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作文

2021-08-06 传统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作文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传统作文 篇1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可以看到精彩的赛龙舟;我喜欢元宵节,因为可以吃到鲜美的肉汤圆;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可以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坐在阳台上一起吃月饼一边欣赏又大又圆的月亮……但是问我究竟最喜欢哪一个传统佳节,那还是非元宵节莫属。

  今年元宵节,我们全家人一起去豫园猜灯谜。傍晚我们一进豫园大门便看见各个地方都悬挂着各种各样的花灯,有的像一条张牙舞爪神龙在空中飞舞,有的像一只小兔子在草地欢蹦,还有像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在水里畅游……真是漂亮极了。

  走到半路,只见前面的人摩肩接踵,好热闹啊!我凑上前去一看,竟然是我最喜欢的猜

  灯谜!只见一个中年人摇头晃脑地读着:“扁扁舌,尖尖嘴,要走路,先饮水。请大家猜一样学习用品。”嘿嘿,这可难不倒我,听完谜面,我就知道是钢笔。可是我刚要说出口,就听见“是钢笔!”回头一看是一个二三十岁的青年人抢在我前面说出了谜底。看着他那猜出灯谜的得意样,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想:有什么了不起,连我这种小孩都猜出的谜语,至于那么兴奋吗?于是不服气的我,摩拳擦掌地准备回答下一个灯谜。只见那那位中年人拿出一盏兔子灯,有大声念道:“有枪不能放,有腿不能走,天天弯着腰,总在水里游!”我一听,心里想:哈哈,这个灯谜可简单了!想着我就脱口而出:“虾!”中年人听了笑着对我说:“小朋友,很厉害呀,回答正确!”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了十罐蜂蜜还甜。

  元宵节的彩灯,多姿漂亮,元宵节的猜灯谜活动,让人回味无穷!元宵节——我最喜欢的传统佳节。

中国传统作文 篇2

  我的家乡来自江西,众所周知这里最有名的传统器物还就要数来自瓷都——景德镇的瓷器了。凡是用瓷土在窑子里用高温烧制而成的都是瓷器。

  中国瓷器更是历史悠久,从三国时期到唐宋元明清都有瓷器的存在。三国时期人们就想到了做基础的瓷器,比如茶杯、酒杯、碗等等,不过这都只是普通没有花纹的。到了唐朝最顶盛时期,有了釉色花纹的衬托使它更美了。

  它外表釉色花纹使它透光性强,晶莹剔透,也让我们知道了它的“风采”。它以高岭土为胎,上面玻璃釉经过手工的捏造,再放入一个不低于1500度以上的窑子烧制而成,不仅美观,质量也不差,透水率低,轻轻敲打有清清脆脆的声音。

  瓷器的用途也不少,由瓷土烧制的瓷器,可以用不同形状不同用处来区分。碗能用来当平常我们的盛饭器皿;壶用来装水和喝水,因办它透水率低,所以用来做水壶是再适合不过了;做成工艺品上面造出你喜爱的釉色图案和精美的形状,便可以摆放在家里的某处当作摆设。或做成花瓶形状,在上面插一朵美丽的鲜花,让家里的某一处“蓬荜生辉”。当家里来客人时,更可以展示给他看,不失大气又不缺美观,还可以提供新鲜空气,何乐不为呢?

  当然,瓷器也分种类。比较突出的两种就是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就是一些:碗、壶、罐、杯、盘等等。也就是一些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它可以不是很美观,但是一定要实用。但艺术陶瓷就和日用陶瓷截然不同了。它漂亮而又美观,名家做成的可价格不菲,有的成千甚至上万。有很多收藏家就“一窝蜂”的投入其中。所以艺术陶瓷不仅仅只是为了美观好看,在收藏家眼中看来就是“历史的沉淀”和“古老的艺术”。

  目前陶瓷的销量依然非常火爆,不管是什么家庭状况的人家里都会有那两样瓷器——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现在的瓷器种类也越来越多,也使它在国外广受流传和尊敬。

  瓷器,作为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它现在依然伫立在中国传统器物的首位。所以我们更要大力加强对它的保护,使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中国传统作文 篇3

  人们在漫漫生活路途中,与狂风暴雨,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较量得十分疲惫,两相厮磨,势均力敌,因此产生了激励、庄严、惊心动魄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显示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环境,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而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欧洲启蒙主义的夏尔丹与格瑞兹等大师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而在漫长的绘画发展历史上,中国画自然也是大匠如林、佳作叠出,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艺术创造,但是,要说到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强悍呈现,笔墨丹青对人格内喻的直接外化,就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朱耷、原济,齐白石等人了。

