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茶文化的作文8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茶文化的作文 1
最近,我们学校举行了陶花节——茶文化专场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有关茶的歌、有关茶的故事、怎样泡茶才好喝
在活动的几天内,我们跟着陆华老师学了有关茶的歌。
在班队课上,陆老师在广播里将我们唱歌。赵老师在班里说着这件事,同学们听了哇哇大笑,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陆老师先把歌词跟老师们说,让老师把歌词写在黑板上,然后陆老师唱一句,同学们跟一句,唱得像只老虎,不过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在唱了。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也跟着广播唱了起来。
有关茶的故事很多,有龙井茶的故事、黄山毛峰的故事、铁观音的故事、君上银针的故事其中我最熟悉的是铁观音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二百多年前,当地有一位老茶农姓魏名荫,精于茶事,又笃信佛教,每日早晚必在佛前敬献清茶。一夜,在梦中荷锄出门,至溪涧石旁,见石缝中有一茶树,枝繁叶茂,芳香似兰,深感诧异,正欲探身摘叶,忽被犬吠声惊醒。翌晨,他循梦中途径,行至观音岩打石坑石壁处,果然看到梦中所见茶树,汁淳厚细润,边缘作锯齿状,红芽绿叶,异于它种。遂将茶树移植家中一破铁鼎中,悉心培育繁殖,精工炒出从未有过的好茶,亲朋好友品尝之后,无不称道。由于此树是梦赐之物,又栽在铁鼎中,而且茶色重如铁,故取名铁观音。
我还知道了怎样泡茶才好喝。在活动的那天,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叫我给客人们泡茶,我根本就不会泡茶:一会儿茶叶放得太多,一会儿茶叶放得太少,一会儿水太热,一会儿水太冷我不情愿地倒起了茶,爸爸看见我烦躁的样子,走过来对我说:女儿,你这就不懂了,泡铁观音可不是这样泡的,应该这样泡:首先也是要把握好水温,泡乌龙茶的水温要在100度左右,水温太凉,铁观音就会泡不开,香气也不能发挥。其次在冲泡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冲泡的时间。时间和水温都把握的好,那冲泡出来的茶就应该不存在多大的问题。我听了爸爸的话,茅塞顿开,马就去泡茶了。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好多的知识。
茶文化的作文 2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在我国是相当普及的一件事情。登门拜访、接待亲友,一杯清茶便可让真挚之情充分地表达。可以说,茶文化是我国最深入人心的一种传统文化。
我最喜欢的也正是茶文化。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围坐在桌前,喝着我亲手沏好的香茶,别提多高兴了!“学习茶文化可以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茶艺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在茶文化课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许多关于茶的有趣故事。
茶的历史很悠久。相传在古代,我国的古茶神——神农氏为了了解每种植物药性,亲自尝百草。有一天他尝完几种草后有些中毒,但在吃了一种绿油油的叶子后,竟然不那么难受了。这就是我们常喝的绿色饮料——茶的来历。
饮茶有很多的礼仪与讲究。现在普遍的人们主要是饮茶,方法很简单,就是在杯中放好茶叶,再用沸水冲泡,便可以喝了。而在遥远的古代,饮茶的过程很复杂。其中也有趣的比赛:斗茶,也是宋朝的点茶。是用一种像碗刷似的工具把茶水打成沫沫,谁打的'越多谁就获胜。唐朝用“煮法”,是用水煮开茶叶;明朝用“泡法”,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方法。
茶的“圣人”是唐朝陆羽,他的著作《茶经》里详细写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后人很容易看懂。
现代茶的分类,基本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另外还有再加工茶,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最后还有保健茶和含茶饮料。
记得去年母亲节,学校组织的“母爱如茶”品茶会,我设计了一款“红醉夕阳”茶,以红茶、千日红花为主料,配上一块方糖,浇上滚烫的开水。立刻,杯中清水变为美丽的红色,并飘出浓浓的茶香与花香……很多人来品我的茶,夸我的微笑香甜,就像我的茶一样。
茶的知识有很多,我要学的也很多,不光要学会沏茶的方法、礼仪,而且也要体会饮茶的内涵、精髓。通过饮茶使人能够得到一种精神的快乐,并修得好的品德。我爱茶文化,我爱茶道。
茶文化的作文 3
我国是茶之国,盛产各种名茶。在今天的语文综合课上,戴老师就和我们一起组织了一次活动——茶文化。
上课铃声轻轻打响了,同学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到各自座位上等待上课。只见戴老师满面笑容走进教室,开始了课程。这一课分为三大部分:介绍茶——泡茶——品茶,其中泡茶、品茶最为有趣。
“现在开始泡茶!”老师一声令下,全班一片沸腾。纷纷拿出了自己带来的茶叶,有茉莉、红茶、绿茶、千日红、柠檬等等。我组的特色是冯旭文的“千日红”。
我的手里高举着茶杯,杯里放了些茉莉花,刚想去泡茶,经过冯旭文的桌前,见她正专心致志的泡制着什么,不禁好奇地问:“小冯,你在干什么啊?”“别急,别急!我正在精心准备我的‘三开千日红’,等一下你来尝尝啊!”她神秘兮兮地说。我望着她,半信半疑,真担心,那时候的千日红还有味道吗?
抬头环顾四周,其他同学也各自忙忙碌碌地泡制着茶,张娴的碧螺春尤其显眼。碧螺春不时冒出一阵阵烟来,香味也随着空气慢慢飘到我的面前。恩,真香!当我沉醉在这美好的境界里时,梁颖浩一把将我拉了回来。“快,快看看我的.‘苦尽甘来’茶!”我一边抱怨,一边仔细瞧了瞧这所谓的“苦尽甘来”,别说,还真是不错,泡开的茶叶像少女般翩翩起舞,优美极了!“过会你一定要来尝尝!”我拼命地点头。
该品茶了,我先走到冯旭文的面前,品了一番这三开千日红,味道很好啊!清清淡淡的,可口润喉!连一向挑挑剔剔的姜宇豪也赞不绝口呢!梁颖浩的苦尽甘来更是无话可说!首先抿了一小口,又苦又涩,真难吃。再抿了一中口,喉咙里冒出一丝丝的甜意。最后喝上一大口,味道好极了!突然,顾佳晖大肆宣传起他的“牛奶茶”来,“快来喝喝我的茶,好好喝的!”这一宣传,很多同学禁不起诱惑,跑去大开“口”界!不过似乎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这足以证明牛奶茶的味道了!
我品了许许多多的茶,对茶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在我的眼里,茶是一门艺术,要读懂它,需要耐心和恒心;茶也是生活,有着酸甜苦辣;茶更是一个人,有着自我所别具一格之处!
茶文化的作文 4
天赐香叶,带着热之热烈、月之温润、风之灵动、雨之香醇,是以为茶。人间有神农氏,采其饮之,于是人间便多了一种沁人心脾的仙露。——题记
爸爸是一名好茶者,虽不能像那些文人雅士赋诗,但对茶的了解却是数不胜数。周末,家里总飘着一缕一缕的茶香,香远益清。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我激起我对茶的喜爱。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打开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晋常璩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武王伐纣的时间约在公元前1066年前后,由此可见,我国有明确记录的茶事活动距今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北宋时期,茶就被人们当成是常用饮料了,颇得达官贵人和老百姓的喜爱。
茶,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优良树木,高约30~70厘米,有的甚至高达数十米。茶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茶的品种,除了我们平常知道的铁观音、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种类。饮茶的茶具都是不一样的,饮这种茶就用这种茶具。正因为这样,才能让茶的清香更容易的散发出来,也让人们更容易的品出茶中的韵味。
我国茶随着自古以来的文化交流,已经发展到世界各地,对很多地方都有影响。在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到我国学习佛学,文化时,归国时携茶籽回国种植。16世纪末,日本茶道的集成者千利休汲取并继承了历代茶道精神,正式创立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内容精炼而丰富,而且注重礼仪。朝鲜茶礼讲究清、寂、和、乐四字真谛,希望所有喝过精心泡过的茶后能忘掉所有的烦恼与不愉快。韩国的茶礼则是五行茶礼,是为了纪念神农氏而举行的功德祭祀礼仪。这都是仿照我国茶道而创立的。
我国茶,不仅传至日本、韩国,甚至远渡重洋,漂到了英国。在英国,享用我国茶曾经是身份的象征。
我国茶叶第一次进入大不列颠人的世界是在17世纪。由于当时科技的制约,航海技术落后,我国茶叶在英国的价格有时候甚至超过了黄金。在当时的英国,只有上层贵族才能享用到我国来的茶叶,所以我国茶成了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英国人的生活是离不开茶的,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一天从“早餐茶”开始到晚饭喝最后一次“晚茶”,一天一共至少要喝4次茶。我国人一天都不喝这么多次茶,看来我国茶给英国人民带来的影响可真大啊!
