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2023-05-12 成语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么,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1

  牧豕听经

  后汉时琅邪有个叫承宫的,是个孤儿,从8岁给人放牧猪羊。乡里人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讲授《春秋经》。一次承宫放牧经过,在那儿休息时听见《春秋经》,于是请求留下,为学生们拾柴。

  虽然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但承宫都勤学不倦。后来天下大乱,承宫和妻子到了蒙阴山,努力耕种。庄稼快熟时,有人来说那地是他的,承宫也不和他计较,把地让给他就离开了。永平年间,承宫被朝廷封作博士,最后还作到了侍中祭酒,他的名声一直传扬到了北方遥远的匈奴。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2

  负薪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但喜欢读书。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后来,朱买臣跟随上报帐本的官员押送行李车到长安,被同县人严助向皇帝推荐做了会稽太守。而隋朝的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3

  随月读书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江泌的人,江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爸爸瘫痪、妈妈又常常生病,江泌白天要去外面工作赚钱养家,晚上还要帮妈妈做事,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上学读书。有一天晚上,家里的人全部睡着以后,江泌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突然,他看到窗外的月光好亮,江泌心想:“这么亮的.月光,我可以用它来看些书,就不愁没钱点灯看书了。”可是,月亮会慢慢移动,江泌就拿着书随着月光一边移动一边看书,直到月光不见为止。有时候,江泌白天工作太累,到了晚上还是努力提起精神看书,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江泌的学问越来越好,终于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后来,大家就用“随月读书”来形容一个人用功读书,不怕辛苦的精神!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4

  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 点灯。日子久了, 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 解决才行。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假如捉十 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 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5

  呕心沥血

  李贺,唐朝著名诗人,人称“诗鬼”。他自幼聪慧,七岁能写诗作文,十余岁便名扬文坛。相传李贺写诗不先立题,而是注重到生活中去发掘素材。每次出门,他总是骑着一匹瘦马,肩背一个布锦囊,后面跟着一个小童仆。他边行边思索,吟得佳句,就用随身所带笔砚,在马上写成诗条,投入锦囊。有时满载而归,囊中鼓鼓的;有时终日穷思苦索,竟不得佳句,囊空如洗。

  知子莫若母,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创作勤奋,更了解儿子身体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一天晚上,李贺回了家,他母亲就让侍女接过布锦囊,倒出李贺所记的诗条,一看,写的真不少。母亲又是高兴又是心疼,说:“这孩子,非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李贺立在一旁,并不说话。饭后,他从侍女那里取回诗条,研好墨,铺好纸,把白天所记的诗句连缀成篇,然后存到别的袋子里,除非喝得大醉或有其他重要的事,他通常都是这样。

  由于作诗太刻苦,损坏了健康,李贺只活了27岁便去世了。但他短暂的一生,却给后世留下二百四十余首诗歌,其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石破天惊逗秋雨”等等。

  “沥血”一词出自韩愈《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既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后来,人们便把“呕心”和“沥血”合在一起,表达费尽心思、用尽心血的意思。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6

  点燃谷糠用来照明学习。比喻勤奋好学。

  南朝时期,有一个叫顾欢的孩子,非常好学。因为家中贫穷,所以不能进乡中的学校学习。但他却不放松自己,整天跑到校舍后去听先生讲课,而且听到的.知识从不遗忘。晚上则点亮松枝或燃着稻糠,用来取光学习,从不间断。经过多年勤奋自学,顾欢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对社会有用的人。《太平广记》卷一七五《李琪》记载,唐代李琪为母亲守墓期间,点燃稻糠或柴禾取光,在夜间苦读,竟读完了数千卷书。后人因以“燃糠自照”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7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亮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顾不得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8

  画荻教子

  欧阳修,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4岁那年,父亲调任泰州判官,不久便去世了。父亲生前为官清廉,喜欢交结朋友,乐于接济穷人,死后家里没有留下任何财物,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地。转眼间,欧阳修到了上学的年龄,其他同龄孩子都进书馆读书去了,可母亲郑氏却没钱送欧阳修读书,心里非常着急。怎么办呢?郑氏非常清楚,连纸张笔墨都买不起,私塾先生就更加请不起了,所以还是决定自己来教儿子读书写字。没有课本,郑氏就把自己学过的诗文逐一回忆起来,教儿子读,教儿子背。

