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上的成语故事

2021-08-22 成语故事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以下是小编带来学习历史上的成语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苛政猛于虎

  【拼音】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成语故事】出自《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原文:

  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释义】苛政:包括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苛:苛刻,暴虐。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一叶落知天下秋

  【拼音】yī yè luò er zhī tiān xià qiū

  【成语故事】出自《淮南子·说山训》:“以小见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太平御览》卷二十四引作“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释义】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有时也比喻一片树叶的凋落,却认为是整个秋天的来临,表示虚假之意。

  甚嚣尘上

  【拼音】shèn xiāo chén shàng

  【成语故事】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王曰:“合谋也,张幕矣。”(伯州犁)曰:“虔卜於先君也,彻幕矣。”(楚王)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

  据《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春秋时期,晋、楚两国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579年,宋国出面调停,晋、楚约定彼此互不侵犯。四年后,附属晋国的郑国背晋投楚,晋出兵攻郑,郑便向楚求救。楚国不愿失去郑国,便不顾盟约,由楚共王亲自率军赴郑救援。

  双方在郑地鄢(yān)陵相遇。楚王求胜心切,虽然遇上了当时军事上普遍忌讳的晦日(阴历月终),仍命令部队抢占有利地形,准备进攻。楚王亲自登上侦察车,察看晋军动静,太宰伯州犁跟在后面。只见晋军营内一会儿张起帐幕,一会儿又撤除帐幕。伯州犁说:“这是战前占卜,求祖先保佑!”突然,一阵烟尘弥漫开来,楚王说:“看,那边喧嚣得厉害,尘土飞扬起来了!”伯州犁答道:“晋军正在塞井平灶!”楚王下令说:“好,打吧!”两军交锋,楚、郑两国阵容不严密,而晋军在晋厉公的率领下,攻击勇猛。这一仗,从清晨一直打到星星出来才收场。最后以楚军彻底失败而告终。楚王乘着夜幕笼罩,率领残兵悄悄地逃走了。

  【释义】甚:很;嚣:喧嚷。人声喧嚷,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流传,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韦编三绝

  【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语故事】出自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释义】比喻读书勤奋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