古代的文人,无一不是好就好茶的。一些文人,则用自己的笔和智慧写下了一首首关于茶的诗。茶圣陆羽写下了《六羡歌》以表达自己对茶的感情。
浅斟慢饮,与神相会。在深宫中,统治者冲腾着清香的茶,茶香似一缕缕青烟,让人心旷神怡;香炉里点着香料,与茶的清香一致,在听着古琴弹奏出低沉的音乐,在不这不觉中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这不是许多隐居山林的文人所想的吗?
表面上只是提神的清醒,其实早已沉醉,身边一切俱以空灵。这就是茶,一种能品出人生道理的仙露。
茶文化的作文 5
我想,在我国较为著名的文化里,茶文化必有一席之地。茶,这个对普通人而言是个陌生又贴切的名词。在我国,它家喻户晓,在世界,它的知名度也曾不低于电视上的任何一个大明星。最重要的,只要是真正喜欢茶的人,就决不会抱有三分钟热度的心态,茶,究竟魅力何在?
大多数人对茶的值观是:苦,涩,没白开水好喝,而少部分人喝茶的理由让人碲笑皆飞:减肥,解油腻,最近还冒出了个消食的说法。只有真正爱茶的人才会懂得:真正具有价值的不是饮茶的本身,而是饮茶的过程。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一般对茶艺造诣颇深的大师平常都不会说“饮茶”,而是说“品茶”。两者有何区别?一句点明:饮茶,只是品茶的.一个小阶段。
看病有望、闻、问、切,品茶则有先闻后饮。吸一口茶香,心平气和;叹一口浊气,心身舒畅;再小抿一口茶,整个人也就身心俱静,飘飘欲仙了。
茶不仅在我国受到欢迎,在外界也是被受瞩目。早在唐朝时期,我国的饮茶习惯就已经传到了日本,渐渐地在日本发展成茶道。虽说不喜欢日本,但对于茶道本人还是挺向往的。只可惜,如今我国真正懂茶的人很少了,反倒是红酒这等国外之物俞受追捧,可叹我国人抛着自身的文化宝物不说,竟自以为是的追求所谓的高档,新潮,不品茶反倒品酒去了。并非说洋酒跟茶不能相提并论,只是鄙视那些从众之人,将国宝置之度外。
但愿终有一天我国人会醒悟,茶文化,才是他们应珍惜的。
茶文化的作文 6
茶,是中华国粹,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我国素来就有“茶的故乡”之称。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时是做为祭品用的,到了春秋时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则当作治病药品,西汉时期的茶叶已成为主要饮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几百年的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在寺院佛庙旁的山谷间普遍栽种茶树。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饮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成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国人民素来就有“客来敬茶”、“先茶后酒”的传统习惯。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坐车”,“美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这些语句中都说到以茶待客,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清心”,“以茶可行道”。
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人,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诗文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写过“枕头入林僻,茶瓜留客迟”,而陆游的“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更写出饮茶的雅趣。苏轼对茶的珍爱更甚于他人:“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虽然爱茶,但难免有点小气。
“高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的名茶。“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茶香味浓难比毛尖,西湖龙井茶中之美。“名茶之中是珍品,国际红茶是英豪”,“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丰姿千种,难以尽数。
“美酒千杯成知己,清茶一盏能醉人”。品茗,真乃一种人生境界,人生难得的.韵致,恐俗者所不及也。但是,饮茶是有许多讲究的,这当然因人而异。老百姓过的是“粗茶淡饭”的生活,平日忙于生计,无闲心饮酒,沏茶为解渴,以“牛饮”喝茶。对富人而言,品茶则是一大雅事,“大把抓”的茶叶是不上口的,要上档次,要讲究。久而久之,“茶艺”在“阳春白雪”中渐渐形成,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艺术。卢仝有语云,“一碗唯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再如茶中的“韩信点兵”、“关公巡城”等有板有眼的招式,远非穷教师学得来的,只能在电视中一见。对于我,古书一卷,浓茶一杯,闻着茶香,笑对古人,足以快慰平生。
茶文化的作文 7
壶质影响泡茶的效果,主要是就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清扬;密度低的壶,香味比较低沉。密度与陶瓷茶具的烧结程度有关。
谈到茶与壶质的关系,壶内不上釉的,这层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但“得”、“失”就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我们使用同一把壶在同一类茶上,用久了,“茶”、“壶”间会有相辅相成的效用,使用过的茶壶比新壶泡出来的茶汤,味道要饱和些。但壶的吸水性不能太大,否则吸了满肚子的茶汤,用后陈放,容易有霉味。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使用内侧不上釉的茶壶冲泡不同风味的茶,则会有相互干扰的缺点,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壶或是吸水性大的壶。有次茶道教室的泡茶考试课上,一位同学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乌龙茶的未上釉陶壶冲泡当天的考试茶─白毫乌龙,第一泡几乎喝不出是什么茶来。如果只能有一把壶,而要冲泡各种茶类,最好使用内侧上釉的壶,每次使用后彻底洗干净,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干扰下一种茶。所以评茶师用以鉴定各种茶叶的标准杯,都采用内外上釉的瓷器。
如果将茶器的质地分为瓷、火石、陶三大类,瓷质茶器的感觉是细致、高频的,与不发酵的绿茶、重发酵的白毫乌龙、全发酵红茶的感觉颇为一致。火石质茶器的感觉较为坚实阳刚,与不发酵的黄茶、微发酵的白茶、半发酵的冻顶、铁观音、水仙的感觉颇为一致。陶质茶器的感觉较为粗犷低沉,与焙重火的半发酵茶、陈年普洱茶的感觉颇为一致。
再就茶器的颜色而言,茶器的颜色包括材料本身的颜色与装饰其上的釉色或颜料。白瓷土显得亮洁精致,用以搭配绿茶、白毫乌龙与红茶颇为适合,为保持其洁白,常上层透明釉。黄泥制成的`茶器显得甘饴,可配以黄茶或白茶。朱泥或灰褐系列的火石器土制成的茶器显得高香、厚实,可配以铁观音、冻顶等轻、中焙火的茶类。紫砂或较深沉陶土制成的茶器显得朴实、自然,配以稍重焙火的铁观音、水仙相当搭调。若在茶器外表施以釉药,釉色的变化又左右了茶器的感觉,如淡绿色系列的青瓷,用以冲泡绿茶、清茶,感觉上颇为协调。有种乳白色的釉彩如“凝脂”,很适合冲泡白茶与黄茶。青花、彩绘的茶器可以表现白毫乌龙、红茶或熏茶、调味的茶类。铁红、紫金、钧窑之类的釉色则用以搭冻顶、铁观音、水仙之属的茶叶。
