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2023-02-09 材料

  身边好人好事事迹材料可以鼓励我们往更好的方向前进,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快来欣赏吧。

  2016年教师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一】

  ***同志,2002年毕业于****学院,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物理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深情,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党的教育事业上。他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竞赛辅导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赞誉。

  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道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师魂;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怀揣梦想,乐观积极,敢于担当,肯干实干,坚韧不拔,不畏难,不退缩,迸发出了超越个体的正能量,在三尺讲台上, 用青春和热情,去坚持、去探索、去磨练。以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师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很快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为撑起教育的蓝天,共筑中国梦而默默奉献着。

  一、政治过硬,业务突出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个人理论素质和思想修养,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备课、上课,敢于率先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是一个典型的学习型人才。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了,用真情感动人、用行为影响人、用知识武装人、用品德塑造人。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使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在各种量化考评中,他都名列前茅。在各级评优赛教活动中,表现不俗,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学工作者,他的多篇论文也相继发表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知名杂志上,是一名发展全面,素质过硬的优秀青年教师。

  在教学管理上,他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德育工作方法上形象生动并形成系列化,建立了学生、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作为培养人的目标,通过主题班会、师生对话、开家长会、社会调查采访、演讲赛、辩论赛、做文明学生、建文明班级、创文明学校等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带班级几乎每学期都被评为学校先进班集体,个人也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因为在他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做最棒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他心中的最好的老师,不是和魏书生、陶行知这些名家比,而是和自己比。就是拿自己的今天和昨天相比——备课是不是更认真?上课是不是更精彩?布置的训练任务是不是更科学?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更诚恳?帮助“学困生”是不是更细心?听到各种“不理解”时是不是更冷静?他坚信每天都这样和自己比,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坚持不懈,便能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二、 与时俱进,精通业务知识。

  在他眼里,一个合格的教师,光有爱岗敬业的思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是不够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要做一名最好的教师,必须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了解现代化科技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如果不与时俱进,注重学习,必将落后于潮流,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该同志能进修了研究生学历,自学了PPT制作、flash动画制作、网站制作,并将这些技能很好的融入多媒体教学中,走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让课堂更具有信息化时代的特征,让自己永远矗立于新知识的潮头,也成为了同龄人学习的榜样,。

  三、以人为本,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十几年的班级管理使他懂得了: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教育要从爱开始,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道德水平的尺子。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对全体学生。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

  教室里,他和学生一起追逐梦想,林荫道上,他和学生一起畅想未来,篮球场上,他和学生一起拼搏奋进,课堂上,他与学生侃侃而谈;宿舍楼内,他对学生嘘寒问暖,时刻把学生冷暖记心头,与学生心心相连。学生生病了、迟到了、家中有困难了等等,他都一一记在心里,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特别是对待差生,能用爱心、耐心、决心和信念感化他们,激励他们展现自己的风采,并通过班集体的力量,去关心照顾他们,从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用爱心去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美德。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该同志就是这样,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为师路,矢志不渝教书人”,谱写了一曲默默无闻耕耘者的奉献之歌,这不正是最美丽的,最好的党员教师吗?

  2016年教师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二】

  龙锋是太坪中学一名普通教师,今年35岁,也是蓝山较出名的写作爱好者,更是学雷锋的标兵,2007年被评为“永州市优秀教师”。翻开龙锋老师的人生历程,我们可看到默默帮助过500多人的龙锋,是2000多名雷锋精神实践者的带头人。

  龙锋从读初中开始,他就将雷锋奉为自己的人生偶像,20多年来,有关雷锋的书籍和事迹材料是他必备的精神食粮;20多年来,无论是做学生还是当老师,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做好事,帮助过500多人,带领同事、同学做好事达10多万次以上。

  尽管这在一些人看来,不过是做了些“小事”。可他觉得,学雷锋、做好事,弘扬社会公德,就是要“勿以善小而不为”。他说:“从身边一件件小事做起,这正是当年雷锋所追求的嘛!”

  我们在采访中,这位身材瘦小但精神焕发的青年教师笑呵呵地说:“不知怎的,我心中对雷锋真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改名之初的行动

  龙锋告诉我们,他原名叫谢立新,读小学时,因父母离异,家境贫寒,在大麻民族中学读初中时,他曾一度失学。是在班主任陈学春等老师的关怀下得以重返校园。当同龄的孩子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龙锋却过早地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尽管如此,来自亲人、朋友和社会的爱,却温暖了他幼小的心灵。后来,书本上一个叫“雷锋”的解放军战士专门做好事的故事让他产生共鸣,让他萌发了新的思考:如何像雷锋那样去关心别人,去回报老师、同学,感恩学校和社会。

  从此,他便把雷锋作为自己的“偶像”,并在日记中写下了一句话:人生因奋斗而精彩,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他便改中国龙的“龙”作姓,雷锋的“锋”为名。

