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

2024-09-18 1200字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 1

  春节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 2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喝。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争着喝由村中公认的“伶俐嫂”捧给大家的清水,她们相信这样便可更加聪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机会补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舞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舞春牛

  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打扁担过新年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两边,约排了柠,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今天,代替舂竹的是农家的扁担,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的娱乐形式焕发了生机。

  从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喜庆佳节的打扁担活动,更是热闹非常。场上长形的竹筒和锣鼓与之伴奏,围观的群众不时地传出唱彩声,节日气氛特别热烈。

  在打扁担的人群中,你可以发现两髻斑白的老人和稚气十足的孩子,有的全家挥扁担上阵,有的母子同场打扁担,你赛我、我赛你,整个打扁担活动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赶圩路上,山民们腿走酸了,肩挑累了,就把担子一放,打起扁担,不一会儿疲劳便在扁担声中消失了。赶墟路上的打扁担活动即兴而起,尽兴而散。打扁担真是壮乡的一种轻巧而方便的文体活动。

  “打扁担”的舞蹈语汇,具有丰富的农耕文化色彩,舞蹈造型与农耕劳作密。

  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 3

  春节又名“过年”,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

  压岁钱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春节习俗。当我们去向长辈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我们。据说压岁钱可以压制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度过一岁。长辈发压岁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以彩绳穿线编作成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方式是最常见的,即有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们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里孩子睡着时,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而我们家里则是用的第二种方式,每年春节总会有那么几张“红票子”进入存钱罐里,在自己想买什么东西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大人也不会怎么管,想到这里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燃放爆竹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另一个习俗。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爆竹也是我们小孩特别喜欢的一个春节习俗,虽然玩耍起来有些心惊胆战,还有些害怕,但就是喜欢玩。我们经常用得来的压岁钱去买一些适合小孩子放的爆竹,如冲天炮、擦炮、小烟花等等,那股高兴劲无以言表。

  贴春联也算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倒贴“福”字也是春节最常见的习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关于春节还有很多比较受欢迎的习俗,如:贴年画、贴窗花、吃年饭、守岁、挂中国结等等。春节习俗如此多种多样,还需要我们自己去了解、体会。

  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 4

  武汉,是一座非常特别的城市,被汉江和长江隔为三镇,然而,虽然被江水融开,但我们的心还是在一起的,武汉的除夕夜根本才是中国的除夕夜。

  除夕,是所有武汉人在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日子,年夜饭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习俗,而准备年夜饭也是要花功夫的。在武汉,大多数人提前两天就开始准备食材了,如果要炸丸子,就得绞肉,肉绞完后再打几个鸡蛋,一揉,放点特制的佐料后,再搓成一个个圆球状,等到油锅烧热时,再将捏好的丸子一个接着一个,慢慢地放入锅中,一盘盘色味双美的肉丸子就这样诞生了。不仅如此,无数人家都在各家门前挂着腌制好的腊鱼腊肉,晒着自家调制的雪里蕻萝卜干,整条街都香味扑鼻而来,武汉旧历的年底,为新春缓缓揭幕,竟是这么郑重,这么丰硕。年夜饭各种口味的'菜都有,什么洪湖藕汤呀,腊肠炒蒜苗呀,金黄炸藕夹呀等等。真是让人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想要吃上一口的冲动呢!在吃完团年饭后,人们还不忘了互相拜年,彼此祝福,刹时有了合家团圆的一番场面。

  在除夕夜里,不仅吃年夜饭有趣,贴春联和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当新春来临期间,它会来人间祸害百姓,伤害无辜,长时间后,人们慢慢发现“年”害怕红色,且害怕爆炸声,因此,大家想了个办法,他们纷纷贴春联,放鞭炮,来驱逐它,后来,“年”果真再也不敢来祸害人间了。就这样,在过年时就慢慢有了贴春联和放鞭炮的习俗了。现在人们有的在商场买春联或自己写春联,贴在门前,象征着新的一个步步高升,吉祥如意。小时候,我也想贴春联,可奈何我身高不够,无法自己贴上去,于是我就寻法子,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我赶紧把椅子拿过来,双脚的鞋子一脱,站在上面,终于在我的努力之下,成功地贴好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春联,心中别有一番滋味。说到放鞭炮,它寓意着驱赶病魔,身体健康。现在的鞭炮也是各式各样的,有冲天炮,仙女棒,小蜜蜂,母鸡下蛋等等,可谓是多姿多彩,无论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都玩得不亦热乎,可是热闹啦!