茶叶末、天目与咸菜色系的釉色,就用来表现黑茶。就视觉效果而言,茶具的外形应与茶叶相搭配,如用一把紫砂松干壶泡龙井,就没有青瓷番瓜来得协调,然而紫砂松干泡起铁观音就显得非常够味。但就泡茶的功能而言,壶形仅显现在散热、方便与观赏三方面。壶口宽敞的、盖碗形制的,散热效果较佳,所以用以冲泡需要七八十度(摄氏)水温的茶叶最为适宜。因此盖碗经常用以冲泡绿茶、香片。壶口宽大的壶与盖碗在置茶、去渣方面也显得异常方便,很多人习惯将盖碗作为冲泡器使用就是这个道理。盖碗或是壶口大到几乎像盖碗形制的壶,冲泡茶叶后,打开盖子很容易可以观赏到茶叶舒展的情形与茶汤的色泽、浓度,对茶叶的欣赏、茶汤的控制颇有助益。尤其是龙井、碧螺春、白毫银针等注重外形的茶叶,这种形制的冲泡器,若再配以适当的色调,是很好的表现方法。
茶文化的作文 8
从唐代开始,我国古人已用细煎慢品代替了解渴式的粗放吞饮,并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能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和表现自我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茶是人们运用审关美观对茶叶进行鉴评和欣赏,是中华民族纯洁清雅风尚的一种体现。
乾隆与茶乾隆皇帝嗜茶成癖,朝野人士皆知。当他85高寿时,向御前一位老中医透露了隐退之意,老中医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风趣地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是我国帝王中长寿者之一。他高寿的原因很多,其中经常饮茶是一个重要因素。乾隆不仅饮茶成癖,且尝遍神州名茶,寻遍各地名泉。有一次,朝中一位大臣呈献一份名茶,乾隆尝后,觉得此茶非同寻常,其味甘醇爽滑,具有特殊的浓郁兰花之天然香气,他便问谁知该茶产于何地。一位大臣奏上:“此茶发现于福建安溪南岩观音石下,其色褐绿,身重似铁,气香形美赛观音。”乾隆据此赐其茶名曰“南岩铁观音。”
乾隆饮茶用水也十分考究。他遍尝北京各处的井水和泉水后,最后选中北京西郊玉泉山的'泉水,赐名为“天下第一泉”。乾隆游江南时,随从专门用车拉着玉泉水供乾隆沏茶饮用。可是途经济南时,无意间品尝到趵突泉水,觉得其甘冽胜过玉泉水,就把带来的玉泉水倒掉,全部换为趵突泉水,并亲笔题“激湍”两字勒石于泉边。
鲁迅饮茶着迷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曾是昔日广州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的座上客。他品茗还有独特功夫,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
老舍视喝茶为艺术著名作家老舍生前曾多次说过:“喝茶本是一门艺术。本来我国人是喝茶的祖先,可现在在喝茶艺术方面,日本人却走在我们的前面了。”老舍对祖国茶艺术之落后不无遗憾。
孙中山以茶代酒孙中山先生一向倡导“以茶代酒”,他生前多次到杭州,登六和塔,尝虎跑泉,掬泉品茗,留下千古名言:“味真甘美,天之待浙何其厚也!”他十分关心兴旺祖国茶叶,为此,他颇有兴趣地写道:“譬如就饮料一项说,我国人发明茶叶,至今为世界之一大需要,文明各国皆争用之……”
茶文化的作文 9
几天前,我表姐和表姐夫到我家做客。我表姐夫是外地人,一进家门,就对我家的工夫茶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嘿,这是沏茶的吗?这么小,够喝吗?”表姐夫端起茶壶问。
“表姐夫,这您就不懂了吧!”我摆起架子,当起了小老师,一定要在表姐和表姐夫面前大展身手,“这是潮汕工夫茶,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工夫茶,工夫工夫,顾名思义就要细致,大茶壶就不工夫了。”
表姐夫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看他一头雾水的样子,赶紧补充:“工夫茶不是茶叶的名称,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我看表姐夫挺感兴趣的样子,于是亲手示范起来。我端起茶壶,说:“水乃茶之母,壶乃茶之父。潮汕的工夫茶壶讲究‘小,浅,齐,老’,小即茶壶个头要小,里头要浅,茶才能留味,齐指‘三山齐’。我把茶壶盖拿开,倒扣在茶几上,壶滴嘴、壶沿和壶柄在同一平面上,这就叫‘三山齐’,老是指壶肚里积的茶垢的厚度,厚即老。”表姐夫恍然大悟。“这是茶杯,讲究‘小,白,薄,浅’,也分寒暑杯,杯沿向外翻的适合夏天喝,散热快,冬天则相反。茶经里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有闲致的人用泉水泡茶。”我说得一套一套的,表姐夫等不及了,赶紧要亲自动手。
表姐夫打开盖子,就把茶叶往壶里塞。“NO,NO,NO!”我早料到有这种结果。“茶叶要分粗细,先加粗的',再放细末,再放粗叶。等水沸以后,沿壶边加水,要‘高冲低斟’,还要淋罐,洗杯时水要直冲杯心。”“呀!规矩太多了,算了,我不学了。”表姐夫灰心了。“嘿,工夫茶重在修身养性,您啊,叫表姐慢慢教你吧!”我一脸坏笑。
工夫茶是潮汕人的骄傲,这种泡茶方法虽格外讲究,却能修养身心。人生如茶,在淡淡的苦涩中,也能喝出不一样的甘甜。
茶文化的作文 10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在我国是相当普及的一件事情。登门拜访、接待亲友,一杯清茶便可让真挚之情充分地表达。可以说,茶文化是我国最深入人心的一种传统文化。图1:
我最喜欢的也正是茶文化。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围坐在桌前,喝着我亲手沏好的香茶,别提多高兴了!“学习茶文化可以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茶艺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在茶文化课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许多关于茶的有趣故事。
茶的历史很悠久。相传在古代,我国的古茶神——神农氏为了了解每种植物药性,亲自尝百草。有一天他尝完几种草后有些中毒,但在吃了一种绿油油的叶子后,竟然不那么难受了。这就是我们常喝的绿色饮料——茶的来历。
饮茶有很多的礼仪与讲究。现在普遍的人们主要是饮茶,方法很简单,就是在杯中放好茶叶,再用沸水冲泡,便可以喝了。而在遥远的古代,饮茶的过程很复杂。其中也有趣的比赛:斗茶,也是宋朝的点茶。是用一种像碗刷似的工具把茶水打成沫沫,谁打的越多谁就获胜。唐朝用“煮法”,是用水煮开茶叶;明朝用“泡法”,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方法。
茶的“圣人”是唐朝陆羽,他的著作《茶经》里详细写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后人很容易看懂。
现代茶的分类,基本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另外还有再加工茶,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最后还有保健茶和含茶饮料。
记得去年母亲节,学校组织的.“母爱如茶”品茶会,我设计了一款“红醉夕阳”茶,以红茶、千日红花为主料,配上一块方糖,浇上滚烫的开水。立刻,杯中清水变为美丽的红色,并飘出浓浓的茶香与花香……很多人来品我的茶,夸我的微笑香甜,就像我的茶一样。
茶的知识有很多,我要学的也很多,不光要学会沏茶的方法、礼仪,而且也要体会饮茶的内涵、精髓。通过饮茶使人能够得到一种精神的快乐,并修得好的品德。我爱茶文化,我爱茶道。
茶文化的作文 11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方,都有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习俗串通和宗教信仰,而闽南,更是有着自己传统的文化。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闽南的茶文化。
古人曾说:“若能杯酒比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在闽南,人们一般都都喜欢品“铁观音”,“铁观音”正如青橄榄,入口略些苦涩,但这苦涩中以蕴藏着丝丝甘甜,一口下肚后,肠胃顿时清爽起来,仿佛被清洗得干干净净,这一系列的甘甜,怎能不叫人回味无穷?