  龙锋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学习。 一天放学后,龙锋和几个同学在学校门口浇树。只见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挑着一担瓜果杂货,迈着蹒跚的步子,一步一步往前挪动。龙锋急忙走上前,帮她挑担子。交谈中,龙锋得知老奶奶叫欧立新,因家境不好,子女又在外,老两口平日卖点糖果、瓜子维持生计。龙锋将此事记在心里。从此,每天蒙蒙亮,他就从学校溜出来,帮老奶奶把担子挑到乡里圩坪上,再赶回学校做早操。下午放学后,他再帮老奶奶把担子挑回去,每天往返4公里。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初中毕业。毕业那天,老人家老泪纵横地送给龙锋一双布鞋,当时他不肯要。他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最终没能拗过老奶奶,现在那双布鞋龙锋还保存着,舍不得穿。

  其实,在学校读书时所做的好事,龙锋自己也记不清了,印象最深的还是在蓝山一中读高中时,学校附近有位叫黄冬荣的八旬孤寡老人靠养猪度日。龙锋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但在课余时间带领学雷锋突击队员帮老人上山打柴、挑肥、种地,自己还用零花钱给老人看病抓药。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从未间断,一干就是8年。高中期间,龙锋多次被学校和团县委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和“学雷锋标兵”。

  行动之后的坚守

  高中毕业后,作为学雷锋标兵的他,被母校聘为临时工留校工作。他做过饲养员、干过门卫,还当过学校团委少先队辅导员。不管干什么工作,他总是干一行爱一行。

  2016年教师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三】

  自从中专毕业,倪金喜就走上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除了32个孩子,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沙窝教学点只有倪金喜一人。她要充当教师、厨师、门卫……在角色的变换中,倪金喜感受着代课教师的苦与乐。

  在沙窝教学点,倪金喜一干就是8年。刚来的时候,教室都是年久失修的土坯房,门窗都坏了,一到冬天“都不知道往哪里藏”。那时,教学点学生不断减少,一度面临关门“歇业”。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

  早晨6点多,“门卫”倪金喜趁着夜色出了家门。天微微发白,在夜色和风沙的包裹下,倪金喜戴着口罩、穿着大衣,在绵延的梯田间穿行。沙窝村离教学点有两公里长的山沟,倪金喜从村口一路下山,穿过沟底的涵洞,再沿着山坡一路向上。她常把山坡比作龙的脊背,“每次都是踏着‘龙脊’走进学校”。

  教学点孤零零地坐落在一个山坡上。学校对面就是倪金喜生活的村子,有时她会隔空向村里喊话,尽管谁也听不见。

  到了教学点,“门卫”倪金喜摸出口袋的钥匙,打开校门,走进教室,当起了“卫生员”。之后,她又变成“厨师”,给孩子们做营养早餐——白煮蛋。

  上午8点,倪金喜才走上讲台,干起了本职工作。

  教学点只有一位老师,倪金喜一个人要带6门课。她只能频繁地出入两个课堂,“先给学前班的孩子上课,上完后再去一二年级的教室,如此循环”。尽管忙碌,但她觉得与从前相比,现在“非常幸福”。

  两年前的教室,一间是羊圈,另一间才是课堂。冬天,教室里四面透风,门板缺了几块,孩子们能从门板缝里往外爬。“一下课,我就叫娃娃们赶紧围着火炉取暖”。

  2014年,宁夏启动施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并对农村中小学供暖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沙窝教学点列入了项目实施名单。如今,教学点的新校舍已建成,还硬化了操场,教室里也供上了暖气。

  同时,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通过卫星接收装置,倪金喜就能获得远程优质教育资源。尽管缺少音乐器材,但孩子们看网络视频,也能伴着钢琴唱歌。倪金喜感慨地说:“无法想象能有现在这样干净温暖的教室,尤其是自从有了数字教学后,感觉多了位帮忙分担工作的老师。”

  时光荏苒,今年已是倪金喜在沙窝教学点教书的第8个年头了。而在此前,她从未想到过,自己会成为一名乡村代课教师。

  成绩不佳却偏偏爱上了教书

  中考成绩不差的倪金喜本想读高中,后来却报了中专。因为她家在农村,家里弟弟、妹妹都在读书,无法供养两个大学生。

  “你就读中专吧,出来包分配,也给家里减轻负担。”母亲做倪金喜的思想工作。虽然不甘心,但想到家庭,再加上短时间获得稳定工作的诱惑,倪金喜从宁夏海原县的一个山村到了兰州气象学校读了中专。

  正当她对未来抱有各种期待的时候,命运跟她开了个玩笑。2002年夏,即将中专毕业的倪金喜收到学校的通知,从当年开始毕业生将采取“并轨”就业政策,不包分配,采取双向自主择业。3年的中专学业完成后,和大多数中专毕业生一样,倪金喜没能找到稳定工作,更没能让家人改善生活,反而让父母背上了3万元的债务。