  究竟以一个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给了中国绘画史提供那么多炫目的惊奇?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朽木、衰草,赋予了大师们作品里的传神与孤傲?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张泽端等,他们的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或神貌逼真鲜明。但总的说来,被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直接的血脉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主要也是传神地描绘着一些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艺术家本人的灵魂历程并不能酣畅地传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倒是花鸟鱼虫画更有可能比较曲折地展示画家的内心世界。

  明确延续着这种在中国绘画史上强烈拓展意识的,应该是齐白石。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他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活泼的虾摆脱娟秀的美学范畴,让它们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灵动的色彩和线条。齐白石画虾,头部用浓淡墨相生的办法,表现虾的头胸分量更重,透明感更强。虾的眼睛用浓墨横点突出很长,显得更生动。虾的短须上,两条长臂钳显得挺拔有力,软中带硬,节与节之间表现了笔断而意在的意境,从整个姿势看又隐含着一种极度的敏感,它们会灵动,会游弋,成功地表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意境。

  昨日,受朋友之托请我堂姐夫道宇为其新居作副中堂画,画的主题即为青虾,姐夫道宇是书画大家,作上一幅画不会太困难,更何况我们关系很融洽。但是唯一让我感到为难的是让我为此画作赋,我思忖良久,实在无法发现中国画的青虾与传统文化词赋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氛围和意境世界,覆盖那么宽广,境界那样深奥,真好让人为难。

  头脑渐渐由精细归于朴拙,觉得中国画的青虾与传统文化词赋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由世界上很独特的毛笔文化衍生的魂魄。诗词与书画连带着它们背后的整个华夏文明,使得中国文人变得大度豁达。诗词的语言优势与国画的心理拓展互为表里幻化为秀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连鱼虾都能歌舞,花草也可铺展成图,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不管画的是什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在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文化莫过于此。

  历史上怀着浪漫心态深入往返于两种形式文化间的,自然有很多大文豪,如苏轼的: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钩画水如耕犁。渚蒲拔折藻荇乱,此意岂复遗鳅鲵。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鹕鹈。岂知白挺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已疏。他对诗词文化和书画文化完全不存一丝厚此薄彼的倾向,在他的口中与笔下,两种文化只有互补性的交融,绝没有争胜式的对峙。于是,疲乏与飘泊不见了,孤寂与荒凉不见了,只是于紧张生活的空闲作上一幅画,吟上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阔逸。

  无容置疑,中国画的花鸟鱼虫与那些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相伴相随,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入过多的现代元素,如汽车,轮船等,尽管我们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但家里挂的仍要是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或水草丰腴,双箝鼓动的青虾水墨,倏然记起一首诗词,可作朋友居室的中堂画词赋;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们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落花更发,冰轻叶未凋。风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君度石桥。

中国传统作文 篇4

  节日就像一只蝴蝶在空中飞舞,就像一只娇莺在唱歌,节日里充满了欢笑和快乐。除夕和春节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了。

  除夕的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春节的时候,我们我是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包饺子。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有我喜欢的演员:赵本山,范伟,小沈阳,丫蛋.快到半夜时,我们就下楼去放鞭炮。钟响敲响时,就代表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一起吃了饺子。在剩下的日子来我们去串们去了。就在我在别人家玩的高兴时,我我突然想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年?爸爸告诉我:““年”是一种野兽。每到腊月的在最后一天,便出来惊食吃人,威胁人的生命安全。人们发现这种野兽有“三怕”——怕声,怕光,怕红颜色。为了驱赶它,人们用红颜色是的桃木做成牌子挂在门口,称为“桃符”。还有人燃烧砍伐来的青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和光“年”见了桃符,听到爆竹响,吓得赶快逃跑,这样大家就安然无恙

  春节我过得真开心呀!

  这是我家过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你们家过的中国节日是什么,又是怎样过的呢?

中国传统作文 篇5

  画国画是我的爱好之一,我没事时就会画国画。我画的国 画有葡萄、白菜、萝卜、梅花、荷花……可多了!我最初画的 就是葡萄。我画的葡萄有:篮子里的葡萄、树上的葡萄、掉在 地上的葡萄等等。下面我就说说我是怎样画葡萄的吧!