别光说茶,懂得择茶、泡茶、品茶也是极关键的,瞧,机会来了,有一回,爸爸准备去一个好朋友家泡茶,而且那朋友还是懂茶之人,我顿时兴奋得一蹦三尺高,争先恐后地说要跟去,这些天我一直在阅读有关“茶”的书籍,对那些文章早已感到倦怠,倒不如真真切切地用舌头“阅读”呢!
到了叔叔家开始泡上好的“铁观音”王叔叔就边烧开水边给我们讲述泡茶的程序。“首先,把茶叶倒入烫洗过后的茶具,用几勺沸水烫洗一下,把茶身上沾的灰尘冲刷掉。”说着,王叔叔就真的把茶叶烫洗了一遍,然后再把茶具倒满沸水,本来蜷缩的茶叶缓缓地舒展开来,仿佛刚出浴的'少女。
王叔叔接着说:“斟茶也是大有讲究的”,随后他合上了茶盖,用食指轻轻抵信茶盖,并九十度翻转。“泡茶过程可以轻轻晃动茶水,使茶叶的甘冽能更好地散布开来。”
约莫这样过了三分钟,王叔叔才将茶具里的茶筛选后倒入每个人的杯中,我不由自主地闻了闻“铁观音”的清香,并抿了一小口,真是如书上所说的“若能杯酒比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这次经历让我见识到了闽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我们闽南人不正如“铁观音”一般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敢爱敢拼吗?闽南人将这种茶的精髓与精神融入到自已的生活中去,无疑是中国丰富茶文化里一朵灿烂的奇葩。
茶文化的作文 12
工夫茶是潮汕地区特有的品茶风尚。品尝工夫茶是潮州民间最普遍的习俗,也是潮州人的待客之道。像我们家里都有一套精致的茶具。
今天,李大婶到我们家做客。我妈妈赶紧拿出一套茶具,一套茶具一般有大的盖杯或冲罐和三或四个小茶杯。
先烧开水,把茶具冲洗。叫"榄碳煮水,开水热罐"; 然后把茶叶放在冲罐里,叫"乌龙入宫"。冲罐选宜兴陶壶最好,我们普通用枫溪制的瓷盖杯。
接着把烧开的水冲到茶壶里,把盖子盖上,妈妈把茶壶拿起来转一圈把茶冲到小杯里,但是没有把茶拿来喝,而是把茶水拿来洗杯,我奇怪的问妈妈,茶为什么不喝?妈妈笑眯眯说:"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俗话说,头遍脚气,二遍茶叶,三遍穷人喝不着。这一道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熏洗仙颜"
这次妈妈冲进开水后,盖上一会儿,就把把壶转一圈把茶均匀冲到小杯里,后来还逐杯点了点把壶里的水滴干,我这下又问妈妈,为什么您在上边转了又点水呢?妈妈说:"俗话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吗。"然后妈妈说,"好喝了"。先把一杯双手拿给李大婶喝,"别客气"。李大婶笑着接过茶杯,好香的.茶这叫敬奉香茗,品香审韵。
妈妈说:"工夫茶讲究的是色香。这是潮州饮食文化之一"。哦,我明白了。
潮州功夫茶有不受环境限制,以三五成群共饮而深受人们喜爱,气氛和谐。是商业活动,人际交往之道。它有着历史文化美学价值,社会家庭文化价值,健身益智价值,是潮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的作文 13
正是在4月3号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采荷二小的五年级全体师生踏上了寻访“茶文化”之旅。
不一会儿,前进的客车车窗上出现了一大片的绿,远处几座苍翠欲滴的小丘与白墙青瓦的小屋相得益彰,更显得这里的古朴、清静,仿佛是一处世外桃源。“看啊,要到了!”同学的一句提醒把沉浸在想象我带回了现实中,承载着满车欢声笑语的客车就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一般,欢快的冲出客车,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沁人心脾的空气扑面而来,使人精神气爽。我们的“军团”一路向下,踏着整齐的步伐,向茶叶博物馆行进。大树张开它的双臂为我们遮阳,小溪带着欢快的歌儿从山上流下。路的两旁是郁郁葱葱的茶田,茶田中,还穿梭着几个忙碌的茶农,一股绿茶的.清雅淡香悠悠飘来。
不远处,我看到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叶博物馆倚山而筑,颇具田园气息。粉墙、黛瓦、绿树与逶迤连绵、碧绿青翠的茶园相映成趣。走进博物馆,顿时被淙淙水声吸引,只见一面水幕从高处徐徐而下,水幕中间一个绿色的“茶”字,显得格外清亮醒目,真是“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这个看似简单都设计,却突出了展览的主题。博物馆设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五个展厅。茶史厅介绍我国茶叶生产、茶文化的发展史。茶萃厅展出我国名茶和国外茶叶的样品,茶具厅展示我国各历史时期茶具的演变和发展。茶事厅介绍种、制、品茶的科学知识,茶俗厅介绍云南、四川、西藏、福建、广东以及明清时期的饮茶方法和礼仪,反映我国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细致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和中国几千年茶叶文明的历史轨迹。
慢慢的,我们的“茶文化”之旅就要结束了,在这次春游活动中,我不仅遇与大自然来了个亲密接触,还获取许多有关茶的知识,我一定要努力,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茶文化的作文 14
传统工艺需要弘扬,也需要传承,更需要传承人。那一个个依照传统手法的师傅便是最杰出的代表。
一大早,大家来到谢裕大茶园。戴上草帽,背上小茶篓,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碧绿的茶树上采下嫩绿的芽头,一芽一叶,一枪一旗。再带着散发着特殊清香的黄山毛峰嫩芽走进制茶馆。
汪师傅是制作黄山毛峰的大师。他将嫩绿的芽头倒在一个热锅里进行杀青。锅里的温度极高,汪师傅将芽头倒入锅后,直接用手抓起锅里的茶芽,然后搅动,使茶芽均匀受热,整锅的茶芽每转一圈,汪师傅就掏起一把,用手抖开。随着汪师傅抖动的动作,锅中飘出缕缕白烟。这些白烟就是茶叶中的水蒸气。随着锅中茶叶发出的噼里啪啦响声而散发出一种不同于青茶叶的清香。汪师傅的抓、捞、掏、抖,茶叶的味道有点像我们平时闻到的茶香了,原本嫩绿的叶也变成焦黄,个头也缩小很多。汪师傅说,杀青能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阻止茶叶氧化,使其柔软,便于揉搓。
接着,汪师傅将茶叶倒在凹槽板上,再摊开,又双手将茶叶团在一起在石板上揉搓,带着余温的茶叶在汪师傅手中缓缓蜕变,原本直挺挺的芽头变成螺旋形,又团成一团。汪师傅抓起粘在一起的`茶叶,轻轻抖开,分散后再揉捻。我也尝试了一下,茶叶握在手中时,一种湿湿的、粘粘的感觉随即传来。老师告诉我们,那是茶叶中的茶汁。缓缓转了几圈后,拿去成团的茶叶,抖开,淡淡的茶叶便飘了出来。
揉捻过后,汪师傅将茶叶均匀撒在烘焙的锅上。经过两到三个小时的烘焙,当茶叶中的水分剩下百分之六时,黄山毛峰便制作完成了。
几道工序,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代,制茶师傅们依然坚持用传统的制茶方法,这不仅是因为传统制法制成的茶叶味道更好,更是因为传统文化需要他们传承。
对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让子孙后代知晓,别让他们丢了魂。
今天的体验,感悟异常深刻:小小制茶法,大大文化藏!
茶文化的作文 15
对于茶文化,我从小就耳濡目染。我并不十分懂茶,但十分喜爱它,因为我喜欢茶淡淡的苦涩与品后留在口中的清香。仔细斟酌思量,茶不就是人生的缩影吗?