  更令我感觉除夕夜最特别,最喜欢的,那就是看春晚了,在春晚开始前,人们把瓜子,糖果等等一大堆零食都准备好,叮叮叮,钟声到了八点整,春晚开播了,春晚开播了……大家赶紧把电视调到CCTV-1,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视觉盛宴。我们一边嗑瓜子一边欣赏着演员明星们绚丽多彩的表演,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12点,新年的钟声敲起,大伙儿欢声笑语,迎着新一年美好的来临。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武汉的除夕夜就是这样的多姿多彩,热闹非凡,你觉得呢?

  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 5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是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非常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非常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够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 6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的节日,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了这么多个春节,我越来越惊叹春节的奥妙,尤其是我们小孩儿,最盼着过春节了。

  除夕前一个星期,我和妈妈就在家里开始忙碌起来。妈妈为主,我为副,开始了扫尘活动。我负责扫地、拖地,我先从书房弄起,由里到外有条不紊地干着。妈妈负责清洁家具和擦窗户。忙了整整一天,我和妈妈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妈妈夸我动手能力强,会做事,我听了可高兴了。

  过了几天,妈妈开始买年货。一会儿看见妈妈拎着一只鸡、一只鸭回来了,一会儿看见妈妈买回来一大袋刚绞好的新鲜肉、葱等准备炸肉丸儿了,一会儿见妈妈买来春卷皮、苋菜等准备包春卷了,一会儿又看见妈妈打开手机淘宝了。妈妈忙得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越忙碌,妈妈越乐呵。只见妈妈的手没停,收拾好了鸡鸭,炸好了肉丸子,包好春卷,买好了零食,开心果、腰果、花生糖……看到一大堆好吃的摆在目前,真让我兴奋。

  又过了几天,妈妈带着我和姥姥、姥爷一块儿去花市买花了。逛了一大圈,满载而归,家里客厅前放满了盛开的黄色腊梅、粉色百合、鲜红杜鹃,沁人心脾的幽香,浓浓的'绿意和热情似火的色彩……更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真让我陶醉其中。

  除夕那天终于来了。一大早,姥爷就备了好酒好菜去老家乡下给老婆婆、老公公上坟了。下午看见爸爸在贴着春联,贴福字,他告诉我,这福字要倒贴,不能正贴。爸爸还给我讲了福字倒贴的故事:相传在明代,朱元璋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告诉全城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第二天,朱元璋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只有一家人不识字,不小心把这个福字贴倒了。御林军禀告了皇上,朱元璋听了大怒,准备派人把他们全家给杀了。马皇后一看大事不妙,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明白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了这家人,一场大祸消除了。这就是福字倒贴的故事,这一习俗还一直沿用至今呢!

  紧接着,妈妈、爸爸开始忙年夜饭了,做好了这餐重要的晚饭,我的大姨、二姨一大家人就来到我家团聚了。我们聚在一起,聊着天,说着祝福语,喝着酒、饮料,吃着一年最丰盛的晚餐,还互相发着红包。我的钱包也鼓起来了,真让我开心。

  正月初一,妈妈带着我去几个姨婆家拜年。正月初二,去了乡下彭泽拜年。在乡下,最开心的是可以无拘无束地在菜地、田野上奔跑,在空地上尽情地燃放烟花和爆竹,我和表弟还变着花样放鞭炮爆竹。这几天的日子,真令我难忘,真让我不舍……

  春节怎么一眨眼就过完了?可它带给我的回味,带给我的感悟,带给我的快乐,还在继续……

  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 7

  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不同的习俗体现了不同的人情味,厦门也不例外。

  除夕之夜,到处灯火辉煌,闽南一带过年习俗与其它城市不尽相同。

  各家各户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接着是求如愿,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有围炉吃年饭的.习惯。对于家中尚有外出未归者,家人仍会为其摆好碗筷,并将其喜爱的菜肴盛于碗中,以代表家人团圆。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厦门称之为“过年钱”。数额可多可少,在过去,也可以只是一个小小的铜板,代表是长辈盼望孩子快快长大的心意。

