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作文

2021-07-29 传统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族传统作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族传统作文 篇1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之一。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永远都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诚信以人为本,不虚美,不隐恶,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诚信都没有的话,肯定会一事无成。失足,你可能马上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但许多人为了眼前一时的利益,不惜采用欺骗的手段赢得上级、同事、朋友、客户的信赖。许多声誉好的商店,也往往要掩饰自己商品的缺点,登载各种欺骗人的广告。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明白“诚实永远都不会吃亏”这句话的意义。在他们多得一分钱的同时却损失了诚信的品格。天下没有一种广告能比诚信的美誉更能得到他人的青睐。欺诈者是堕落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不诚实,不能够与人相处长久,更不能达成自己的幸福和成功的愿望。要知道,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一个农夫把斧头不小心掉进河里,他坐在河边伤心地哭起来。财神便跳进水中帮他打捞,很快拿出了一把金斧头。农夫说:“这不是我的。”财神又拿出一把银斧头来,农夫还是摇头。最后,财神拿出一把铁斧头,农夫说:“这才是我失去的斧头。”财神就把金斧头和银斧头一起送给了农夫。一个贪心的人知道了,他故意把斧头扔进河里。很快,财神拿出一把金斧头来,没等财神向他询问,他马上说:“这就是我失去的那把斧头”。财神厌恶他的不诚实,就和金斧头一起消失了。最后,这个人连自己的斧头也找不到了。

  诚信是一种美德,虽然诚实的人有时会被人嘲笑,但最后会像斧头掉进河里的农夫那样得到奖赏。有时有的实话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与误会,但终究会被人理解,博得对方的信任。

  诚信不止是要诚实,还要讲究信用。如果你向他人轻易地许下一个诺言,而没有去做,那你将是一个不守信的人。要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还难。

  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渐稀少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玩打仗游戏时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熟睡在被窝里了,就劝他赶快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接到命令才离开。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柔和、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经出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

  诚信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是每个人都应该信守的伟大情操。即使是向人诚实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而受到严厉的惩罚,你也应该这样做,因为做人理应如此。

  诚信是待人处事的绝妙法宝。虽然对人诚实,你可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日后你得到的,将远比付出的多得多。

民族传统作文 篇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更要学习、遵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中华民族美德时刻记心中。

  “懂礼貌,讲文明”是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何时何地,文明礼貌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育我要讲文明,懂礼貌,告诉我“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那时起,“讲文明,懂礼貌”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也使我养成了“懂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现在,随着社会各界人士不断的呼吁人们:懂礼貌,讲文明,渐渐地人们不再那么没有礼貌了。公交车让座的人越来越多了;在大街上没有人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了;公共场所没有人再吸烟、大声喧哗了……这些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也能体现出人们的变化。所以,我们人人都应该“懂礼貌,讲文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等名言都是写“诚信”在生活中必不可少。诚信待人,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次,宋庆龄奶奶去幼儿园对小朋友许下承诺,“六一”儿童节那天和小朋友们一起过节日。可是那天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会来了,当她们失望地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时,宋庆龄奶奶的车奇迹般地出现在校园门口,孩子们惊喜地笑了,老师用激动的心情紧紧握住了宋庆龄奶奶的手,宋庆龄奶奶对老师说了一句话:“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从宋庆龄奶奶的故事中,我们明白了,诚是诚恳,信是守信,诚信是一句承诺,诚信是许诺后的行动,诚信更是一根坚强不屈的脊梁。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无论家里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裕,我们都应该勤俭节约,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

  尊老爱幼是我们每个小学生以及大人们都应该做到的事。乘公车的时候主动让个座位,搀扶年迈的老人过马路,帮助年迈老人搬东西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我们人人都要尊老爱幼。

  遵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小学生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民族传统作文 篇3

  济宁,孔孟桑梓之乡,文化礼仪之邦,有丰富的人文古迹,位于曲阜的“三孔”已成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计其数。孔孟儒道继世长,运河文化贯古今。身边的`传统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济宁的人文地理和悠久的历史。

  甏肉干饭香气四溢

  米饭粒粒饱满,甏肉质地柔嫩、肥而不腻、烂而不糜,海带软糯可口……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济宁人,甏肉干饭应该再熟悉不过了。松软的米饭配上可口的海带、甏肉、卷煎、肉丸子,真是锦上添花。生长在运河之滨,享受到这样的美味,这就是我身边的传统文化。

  巧手剪纸令人叹服

  一双巧手,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可这三者若是结合起来,人们还不得不叹服。/一只纤细的手拿起剪刀,另一只手轻轻掌着红纸,剪刀在巧手的灵活操纵下在红纸中不断地穿梭,让人眼花缭乱,地上不时落下几片不规则的纸片……不一会,一张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剪纸就出现了。徜徉在民间文化,欣赏到这样的技巧,这就是我身边的传统文化。