取出一点茶叶,置于杯中,倒入沸水将它们洗礼。我们来到世上,就是来接受困难挫折的洗礼的。开始都会很痛苦,而后,干瘪的茶叶在沸水中上下翻腾,渐渐回复绿色,舒展开来,释放出四季的风韵。世间众生,又何尝不是这茶叶?经历过困难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富有生机、更加坚强、但不要因为这而沾沾自喜,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往往会被喝掉。而沉在最下面的茶叶,直到被倒掉时还散发着茶香,如同那些万古流芳的伟人。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经历。只要我们经历过,体验过,我们来到世上的意义就更加明确了。往往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才会将人生看得很透彻,而那些碌碌无为,处处逃避困难的人就好比冷水泡茶,难以散发出清香。
每次经历过后,有的人猝然倒下,有的人站得更直了。只有经受得住考验的人才能散发清香。我想大概茶道的兴起就是因为茶具有别的饮品无法比拟的`品质吧。
古今中外多少伟人都有过不幸的人生。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小就生活拮据,并患有先天性的癫痫,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一部部名著:《白痴》、《罪与罚》、《死屋手记》;贝多芬、爱迪生耳朵都有残疾,但前者谱写了一篇篇华丽的乐章,后者带来了约两千多项发明。我们除了惊叹他们的坚强,还应该审视自己的不足。我不敢确定他们是否感悟过茶,但我敢确定他们一定感悟过茶一般的人生。想必如果他们见过茶,一定会被这饱含哲理的叶片所折服,所震撼。茶之道,就是经历一切,最后回味一切。
为什么接待客人都要以茶水侍侯,想必这是在寄托对友人的一种希望吧。中国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恐怕就是由领悟茶之道德一代人传承下来的。
我品了品茶,回味自己所经历的一切,虽然略带苦涩,但依然回味无穷、芳馨诱人。
茶文化的作文 16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曾满树繁花,经年月镂刻磨画,如今却是枯藤枝桠。可那鲜花灵动的心却始终如一地跳动着,催促着人返璞归真,忆起那茶在水中婀娜曼妙的舞姿,体验茶文化……
静谧的午后,在池塘边的桌椅上眯缝着眼,状若小憩,时而握起画笔在纸上勾勒皴擦,亦不知所云。年岁尚小的我,似乎庸碌至极无事可做,直到瞥见渔归的祖父。他是一个渔者,心思却极其细腻,时常摆弄出一副陈年的茶具,蕴着神秘的文化气息,兴致勃勃地与我交谈,时而迸出几句意味深长的文言语调,圆着腔嗓,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我依稀记得,他缓缓地放茶,沏茶,滤茶,闻茶,品茶,令我十分憧憬。他又道:“孩子,你要做个如茶般自由却执着美丽的人。”
这话令我如今都记忆深刻,而那时,我灵机一动,想要切身体验“茶文化”。看着那茶在水中温婉盛放的模样,也依葫芦画瓢,也羞涩地扭捏出似印度姑娘的那般姿态,眼神直勾勾地向上,笑颊粲然,踮着脚尖,舒展着腰肢,妩媚极了。祖父瞧了大笑一通:“孩子,我是指从心灵上体验。”脸颊微微泛红,我竟如此滑稽肤浅地趣舞。
百思不得其解,那话仍在耳畔,甚至使我执着,使我魂牵梦萦,久而久之,它成为我一个执着的梦,体验茶文化,成为一个如茶般的人,而不只是僵硬的肢体,引人发笑的舞姿……
随着岁月的沉淀,终于学习到,我那隐秘的想望,是能让我如茶般,在光辉岁月中静如止水,在黑暗压抑时破茧重生,像那茶般不急不躁,崇尚自由。
其实,当祖父第一次教我茶道时,便殷殷盼望着,想体验茶文化,只是不成熟,还很肤浅,而我“东施效颦”般的.体验虽引人嗤笑,却永远引领我向着梦最光亮的远方前行。
感谢祖父的引领,让我隐秘美好的梦潜伏在心底,经岁月洗礼仍不褪痕迹。虽滑稽无比,却引我在茶文化之途上一骑绝尘而去……
茶文化的作文 17
茶,香醇醉人,喜欢喝茶的人,却知道茶微苦,入口带着浓郁的芬香,可还是掩盖不了茶的苦。
我曾经问过一位爱茶的长辈,为什么对茶有那么浓郁的感情?他回答说:“茶刚入口时苦,喝过后却有种香甜,令人回味!”“茶如人生,先苦后甜,给人留下无限的回忆。”也许是当时年少,并不懂得长辈所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光的飞逝,不知不觉间,我也爱上了喝茶。起初喝茶只是听说,茶能提神醒目,喝过后不易打瞌睡。也确实,茶苦成那样子,想犯困也难。还记得中考前的那段与茶相伴的日子。我属于易犯困体质,中午下午上课总会钓鱼打瞌睡,弄的老师都怀疑我是不是每天熬夜学习,午休也不睡觉,光顾着奋斗了。有时甚至还旁敲侧击的告诉我,不要为了学习而伤害自己的身体。我在心里默默自嘲:哎呀,对我也太好点了吧!其实我只是睡不够而已嘞。老师关心我时,我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用现在网络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你这样子对待老师,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后来为了让老师、家人安心,我默默拿着家里的茶叶,每天喝两大杯茶,来提神醒脑。但那段时间真的很煎熬,那个茶叫一个苦啊,那种感觉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本以为中考结束了,我就能远离茶这种恐怖的饮料。可没想到,我却爱上了这种味道,香醇芬芳,虽然入口时略微苦涩,但却能带来满腹清香,有时甚至还带着一丝丝的甜。现在的'我虽喜欢茶,但却不会像中考时那样疯狂的“追捧”,只是隔一段时间,坐在自家的客厅,煮一壶开水,泡一点茶叶,细细品尝。
茶道亦人生之道,先苦后甜。正如同周华健的歌曲《真心英雄》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也正如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写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初中三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现在,我已走进自己心仪的农垦实验中学,期待着自己在这里腾飞!
茶文化的作文 18
8月9日下午3时,国贸大酒店“青云阁茶道会所”里有一群日报小记者正在听关于茶的讲座。
何经理先给每人冲了一杯乌牛早茶,我端来闻了闻,清香扑鼻;品一口,有股浓浓的苦味;品完,随后就有淡淡的甜味,让人回味无穷。何经理说茶是一苦二甜三回味,同感!
据何经理介绍,茶的历史十分久远,神农氏因为服用了72种草药中毒,顺手摘了一片叶子吃下。结果却出人意料,神农氏的毒竟然解了,而这片叶子就是茶叶。神农氏就把茶叶用来入药。到了汉朝,茶才渐渐地变成日常生活中的饮品,但只限于王公贵族;唐朝喝的是绿茶,也就是从那时起才开始用茶具;宋朝发明了精致的龙凤团茶;明太祖朱元璋把团茶废除了,发明了现在的散茶;宋徽宗还亲自写过一首关于茶的`诗。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乌牛早茶。它是绿茶,不但发芽早、开花早,而且采摘早……茶树长了三年就可以采收了。采茶只有最嫩的叶子才能被采去,老叶只是进行光合作用。刚采的茶叶叫茶菁,茶菁要经过“发酵”“杀菁”“揉捻”“解块”“干燥”这几个过程,再经过进一步处理才能喝。
当然泡茶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通常有五个步骤,一是温杯;二是投茶;三是润茶;四是闻香;五是泡茶。泡茶时茶占三分,水占七分。茶有着廉、美、和、敬的品质。廉是清廉,美是美德,和是和气,敬是敬老爱幼。茶的精神就像是人生的缩影。
茶有六种:绿茶、红茶、白茶、青茶、黑茶和黄茶。泡这些茶要求的水温不同,水的温度直接关系到茶口味的好坏。绿茶要用85℃的水,红茶要95℃的水,白茶要有90℃的水,青茶要用85-95℃的水,黑茶要用100℃的水,黄茶要用90-100℃的水。
这次活动让我学会了泡茶,也知道了许多茶的知识,茶的历史和茶的文化,真让我大开眼界!