  在除夕的年夜饭里,有几样食物是绝对不能少的。

  长年菜:即菠菜。不可以切根,有头有尾,每人都得吃一根,意寓“平安”。

  血蚶:闽南话说“蚶壳钱大赚钱”,将吃剩的蚶壳洗净,洒在桌子底下或床下,直到初五才收拾。也许这个习惯与中国古代曾以贝为钱币有关。

  年糕:以前总是自己磨粉制作,也有用米或面作发糕的,而现在大家都直接去市场购买了,又简便又实惠。当然了,口味可以随自己喜欢。

  到了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名为“开正”。人们换上新装到族人亲戚家按辈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客人来家,应款待甜茶、糖果、蜜饯;来客带有孩童,则送给礼柑、瓜果。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是不能登门拜年的,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正月初九“天公生”,厦门的家家户户会烧香挂灯、设案摆供,诚心虔意地敬“天公”。

  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厦门人也一样以红色象征幸福、吉祥。过春节一定要红,红红的春节,所以有红包、红枣、红红的门联和请帖,大家都以红为大、以红为尊、以红为喜。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 8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与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非常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非常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非常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与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与漏壶亭,并且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 9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携走了记忆中的尘埃,就连那节日的气氛也被岁月悄然无息的带走,使其仅剩一个名号罢。可那些经人们口耳相传而保留下来的习俗,也增添了不少氛围,存有几分过去热闹的影子。

  家乡的春节年味总要浓一些的,好容易吃完年夜饭,便缠着外祖父带我去看“滚龙”。

  说是叫“滚龙”,却与人们口中的“舞龙”差不了太多。无非是在哪户人家门口的空地上,一群人拿着道具演绎龙腾这一环节。道具嘛?是拿纸糊的一条长龙,那龙身的每一节都有一根木棍杵着,供人拿走握,每节龙身里点燃着一支红烛。还有单独拎出的“龙珠”,虽然不知何用,大概也是引导方向,装饰之类的吧。

  两手缩进袖子,站在寒风中直打哆嗦,呼出一口热气,抱怨着这奇冷天气的同时,我更期待的是“节目”的到来。

  忽的漆黑的夜空被火光划亮,随之而来的是爆竹的脆响,身着节日服饰的人们驾着纸龙、伴着击鼓声缓步开始移动,一下、两下……鼓点沉重有力,演员们的步伐错落有致,随着音乐节奏在原地兜圈。举龙首的人表演最为精彩,只见他握紧支撑的木棍,不时的抬手、旋转、动作沉稳。龙身上的纸片在风中呼呼作响。“滚龙”的开场让我顿时起了兴致,不禁从刚捂热的口袋中伸出手来鼓掌叫好,不光是我,在场的'人们都忘掉了大年夜的寒意,放开包袱玩起来了……

  鼓声逐渐变得成低沉、沙哑,叫人感到些许紧张和压抑。领队的人步子迈得大些了,有时走两步便来了个急刹车,脚步忽前、忽后,手中的龙头舞动的幅度更大了,那龙一会儿弓颈、一会儿屈背,像极了黑暗中准备扑食猎物的猛兽。

  忽而,鼓声骤然提高了几个分贝,情绪激亢而又高昂,有如黄河翻滚、咆哮、一泻千里。那滚龙的方阵中闪进一个手持金色纸球的人,那便是“龙珠”,只见那人在龙身围成的圈子中不紧不慢地闪躲,蹦哒引得龙头随着它移动的轨迹而运动。舞龙头的人舞得更卖力了,除了一刻不停的舞动龙头外,还需跟着持龙珠那人的脚步跳跃奔跑。身后舞龙身的人呢,则在配合“龙珠”外沿着圈子慢跑,不时地举高一截龙身,滚龙的圈子此时变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滚到高潮时,小孩子们便可向滚龙的地面上甩响炮,那种鞭炮威力极少不会伤着人,据说这样能够祈福来年顺利。大人身边的孩子便如潮水一般向着那火龙涌去,人群中不知谁家的小家伙,还往我手里塞了几节爆竹,我也没多想,学着其他小伙伴的样子将手中的爆竹、小鞭炮扔出去。一瞬间“噼里啪啦”的声音响成一片,夹杂着掌生、呼声和人们的笑声……