  心灰意冷的倪金喜在银川市的一个小电线厂做销售员,每月挣500元。为了省钱,晚上她就买个馒头将就吃。她将3年攒下的7000元,全都寄给了父母,但她仍旧觉得亏欠。

  2004年,拗不过母亲,倪金喜回到了家中。经人介绍,认识了丈夫张克喜。有人说,倪金喜嫁给了张克喜,是双“喜”临门;但也有人说是一个“傻子”带上了另一个“傻子”。

  原来,张克喜也是中专生,当时在沙窝教学点当代课教师。张克喜与倪金喜同年读中专,从武汉毕业后回到老家,他喜欢教书,就来到了沙窝村,当上了代课教师。2004年,他俩结婚时,张克喜是沙窝教学点老师,每月工资200元,倪金喜无业在家。

  生活清贫 精神富裕

  生活一天天露出真实的面容,小两口在清贫中挣扎着度日。打结婚那天起,倪金喜就盘算要和丈夫出去打工。

  2006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降生,打乱了“逃脱计划”,二人都不想孩子跟他们一起在外吃苦。

  生活压力一直在身后紧紧追赶。有一次,倪金喜的母亲手摔断了,医院等着医药费才能做手术。拿不出钱来的倪金喜最后向亲戚借了2000元,才交上了医药费。

  2008年,学区老师人手不足,张克喜去了12里外的学区小学。倪金喜心疼沙窝教学点无人照看的孩子,也成了一名乡村代课老师。两人每人每月800元,要养活一家6口。

  就在倪金喜慢慢进入教师角色,同村人聊天时不经意间的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她。“你一个月工资,抵不上我卖两天枸杞的收入。”说这句话的人是倪金喜初中就辍学的同学。

  她瞬间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质疑,年纪轻轻,也能吃苦,为啥要过这样清贫的生活?

  “咱俩出去打工吧,出去拼一拼,总比现在强。”倪金喜回家后立马对丈夫说出了想法。张克喜沉默了一会儿,挤出一句话,“我喜欢孩子,离不开他们,没钱咱想办法”。

  之后,为了补贴家用,夫妻俩开垦了5亩玉米地。工作日,两人上课,周末就下地干活。可近两年碰上干旱,玉米地收成一直不好。“能保个本就不错了。”倪金喜说。

  可她并未放弃出去闯荡的想法,直到一件“小事”的发生。

  一个冬天,倪金喜一早进教室生火炉,不小心把新买的羽绒服毛领给烧着了,心疼不已。班上学生李小芳发现了,对她说:“老师,等我长大了给你买新的。”另一个学生马亚涛接着说:“老师,我长大了给你买双靴子。”……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作“承诺”。最后,有名学生小声说:“我给您买头发吧。万一您的头发白了怎么办?”

  “孩子都知道用自己稚嫩的语言来安慰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为他们付出呢?一切烦恼都没了……”倪金喜在日记中写道。

  为家人为孩子甘做代课教师

  倪金喜希望能一直和孩子们在一起,她也想改善生活,两全其美的唯一方法就是考“特岗教师”。

  然而,学历和年龄两道硬坎挡住了倪金喜的出路。特岗教师需要同时满足35周岁以下和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倪金喜在积极准备函授大专考试。

  然而,最后关头她放弃了。

  去年3月,倪金喜一咬牙,交了1000元大专班的报名费。交完钱的倪金喜却并不自在,当天夜里辗转反侧睡不着,她的脑子里总在想,1万元学费是她一年多的工资,家里万一有人生病怎么办,两个孩子要钱读书怎么办……最终,倪金喜决定“牺牲”自己。

  倪金喜说,拿着报名费的时候自己的心在发抖,“我觉得拿走了自己的未来”。最后,倪金喜决定让丈夫张克喜去上函授大专班,自己先放一放,等家里稍有结余了再考虑深造。

  学区校长马学文知道倪金喜的苦,却无能为力。“我们认可也支持倪老师的工作,只要有条件,就尽可能帮助她解决困难,但一些考试的资格要求确实成为了障碍”。

  对现在的倪金喜来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能看到孩子们每天发生着变化。“能看见孩子眼睛里逐渐有光,看到他们一天天改变,就看到了自己的意义所在。”倪金喜说:“说实话,我教了8年,舍不得孩子,舍不得讲台,有时候宁愿做一名代课教师。”

 

【教师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推荐」03-08

护士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精选5篇)05-09

2023中学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通用10篇)06-16

好人好事的名言02-21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08-20

高中好人好事作文03-09

最美教师事迹材料(精选34篇)03-28

最美教师事迹材料(精选10篇)07-27

好人好事作文(精选42篇)08-17

身边的好人好事小学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