茶文化的作文 19
“哦,万岁!”周四中午,周老师刚宣布这周的101课主题是“走进茶文化,明天下午举行茶话会。”没等周老师说完,教室里就沸腾开了,同学们有的使劲地拍手叫好,有的直接从凳子上蹦起来挥舞着双臂。好不容易安静下来,老师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我被安排为组长,这次活动全班都非常投入,我的6个组员也不例外,争先恐后地“抢”任务。“我带茶叶、我带茶具、我带糕点……”我呀,只要听她们争论完,想想还缺什么,就带什么,一点也不用插嘴。一放学我就拉着妈妈去超市买糕点,还准备了三个品种的茶叶和热水瓶。
第二天,大家拎着大包小包走进教室。我组的茶具有一套中式一套西式,乐得我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鸟。其实我整个上午心一直静不下来,一直惦记着下午的茶话会。终于,我们等到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七手八脚飞快地把桌子移拢,又将茶具、茶叶、点心摆放整齐。“咦,章植婻怎么不见了?”“我在这儿!”只见她提着一大壶泡好的普洱茶跑过来。
啊,茶!我心里一阵欢呼。因为整个上午我没喝一口,等得就是茶话会时能多喝点,我二话没说连忙倒满一杯喝了下去,再给组员们倒满一杯杯红中带黄的茶水。正好这时黄老师走了进来,于是我连忙又倒了一杯敬给她,黄老师一下子乐了,还向我道了谢。第一壶茶很快喝完了。于是我们泡了诸暨有名的云剑茶。云剑茶都是一心一心的嫩芽,在开水的冲泡下一根根立在水中,颜色微绿,非常漂亮,茶叶的清香夹着茉莉花香层层飘出,尝一口清香甘甜。我连忙将茶送给班主任——周老师。我把一杯杯满盛我们感谢和敬意的茶从三楼一直敬到一楼的老师。每个老师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像平时所有的辛苦都在这一刻消失了。还夸这茶真香呀!谢谢!
我也特别感谢这次茶话会,让我们有机会向老师们表示感谢之意。也让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茶文化,还让我们这么开心、愉快!
茶文化的作文 20
初见心茗,是在五月底红红来深的时候。我和红红是同窗好友,她和红红是志趣相投、秉性相似的一对师生。一起去大梅沙,一起在一家湘菜馆小聚,印象里,心茗,是位小巧玲珑、娴静温柔的女子。红红当日离深赴广州,这之后,心茗几次邀约我去她的茶室饮茶,虽然相距不远,但一直没有成行。也不是因为忙,实在,总是浮躁,无法静心,这样的心境,如何适宜品茗?
闲散的周六,晚饭后,散着步应邀前往茶室。出电梯,右手旁,便见满墙琳琅满目的普洱茶饼排列,柔和的音乐从洞开的门里涓涓流出。虽是第一次来,我也知道,这便是心茗的汇贤居了。
进门,心茗静静地坐在一角。见我们到了,盈盈地起身相迎。环顾茶室,不大,但干净、齐整、有序,足见主人是个品味不凡且用心生活的女子。
说起茶文化,心茗如数家珍。冲茶的壶,足有七八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都是来自日本的舶来品并有很大的.年纪了;煮茶的壶,是台湾的产品,黑色,样子也各不相同;煮水的不锈钢壶,和普通的水壶也不一样,烧出来的水没有丝毫腥味。心茗着一中式长装,端坐案前,娴熟地取出普洱,逐一冲泡着熟茶、生茶,又燃上特制的炉火,煮泡熟茶,还不时介绍着茶叶的品质品种,普洱好在何处,如何品,如何鉴定,如何查看色泽……
耳畔,是邓丽君怀旧的老歌轻轻流淌;眼前,是一盏盏盛在白瓷细杯中色泽明亮的茶汤。心茗,一位对茶文化有着独到研究的年轻女子,优雅、娴静、知性、独立、阳光、幸福,就这样在我眼前越来越丰满、鲜活。有美好的音乐,美好的茶汤,美好的朋友,一种令人窒息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令我好几次不想说话,就那样望向茶盏望向茶汤,然后,轻轻地微闭双眼深深地呼吸……
心中,慢慢有一种感觉,原来,品茶的过程,其实就是放缓生活节奏,享受愉悦的过程;就是沉静自己,与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就是提升生活品质,感受优雅与娴静的过程……
茶香氤氲,有些微醺……
从茶室出来,已有些晚。心茗送我到电梯口,细心地叮嘱:外边冷,系上围巾吧。走出大堂时,深秋的凉意扑面而来,系上围巾,满身满心的温暖……
感受茶文化,感受奇女子心茗……
茶文化的作文 21
拨开一缕缕蒸腾的白雾,端起茶盏。闻,那清新的茶香;赏,那橙黄鲜丽的茶汤;品,那香气馥郁的铁观音。入口,一股股纯净的芳香萦绕在唇齿之间,久久弥漫。微烫的茶汤刺激着每一个味蕾。先是苦涩,回味起来却又无比的甘甜。
看那纤细柔嫩的茶叶在茶盏里漂浮着,好似一个个摇曳着的音符,游弋在杯中,舒展、丰润。就是这样一片片的小小的茶叶,给了我一下午的安逸和舒适。
祖父就很喜欢饮茶,经常在屋外的花园里自斟自饮。当年还是个小不点的我就经常跟着祖父一起饮茶。那时的我还不会品茶,只觉得这茶一点都不好喝,又苦又涩。小小的我一点都不理解为什么祖父喝的一脸享受,这茶哪有那么好喝?祖父大概是看到了我一副不解的样子,便笑着揉了揉我的小脑袋,对我说:“这茬啊,是要细细品味的`,不是鉴赏茶的优劣,而是要领略饮茶的情趣和茶的韵味,懂了吗?”年幼的我懵懂的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祖父见我还是一知半解的模样,就对我说:“你现在还小呢,等你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
现在回想起,大概是知晓祖父为何对茶的了解如此之深了——这茶陪伴了他大半辈子,早就成为他无声的知己了。不管心境如何,喝上一杯香气馥郁的茶,总能平静下来。茶,待祖父消磨了无数寂寥的时光。而茶,也带我打发了不少枯燥的时光。每当学习读书累了的时候,我就会在床边沏上一壶茶,放上一首《高山流水》,一边听着悠扬的古筝曲,一边品着香气四溢的清茶,当真是十分惬意、舒适、悠闲的。
现在的我对茶之韵的了解还不似祖父那般深,但也确乎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茶如人生,是苦涩的,却清幽绵长,苦涩再在回味,却是唇齿留香,口舌生津,余韵袅袅。茶可清心,淡淡一丝幽香,柔柔一缕茶雾,暖暖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淡雅,那份清醇,都在恬静地品味之中,感悟着人生的道理。
文人墨客爱饮茶作诗,不知留下了多少佳话名篇。而这些名篇佳话所阐述的无非是一种茶一般淡泊的心性。只要有空闲,不妨沏一壶清香扑鼻的茶,然后静观那在杯中漂浮、舒展、沉落的茶叶,放松自己劳累的身心。举杯品茗,香气馥郁,舌尖稍觉茶韵之苦,细细品尝,回味之中略有甘甜。从中体味人生的道理和茶之韵味。
茶文化的作文 22
玉山的茶叶十分漂亮,泡茶也十分的香。城里人肯定没见过茶树,也应该不知道茶叶还可以卖钱。玉山的茶叶品种多样。名贵品种有:龙井茶、碧螺春茶等,但最有名的莫过于“婺州东白”。
关于“婺州东白”还有一段玉山人耳熟能详的的故事。相传晋朝时,玉山茶农过着“半年种茶,半年挑盐,无米过年”的困苦生活。一天,道士许逊传播道教文化游历于此,喝到当地醇香的山茶而流连忘返。他见茶树遍布山野,茶农却为茶叶卖不出去而愁容满面,他就住了下来,与茶农一道切磋制茶工艺,终于制成“婺州东白”。许逊还派道徒带四处施茶。从此,四方茶商纷至沓来,玉山古茶“婺州东白”名声鹊起,畅销各地。唐代,陆羽专著《茶经》记载:婺州东白作为名茶,被列为贡茶,排第十位。秉承唐代贡茶“婺州东白”的工艺特色,1979年磐安研制出云峰名茶,历史名茶“婺州东白”在千年之后实现了华丽蜕变。云峰茶具有外形条索挺直有锋苗,芽叶肥嫩,色泽翠绿鲜润;内质叶底嫩绿成朵,汤色杏绿明亮,滋味醇和鲜爽,回味甘甜,香气清高持久的品质特点。云峰茶问世后,畅销大江南北。
绿茶: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泡茶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下面我来介绍新手泡茶。泡茶的第一步,要想泡好茶,首先要选对茶具。茶具有材质上的不同,一般分为瓷、陶、紫砂、玻璃;茶具还有形态上的不同,分为小壶、大壶、盖碗、杯。想和好茶就要学习泡茶,泡茶有多种方法,这里介绍一个比较简单适合新手的.方法。
但,茶叶喝多了也有坏处比如茶叶让牙齿变黑。日常生活中都会看到有很多人牙齿会是黑的,这很可能是因为平时茶喝得过多而引起的,这时候就要多加控制了。因为喝太多茶或者过浓的茶都可能引起牙齿出现黑色的情况,在牙齿的内外都会残留一些喝茶后的痕迹,就是呈现出黑色的牙齿,这不仅影响美观,还会让牙齿很不健康的,因此要多加控制。
所以茶叶茶不要多喝。看了我给茶叶的介绍,你有没有羡慕呢?
