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踏青的作文900字

2021-07-19 900字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踏青的作文900字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节踏青的作文900字 篇1

  今天是清明节,说好了今天要上山去扫墓祭拜先辈的,所以我早早就起床洗漱了,做好扫墓的准备。

  爸爸母亲比我起床得更早,他们早就将要去祭拜的东西放在一个大箩筐里。“酒,有;蛋糕,有;香,也有;纸,还有;香蕉,准备好了,苹果,也准备好了;蜡烛……”我故意在一样一样的大声地数,母亲也乐得在旁边看我数。“好,准备齐了,我们向山里出发了!”我叫道。我在前边引路,爸爸挑着祭品跟在后头,母亲也一并随行。

  刚出门,就觉得不大对头,满天的乌云,那一朵朵黑沉沉的云仿佛是吸满水的大海绵,饱胀得就要滴下来似的,难道老天爷也是有灵性的,要祭拜了也非常伤感?我也不禁担心起来,对母亲说:“看来,天要下雨了,真是麻烦。”母亲说:“是啊,不过东边的天还好,比较亮。我看了天气预报,说今天只是雷阵雨,应该不会那么早下吧。走,快点,我们去叫上你奶奶。”奶奶今天也要一起去祭拜,她自己一个人住在村子东头。我们走向奶奶家。进了奶奶的房子。咦?怎么奶奶不在家呢?我叫了起来:“奶奶,您在哪里?”从后面的菜园传来了奶奶的声音,原来,奶奶在田里种菜啊!母亲也赶紧走去帮忙。真是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啊!三下五除二,奶奶母亲匆匆忙完,我们就去墓地扫墓了。

  我们来到墓地。啊,这里的景色真美啊!群山起伏,连绵不断,那远处的山峰上还缭绕着淡淡的云雾呢,峰顶若隐若现,仿佛是天上的仙境。山上树木茂盛,满眼的葱绿,似是给山上穿了一件绿色的连衣裙。山脚边那不知名的野花,不正是给裙脚镶上了花边吗?再看看近处的小草,草尖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是不是昨晚做了个美梦流下的羞涩的眼泪啊。听,还有清脆的鸟鸣声,一唱一与,是不是在歌颂这里的美景。我情不自禁的张开双臂,做拥抱状,大喊:真美啊!惹得一旁的爸爸母亲都哈哈大笑。

  我们结队走到爷爷的墓地,放下祭品。母亲对我说:“熙熙,你与妹妹先到那边去玩,让母亲与爸爸好好除掉这些杂草。”说完,母亲与爸爸就开始动手拔草。爸爸将较大的树木砍倒。我问爸爸:“为什么要砍倒呢?这不是滥砍乱伐吗?”爸爸笑着说:“这不算是滥砍乱伐的,在墓边的树要砍掉,就似家里打扫卫生一样。要不砍掉,到时连墓在哪里都找不到了。”我点点头,闪到一旁,与妹妹一起坐在木板上玩手机。过了一会儿,墓地清扫干净了,奶奶把东西摆好,插上香,点着火,又手合一放在胸前,嘴里念念有词,也不知在说什么。我见了忙把手中的手机放下,问爸爸,奶奶在念什么。爸爸微微一笑,摆摆手,意思是叫我这时候不要说话。五分钟左右,奶奶念完了就叫爸爸去放炮烧纸,然后也招呼我也去拜四拜,说是许许心愿,那些列祖列宗会保佑我的。我听了,半信半疑地照做了。我是希望我们全家幸福如意,我的成绩似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我们许完愿,就开始放爆竹了。那劈啪劈啪的声音在山里显得格外的响亮,连小鸟的声音也停止了,树木也站立不动了。

  天,又下起雨了,我们不得不赶紧收拾东西回家。一路上,我们还看见了很多人也来扫墓呢,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啊!