  我先从中国画颜料里拿出藤黄、曙红等颜料,再拿出一根 中号的毛笔,然后把毛笔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再把藤黄花菜 三青调匀,就像画括号一样,两笔画一个葡萄,……你们一定 会想:这么简单,谁都会。不过,在画国画的时候,你们就会 知道:哎呀,太难了!

  国画就是这样,看着简单,画着难,比如用墨的时候,要 注意干湿,浓淡的变化……那是因为别人画国画,已经达到了 相当的水平,就会觉得很简单。你刚刚学,当然会觉得难。

  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艺术中璀璨的瑰宝、灿烂的明珠,而且在世界艺术领域 中形成独特的体系而为世人瞩目。

  我以后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多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多 画国画,画好国画,长大了当一个有名的国画家。

中国传统作文 篇6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扇子既是中国的古老工具,又是我们杭州的三绝之一。今天我来到扇博物馆大饱了眼福。

  走进展厅门口,一把特大号的长柄羽毛扇挡住了我的去路,蓝色的羽毛在灯光下闪闪发光,耀眼极了。走上楼梯,来到二楼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扇子,令人眼花缭乱,好像来到了扇子世界。

  这边是特大号的牛皮纸扇,听说这把扇子是王星记的工匠们用了六十六张牛皮纸拼起来,又在上面画了西湖全景图。我想:这么大把扇子,一定用了能工巧匠们的不少心血,中国古代的艺术太伟大了。

  俗语话说:王星记的黑纸扇,一把扇子半把伞。意思是说,王星记的黑纸扇还可以挡雨,真是让人称奇。

  一会我们还去了剪纸,原来这个剪纸和我们平常剪得不太一样,是在模板上剪的。我想:太简单了,开始剪了,没想到,一下子就剪破了,还好经过补救,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鱼就剪成了。

  今天的扇博物馆之旅,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知道了中国有这么多的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作文 篇7

  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字体。它虽不像楷书那样端端正正,也不像草书那样潦潦草草,但却写得比较放纵流动,人称“八分楷书”。

  行书不是哪个人单独创造的,其实它也同其它字体一样出自于群众书写者。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的应用,直到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才盛行起来。

  行书,简而言之就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加些细小的变化,书写起来很方便的字体,故而于楷书相间流行。因它不像楷书那样严谨端庄,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所以古人说它“非真非草”。它的特点就是运用了一些草书的特点,来简化楷书的笔画。总体来说,它比楷书要流动、率意、潇洒,又比草书容易辨认。比如“话”的“言字旁”,原楷书繁体字为七画,行书就只有两画。其次笔法流动自如,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的写。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灵活,用笔活泼。

  行书中最著名的就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卧虎龙阙”来形容其字的雄强俊秀,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二行书”则是唐代颜真卿的《祭征稿》,其字写得劲挺奔发。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古人评为“天下第三行书”。当然了,还有黄庭坚、米芾、蔡襄等都非常擅长写行书,他们有不少作品传世。

  王羲之的《兰亭序》最受人欢迎,它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通篇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又有艺术匠心,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艺术上多样却统一的效果。《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写行书,就需要大小相兼,也就是每个字大小不同,不过也不可以过分的大、小。而且每个字、每个笔画之间都存在着连带关系,既有实连,又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当然了,写行书还是得收放结合,一般长为放,短为收;回峰为收,侧峰为放。但也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收下放。

  一篇好的行书,布局也是必须注意的。要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却没那么潦草。

  行书具有紧贴其它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的《书谱》中说道:“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行书可以分为真行、行草两个方面。真行是比较规整近似于真书的行书。据唐代张怀的《书议》记:“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真行”亦称“楷行”、“行楷”。世间以王羲之为“真行”第一人。

  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我无限钟情于行书的魅力与独特。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一样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行书的变化多端,或挺拔如峰,或如龙蛇盘绕,或浩瀚如海......

  行书,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它方便了我们的书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书的美,行书的变,行书的趣,行书的奇,让我们大饱眼福,它用它的变化多端、千姿百态、流畅活泼向我们证明了“汉字”,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关于中国传统作文7篇】相关文章:

1.作文关于中国传统艺术

2.关于中国传统春节作文

3.关于中国传统作文8篇

4.关于中国传统作文五篇

5.关于中国传统作文5篇

6.关于中国传统作文6篇

7.关于中国传统作文9篇

8.关于中国传统作文八篇

9.关于中国传统作文三篇

上一篇:中秋传统作文 下一篇:描写传统节日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