茶文化的作文 23
上周日阳光明媚,天空一碧如洗,正如我的心情一样,因为今天要参加茶艺公益活动。我的家乡就是在美丽的太湖,原产地就生产碧螺春的原产地。我虽对茶的制作工艺颇有了解,但是对茶道却所知甚少,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喜不自禁。
进入会场我就感觉到了浓浓的文艺气息,每个志愿者的脸上都洋溢着温暖和睦的笑容。门口的稻穗、莲蓬以及茶具的摆放凸显了主人的优雅情怀,屋内放置着四三张长桌子,桌上均摆好了茶具,轻音乐响起,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签好名字我就找座位坐了下来。
下午一点半整,茶艺室里若有若无的流水声,时隐时现的古筝声,给人异常安静的感觉。教我们泡茶的茶艺师穿着古典的衣服,款款落座后开始了她耐心精彩的展示。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从茶的历史到茶的发展以及茶文化的传播、茶的分类、茶的茶道等,真的是包罗万象呀!
轮到我们实践了。首先是器具准备,把准备好的'茶壶、温杯冲洗一遍,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同时也给茶具预热。左手拿碗盖,注满盖碗,右手拿壶,注入茶盅,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接下来就是冲泡,将沸水倾入泡茶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把茶叶用茶夹夹在器具里。接着就是洗茶,用茶夹把茶叶慢慢放入茶壶,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迅速倒出,这样可以把茶叶表面不清洁物质去掉,又可以把没炒制好的茶叶给过滤了。然后才是正式的冲泡,再次把沸水倒入茶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这也是主人向客人致敬的意思。最后用茶夹把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斟茶时只能七分满也表示尊敬。最后奉茶时需双手呈送到客人面前。整个流程下来,看似简单却大有讲究,火候手法,节奏的缓急以及仪态仪容,都需要我们一一细细斟酌的。
我们在这个高雅有趣的茶艺活动中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着不一样的古典文化体验。
如今,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白落梅说:“品茶,就是为了品一盏纯粹,一盏美好,一盏慈悲。”大抵,茶的妙处,抑或是可以品出一种人生的滋味吧!
茶文化的作文 24
茶,这种发源于泱泱中华大地的饮品。一直以来,都被国人称为最具中华民族气质的代表。而我对茶最初的记忆又在哪儿呢?当我在脑海中搜寻它的踪影时,记忆被锁定在了儿时街头的那一杯杯凉茶上。
记得小的时候,每当烈日炎炎的夏日和伙伴们玩耍的时候,在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摆的小茶摊,所谓的小茶摊,其实就是由一个人随意拼搭一张小桌,其上放定几杯凉茶,那人就坐在一旁的小凳上,但他并没有卖力吆喝,只是坐着,而路人若是想喝茶就走过来,端起一杯爽口喝尽,递上钱就离开了。那时的凉茶是装在透明的玻璃口杯里的,为了饮用方便,茶中的茶叶、茶梗早已去尽,只留下半黄微褐的汤,杯口还放着一块裁的方正的透明玻璃以防灰尘落入。这样一杯解渴消暑的凉茶只需两三毛钱就可买到,正是由于它物美价廉,所以很受人们的青睐。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饮品推陈出新,街头凉茶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是儿时的记忆早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中,我还是想喝一口街头凉茶。
孩子都不喜欢茶苦涩的味道,加之家中也无人喜茶,所以小时候很少喝茶,家人也只是在有客人来访时,冲泡一些单位发的散茶,现在看来都是些品次不太好的花茶。对小孩子来说,茶的最神奇之处便是,当你吃过蒜,往口中放些散茶,咀嚼几分钟后,将茶渣吐尽,口中的异味就消失了。与茶相比,也许可乐、果汁的口感更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厌倦了它们甜得发腻的口味,而茶中飘散出的缕缕清香和那淡雅的口感,似乎更能平复我日渐焦躁的心。
茶,那种特有的.历史沉淀感,似乎很能感染人。在都市人紧张的生活节奏中,茶不失为一种最佳的调剂饮品。喝茶也是讲究情调的,独自一人时,打开音响放一支自己喜爱的曲子,泡上一杯温性的铁观音,手捧一本书,靠坐在沙发或是床上,真是再惬意不过了。若有知已如约而至,泡上一壶上好的西湖龙井,两人对坐,一边品茶一边促膝长谈,不快意否?