  儒雅之气蔚然成风

  弯下腰捡起一片废纸,俯下身扶正一个歪斜的牌子,伸出手关闭一个流水的水龙头;见面先说“您好”,要人帮忙先说“请”,与人告别说“再见”,文明用语常挂嘴边……齐鲁儒风,吹入了济宁,吹入了济宁的各个乡镇,吹入了济宁的千家万户。儒雅之气,已经蔚然成风。沐浴着孔孟儒风,感受到这样的风气,这就是我身边的传统文化。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我身边的传统文化的儒雅朴实就会在济宁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民族传统作文 篇4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內涵丰富而深刻。它有‘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爱国精神;它有‘默默丰献、不求索取’的高尚境界;它有‘力克不难、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它有‘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它有‘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它有‘见利思义、助人求乐’的崇高情操;它有‘律己宽人、惩恶扬善’的处世准则;它有‘诚实可信、质朴守法’的生活信条;它有‘自等互敬、和睦相处’的礼仪风范……

  我小时候听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我不想自己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所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下:

  东汉人黄香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于是他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寒冷,黄香就到父亲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窝捂热;夏夜炎热,黄香就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黄香长大后,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非常感动,称赞他:“天下无双,比下黄香。”

  千百年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国人崇尚的家庭伦理准则,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

民族传统作文 篇5

  你爱吃粽子吗?如果爱吃的话,你一定知道端午节吧!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粽子有三角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很多别的形状。听说古人在端午节要戴香包、系五彩绳、穿虎鞋,人们还要在门上挂艾草,大人们还会喝雄黄酒。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吗?这是因为农历的五月份天气已经变暖了,蚊虫都跑出来了,它们会把传染病带给我们,所以人们才要戴上这些东西来驱赶蚊虫。

  除了这些以外,人们还会在江上划龙舟,这么做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老百姓都很喜欢他。但是在公元278年,楚国战败了,屈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最后投江自尽了。百姓们知道后,非常伤心,决定划着龙舟去找屈原的尸体,但是没有找到。百姓们害怕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里喂鱼。后来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来。现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还会划龙舟、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请记住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吧!

民族传统作文 篇6

  中华文化,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称呼。它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文字,孔子、孟子的经典学说,造纸术、指南针的伟大发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映万世。

  时不我待,星辰换了又换,绿叶变了又变,历史长了又长,中华文化,在不断延伸、不断更新着。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向前冲刺。

  说它熟悉,是因为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各类礼仪风俗、传统节日,会有哪个中国人不知道?春节,我们阖家团圆,围在一起拜年、聊天;中秋节,大家一起吃月饼;端午节,一起吃粽子、赛龙舟。每逢新年,都要贴对联、换新衣,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你听,那欢声笑语,那喜庆的鞭炮声,难道不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呀?

  但是,说它陌生,是因为现在,不少人已经开始淡忘了我们的中华文化。随着西方的许多传统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在中国的逐步拓展,人们开始逐渐接受这原本不属于我们的节日、习俗。他们开始模仿西方国家,学着买圣诞树,学着找人要糖果,还一边说“不给糖,就捣乱”,但我想说:“你们忘了自己是中国人吗?为什么忘了要庆祝本该属于自己的七夕节,反而要去热衷于那些本不属于我们的洋节呢?”中华文化,就像个弱不禁风的小姑娘,一次次被人遗忘,一次次地被我们冷落。

  听爷爷说,他们以前过春节,在三十晚总会守岁,大家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看春晚。可是现在,许多人的年夜饭却在饭店里解决,到了本该看春晚时,却抱着一部手机兴致勃勃地玩到深夜;以前的中秋节,大家会在院子里摆上各类食品,赏月过中秋。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会像这样,在一起赏月过中秋?至于重阳节、教师节就更不必说了,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向长辈、老师们问好?时间,你这个小偷,偷走了本该属于我们的中华文化。

  中国在五千年的风雨中屹立至今,而中华文化,则是她智慧的结晶,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精神家园。我们不能遗忘这本来属于我们的东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宁可玉碎,不能瓦全”赞颂了中华文化的坚韧,“君子以俭德避难”、“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赞颂了中华文化的节俭。中华文化就是这样,好好地传承她,便为我们的共同精神家园打好了牢固的地基。

  所以,请从现在做起,当你在和家人欢度春节时,请放下你的手机;当你在马路边发现一团废纸时,请弯腰把它捡起;当你在饭桌上发现有没吃完的饭菜时,请自觉把它打包带走……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不要让她再流浪,把她记在心里,让她与我们同行。

  被时间遗忘的,我们郑重地拾起;那些忽略传承的,历史终将责罚。

【有关民族传统作文六篇】相关文章:

1.有关民族传统作文五篇

2.有关民族传统作文8篇

3.有关民族传统作文6篇

4.有关民族传统作文7篇

5.有关民族传统作文四篇

6.有关民族传统作文9篇

7.有关民族传统作文三篇

8.有关民族传统作文10篇

上一篇:我国的传统文化作文 下一篇:中国传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