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2023-09-23 成语故事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用到成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惊弓之鸟的成语故事及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惊弓之鸟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汉字书写】:惊弓之鸟

  【汉语注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雁从东方来,更羸(léi)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对曰:‘其飞徐而悲鸣。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侧重于指受到惊吓后遇事紧张或疑神疑鬼的人。

  【意思】:被弓箭射中过的鸟会非常害怕弓箭声。比喻受到过伤害或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非常害怕。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词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伤弓之鸟、心有余悸、漏网之鱼、草木皆兵;

  【反义词】:初生之犊、初生牛犊、安之若素;

  【故事】

  魏国的更赢是战国时期一个赫赫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赢跟随魏王到郊外游玩的时侯,忽然看见一只大雁正慢慢地飞过。更赢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只把弓拉一下,不用箭就能把天上那只大雁射下来。”魏王惊讶地说:“会有这样的事?”于是更赢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弦上并不搭箭,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然后拍了两下翅膀,便应声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更赢笑着回答说:“大王,这是一只曾经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怎么会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赢回答说:“我是从这只大雁飞翔的姿势和嘀叫的声音中知道的。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的声音听起来很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经有一些时间了。因为旧的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所以它心里很害怕。当再次听到弓箭声响以后,更加害怕又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它心里本来就非常紧张,加上拼命一使劲,本来未愈合的伤口又裂开了,于是疼痛难忍,就从空中掉下来了。”更赢能够知道大雁受过伤并且很害怕从而被吓坏,他的推理可谓入木三分,这也是他细心观察后才能胸有成竹地得出的结论。但是这种智慧才能是需要长期刻苦的积累才能够获得的。

  【寓意

  “惊弓之鸟”这个故事完全是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它说明一个人如果曾经遭受过重大挫折的打击,以至于留下难以磨灭的负面阴影而心有余悸,在他今后的生活中,如若在重新出现类似情景,就会因为恐惧而不堪一击或不战自溃。

  这就和一个曾经被老虎伤过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谈虎色变”的心理阴影,有这种负面心理影响的人,怎么可能让他去战胜老虎呢?这个寓言一方面告诉人们,对于那些曾经受到过某种伤害及其惊吓的人,或者说曾经是手下败将,是很容易战胜的,所以,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另一方面告诉人们:不要运用那些受过失败创伤,而且还沉浸在恐惧的阴影中的人,再去担任那种曾经使他失并形成心理创伤的工作或任务。

  当然,这只限于那些在心理创伤阴影中还没有走出来的人,而对于那些虽然曾经失败但意志坚强,心理健康的人来说,采取“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策略,却又有可能取得出人意料的理想效果,因为那些人有经验,可能从以往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加上有“雪耻”的斗志,胜算也是比较大的。同时,奉劝那些遭遇过失败的人,不要陷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落魄,而要善于认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发奋振作,否则只怕真的会成“惊弓之鸟”。

  【例句】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方氏本是惊弓之鸟,听见官司两字,十分害怕。”

  唐.房玄龄《晋书.卷七十一.列传第四十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鉴之所甚惧也。”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十章:“如果侯爵率大军东下,武昌岂不白白地送给流贼?流贼目前已经是惊弓之鸟,惨败之余,决非满洲人的对手。”

  • 相关推荐

【惊弓之鸟的成语故事及解释】相关文章:

惊弓之鸟的成语故事01-30

惊弓之鸟成语故事01-30

成语故事:惊弓之鸟01-29

杯弓蛇影的解释与成语故事01-27

多则成语故事及解释01-28

江郎才尽的解释及成语故事01-30

儿童成语故事及解释01-30

以卵击石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3-22

声东击西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