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为民请命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民请命
【拼音】wèi mín qǐng mìng
【成语故事】明朝大清官海瑞一生十分清廉,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担任淳安县知县时,采取丈实田亩,大大减轻农民负担,因而得罪了总督胡宗宪,海瑞被嘉靖皇帝关入大牢,直到72岁才被重新启用,但他始终以为民请命为己任。
【典故】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史记·淮阴侯列传》西乡为百姓请命。 《汉书·蒯通传》
【释义】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替老百姓申诉痛苦
【歇后语】海瑞上书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为民请命”。
成语故事
在楚汉之争进入到白热化的时候,百姓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民生凋敝,人们苦不堪言。此时的韩信手握重兵,其个人实力并不弱于刘邦或项羽中的任何一方。
当时韩信手下有一个叫蒯通的人,他对韩信说:“据我估计,这样的局面,只有天下的圣贤才能平息这场天大的祸乱。当今刘、项二王的命运都在您的手里。您协助汉王,汉王就胜利;协助楚王,楚王就胜利。我愿意披肝沥胆,敬献愚计,只恐怕您不采纳啊。果真能听从我的计策,不如让楚、汉双方都不受损害,同时存在下去,你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形成那种局面,就没有谁敢轻举妄动。凭借您的贤能圣德,拥有众多的人马装备,占据强大的齐国,迫使燕、赵屈从,出兵到刘、项两军的空虚地带,牵制他们的后方,顺应百姓的心愿,向西去制止刘、项纷争,为军民百姓请求保全生命,那么,天下就会迅速地群起而响应,有谁敢不听从!
而后,割取大国的疆土,削弱强国的威势,用以分封诸侯。诸侯恢复之后,天下就会感恩戴德,归服听命于您。稳守齐国故有的疆土,拥有胶河、泗水流域,用恩德感召诸侯,恭谨谦让,那么天下的君王就会相继前来朝拜齐国。听说‘苍天赐予的好处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采取行动反而要遭祸殃’。希望您认真地考虑这件事。”
韩信听后,并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说道:“汉王刘邦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命,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可悲的是,当韩信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之后,刘邦真的嫉妒韩信的才能,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在吕后的协助下杀掉了韩信。
成语寓意
从古至今为人民所敬仰的中国古代官吏,多为能在紧要关头为民请命者。而在百姓心中,一个官员,只有心中装着百姓,时时为民请命,才真正配得上清官的名声,才是百姓心中的好官。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为民请命”指替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运用示例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以肃承天命”裴松之注引相国歆等曰:“武王亲衣甲而冠胄,沐雨而栉风,为民请命。”
作家·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入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十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造句】:
1 我们不能让这样一位为民请命的共产党员就这样的负屈含冤而死,一定要为他申雪。
2 从古以来,为民请命的清官大有人在。
3 历史上,有许多为民请命的清官,如海瑞、包拯等。
4 现在,很多官员享受着高官厚禄,却不为民请命。
5 园中安置万世师表孔子肖像与为民请命的包拯立像供人瞻仰。
6 不过,香港市民是理性的,对于极端政客所谓为民请命的诉求,不一定毫无保留支持。
7 从这点出发,有一天做起事来为民请命,也就比较轻松灵活,也就可以“我心如秤”。
8 别老把自己当成为民请命的脚色,大灰狼装老太太,你的尾巴往那里藏?嘴也长了点,这都是先天不足,还是保持本色好.
9 农民代言人是能够为民请命,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个人和团体。
10 最后是“执法不阿,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清官升堂问案,终于有铁面包公带来了公理与正义。
11 有一种文章叫揭露真相,有一种道义叫为民请命,有一种毁灭叫口诛笔伐,有一种正气叫顶天立地,有一种职业就叫记者。记者节到了,世界因你的存在,而充满希望,祝你节日快乐。
- 相关推荐
【为民请命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为民请命是褒义词吗01-17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移风易俗11-12
成语故事02-04
经典成语故事02-16
成语故事精选01-28
成语故事精选01-27
经典成语故事12-22
成语故事12-17
四字成语故事天罗地网成语故事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