  这便是家乡的“滚龙”了。虽因种种原因,已时隔数年未回老家过年。但每当春节来临,仍会想起那片红色的海洋。

  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 10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那么,人们过年一般都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习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新衣裳,接着清洁自己的房子,贴对联,购年货,然后把买来的新花草摆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丰富的团圆饭。人们吃完年夜饭后,就在规定的路段上放烟花,或者在家里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乡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清早,人们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习俗。

  过年的习俗作文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这有着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 11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意味着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又要开始。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人们想象中的,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春节是我国农历新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为了这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春节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从腊月初开始,人们忙着购买年货,打扫卫生,装饰房屋。此时的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大街小巷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水泄不通!家家户户窗明几净,耳目一新!

  到了腊月二十三,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这天,俗称为“过小年”,是送“灶神”的'日子,人们会把厨房打扫的格外干净,举行庄严肃穆的祭灶仪式。人们见面时常常会提到“年货是否办好了”的话题。

  到了除夕这一天,也就是该“过年”的时候了。为了驱赶“年”,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吃年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晚上,家人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准备除旧迎新。到半夜子时,人们是吃饺子(交子),希望来年交个好运气。家家户户燃放烟花炮竹,迎接庆祝新年的到来。此时,人们之间开始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发短信或邮件致以新春的问候和祝福!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就是名副其实的“春节”,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了。从这天起,人们会带上礼品向长辈拜年,至亲友家贺年。亲朋好友一见面,都会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祝福语,互相祝贺。小孩给长辈拜年时,还会得到压岁钱。大街上还会有舞狮子,耍龙的队伍,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节日的气氛浓郁!

  在相互祝福声中,人们迎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也意味着春节将要结束了。这天,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家人吃一顿团圆饭,谈论各自的新年梦想。夜晚人们会带着纸灯,蜡烛和火纸,去墓地吊念去世的亲人,为他们送去一盏灯光和纸钱。同时,人们也祈求他们的庇护!

  春节习俗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放松了人们的身心,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情感。

  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 12

  每年最期待的是春节,我们告别了忙碌的一年。张灯结彩的灯会,沉甸甸的红包,隆重欢乐的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切的一切,都用最美好、最喜庆的颜色,将一年一度的春节涂抹得色彩斑斓。

  就这样,春节随着噼啪作响的鞭炮,伴着人们的笑脸来到了我们身边。

  春节本应是最热闹的,但当你走在大街上,就会觉得出奇的冷清。街旁的小店都关了门,路上几乎没有行人。但如果路过几户人家,就会发现人们都在家里忙活着。

  我们并没有特殊的习俗,仅仅是给长辈拜年,吃年夜饭,跟亲戚在一起度过春节。但就这简简单单的几件事在我心里雕镂下最深刻的印象。

  早上,随着阳光变强,我睁开蒙眬的眼睛,准备好一切后向长辈们拜年。接着就是接过沉甸甸的红包。这里面不仅仅是压岁钱,更是长辈对我新的期望与永远不变的爱。

  要说特别,就属年夜饭了。很多人的年夜饭都在酒店里解决。大酒店里人来人往,烟酒味特别重,喧闹声不断,时而有笑声,时不时又有连绵不断的干杯声。再加上开得很足的暖气,红色的窗帘、地毯、桌布,大酒店里也有了些许年味。但是我们家都是自己做一桌年夜饭。这也算作一种习惯吧。我果然还是最喜欢家里做的饭菜。不仅能随心所欲地点菜,还不用麻烦地去花钱买单。