清明节踏青的作文900字 篇2

  又到了一个细雨纷纷,引起人愁思的时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的这一诗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实写照,这个时候,和暖的阳光不再充斥大地,阴雨绵绵反而成了气象舞台的主角,大地像是被一块青灰色的幕布覆盖了,小小的雨滴敲打在地上,敲打在窗边,勾起人们对已故亲人那断断续续充满悲伤与哀愁的怀念,清明,本是春天的深处,春天的灵韵,春天最美好的时节,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节气,却被人们附加上天空青灰色的颜色,简直压抑地让人窒息,喘不过气来,然而春天的灿烂与活力生机没有被大自然忘记,春天这一枝最绚丽的花朵也没有因为人们的悲痛的心情而凋谢枯萎,春天就在生活中,就隐藏在清明节气的空气中,春天就在那里,它是已绽开了生机与活力,等着我们一点点靠近,去用心触摸它、感受它、体会它……

  站在楼上眺望,远处的山上一朵朵粉色的桃花开得正艳,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肤色白里透红,静静地、悄然无息地开放出一树的美丽,一树饱满的生机,春风吹来,桃花轻轻摇摆,像要为迷人的春天献上一首鲜活的赞歌,一眼扫去,一大片无尽的桃红色把大山打扮地粉色的世界,花瓣被风吹下,在碧空中尽情舞蹈,心情飞扬!仿佛是春天的使者,把盛着香气的春天之美传递给每一个人,看到这副美不胜收的“春景图”,我心中那忧愁的思绪早已被一扫而光,咦!山的那边,春光还在闪动,啊!桥的那头,春景还要饱满!春天在招呼,春天在呼唤!

  走下楼去,踩着斑斑驳驳的青石板,一路上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到处都是春之精灵留下的足迹,走到河边,春意正灿烂洋溢着,一排排的垂柳摇摆着嫩绿的柳条,似碧绿的长发,伸向水面,清澈而纯净的一湖春水像一卷长长的录像带,把春之希望,春之灿烂的一刻摄录下来,永远地定格,永远地铭记,柳絮迎风飘扬,小小的嫩绿的芽儿从柳条的枝节上抽出,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来年,它一定又会成长成一片片碧绿的柳叶,这样的春天活动,吸引了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似一位位轻盈的舞者,翩翩起舞,停歇在枝头,舞蹈在花丛中,动植物在这般美好的春天融合成了一体,绽放着春天生命的花朵,清明时节本是缅怀生命的时节,却有这样的生命在尽情绽放,尽情洋溢,或许古人把生命之美这般炫耀的时节定义为缅怀先人的清明节正是用心良苦,为了提醒后人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是通过对先人的哀思让人们明白这么深刻的道理,仿佛一下子,此时清明的节奏不再沉重,变得欢快起来,不知不觉中,雨停,阳光又闪耀在天空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这正是如春天般灿烂的生命之生机!生命之活力啊!

  让我们从这个春天,这个清明开始,珍惜时间生命,毕竟,生命也像春天一样灿烂!

清明节踏青的作文900字 篇3

  又到了一个细雨纷纷,引起人愁思的时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的这一诗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实写照,这个时候,和暖的阳光不再充斥大地,阴雨绵绵反而成了气象舞台的主角,大地像是被一块青灰色的幕布覆盖了,小小的雨滴敲打在地上,敲打在窗边,勾起人们对已故亲人那断断续续充满悲伤与哀愁的怀念,清明,本是春天的深处,春天的灵韵,春天最美好的时节,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节气,却被人们附加上天空青灰色的颜色,简直压抑地让人窒息,喘不过气来,然而春天的灿烂与活力生机没有被大自然忘记,春天这一枝最绚丽的花朵也没有因为人们的悲痛的心情而凋谢枯萎,春天就在生活中,就隐藏在清明节气的空气中,春天就在那里,它是已绽开了生机与活力,等着我们一点点靠近,去用心触摸它、感受它、体会它……

  站在楼上眺望,远处的山上一朵朵粉色的桃花开得正艳,翠色的欲滴,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肤色白里透红,静静地、悄然无息地开放出一树的美丽,一树饱满的生机,春风吹来,桃花轻轻摇摆,像要为迷人的春天献上一首鲜活的赞歌,一眼扫去,一大片无尽的桃红色把大山打扮地粉色的世界,花瓣被风吹下,在碧空中尽情舞蹈,心情飞扬!仿佛是春天的使者,把盛着香气的春天之美传递给每一个人,看到这副美不胜收的“春景图”,我心中那忧愁的思绪早已被一扫而光,咦!山的那边,春光还在闪动,啊!桥的那头,春景还要饱满!春天在招呼,春天在呼唤!