我相信,中国的茶文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之欣赏,而茶作为中华民族的精髓,它的价值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茶文化的作文 25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链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前两天听到一名15的学生讲中国的茶文化,娓娓道来,表演得有板有眼,不时还有一种自豪感出现在脸上,真让我震撼和感动。震撼于现在年轻人都在玩psp、跳街舞、玩轮滑、听R&B,专找时尚和前卫有个性的来玩,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孩子在默默的学着中国传统的东西;感动于这个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脸上的那种骄傲与自信的表情,我想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我想真正品茶的人就会把茶当作修身养性的过程,当作精神上的享受。坐在落地阳台边,打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品着一杯铁观音是多么的惬意的事,告别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在这一刻只享受茶和书给我们带来的一切......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我想多饮茶的人一定是孝顺父母,为人友善,心地善良,心胸开阔的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茶道的核心精神也是现在社会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吧!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多好的解释,让我们忙里偷闲享受不完全现实中的那一点美吧!感谢15岁的孩子让更多的人有了传承文化的想法。
茶文化的作文 26
茶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种传统礼仪。我的家乡在四季如画的杭州,西湖龙井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虎跑这一带。浏览着西湖的美景,品茗着西湖的龙井,给游客们带来了清香四溢的享受,这也是我们杭州人的骄傲。
炎炎夏日,我们传播的小记者们来到了茶叶博物馆,当了一回小小茶艺师,学习了如何沏茶,赏茶和品茶。
品茶前,茶叶博物馆的资深老师教我们认识了各种精美的茶具,让我们知道了它们摆放的位置以及各种功能。茶道组里有茶匙,茶针,茶夹和茶则,它被放置在茶托盘的左上角;茶叶罐被放在茶道组的旁边;赏茶盒是给客人赏茶用的;注水的提梁壶,被放在上排的最右侧;放废物的茶缸被摆放在茶道组的下方;然后再依次放上茶杯和茶巾。茶具的'摆放遵循了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这样的摆放体现了布局合理又富有层次感。接下来,老师又给我们讲解了一种注水用的方法——凤凰三点头,将手中的提梁壶由高到底的反复注水三次,仿佛凤凰轻盈的三次点头。它是茶道里的一种传统礼仪,也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一种敬意。
我们一边回味着西湖龙井的清爽甘甜,一边倾听着老师的详细讲解,通过观察和品尝,我们学会了辨别茶的种类。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们还尝试着学泡了花茶:第一步,把道具(除赏茶盒)一一摆放好(出具);第二步,用茶匙刮取茶叶置于赏茶盒中,并拿起来给客人观赏,接着用水清洗好茶杯(温杯洁具);然后倒入茶叶,用水将它烫开并轻摇几圈(摇香);最后,用高冲低斟的方法来注水,一杯清香宜人的花茶就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我们储备了茶文化的知识,看过了茶艺师的精湛表演。该轮到我们来露一手啦!只见我们个个神采奕奕,身穿茶艺师的服装,头发被梳得整齐发亮。我静下心,心里默默地念着泡茶的每个细节。同学们的精茶艺表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也不甘示弱,稳中有序地完成了泡茶的整个步骤。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和努力,我们都拿到了小小茶艺师的荣誉书。
茶,嫩嫩的芽、绿绿的叶、甘醇的味。以茶会友——增进友谊,以茶作诗——艺术享受,以茶健身——美化生活。我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茶艺师,在父母苦工作了一天后,为他们泡上一杯香气清新的绿茶,让疲劳消除,延年益寿。让我们一起来研茶,品茶吧!
茶文化的作文 27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茶可是很有名气的哟!但你们想不想知道四川茶叶的由来和它的发行地呢?如果想知道,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传说以前的四川人都是在树洞里吃野兽的肉,他们吃了后肚子都是胀胀的消也消不下去。有一天,神农在一棵树下休息时,无意间喝了天上掉下来的水水,很奇怪,神农喝下后,大肚子渐 渐地消了下去。其实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神农喝的是什么水。那天,神农喝下茶水后,就用带子收集茶水,然后给人们喝,人们喝下后,觉得茶水十分清甜,而自己的大肚子也消了下去,于是人们就开始种植茶树了。告诉你一个秘密:多喝茶水是有利于消化 的。
四川人利用茶叶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代四川东鄂西是三皇五帝最早的生息之地,为茶树的`发源的。秦汉以前就盛行饮茶,到西汉,茶更为四川的特产,曾进贡长安,西汉王褒的《僮约》中记载了西蜀一个寡妇扬惠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壶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当时喝茶是茶叶与水一块儿煮开以后在饭的,这是蜀人饮茶最早最准确的记载。
我来讲讲现在跟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头脑越来越聪明,采用春天茶树长出来的芽研制成新茶(也叫茗茶)比如:碧潭飘雪是手工制作成的茉莉花茶。口感清秀可人,滋味饱满,入口顺滑,醇和馥郁,香高蚀骨。特点是采摘峨眉高山初春优质绿茶芽头,茶香花香融合交汇清馨。入口滋味十分顺滑。全芽头,造型漂亮,彰显不凡品位;还有峨眉竹叶青。它产于四川峨眉山,主产区为海拔800-1200米的清音阁、白龙涧、万年寺、黑水寺一带。峨眉山产茶始于唐代,陆游曾有诗赞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将峨眉茶与顾渚紫笋谐美。竹叶青成茶外形扁平光滑,翠绿显毫,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冲泡后,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经久耐泡;蒙顶甘露,它是蒙山名茶诸明珠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
蒙顶甘露采摘细嫩,每年春分时节,当茶园中有5%左右的茶芽萌发时,即开园采摘,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加工工艺分为高温杀青、三炒三揉、解块整形、精细烘焙等工序。
该茶外形紧卷多毫,嫩绿色润;香气馥郁,芬芳鲜嫩;汤色碧清微黄,清澈明亮;滋味鲜爽,浓郁回甜;叶底嫩芽秀丽、匀整等。
四川不仅茶好、山好、水好、风光好、人更好!
茶文化的作文 28
中国,有一个香气扑鼻的文化——茶。今天,我来到茶馆,开启属于我的泡茶之旅。
来到茶馆,我随意选了个位置,坐在一张藤椅上。只见一位年轻貌美的姐姐走了过来,她笑着对我说:“你好!”便坐在我对面。我看了看桌上,木质的茶桌上摆放着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都画着茶叶的图案,真是跟这个茶馆相呼应。
姐姐慢慢地抬起那纤细的手,指着桌上的茶具介绍道:“小妹妹,你看这是木质的镊子,很有艺术特点,这是盖碗、公道杯、滤杯和品茗杯,当然最重要的是茶叶和热水了。”我摸着脑袋细问:“为什么最重要的是茶叶和热水?”姐姐笑咪咪得回答道:“没有茶、热水哪能泡得出茶?”我连忙应道:“我明白了,姐姐,请教我泡茶吧!”
只见,她轻轻地撕开茶包的“外套”,映入眼帘的是蝌蝌似的茶叶,有长的,有短的,好一个不整齐。我轻轻的捏了捏,“咔嚓”一声裂成两半,真脆!再放入嘴中,一种淡淡的苦味从嘴里散发出来,让我不由的想起又苦又浓稠的中药。细细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接着,姐姐边说边做:“泡茶时,一定要先洗茶,因为茶叶在制作过程中有灰尘,这样才能保证口感哦。”
她将茶叶倒入害碗中,“叮叮当当”的声音,轻脆悦耳,还带着几分节奏呢!她手拿热水壶,按住盖子,向里一倒,水像一股长长的小溪缓缓流入,顿时,一股茶香扑鼻而来。只见茶叶懒洋洋地浮在水面,有的直接躺下睡觉,茶叶吸饱水,舒展开来,像一个个胖娃娃。过了一会,一个公道杯和滤杯就上了场,盖碗里的茶水经过滤杯被倒入公道杯中,这时的茶水变成了棕色,仔细一看,真像一碗浓郁的油呀。姐姐将第一遍的茶水拿去洗品茗杯,顿时杯子便留有茶香,这保证了之后品茶的口感。接着,姐姐又照着原来的步骤,再次倒热水泡了一次,这次,茶叶在水中更加舒展了,像睡饱觉的小娃娃,精神的很呢。
此时,浓郁的茶香弥漫了整个茶馆,让人如痴如醉。看着姐姐为我倒好的茶水,我已然迫不及待了,我双手拿起杯子,轻轻地喝了一口,哇!这滋味真是太美妙了,入口微苦,继而回甜,接着茶香在口腔弥漫开来,让人回味无穷。姐姐笑着对我说:“这次泡茶就到这里,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咯。”
这次,品茶让我明白,人生的道路不就像这茶吗?有苦有甜,简单茶叶,有趣多多。
【茶文化的作文】相关文章:
茶文化精选作文01-29
广州茶文化的作文01-27
茶文化知识作文01-27
体验茶文化初中作文01-28
茶文化的传承优秀作文01-28
茶文化有感最新03-17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作文01-28
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作文01-29
茶文化作文800字01-29
潮汕功夫茶文化的作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