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故事:出尔反尔

2021-08-25 成语故事

  出尔反尔,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然而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原文】

  邹与鲁拱。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对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知识扩展

  【汉字】出尔反尔

  【拼音】chū ěr fǎn ěr

  【基本释义】尔:你;反:同'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近义词】翻云覆雨、反复无常、朝三暮四

  【反义词】一言为定、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造句】既然你已经答应帮助他,就应该尽力而为,不能出尔反尔。

【历史成语故事:出尔反尔】相关文章:

历史成语故事:出尔反尔06-07

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06-19

出尔反尔成语故事09-24

成语故事:出尔反尔01-21

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10-19

有关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07-09

经典的历史成语故事06-07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06-07

历史成语故事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