  走下楼去,踩着斑斑驳驳的青石板,一路上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到处都是春之精灵留下的足迹,走到河边,春意正灿烂洋溢着,一排排的垂柳摇摆着嫩绿的柳条,似碧绿的长发,伸向水面,清澈而纯净的一湖春水像一卷长长的录像带,把春之希望,春之灿烂的一刻摄录下来,永远地定格,永远地铭记,柳絮迎风飘扬,小小的嫩绿的芽儿从柳条的枝节上抽出,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来年,它一定又会成长成一片片碧绿的柳叶,这样的春天活动,吸引了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似一位位轻盈的舞者,翩翩起舞,停歇在枝头,舞蹈在花丛中,动植物在这般美好的春天融合成了一体,绽放着春天生命的花朵,清明时节本是缅怀生命的时节,却有这样的生命在尽情绽放,尽情洋溢,或许古人把生命之美这般炫耀的时节定义为缅怀先人的清明节正是用心良苦,为了提醒后人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是通过对先人的哀思让人们明白这么深刻的道理,仿佛一下子,此时清明的节奏不再沉重,变得欢快起来,不知不觉中,雨停,阳光又闪耀在天空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这正是如春天般灿烂的生命之生机!生命之活力啊!

  让我们从这个春天,这个清明开始,珍惜时间生命,毕竟,生命也像春天一样灿烂!

清明节踏青的作文900字 篇4

  又到了一个细雨纷纷,引起人愁思的时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的这一诗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实写照,这个时候,和暖的阳光不再充斥大地,阴雨绵绵反而成了气象舞台的主角,大地像是被一块青灰色的幕布覆盖了,小小的雨滴敲打在地上,敲打在窗边,勾起人们对已故亲人那断断续续充满悲伤与哀愁的怀念,清明,本是春天的深处,春天的灵韵,春天最美好的时节,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节气,却被人们附加上天空青灰色的颜色,简直压抑地让人窒息,喘不过气来,然而春天的灿烂与活力生机没有被大自然忘记,春天这一枝最绚丽的花朵也没有因为人们的悲痛的心情而凋谢枯萎,春天就在生活中,就隐藏在清明节气的空气中,春天就在那里,它是已绽开了生机与活力,等着我们一点点靠近,去用心触摸它、感受它、体会它……

  站在楼上眺望,远处的山上一朵朵粉色的桃花开得正艳,翠色yu滴,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肤色白里透红,静静地、悄然无息地开放出一树的美丽,一树饱满的生机,春风吹来,桃花轻轻摇摆,像要为迷人的春天献上一首鲜活的赞歌,一眼扫去,一大片无尽的桃红色把大山打扮地粉色的世界,花瓣被风吹下,在碧空中尽情舞蹈,心情飞扬!仿佛是春天的使者,把盛着香气的春天之美传递给每一个人,看到这副美不胜收的“春景图”,我心中那忧愁的思绪早已被一扫而光,咦!山的那边,春光还在闪动,啊!桥的那头,春景还要饱满!春天在招呼,春天在呼唤!

  走下楼去,踩着斑斑驳驳的青石板,一路上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到处都是春之精灵留下的足迹,走到河边,春意正灿烂洋溢着,一排排的垂柳摇摆着嫩绿的柳条,似碧绿的长发,伸向水面,清澈而纯净的一湖春水像一卷长长的录像带,把春之希望,春之灿烂的一刻摄录下来,永远地定格,永远地铭记,柳絮迎风飘扬,小小的嫩绿的芽儿从柳条的枝节上抽出,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来年,它一定又会成长成一片片碧绿的柳叶,这样的春天活动,吸引了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似一位位轻盈的舞者,翩翩起舞,停歇在枝头,舞蹈在花丛中,动植物在这般美好的春天融合成了一体,绽放着春天生命的花朵,清明时节本是缅怀生命的时节,却有这样的生命在尽情绽放,尽情洋溢,或许古人把生命之美这般炫耀的时节定义为缅怀先人的清明节正是用心良苦,为了提醒后人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是通过对先人的哀思让人们明白这么深刻的道理,仿佛一下子,此时清明的节奏不再沉重,变得欢快起来,不知不觉中,雨停,阳光又闪耀在天空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这正是如春天般灿烂的生命之生机!生命之活力啊!

  让我们从这个春天,这个清明开始,珍惜时间生命,毕竟,生命也像春天一样灿烂!

清明节踏青的作文900字 篇5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xx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清明节踏青的作文900字 篇6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xx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shu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清明节踏青的作文900字 篇7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