  爷爷奶奶自午饭后就开始忙碌着。望着他们快速穿梭于厨房与储藏室之间的.身影,自己的眼睛都花了。爷爷奶奶们把早就泡好的粉丝放入锅内,随着一阵子的添油加醋,一盘香喷喷的炒粉丝就出炉了。每次过年,我们家除夕那天的下午就只有炒菜声。随着时间的消逝,一盘盘热气腾腾且饱含亲情的美味佳肴就摆上了桌。大蒜肉丝馅的春卷、炒粉丝、松花蛋和杂素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桌上摆着大大小小的瓶装饮料。望着饮料快速地流入杯中,听着它敲打杯底的声音,我整个人都被幸福灌满了。随着奶奶一声“吃吧”,大家就拿起筷子,吃着自己最喜欢的菜。当我们快要吃好时,奶奶爷爷还在厨房里忙着。其他亲戚来了,位置不够坐,爷爷奶奶就站在旁边等着,边等还边和他人操着一口地道的高邮话聊起家常来。家里浓厚喜庆的气氛一点也不逊色于酒店里的,虽然菜肴可能没酒店里的色香味俱全,但却比酒店里的更令人感到幸福。因为当长辈们做饭时,也把自己对家人的爱融进了里面。我喜欢所有人站起来干杯时发出的清脆的“铛”声,那声音响亮且清脆悦耳,更给家里增添了很多欢乐气氛。最后一道压轴菜——春卷也摆上了桌。这春卷的馅是由大蒜和肉丝做成的,虽然有些辣,但由这辣带来的火热也体现出了热闹的场面。

  烟花已照亮了整个天空,这个夜,灯火通明,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狂欢不眠夜”。

  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 13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家乡,每个家乡也有各不相同的节日习俗,传统的节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国庆、春节等……说到春节,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按照老河口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老人们经常说:“腊八要喝腊八粥,不喝一年就要冻耳冷手。”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口味来熬的。腊八粥是用八种不同食物组成的。如我家就是用面条、绿豆、大米、肉丁、土豆丁、黄豆、花生、萝卜丁放在一起煮成的粥,乱七八糟的`一大锅,不过很好吃的。除此之外,还要泡醋蒜瓣,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做配菜,因为在我的家乡,过年时家家的饭桌上都少不了饺子。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碌。他们正准备着过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过年时彰显出辞旧迎新的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迎春的一个礼节,各家都忙着打扫屋子。

  转眼到了除夕。除夕可真热闹,家家飘散着鸡鸭鱼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装,门前贴着倒着的“福”字,代表着福到了的意思,门前也贴着红红的对联。除夕家家都有放鞭炮、吃团年饭、看春节联欢晚会什么的。这一夜,外面的夜空是炫亮、彩色的。一会儿哪一家门外放个“蝴蝶仙子”,一只小小的纸蝴蝶带着银白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落下;一会儿这家放一个“冲天炮”,火芯冲上天空,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我自己放了一个“银色喷泉”,一点点银色火芯从圆锥桶里慢慢喷出,随后越喷越多,越喷越高,短暂而美丽,如真的银色喷泉一般,涓涓细流,绚丽多彩。到了深夜12点,还要放一大挂鞭炮,表示辞旧岁,迎新春。

  初一早上还要穿起新衣,放一挂大鞭。初一断然没有除夕的热闹非凡,却也不那么平静,大家都忙着去给长辈、亲戚们拜年。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光景依如初一,崭新而又快乐。

  元宵上市,又一个节日高潮到来了,元宵节条条大路,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卖灯笼、放烟花的人们。各式各样的花灯都很漂亮,有动物外形的,有五棱柱旋转的,还有的边旋转边发出优美歌声,真是各具特色。

  当然,元宵节这一天还要吃汤圆,这才能保证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内团团圆圆。

  元宵节过罢,也同时暗示着忙碌的新一年即将真正开始。

  一眨眼,昔日的美好时光已过去了,大人们又开始上班忙碌起来,小孩子也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了。

  这就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习俗——春节,很热闹、和谐、美满吧?请您有时间了也来我的家乡做做客,和我们一起分享家乡的幸福快乐吧!

  • 相关推荐

【春节习俗的作文1200字】相关文章:

春节的习俗(附各地春节习俗)02-05

春节作文:春节的习俗11-16

(经典)春节习俗的作文08-06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07-04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07-05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07-04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精选)12-10

春节习俗的作文【精选】02-23

春节的习俗作文07-16

春节习俗作文07-02