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道知感恩】
解说8月27日晚是盂兰盆节前夜,为弘扬佛教孝道文化,传承孝顺父母的中华传统,浙江杭州千年古刹灵隐寺举办了一场孝亲感恩茶会,近五百余人共聚一堂,唤传统孝道回归。
杭州灵隐寺举办盂兰盆节感恩茶会 盼传统孝道回归
解说8月27日晚是盂兰盆节前夜,为弘扬佛教孝道文化,传承孝顺父母的中华传统,浙江杭州千年古刹灵隐寺举办了一场孝亲感恩茶会,近五百余人共聚一堂,唤传统孝道回归。
农历七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俗称鬼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作为国内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的灵隐寺,在每年的盂兰盆节时,都会推出相关的孝道活动。2013年的盂兰盆节前夕,灵隐寺邀请亲人与僧人团聚行孝道,首创中国宗教界的孝亲感恩节。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活动邀请了获评的2015浙江孝亲人物参加,以此来更广泛的推广孝道文化,共同创建一个充满爱心的和谐社会。
同期浙江杭州灵隐寺方丈 光泉大和尚
这个活动到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了,那么往年我们都是寺庙里面,我们请我们寺院的这些师傅们的他们的父母师长来寺庙,然后了我们共同来做一个感恩的报恩的这么一个活动。那么今年了又有一些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了,就是我们扩大了范围,我们跟中新网一起,中新社一起就是去搞了我们一个,社会上面的去推动这个,孝道的这么一个活动 。
解说当晚的灵隐古寺内,随着悠扬的箫声,在场近500人均在品茶中细细体味禅境,并一齐诵念心经。信众们手捧蜡烛,逐一走向大殿前为亲人们祈福。曹伟丽是此次评选出的浙江十大孝亲人物之一,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到杭州的古寺中过盂兰盆节,从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对孝道的感悟。
同期2015浙江十大孝亲人物 曹伟丽
这次就是来到灵隐寺,感觉心一下子平静起来了,听了就是他们讲佛好像把所有的烦恼什么都忘记了,一下子平静了起来了。我就是感觉对老人不一定要是物质上的满足什么,就是回家对老人一个笑脸,小小的一种举动啊,这也是一种孝道。
【明孝道知感恩】
现代社会发展如此之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解决父母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了。 "养"只是为人子女者对于父母最底限的机械劳动而已了。现代人的脑海中虽然种植着孝顺的种子,终究没有真正的发芽、开花。那种子只是一种潜意识中强加给自己的责任------父母就得我养活。
活是活着呢,活得咋样?你给父母拿来山珍海味,但是就随手往桌上一礅,然后冷淡无比的来一声:“吃吧。”看见老娘在洗衣服,很不耐烦地来句:“我来。”这就是孝?孝敬本应使父母快乐,你就那么多不耐烦,他们能乐得起来吗?父母只需要物质上的“养”,就不需要精神上的“敬”?不但需要,而且老人需要的比我们更多。缺少了“敬”的“养”,一定是态度出现了问题,这个态度问题主要还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不是根于诚笃。
孝道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作为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孝道被当作封建糟粕遭到否定。的确,传统孝道不免糟粕。孝经有云:“毛发色肤取之于父母,稍有损耗是为不孝”,这有些苛刻;丁兰“刻木求亲”稍有做作与夸张;郭巨“埋儿奉母”之举也未免迂腐。“顺者为孝”也有些不人性;至于“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能不亡”就更让我们难以接收了。我们这么想不为过。我们不需要那么做,更不必要那么做,可是孝道本身所具备的美德特质我们没有资格否定。
孝道作为维系和促进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绝对应该发扬光大,而且誓在必行。从风俗角度上说,这更是极为重要的。元代张养浩说:“盖自上而下者谓之风,因上而成者谓之俗,故风俗,国家之元气,风俗厚则元气盛……风俗薄则元气衰……”元代御史上奏时也说过:“国家以风俗为本,……而风俗厚为治之至要也。”对于当今社会的风俗如何,笔者不敢妄下言论。简单说来我们起码得有个全国上下都一致的观点吧!
一个民族的强大是因为整个民族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有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这就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说到此处似乎与孝道甚远了,也过于理想化,然而离我们最近的、最实际的、也是最容易普及的统一民风不正是孝道吗?一个人还不能爱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又如何去爱别人的家,乃至于国家这个大家庭呢?连最容易的“风”也形成不了,那只能眼看着“疯”了。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扬光大了孝道,再谈其他的也就不远了。
- 相关推荐
【明孝道知感恩征文】相关文章:
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征文「精选」08-21
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征文300字08-23
行孝道知感恩的作文05-15
念感恩知孝道的作文(精选19篇)04-17
知感恩行孝道作文(通用22篇)11-24
行孝道知感恩的作文(通用53篇)11-22
行孝道知感恩的作文(通用39篇)11-21
行孝道知感恩的作文(通用38篇)11-21
感恩孝道的作文05-30
孝道与感恩作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