分别写着和顺满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门的左右两边怎么贴呢?从左往右念?还是从右往左念?我被难倒了。

  你再看看这个!舅舅从旁边抽出一张要短很多的红纸,上面的字不是竖着写的,是横着写的。新更象万?舅舅,这个什么意思啊?我疑惑地问舅舅。哈哈,这叫横联,你从右边往左边念念看。万象更新!我懂了,要从右边往左边念!我抢着回答。大表弟还是没听明白,在一旁不停地摸脑袋。舅舅接着说,古人写字时习惯从右边往左边写,现在很多人写春联也还是保留这习惯。我们面对大门,这横幅是从右边念起的,所以我们要把这副春联的上联贴在右手边,下联贴在左手边。我和表弟都恍然大悟,原来贴春联还有这么多学问呢!

  我和表弟合作把对联翻过来平整的放在地上,用刷子蘸上浆糊均匀地刷在对联的四个角,舅舅把春联工工整整地贴在大门上。上联:和顺满门有百福,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横联:万象更新!我和表弟把贴好的春联大声读了一遍。这时,外婆和舅妈都围过来了,夸我们春联贴得好。

  新的一年,万象更新!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这新的一年里努力进步,有新的收货。我希望自己能好好练字,来年春节,我要贴上自己写的春联!

【实用的中华传统作文九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中华传统作文6篇

2.实用的中华传统作文四篇

3.实用的中华传统作文3篇

4.实用的中华传统作文4篇

5.实用的中华传统作文9篇

6.实用的中华传统作文八篇

7.实用的中华传统作文三篇

8.实用的中华传统作文7篇

9.实用的中华传统作文10篇

上一篇:优秀传统作文 下一篇:剪纸传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