  就在郑氏为没有笔墨纸砚发愁时,有一天,她在河边洗衣服,飕飕的`霜风吹得沙滩上的芦苇七零八落,被折断的芦苇杆把一片平整的沙地划得沟沟壑壑,似字非字,这给郑氏启发很大,她灵机一动,用衣蔸从河滩上捞取了些许细沙,又折来几根芦苇杆,回家后,她把细沙装进一个大盘里抹平,就用沙盘当纸,用芦杆代笔,手把手地开始教儿子写字习文。欧阳修就这样在沙盘上跟着母亲一笔一画地学,反反复复地练,每字每句都要一丝不苟地读熟写好才肯罢休。

  在母亲的辛勤培育下,欧阳修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专心读书,终成“一代文宗”,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经学家、金石学家、目录学家和谱牒学家。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9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假如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 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 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非常羞愧难过,於是发愤苦读。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读。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10

  晋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名叫车胤,字武子,家住南平。车胤从小就非常热爱学习,可是家里非常贫穷,没有钱购买灯油,所以一到晚上就无法读书了。车胤心里非常着急。

  一个夏天的夜晚,车胤突然注意到尾部发出光芒的萤火虫。他见萤火虫在空中飞来飞去,传播光亮,心想要是把这些光亮聚拢起来,作为读书之用,该有多好啊。他受到启发,想了一阵,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回家做了一个纱囊,然后到处去找萤火虫,捉了数十只,将它们置于纱囊中,放在屋里。这样,屋里的'纱囊就能放出光亮,起到小灯笼所能起到的作用。到了晚上,车胤借着纱囊中透出来的光亮,一心一意地苦读诗文。

  车胤后来成为一个饱学之士,官至吏部尚书。有谁知道,他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学问,还多亏当初萤火虫给他出力呢!

  这个故事,被人们称做“囊萤”。

  晋朝时候,还有个读书人叫孙康,家里也十分穷。他白天必须到田里干活,只有晚上才有空闲读书。他也没钱买灯油作照明之用。为了能坚持学习,他经常在雪夜之中,坐在门口,借助积雪反射出来的月光读书学习。

  因为他学习非常用功,终于成为一名学者。

  这个故事,被人们称为“映雪”。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11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渐渐受到人们的称赞。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担任司州主簿。二人志趣相投,白天同赴州府办公,晚上合盖一条被子睡觉,而且还有着共同的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我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从此,“闻鸡起舞”就成了他们每天必修的功课。每天鸡叫后,两人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公元311年6月,匈奴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祖逖要求北伐,收复中原。司马睿内心不愿作战,只任命他为豫州刺吏,要他自己招募军队,祖逖率领自己的部属横渡长江,当船到中流时,他举起桨来叩击着船舷,起誓说:“我如果不能收复中原,就决不再渡江回到南方去!”有勇有谋的祖逖不久就夺回了黄河以南的全部国土。但他的行动引起了晋朝统治集团的疑忌,对他施加压力。公元321年,祖逖五十六岁时,怀着未了的志愿饮恨而死。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12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13

  手不释卷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14

  把书挂在牛角上抓紧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成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也丝毫没有察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15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非常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16

  把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读书十分刻苦的人。

  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17

  后汉时琅邪有个叫承宫的,是个孤儿,从8岁给人放牧猪羊。乡里人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讲授《春秋经》。一次承宫放牧经过,在那儿休息时听见《春秋经》,于是请求留下,为学生们拾柴。虽然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但承宫都勤学不倦。后来天下大乱,承宫和妻子到了蒙阴山,努力耕种。庄稼快熟时,有人来说那地是他的,承宫也不和他计较,把地让给他就离开了。永平年间,承宫被朝廷封作博士,最后还作到了侍中祭酒,他的名声一直传扬到了北方遥远的匈奴。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08-25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04-25

古代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10-22

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08-25

关于刻苦读书成语故事08-25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3则08-25

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08-25

精选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08-25

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荐读09-16

比喻读书刻苦的成语故事10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